掀起供應鏈的「漣漪效應」,京東雲如何與實體共振?
文 / 六金
出品 / 節點財經
最近,有許多經濟學家將我們所處的商業世界形容為“烏卡世界”。
烏卡(VUCA)是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的四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意味著在疫情和國際局勢的大背景下,未知和不確定性已經成為了主旋律。
例如今年來,不少企業主反映過大宗商品波動導致原材料價格升高、成品庫存緩衝區減少、交貨延遲、生產線彈性降低等一系列問題。之前坊間還有傳言,某知名車企,由於日常只儲備1天的安全庫存,加之疫情和物流雙重壓力導致配件供應不上而停工,經濟損失每日高達4億元。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採購、加工、零售等一系列商業活動分散在世界各地, 與“烏卡世界”不確定對立的供應鏈韌性,讓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渠道穩定下來,就顯得格外重要。
雲端必答題
做更懂實體經濟的雲
有一個好訊息是,企業界目前已具備一個基本共識——供應鏈韌性是檢驗整個社會經濟執行能力的關鍵。
IDC也曾有一項針對供應鏈的調研顯示,驅動中國企業供應鏈轉型的主要因素中,有24.1%的是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21.8%實現業務增長,18%提高供應鏈韌性與適應性,11.6%是利用新技術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在這個大命題下,利用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升級改造供應鏈,增強業務對抗不確定性的能力,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 特別是近年來在評判供應鏈韌性時,實體經濟更是要求提供雲服務的廠商們懂實體、懂業務、懂產出,要告別供應鏈數字化的紙上談兵和單點業務的數字化改造。
在雲端計算圈子裡,京東雲可謂最懂實體產業的雲之一。目前,京東雲一體化供應鏈能力所服務的關鍵大型客戶數量已經達到1821家,主要集中在快速消費品、服飾、3C電子、家居家電、汽車後市場、生鮮等領域。他們選擇和京東雲合作的原因也很簡單,京東雲的數智供應鏈能力有19年的積澱,是實體經濟被反覆驗證過的方法論,早已繞過了紙上談兵的階段,面對企業可以“治痛點、看療效”雙管齊下。
知名家居品牌尚品宅配,其20萬個產品、100萬套戶型、2600萬套設計方案,都可以跑在京東雲上供客戶選擇,另外還有3000+個SKU集體進入了京東前置倉,對於客戶的服務明顯提速;北汽集團則藉助了京東雲“多雲統一納管能力”,做到了所有資源都可以在統一平臺靈活調配、同時保證安全,節約成本的同時讓安全庫存大大提高;千億巨頭復星集團,基於京東雲的底層技術支援,集中運營8萬+個供應商,實現了線上陽光、透明、高效地實現非生物物資集中採購;因為有了京東雲的數智供應鏈和京東先進的倉儲管理系統與控制系統,飛鶴奶粉的物流中心作業效率提高40%,成本降低25%,可同時滿足飛鶴九個奶粉生產基地集中儲存與配送全國的業務。
還有許多耳熟能詳的500強企業例如雀巢、小米、上汽通用五菱等,都通過京東雲的服務提升了智慧化、自動化水平,並使用倉儲、運輸、快遞、雲倉、技術等服務產品,推進行業上下游的供應鏈物流整合與優化,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由此可見,雖然我們身處消費網際網路的時代,但京東雲一直在耕耘產業(工業)網際網路的土壤。 其提出的數智供應鏈解決方案,除了能夠實現降本增效這種雲服務的內生價值,更是幫助企業整體提升競爭力、有底氣應對日益複雜的外部市場狀況、進而提升企業和產業整體的韌性。
雲端能力封裝
從供應鏈中來,到產業帶中去
不久前,京東雲聯合中國信通院、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等機構,釋出了行業首個《數智供應鏈白皮書》,其中指出數智供應鏈的三個要素“數智創新、產業鏈接、可持續發展”可以構成產業數字化“最大公約數”,作為這個思路的開創者,其實京東雲已經默默在肩負著“國之大者”的央企和國企裡,抓住了“最大公約數,並且著力為他們打造產業數字化通路。
覆盤過去數十年國企、央企的轉型可以發現,從電子化辦公、到數字系統建設、再到上雲……這種龐大企業的轉變,可以慢一點、但不能錯一點,所以對於國企、央企而言, 選擇適合的數智化合作夥伴才至關重要。
面對大型國央企的轉型需求,京東雲的數智供應鏈能力不僅可以對接具體業務,也可以整體封裝進需求包中,助力這些企業乃至整個產業帶上雲。
中化集團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化工企業,就面臨過“上雲和上鍊”的難題,其旗下的中化能源曾經數字鴻溝明顯、產業協同水平偏低,而中化能源的業務又覆蓋了勘探開發、石油貿易、倉儲物流、煉油化工乃至產業園區全產業鏈,場景升級異常複雜。
從2020年開始,針對智慧管控有待提升、業務系統獨立運作、平臺共享能力缺失這三大難題,京東雲託雲艦混合雲作業系統為中化能源打造了“中化能源基礎數字技術平臺”,在混合雲的基礎之上,低成本、低風險地完成了中化能源的開放、融合的數字化技術服務能力構建。
另外,面對中化能源這種特大型能源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難題,京東雲還通過輸出墨卡託工業品標準商品庫的“萬倉合一”“萬單合一”特點,在履約端為中化能源打造了“智慧供應鏈決策體系”,中化能源的陸地後勤與海上作業的採購、運輸、驗收等環節,實現了無縫銜接。
可以這樣理解,京東雲服務之於中化集團就像搭樂高,讓企業能以既定的產品模式解決核心業務問題,也能用不同零件個性化搭建方式分需求快速、低成本的響應和交付。如今,中化能源的經驗不僅是中化集團內部數字化改革的範本,也是能源化工行業創造新價值的踐行者。
所以,京東雲助力國、央企供應鏈的轉型升級,意義不僅在於一家企業本身,它挑起的是一個沉重的擔子,把脫胎於數智供應鏈的雲服務,引至產業帶中去。
雲鏈一體進化論
與新的增長邏輯共振
當產業帶的數智化供應鏈升級進一步下探,供應鏈承載的就不只有產業本身的發展,還必須與地區發展契合, 現在許多地區已經把“產政協同”提上了新的重要程度。
京東雲也在新的需求和增長邏輯下,開啟與第四次工業革命共振的下一個週期,京東雲的常州“超級虛擬工廠”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產政協同”的關鍵樣板。
江浙地區作為中國製造的知名產業帶,在常州彙集著大規模、多種類的生產製造企業。京東雲在產業帶中和行業夥伴一起打造了5G+AI工業製造雲平臺,也被大家稱為“超級虛擬工廠”,出口企業格力博正是藉助超級虛擬工廠“一網通享”的特性,很快扭轉疫情下外貿行業的不利局面,滲透國內的洗拖一體機市場,幾個月內新產品接到5萬餘臺訂單,銷售額預達到1.2億元。
所以常州虛擬工廠不僅是技術的精進,更是一種模式的更替,它接入了常州區域內600餘家工業企業和46000多臺裝置,助力常州區域實現企業需求與工廠閒置產能的對接,將閒置產能及算例有效利用,在增加企業效益的同時,賦能區域生產產能“一網通享”;還以數字孿生實現了一個區域的製造產能和廣大品牌企業的生產需求高效對接,最終轉化為江蘇常州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領先優勢。
除了常州模式外,京東雲在全國多處開花、落地生根了專屬當地的“產政協同”上雲模式。
眾所周知,蘭州地處我國的幾何中心,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交通樞紐,在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京東雲的數智供應鏈統籌了公路、鐵路、航空、物流園區等資源,與蘭州新區的物流產業深度融合。曾經從拉脫維亞向蘭州運玉米,貨主通常需要數個小時挨個查詢、確認,計算時間和財務成本做出最優的運輸方案。而在蘭州新區多式聯運服務平臺中,只需要設定起點和終點,系統會基於雲平臺裡的承運資訊、海關資料等資訊,自動生成包含了水運、鐵運、汽運的最佳聯運路線。
由於實現了口岸、交通、市場等監管部門間資訊互通共享,提升了多式聯運資訊化、智慧化和智慧化水平。京東雲以最短耗時、最優費用帶動蘭州當地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能力補位,實現了西北本地特色產品“走出去”、周邊國家資源“引進來”,更重要的是,這條數智供應鏈還促進著“一帶一路”建設在西北地區加速落地。
此外,京東雲還在山東濱州湖濱冷鏈園打造了數智供應鏈冷鏈解決方案;在河南鶴壁打造智慧產業園,圍繞3C電子產品等終端產品彙集智造企業,實現叢集發展;通過青島自貿區數字倉庫建設,打造新型大宗商品貿易生態等等……
在常州模式、蘭州模式、濱州模式等“產政協同”模式中,京東雲雖然貫穿的產業鏈不一樣,但增長邏輯相同, 都是通過數智供應鏈有效降低社會經濟成本、提高社會工作效率,助力城市、產業園的客戶整體提升數智化的韌性。
這一增長邏輯,也印證了《數智供應鏈白皮書》中提到的觀點——相較於傳統供應鏈上下游之間往往存在資金、資訊、物流等運轉不暢和資訊割裂的現象,數智供應鏈可以大幅減少上下游供需波動而產生的“疊加效應”,並形成基於資料驅動的供應鏈協同提效。
服務千行百業
在社會責任中掀起“漣漪效應”
當年從供應鏈中走來的京東雲,現在又將能力開放給產業和地區的夥伴,在商業、產業、社會層面掀起了“漣漪效應”,即產業上雲的同時讓社會經濟體系更加堅韌,在面臨不確定因素衝擊時能轉得動、產得出、送得到、度過危機。
漣漪效應觸達的廣闊半徑,也讓京東雲在雲端計算巨頭中有了獨特的站位優勢,IDC釋出的《中國專屬雲服務市場追蹤2021H2》顯示,京東雲在中國專屬雲服務市場份額中排名第四,增速達23.6%,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國際權威諮詢機構Gartner釋出的2021年IT基礎設施市場追蹤資料,京東雲在中國IaaS市場佔有率位居第四,穩居中國雲端計算第一梯隊;同時在億歐智庫釋出的《2022產業雲能力研究報告》中,京東雲的產業雲服務能力排名第一。
特別是基於開放、包容與共贏的社會化價值,京東雲在頭部玩家中走出了一條差異化道路,維護中國企業的供應鏈韌性,已經是京東雲的責任所在。
與此同時,京東雲的《數智供應鏈白皮書》也指出,從中長期看,決定未來世界變局的重要因素,就是以數字化、智慧化為中心的科技革命。智慧化、數字化引領的產業數智化不但開啟了經濟發展的新變局,而且將改變整個社會結構和人類生產生活思維方式,並將進一步引發世界格局的時代性變化。
未來京東雲面對的競爭,是千行百業的需求轉變,從當年的“上雲”演變為“上好雲”,並且更關注上雲之後可以收穫的全生命週期服務;再結合京東雲市場頭部的虹吸地位,我們有理由相信, 京東雲不僅能成為雲服務的“長跑選手”,未來出海後複製現在的服務樣本,找到另一增長極,也指日可待。
節點財經宣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內容對你有所幫助,戳 「 關注、點贊、在看 」 三連擊哦
- 阿里雲:重新定義下一代雲?
- 從節點到網路:掌握 Web3 基礎知識
- 掀起供應鏈的「漣漪效應」,京東雲如何與實體共振?
- 2022,邊緣雲在全球雲端計算舞臺的「躍遷」
- 水井坊「三大策略」走到了哪一步?
- 數字經濟,與時代東風相擁
- 雲出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雲時
- 獲最多基金重倉後,花旗銀行為何也選海爾智家?
- 解碼十年藍月亮節:深度專注力的啟示
- 檸季:茶飲新道場
- 蒙牛穿越「寒冬」,盧敏放找到增長「方法論」了?
- 上半年大賺9億,雅迪董經貴成為六安市最富有的人
- 2022,房企的逆境與穿越
- 2022下半年的梯媒市場,是要變天了?
- 同道獵聘如何在人服行業走出長期邏輯?
- 數字經濟新的增長極:雲服務
- 半年報營收利潤雙降,芒果TV到了不進則退的“節點”?
- 央行:當前正處於經濟回穩最吃勁的節點 要保障房地產合理融資需求
- 安踏,加碼「氮科技」?
- 上海:推23條舉措支援臨港新片區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