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味的電視螢幕和“偽裝”成麵包的比薩

語言: CN / TW / HK

記者 | 於明月

編輯 | 倪   妮

在電視上看到令人垂涎的美食,還能聽到烹製或享用它們時發出的誘人聲音時,你是否想立刻品嚐它們?

至少日本明治大學前端數理科學研究科的宮下芳明教授產生過這樣的想法,長期從事味覺相關研究的他還把想法付諸了實踐。

“新冠疫情居家期間,我經常會想,要是在家也能品嚐到外面食物的味道就好了,這就是我開始研發TTTV的原因。”他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說。

宮下芳明所說的TTTV,全稱Taste the TV,是一臺由顯示屏、計算機、空氣壓縮機、噴槍和一次性塑料膜構成的“品嚐電視”,也有人稱之為“可舔屏的電視”。

當使用者對著螢幕發出指令之後,計算機會讀取指令對應的味道資料,然後讓裝有不同味道溶液的噴槍依次將相應的味道溶液噴灑在一次性薄膜上,合成指令要求的味道。電視前的人只要舔舔螢幕,就能嚐到相應的味道。

TTTV由顯示屏、計算機、空氣壓縮機、噴槍和一次性塑料膜構成。

這個過程有點像彩色印表機——只要向印表機下達指令,印表機就會把所需顏色列印到紙上。就像彩色印表機用墨盒裡的紅、黃、藍三原色可以列印任何一種顏色,TTTV也只需要幾種基礎味道溶液就能組合出所有味道。“連中國的麻婆豆腐的味道也能再現。”宮下芳明說。在日本,這是一道頗受歡迎的中國菜。

用幾種溶液就能組合出各種味道,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是由人類的味覺感知系統決定的。人類品嚐味道靠的是舌頭上的味覺細胞。味覺細胞受到食物的刺激產生電訊號,電訊號經神經傳遞到大腦從而產生味覺。目前的研究表明,人類的味覺細胞只受5種味道的刺激,即鹹、酸、甜、苦、鮮。也就是說,人們嚐到的所有味道,都是這五種味道的不同組合。

TTTV裡安裝了10個味道噴槍。鹹、酸、甜、苦、鮮這五種基本味道分別用氯化鈉溶液(即鹽水)、檸檬酸溶液、蔗糖溶液、鹽酸甘寧溶液和穀氨酸鈉(即味精)溶液來表現之外,還用辣椒素溶液來表現辣味(痛覺),用乙醇溶液來表現酒味,用香草精等香料溶液來表現各類香味(嗅覺)。

噴槍裡的每一種溶液使用的材料都是同種化學物質或分子組成的純物質,且每一種材料都符合以下3個標準:每種物質只含有一種味道、安全可食用、易得。

想要再現一種食物的味道時,首先需要得到這個食物的5種基本味道的資料。藉助味道感測器,將食物打碎後放入,就可以測出這一食物中每一種味道的濃度,即對五種味覺受體施加的電壓值。再將電壓值代入一個對數函式中,就能計算出5種味道濃度對應的5種味道溶液的用量。最後按計算量噴出相應的溶液就可以形成所需味道了。

當然,實際使用TTTV的時候並沒有這麼麻煩。味道感測器早在1993年就被研發出來了,此後大量應用於食品製造企業和各類實驗室。在使用過程中,許多食品的味道資料早就已經被測算出來了。現在,想要復現一種食物的味道,只需要把它的味道資料下載下來,TTTV就可以自動合成。

為了增加趣味性,宮下芳明還為TTTV編寫了一些程式,比如給這臺機器搭載了侍酒師訓練機、可品嚐選單、味覺遊戲機等功能,人們可以用TTTV測試自己對味覺的敏感程度,也可以讓它合成DIY的獨創味道。

TTTV曾在2021年世界物聯網安全及資料安全峰會(WISS)上亮相,也出席了不少展示會。在某次展示會上,一位對蟹類過敏但又非常喜歡吃螃蟹的體驗者用TTTV品嚐到了久違的螃蟹味道,感到非常驚喜。這件事也讓宮下芳明意外發現了TTTV在趣味性外的另一個實用作用——讓過敏症患者也能品嚐到那些他們不敢觸碰的食物的味道。

當然,如果以商業化為目標,TTTV仍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儘管知道螢幕上的薄膜是一次性的,且安全可食用,直接舔屏這個動作還是讓大多數人難以接受。基於這點,宮下芳明最近開發出了第二代TTTV。

TTTV2的全稱為Transform The Taste and Visual appearance。在TTTV1的基礎上,TTTV2將食品印刷機也納入進來,先在食物上印刷出其他食品的圖案,然後再噴灑相應的味道。例如,如果想要品嚐比薩的味道,TTTV2會先在一片面包片上印刷出比薩餡料的圖案,然後再將比薩餡料的味道噴灑在麵包上,這樣就可以吃到無論長相還是味道都和披薩一樣的麵包片了。

TTTV2不僅增加了食品印刷的功能,而且還做了“瘦身”。為了讓TTTV2未來可以進入家庭使用,宮下芳明把TTTV1裡的空氣壓縮機換成了小型的電動馬達,這讓它從第一代的20公斤減重到10公斤左右。宮下芳明表示,未來,如果這個裝置再和3D食物印表機結合,連食物的口感都有可能復現出來。

TTTV2會先在食物上印刷出其他食品的圖案,然後再噴灑相應的味 道。

目前,宮下芳明正在和一家跨國公司合作,以TTTV2為原型開發調味家電。這款調味家電和烤箱類似,但可以在烤麵包的同時給麵包片著色、加味。有了這款調味家電,人們就可以下載喜歡的任何食物的味道資料,然後在自家麵包片上覆刻出來。

這款產品的模型已完成開發,預計幾年內就可以上市銷售,售價大約為10萬日元(約合5100元人民幣)。味道溶液盒的價格則會比較低廉,因為大部分味道溶液所用原料與一般家庭廚房裡常用的調味料是相同的。

此外,這項技術的應用場景不只廚房,還可以是時下頗為流行的元宇宙。

2019年,宮下芳明就發明過一款海苔卷味道合成器。他將5種味道溶液分別凝固在5塊瓊脂(一種類似果凍的材質)裡,然後將瓊脂裝入5根類似海苔卷的吸管內,再使用5個鉑金電極分別控制5種溶液中電子的釋放,從而組合出不同的味道。當這個海苔卷味道合成器和虛擬現實(VR)裝置結合在一起之後,使用者就能品嚐到虛擬世界裡的味道了。

無論是TTTV還是海苔卷味道合成器,其功能都不僅限於複製味道,還包括編輯和創造味道。就像電子音樂合成器可以合成新的音樂,TTTV和海苔卷味道合成器也可以合成新的味道。“比如遊戲公司可以設定一個怪物肉的味道數值,讓玩家在獵殺怪物之後品嚐到怪物的味道。”宮下芳明表示。

如今,宮下芳明已經在海苔卷味道合成器的基礎上,又開發出了一個能跟VR結合的新裝置。這款裝置形似口罩,裡面有一個味道埠,內建5根味道管道,管道內填充瓊脂材質,味道溶液就溶解在瓊脂裡,通過電流控制味道溶液的釋出量合成各種味道。但目前這個裝置還處於試驗階段,因為瓊脂的保鮮時間太短,尚未實現商品化——瓊脂只要使用過一次就會很快腐壞。

這款形似口罩的裝置,可以合成各種味道,並與VR裝置結合。

TTTV的味道溶液也存在同樣的難題,乾燥的鹽或糖可以儲存很長時間,一旦溶解到水裡,保質期就會急速縮短。所以,目前TTTV的味道溶液盒需要儲存在冰箱裡,並在使用後定期更換。

TTTV只是宮下芳明實驗室的味覺實驗之一,最近他的實驗物件則是餐具。今年4月中旬,他剛剛釋出了一款電子筷子。這款筷子可以通過施加電流改變人們對味道濃淡的感知,其一大作就用是讓低鹽食品嚐起來和普通食品一樣有滋味。

電子筷子可以通過施加電流改變人們對味道濃淡的感知,比如讓低鹽食品嚐起來更有滋味。

對於人均鹽攝入量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兩倍的日本來說,這款產品有助於減少日本人日常對鹽的攝入——當然,不僅是鹽,糖等其他調味料應該也都適用。這款電子筷子和日本著名食品企業麒麟控股株式會社合作開發,預計兩年內就會上市。

宮下芳明在一篇文章裡說:“無論是來自天然刺激的訊號,還是人工製造的訊號,對於接收方的大腦來說,是沒有區別的。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技術來擴充套件味覺本身。”

此前,已有不少技術可以幫助人類加強視覺、聽覺等感覺,但對於味覺,還相對空白。不同於其他感覺,每個人對味道的喜好都存在較大差異,而TTTV等一系列嘗試似乎意味著,“可定製味道”時代的臨近。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