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專案(Teambition)基礎版免費使用人數上限縮減為 10 人
6 月 28 日訊息,據 AI 財經社報道,釘釘釋出費用策略調整公告稱,7 月 1 日起,釘釘專案(Teambition)基礎版將把免費使用人數上限調整為 10 人, 若使用者所在企業在專案中的使用人數超過 10 人,屆時已超過人員將無法正常使用釘釘基礎版專案。
釘釘官網顯示,5 億使用者正在使用釘釘。Questmobile 資料顯示,2022 年 4 月,釘釘的 MAU(月活躍使用者人數)為 2.26 億,DAU(日活躍使用者人數)超過 1 億。
釘釘的企業客戶來自多個行業,如零售、網際網路、製造業、政務、金融、醫療、教育等,大客戶中包括哈囉出行、喜馬拉雅、盒馬、中國聯通等。其中,2000 人以上大型企業為釘釘貢獻了近 1/3 的活躍度。
業已成長為阿里體系內使用者規模最大的 to B 應用,釘釘亟需用商業化來證明自身實力。大客戶方面,今年 3 月,釘釘引入了前聯通運營商高管、阿里雲 IoT 總經理庫偉。據媒體報道,作為釘釘的 COO,他主要負責釘釘大客戶戰略以及推動釘釘商業化程序。不過,在釘釘上 2100 萬個企業組織數中,超過 70% 是中小企業,這也是釘釘尚未開發的“沃土”。
具體到產品,釘釘商業化產品矩陣主要包括雲伺服器等基礎設施、IM 底座、開放平臺、釘釘官方應用、第三方應用等。
釘釘商業化的實現路徑上,主要包括三個方向:
一是“三專模式”,專業版、專屬版、專有版。一年服務費用分別在 9800 元 / 年、10 萬元起 / 年、100 萬元起 / 年。
二是平臺分傭模式。釘釘的應用開放平臺上集成了大量 ISV (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獨立軟體開發商),他們基於這一開發平臺為企業開發定製化應用,釘釘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
三是,硬體銷售模式。釘釘與生態內硬體廠商共創,釘釘負責軟體開發的部分,硬體廠商負責產品,釘釘從中獲得軟體開發稅收以及硬體銷售分成,如此次釋出會釋出的新的會議硬體“釘閃會”、AR 眼鏡等會在第三方平臺銷售。
釘釘總裁葉軍曾公開表示,“釘釘的選擇是隻做一件事,就是 PaaS 化。釘釘只做基礎能力和基礎產品,將這些能力和產品作為底座開放給生態。繼續戰略投入文件、音影片、專案、會議等基礎產品,其他如行業應用、人財物產供銷研等場景的專業應用等,都交給生態做。”
阿里巴巴披露的財報顯示,截至 3 月 31 日為止的 2022 財年,包含釘釘和阿里雲在內的阿里巴巴雲業務實現總收入 1001.8 億元,增長速度同比增長 21%,有所放緩。
無獨有偶,今年 5 月初,企業微信也釋出服務商平臺收費模式調整通知,將“原有按照應用收款資金比例收取的“平臺技術服務費”,替換為按服務商介面呼叫收取的“平臺介面呼叫許可費”。據瞭解對於此次調整企業微信內部做了大量的調研和準備,新收費模式最早將於 5 月 16 日開始實行,但服務商仍有 45 天-90 天的緩衝期。
作為對比,企業微信已經入駐真實企業與組織數超過 1000 萬,活躍使用者數超過 1.8 億,連線微信活躍使用者數超過 5 億。
- 格芯第二季度營收 19.9 億美元,同比增長 23%
- LG 旗艦電競顯示器 32GQ950 上市一個月降 1000 元
- 【IT之家開箱】華碩 a 豆 14 Pro 航天聯名款圖賞:細節滿滿,致敬中國航天事業
- 【IT之家評測室】一加 Ace Pro 全面評測:設計很文雅,效能釋放很瘋狂
- 專家:現在還沒有真正的 5G 應用,運營商逼迫使用者升級 5G 不是商業正路
- 64 核售價 49999 元,AMD 上架執行緒撕裂者 PRO 5000WX 系列
- 西安光機所實現低軌星間鐳射通訊鏈路在軌穩定工作,通訊速率達 2.5Gbps
- 華為 6G 首席科學家稱 6G 是跨越式提升,全球統一標準是必由之路
- 國星光電吉利產業園專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將重點生產 RGB 小間距、Mini LED、TOP LED 等產品
- 極氪 ZEEKR 009 更多官圖公佈:前臉採用分體式燈組,整體極具辨識度
- 山東:2025 年行政事業單位將全部採購新能源汽車
- 摩托羅拉公佈 moto X30 Pro 晴霜白配色官圖:以純白詮釋華彩
- 雷軍曾表示不送測,DXOMARK 官方稱“從中國直抵法國的小米 12S Ultra 正在測試中”
- 小米手機 CarWith 首款支援車型現身:為長安歐尚 Z6 2022 款
- 三星手機 Samsung Pay 濟南泉城通卡(交通聯合)上線:0 元開通(附機型列表)
- 小米全新驍龍 870 平板現身 Geekbench,或為首款 Redmi Pad
- 面向專業軟體應用,英特爾推出銳炫 Pro 圖形顯示卡
- 軟銀已拋空所持 Uber 全部股份:願景基金持續虧損急需現金
- 英偉達第二季度營收預計 67 億美元,遊戲需求低迷致環比下滑 19%
- Gurman:蘋果“買公司”速度大幅放緩,今年僅花 1.69 億美元,遠不及微軟、谷歌、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