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大時代的藏寶圖
作者 | 萬連山
過去一年,在碳中和背景下,經濟復甦、傳統能源投資不足、新能源波動性等問題,日漸凸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更加劇了供應危機。
尤其在今年夏天,整個北半球遭遇極端天氣,多國電價飆升。即便在形勢較好的我國,8月份部分地區也出現短暫限電的情況。
能源安全問題直擊人心。
艱難時刻,原本討人嫌的核電,再次變得“可愛”起來。
01 大時代
9月14日,國常會決定,再核准4臺核電機組,每臺投資約200億元。
包括這4臺,今年以來,我國共核准了10臺核電機組,為2009年以來新高。
別小看10這個數字,鈾燃料的能量密度是煤炭的270多萬倍。
截至6月底,我國執行核電機組僅54臺,就已經佔全國發電量的5.02%;相較之下,佔能源消費70%的火電,電廠超過3000座。
簡而言之, 中國核電專案正在超預期地推進。
而在世界範圍,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8月3日,“棄核先鋒”德國態度突然轉變。總理朔爾茨公開表示:基於能源安全考量,正在研究延長該國核電站運營年限。
這是自2011年宣佈棄核後,德國政界首次公開支援核電。
德國原有6座核電站,約佔全國電力供應的13.3%,其中3座已於去年底關閉。按照今年3月經濟與環境部的說法,剩下3座也將在今年底關閉。但僅僅5個月過去,政治輿論就開始轉向。
而在更早之前,2月1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大規模重振核電計劃:為減少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賴,並兌現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法國需要立即實施“機構性”能源生產專案——在未來幾十年,發電量增加60%。
6月,在總統選舉前,他再次主張:法國將從2028年開始建造14座新核電機組,且不再關閉現有核反應堆。
4月,英國政府也宣佈,將成立一個名為 “大英核機構” 的新部門,目前的規劃將總共建成8座反應堆,將在2030年之前每年批准一座新的反應堆,並於2050年前提供英國25%電力。
歐洲三巨頭,頭一次在能源政策上如此一致,這也代表著歐洲諸國的主流觀點。
近期,波蘭披露了建造六座新的核電機組計劃;比利時宣佈,將2025年廢除核能的計劃延後10年;荷蘭也提出,核能可有效補充地熱能、風能和太陽能,並計劃新建兩座核電站,以減少對天然氣進口的依賴。
……
在愈發緊張的能源安全與極端天氣面前,長期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歐洲集體重新擁抱核電,其實代表著一種大趨勢—— 全球核電正在復甦。
8月2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要求加速推進下一代核電站開發以及延長核電站執行期限的相關討論工作。
7月,菲律賓總統小費迪南德·馬科斯告知國會,將探索建造核電站,降低電力成本並提高能源供應。根據民調,79%公民贊成政府修復現有核電站,65%贊成建造新的核電站。
印尼計劃在2045年啟動第一座核電站,這是該國實現2060年淨零排放目標中的一部分。
韓國新總統尹錫悅,推翻了上屆政府放棄反應堆的計劃,希望原子能佔能源總髮電量的30%,並致力於將韓國打造為核裝置和核技術的主要出口國。
美國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也稱,未來的核電站將使用與目前標準不同的技術。屆時,全球對先進核反應堆的需求價值可達1萬億美元。
為了支援這一趨勢,英國勞斯萊斯和美國努斯卡爾等公司正在開發新一代小型模組化反應堆,它們將在十年內完成建造和除錯。
各種趨勢都表明,世界範圍內,核電復甦的腳步越來越快。
這是時代大勢。
02 第三輪鈾礦牛市
“核動力”聽起來晦澀高深,其實原理與蒸汽機類似。“核”只是作為熱源,把熱量匯出來“燒開水”,形成的蒸汽推動轉輪,再帶動發電機——這就是核動力。
後面的“燒開水”技術,已經發展了幾百年,早已非常成熟,暫不細說。大家關注的重點,在“熱源”部分。
作為燃料的鈾礦,是一切的基礎。
去年,世界核能協會曾預測,全球鈾需求將從2021年的1.62億磅上漲至2030年的2.06億磅,到2040年進一步攀升至2.92億磅。
但今年以來,能源短缺問題加劇,異常天氣不斷,碳中和愈發緊迫。之前的預測,明顯是低估了。
需求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個,顯而易見的新增需求。
首先要明確一點,我國算是個“貧鈾國”,長期以來的鈾燃料,大部分依賴進口。
而除了我國目前已經獲核準的10臺機組,在全球擁核政策廣泛出臺的背景下,必然會出現大量新增核電機組,對核燃料的需求不言而喻。
這是必然有的需求。
第二個,原本被二手供應覆蓋的需求。
眾所周知,鈾最開始的作用,是用於造核武器的,需要的濃縮程度非常高。直到60年代民用核電出現,其對濃度的要求才低得多。
70年代,是核能的黃金時代,鈾礦與其它大宗商品共同經歷了一輪大牛市,直到1986年被切爾諾貝利事故打翻,“核牛”才進入熊市。
本世紀初,中國加速崛起,大搞基建,大宗商品需求高漲,鈾礦迎來第二輪牛市,直到2011年福島事故再度被打倒。
這幾十年間,由於全球化日益加深、合作大於競爭,冷戰期間製造的過剩核彈頭被大量拆解,用作核反應堆的燃料。
於是導致了一個奇怪的鈾礦市場: 大量供應來自過去的二手庫存,而不僅僅來自新礦。
多年以來,全球核能行業的鈾,都處於消耗量比開採量多的狀態,差額基本都是靠現有庫存和二手供應彌補的。
但近半個世紀過去,來自於拆解核彈的鈾,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同時,如今地緣局勢如此緊張,核彈作為各國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有一定量是必須的,再繼續拆解不合時宜,也得不償失。
種種跡象表明,二手供應已經變得緊張。
比如,美國公用事業公司近三分之二的鈾需求合同,將在未來五年到期,他們將不得不到市場上去買新開採的礦石。
這一點,從全球最大的鈾礦上Camero,過去的交付方式也可以看出端倪。
據其年報,在2010和2011年,也就是上一輪鈾礦牛市末期,產量和銷量相差並不大。但到最近幾年,其銷量卻遠遠大於產量。
熊市中,鈾價之低,遠低於公司之前簽訂的長協價格。如此情況下,自己再費力去開採,純屬吃力不討好,直接在現貨市場買礦交付更划算。
但這樣一來,投入到礦山建設的資金必然減少。等到牛市再度來臨,難免有些措手不及。
再看供應方面。
天然鈾礦山的開發週期極長,一般在48-60個月。簡而言之,至少在未來四五年內,鈾礦供應都很難有明顯增長。同時,新礦山建設需要的大量資金,需要有更高的鈾價作為支撐,這將使得需求與供給的剪刀差不斷擴大。
此外,任何礦山都是有壽命的。
UxC曾統計,到2030年,全球現役礦山將大規模減產退役,資源面臨枯竭危險。預計全球鈾供應將在2025年下降15%,到2030年下降50%。
所以在未來數年中,即便一個又一個新礦山開建,鈾礦的供應形勢也仍然越來越嚴峻。
如此這般,必然有“炒家”介入。
早從去年3月,有大量熱錢流入了天然鈾行業,包括英國Yellow Cake Plc 、加拿大Denison Mines、美國Uranium Energy和enCore Energy、澳大利亞Boss Energy等公司均直接從市場中購買現貨鈾。
此類機構的目的,無非是儘可能囤積燃料,等利潤空間足夠大再賣出。這種行為無疑會加劇市場情緒,把鈾價推向更高位置。
綜上,至少在未來十年,核能用鈾在全球範圍內必然是一個逐漸增長的行業。且隨著上游產能下降、二手供應愈發緊張,鈾價極有可能進入第三輪牛市中。
而回顧歷史,第二輪牛市中,全球正經歷大宗商品超級週期和通脹上升,與如今的情況非常相似。尤其在本輪牛市中,還有迫在眉睫的碳中和政策加持,行情可能還要強過當年。
大環境中,鈾價即便突破2007年140美元/磅的高點,也不無可能。
03 核能產業
再從產業鏈角度看,有哪些可以參與的方向。
一座核電站從內到外,可分為三個環節:
1.核燃料迴圈
有前端迴圈和後端迴圈兩個部分。
前端飽含鈾礦開採、轉化濃縮和燃料元件製造。其中開採出來的鈾礦佔成本的50%,燃料濃縮難度太高且有國防方面的特殊要求,目前僅中國核工業集團(CNNC)擁有完整產業牌照,其他如中廣核雖在海外擁有豐富的鈾礦資源,也得委託中核旗下原子能進行轉化濃縮、元件加工等等。
後端迴圈,即對反應堆中取出的乏燃料進行處理。鈾燃料在經過充分裂變後,衰變週期非常長、放射性極強,並會產生大量熱能,需先儲存在乏燃料池中經過數年冷卻,才能運出進行回收。
這一過程不僅耗時繁多,且投資規模達到千億級別,目前世界上僅有芬蘭成功建立了第一個 永久核廢料處置場 ,其他各國目前只能封存再掩埋到地下。
芬蘭永久核廢料處置場
2. 裝置製造
核電裝置主要分為核島裝置、常規島裝置和輔助裝置系統。
其中,常規島用於將核反應堆產生的能量轉變為電能,核島則用於核反應堆的執行。
目前,裝置市場主要由中核、中廣核、國家電投、中國華能等四大國企壟斷,民營企業主要在輔助裝置(BOP)等細分領域佈局, 尤其在乏燃料智慧化裝備,核電閥門、核電用換熱器、核電密封、核電電機和主氦風機等的龍頭上市民企並不少。
3.電站運營
在核電審批重啟,在建專案逐步投產的大背景中,核電運營商將是最確定的收益板塊。
由於暫時不用繳納乏燃料基金和稅收優惠,在運營初期,核電機組的盈利能力很強,也就是說: 未來幾年,核電運營商們將迎來高速發展。
但從競爭形勢來看,核電站對安全執行的要求特殊,設計、建造的難度也極高,受制於人才稀缺、資金成本大且流動性受限,市場進入的壁壘很高。
目前,國內也僅有中電投、中核、中廣核擁有商業核電站的控股權。引入的民間資本,基本只能以參股的方式進行,中核與中廣核控股裝機佔比超過90%的雙寡頭格局。
04 尾聲
從50年代初建核工業體系,到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引爆,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再到1970年12月26日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
短短十幾年,中國取得了“兩彈一艇”的輝煌戰績。
然而,在和平利用核能這塊,中國走過的道路卻極為漫長而曲折。從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到第一座核電廠投入商用,用了近30年。
同樣的程序,美、蘇、英、法分別只用了12年、5年、4年、7年。
直到1984年,秦山核電一期正式開工,1991年正式併網發電,中國無核電歷史才宣告結束,併成為世界上第七個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浙江秦山核電站一期工程
2020年11月27日,具備完全智慧財產權、安全效能和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華龍一號”,首堆併網成功。
不僅填補了中國第三代核電技術的空白,也標誌著我們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的壟斷。
去年12月20日,我國建成的全球首座四代核電——石島灣核電站,成功併網發電。
幾十年間,從追趕到超越,中國已成為核電技術的領跑者,這是國家與民族的重要里程。
而於個人,從現在開始,核電將是一張藏寶圖。
能夠發現並看懂這張圖的人,大概率能在這一輪能源時代大變革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機遇。
- 百度騰訊阿里真的是高科技企業嗎?【轉載】
- 三未信安闖關科創板:主營產品市佔率僅0.41%,國產化步伐待加速
- T3出行入駐微信,網約車行業運力爭奪戰升溫
- 社交泛娛樂出海有三難,開發者如何闖關?
- TopHolderX微博數字藏品頭像全面開放!國內社交化數字
- 網約車市場再起波瀾:騰訊、華為相繼入局 聚合模式加速攻城略地
- 首發三週後,蘋果就在印度啟動生產iPhone 14
- 柔宇科技及其法定代表人劉自鴻被限制消費
- T3出行進駐微信交通出行板塊,在南京、成都等全國96城上線
- Meta 展示新研究,僅使用 Quest 頭顯就能實現全身跟
- 健世科技-B(9877.HK)正在招股,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領域的新星
- 核電,大時代的藏寶圖
- 信通院報告披露5G訊息發展的四大硬傷
- 有線電視會像恐龍一樣滅亡嗎?觀點:不會很快消失
- 美團外賣“保衛戰”,張一鳴深入王興腹地
- 中國電氣裝備:以“力”破局,邁出堅實第一步
- 呷哺佈局燒烤賽道 創始人賀光啟詳解跨界戰略
- 那一夜,周鴻禕夢見百萬雄兵
- SEMI:2023年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將破700億美元
- 中國移動政企科創專題:OneOS帶來工業網際網路“鯰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