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這場公益挑戰賽上,他們用AI保護未成年成長、拯救瀕危物種……
【獵雲網(微信:)北京】6月28日報道(文/林京)
2021年我國新生嬰兒人數約1062萬人,具有黃疸症狀者近一半,約513萬人。常見的新生兒黃疸症狀一般在7~14天之後可以消退,但如果症狀嚴重,會影響寶寶發育,並可能會留下運動障礙、智力低下、語言障礙、癲癇等後遺症。
這一資料結果讓90後網際網路從業者宋青感到吃驚。兩年前,他跟兩位朋友一起商量探索將AI應用到黃疸檢測中。目前,該團隊通過騰訊雲AI影象識別等技術,搭建了黃疸測試小程式,篩查準確率達97%,並已經在廣州落地應用。
湖南大學研究生一年級設計藝術學院學生何璇則聯合另外兩位同學組成團隊,想為未成年性教育盡一份力。她們通過AI技術,把日常生活中的圖片生成語義相匹配的關於性教育的小故事,幫助父母將性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這兩個案例是當下AI守護未成年成長的“冰山一角”。
6月26日,在第二屆騰訊Light·公益創新挑戰賽上,參加決賽的24支團隊,從未成年人性教育、出行安全、視力保護等涉及青少年的公共議題,到粵劇、鋼琴、普通話等涉及到青少年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通過豐富的參賽主題,讓AI走向更廣闊的社會應用中。
他們用AI為青少年做這些事情
宋青團隊設計的是一款AI檢測黃疸小程式,家長通過加密上傳嬰兒身體相關部位的照片,即可通過AI對新生兒是否患有黃疸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智慧診斷,讓家長在10分鐘內即可掌握孩子黃疸症的情況。
對於家長擔心的隱私安全問題,宋青介紹,在照片上傳小程式之後,會對臉部五官等重要位置進行遮蓋。
此方案希望能從源頭解決和規避掉黃疸症狀,幫助醫院及時發現新生兒黃疸症狀並在早期接受規範治療。
目前,該小程式訪問量達千萬次,宋青介紹,在加入騰訊雲介面之後,檢測準確率高達97%。
這一方面節省了醫院成本,傳統黃疸檢測包括血測和黃疸儀檢測,並且醫院黃疸病症治療沒有硬性規定,不少地方醫院並沒有專項檢測和輸出兒童健康報告,醫生憑藉經驗把關,解決方案不具備普遍性。
另一方面,節省了父母時間。宋青團隊皆是網際網路從業者,日常工作高密度、快節奏,他們觀察到,周圍許多家長都深受孩子黃疸困擾,這也是團隊設計這款小程式的契機之一。
何璇是第二次參加騰訊Light·公益創新挑戰賽,在上一屆比賽中,她在生物多樣性賽道榮獲三等獎。但讓她非常遺憾的是,上屆比賽頒獎環節正值論文答辯期,錯過了與聯合國兒基會專家現場交流探討的機會。
從大三開始,何璇就一直在關注未成性教育現象,彼時社會上性騷擾和性侵事件頻出,更加堅定了她的決心。在研發專案之前,她線上下也進行了廣泛調研。
這次,何璇團隊製作的小程式Dida,包含了故事集和問答兩個版塊,希望幫助未成年人性教育走進日常生活。
以遊樂場場景為例,家長可以把白天拍攝的照片上傳至小程式,騰訊雲AI影象識別會從照片中提取關鍵詞,依據這些關鍵詞進行故事文字生成,以此來生成性教育的故事。
之所以選擇這個方式,源於其團隊在過往調研中發現,許多家長普遍有對未成年人進行性教育的意識,但苦於用什麼方式,如何講述,來讓孩子能夠自然而然地接受到系統性教育。
過往,何璇團隊曾嘗試過多種設計方案,比如說體量比較大的智慧玩具、智慧立體書等,最終在不斷試錯中,決定選擇更輕量化的小程式方式,打造一個家庭特有的故事集。
何璇也特別強調到,性教育不只是單純的防性侵,而是根據《聯合國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的指導分成八大主題,包括人體發育、家庭生活、愛與關係、性別權力、拒絕暴力等等。
在性教育故事集裡,小程式Dida還會為家長提供解答性教育疑惑的人工智慧小助手,為家長提供更多維度的答案。
其團隊也在同步進行學術研究,根據全國未成年人性教育實施情況,進行撰寫論文。
從1438支隊伍中脫穎而出
宋青和何璇團隊都是第二屆騰訊Light·公益創新挑戰賽決賽的選手。本屆挑戰賽賽共1438支隊伍報名,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共有24支隊伍成功入圍總決賽。
早在去年騰訊Light·公益創新挑戰賽上,便有許多專案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例如,“有光 解憂暖心喵”App利用AI技術開發了智慧讀信和智慧解憂的功能,通過AI文字識別、智慧朗讀等技術,讓機器輔助和青少年交流,當暖心師有限,青少年的傾訴無法得到及時回覆時,AI將會模仿暖心師與使用者先行溝通。
據悉,解憂暖心喵已經有7000多暖心師和100多心理諮詢師,在小程式上為未成年人回覆近10萬封信,成為青少年的一個“樹洞”。
如果說去年騰訊Light·公益創新挑戰賽是讓點點星光匯聚成星海,那麼今年則是把這片星海推向更廣闊的空間。
在賽事主題上,今年聚焦在⼉童安全保護/教育、素養教育和⽣物多樣性保護三個方向。
在作品形式上,參賽者可以通過騰訊免費開放的騰訊雲微搭低程式碼、騰訊雲提供的AI技術,搭建小程式、H5或PC Web網站等多種形式。
參賽人員也不再限於“技術大神”、“專業開發者”等職業身份。在決賽路演中,選手們來自各個職業,他們或是基於觀察到的社會現象,也或從生活親歷事件之中觸發靈感,讓AI技術去保護、陪伴青少年成長。
例如有團隊根據小區發生的真實事件,探索未成年人出行安全保護專案,他們設計了一款小程式遊戲,增強未成年人對小區裡面存在的危險交通“盲區”認知。YUEQ團隊則設計了一款名為“採南歌”小程式,通過AI技術推進粵劇傳承。
北辰之星團隊長期關注留守兒童普通話教育,他們設計了“語言海洋泡泡”小程式。通過騰訊雲語音識別技術,兒童在跟讀環節,“一句話識別”功能會對兒童語音進行轉換識別,再利用“句子相似度”進行評判。
當參賽者把這些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通過AI技術進行解決之時,也開啟AI應用的更多想象空間。
⽣物多樣性保護賽道的決賽專案也同樣備受矚目。
90後女孩初雯雯,長期從事河狸保護工作。2018年,中國僅剩500只河狸,比大熊貓還稀少。當一個種群數量低於400只的時候,就會有瀕臨滅絕的危險。
初雯雯團隊通過為蒙新河狸建立系統化資訊資料庫,並設計體系化蒙新河狸保護方案,讓蒙新河狸整個種群數量從之前的500只左右提升到了現在的620只左右,成功實現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種蒙新河狸種群增長20%重大成果。
為了長期觀察蒙新河狸,初雯雯團隊在野外架設了500多臺紅外相機進行觀測。
但是,讓團隊比較苦惱的是,一個攝像頭一年會拍攝上百T素材,在有限的人力之下,以人工肉眼去甄別海量素材資料,耗時且耗力,且準確率很低。
現在,他們利用騰訊雲圖像識別等AI技術,開發了一款新應用。有了AI幫忙,過去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的工作量,現在兩天就能完成,不僅加速對蒙新河狸的保護效率,也對觀測新棲息地的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生態環境打造效果起到關鍵作用。
智慧化社群流浪貓直播服務站專案,則使用騰訊雲RTC快直播技術,讓領養者可隨時與貓進行線上直播互動,提前體驗有寵生活,防止衝動養貓後導致的棄養,以及溝通不充分引起的退養。
一場“科技向善”的馬拉松接力賽
騰訊Light·公益創新挑戰賽無疑為技術和公益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騰訊免費開放騰訊雲上積累多年的AI技術能力,包括人臉特效、文字識別、人臉識別、人臉核身等計算機視覺、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讓選手們得以頭腦風暴。
騰訊雲副總裁、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吳運聲介紹,為了幫助沒有技術背景的人蔘賽,騰訊還提供了騰訊雲微搭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對開發者而言,無需瞭解複雜繁瑣的底層技術架構和基礎實施等,只需通過在上層介面的拖拽、點選,把元件做一些視覺化配置,就可以完成小程式搭建。
吳運聲表示,超千支隊伍熱情地報名參加比賽,遠超團隊預期,與去年相比,今年參賽隊伍在創意的廣度、深度和完整度上都進步明顯。
在參與長達六個小時的專案路演過程中,讓吳運聲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許多參賽選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的點點滴滴問題出發,去思考如何結合AI技術、騰訊雲的技術去解決,比如基於流浪貓保護、小區交通識別等等。“這讓我們感覺到公益是無處不在,也希望我們的技術門檻越來越低,覆蓋面越來越廣,能讓更多人蔘與進來。”
回首騰訊的發展,2019年,這家網際網路企業將“科技向善”作為使命和願景。兩年之後,騰訊又成立了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聚焦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養老科技等公益領域,希望通過技術開放與聯合開發,與社會各界共同探索和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價值。
去年7月,一個名為“24小時救命文件”幫助救援人員與受災民眾進行資訊對接,在抗洪救災的黃金時間發揮出巨大的能量。今年4月,一份“上海醫療緊急救助”騰訊共享文件,幫助封控區中的老年人解決困難。
而這次比賽中的所有專案,也成為人們瞭解“科技向善”的不同切片。未來,這些專案也將產生更多的社會價值。
宋青團隊表示,通過比賽,希望社會公眾能夠關注到新生兒黃疸現象,後續期待小程式能落地到一些醫療裝置條件比較落後的地區,這需要更有實力、更強的機構參與進來,一起去完成。
何璇團隊則希望藉助騰訊的幫助,與更多的公益機構達成合作,希望更多講師加入,也讓性教育衍生知識庫更加豐富和更專業化,未來團隊也會不斷去探索中國本土性教育的最優解決方案。
吳運聲認為,人工智慧最大的價值是“服務於人”。無論是保護瀕危物種,還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當這些AI技術落地到各個產業與行業之中,也會反哺到公益平臺。
近年來,AI、雲端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逐步成為驅動實體產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當然,科技向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場多方參與的馬拉松長跑。未來勢必有更多的開發者、有志於公益的熱心人士,加入這場接力賽,推動技術與公益的跨界聯結。
- 優刻得“失速”:營收轉降,定向增發股東浮虧超三成
- 雲遙宇航完成近億元Pre-A 輪融資,中衛頤和領投
- 深創投領投,電動兩輪車智慧換電服務提供商宇谷科技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
- 儲能黑馬企業昆宇電源獲三行資本近億元獨家投資
- 宿華辭任CEO後,其業務助理、商業演算法策略負責人均已離任
- 位元組跳動醫療佈局又落一子,全資收購高階私立婦兒醫院美中宜和
- 半導體測試介面方案供應商澤豐半導體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超越摩爾領投
- 小熊U租:緊貼企業發展脈搏,妙招頻出助企降本增效
- 悅刻難回巔峰
- 信中利汪潮湧被強制執行5.5億,曾陷失聯風波,兩度登上失信“黑名單”
- 企業聚合出行服務平臺途徑資訊完成A 輪融資
- 數智農文旅AI 資料運營服務商力石科技完成1.11億元C輪融資
- 新“妖股”13個交易日暴漲320倍,市值3100億美元超阿里
- 寵物用品訂閱制服務品牌魔力貓盒完成2000萬美元C1輪融資
- 絕味食品,“滷味一哥”的掙扎
- 創新藥企同宜醫藥完成B輪融資,惠每資本領投
- 中科迪巨集完成數千萬人民幣B1輪融資,廬峰投資領投
- 固體推進劑領域綜合材料供應商天元航材完成超8億元Pre-IPO輪融資
- 評估機構中水致遠遭立案調查!47家公司集體踩雷,IPO被中止
- 百邁生物完成超5000萬元A輪融資,領航新界獨家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