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龍核顯也很能打 —— 小新 Pro 16 評測
今年的小新 Pro 16 依舊給了雙平臺的選擇,但這次的銳龍版相對於酷睿來說可選的規格會更多一些,顯示卡最高給到了 RTX 3050Ti,整機效能釋放可以達到 85W,並且支援獨顯直連熱切換,除此之外它還有高刷高分大尺寸螢幕,綜合來看在同規格產品中會有很強的競爭力。
當然,如果你沒有很高的遊戲需求僅是用於日常生產力的話,銳龍核顯版也是很值得考慮的選擇,尤其是今年銳龍 6000 系列在能效和核心顯示卡方面的改進,讓它在生產力、遊戲娛樂、續航等方面帶來了大幅提升。那麼銳龍核顯版具體表現如何,這是慢點評測對它的完整測試。
*/全文基於 小新 Pro 16 2022 銳龍版:AMD Ryzen 7 6800H,2560 *1600 解析度 120Hz 高刷螢幕,512G SSD,16G LPDDR5 記憶體,目前售價 5646 元。
優點:
- 新一代 AMD 銳龍 6000 系列處理器,有著很高的能效表現
- 標配 16:10 高刷高分螢幕,素質表現也不錯
- 鍵盤表面溫度和噪音控制的很好
不足:
- 內部擴充套件性有待提升
- 沒有給 USB 4 介面
設計與體驗:
這是第二代小新 16 Pro,雖然模具與上一代沒太大變化,但在工藝和做工方面有所改進,表面摸起來要更細膩一些,邊緣倒角的處理也要圓潤一些,不會有割手感,整體的 ID 設計依舊很簡潔。
機身厚度與上一代同為 16.9mm,重量要稍重一些,達到了 1.93kg,對於 16 英寸大機身加上 RTX 獨顯的機型來說,這個重量和厚度控制的也算不錯,屬於高效能輕薄本範疇,但對比同尺寸純核顯機型就會顯得稍重,不過也在能接受的範圍。
在螢幕方面,這一代最大的改變就是高刷高分屏成為了標配,即便是核顯版本也給了 120Hz 重新整理率,螢幕的響應時間也更低。高刷的優勢不僅表現在遊戲一個方面,在觀看一些高幀率電影也會更連貫清晰。而在日常辦公情況下可以通過 Fn+R 切換 60Hz 模式達到省電的目的。
高分的優勢就不用多說了,2560 * 1600 這個解析度在 16 英寸機身上開啟 125% 縮放,不管是文字還是圖形都會非常清晰細膩,它的色域表現我們實測也可以達到 96.7% 的色域覆蓋,所以面對市面上還有許多 16 英寸上 FHD 規格以及 16:9 的大果粒大邊框產品,綜合對比來看小新 16 Pro 在螢幕方面的表現還是很出色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小新 Pro 16 將螢幕的校色資訊存到了螢幕控制晶片中,所以即便是格式化重灌系統校色檔案也不會有影響。而在其它方面像 DC 調光、萊茵 TUV 以及 Eyesafe 護眼認證這些一個都不少,可以減輕長時用眼疲勞。
螢幕上邊框整合的 FHD 攝像頭、IR 紅外、TFO,這些一個都不少。在同價位段中也屬於“高配”。
除了支援 Win Hello 開機人臉解鎖以外,小新 Pro 16 還加入了人物檢測功能,人在自動解鎖,人走自動鎖屏,使用起來會方便不少。
而在鍵盤方面,小新 Pro 16 最大優點就是配有數字小鍵盤,還有大尺寸方向鍵以及獨立電源鍵,這種規規整整的佈局不管是看起來還是用起來都會很舒服。它的鍵程雖然不算長,只有 1.3mm,但配合“二段回彈曲線”、微笑鍵帽、舒適的鍵間距,綜合的打字手感也很不錯。
在介面方面,小新 16 Pro 獨顯版與核顯版電源介面上有些區別,獨顯版配的是方口 135W 介面卡,我手中這臺核顯版則是 100W PD,所以相比來說核顯版要多一個 USB C 口。整體介面共 2A(USB 3.2Gen1)+ 2 全功能 C+HDMI 2.0 以及 SD 讀卡器和音訊介面,數量足夠日常使用。有些遺憾的是 16 Pro 酷睿版給了一個雷電 4 介面,而銳龍版卻沒有上與之對標的 USB 4,有些可惜。
內部設計:
底部就沒有太多可說的了,與上一代相比沒太大區別,拆機方式也相同,擰下四周 9 顆梅花螺絲就能很輕鬆的取下底蓋看到內部結構:
整體的內部結構與上一代相比大致相同,依舊很規整以及塞的“很滿”,沒有閒置空間浪費,介面也有做防靜電處理,下方 L 形電池容量還是 75Wh。
可以看到我手中這臺即便是核顯版本,但已經配備了雙風扇+雙銅管扇熱,只是顯示卡部分空置罷了,所以理論它的散熱效果應該會很不錯。這次它的板載記憶體移動到了 CPU 上方區域,與處理器共用散熱蓋板。
同時硬碟擴充套件依舊僅有一個 M.2 硬碟位,對於一款 16 英寸機型來說略有不足,不過從內部空間利用率來看,也只能犧牲一部分電池才能額外增加一個 M.2 硬碟位,所以續航和擴充套件總要犧牲一樣,你會選擇哪個呢?這次好在硬碟可以相容 2242/2280 兩種規格,升級的空間要稍大一些。
我手中這臺硬碟來自三星,實測最大讀能做到 3.6GB/s,最大寫為 2.5 GB/s 左右,這個表現比較中規中矩,如果你對硬碟要求比較高的話,替換起來也很方便。
散熱及噪音:
我們繼續看它的散熱和噪音表現如何,照慣例我們先對它進行 R15 連續跑分測試,目的就是為了直觀地展現出它的 CPU 單獨負載效能變化:
從資料中可以看到,小新 Pro 16 搭載的這顆 R7 6800H 首次峰值效能為 2202cb,最小值為 2016cb,差值不算高,只有 186cb,長時負載還是比較穩定的。
在連續跑分的測試過程中,我們也記錄了它的 CPU 功耗、溫度和頻率以及出風口的溫度變化,你可以看到最開始時它的功耗可以衝到了 65W 附近,最終長期會穩定在 54W ,處理器的頻率也維持在很高的水平,達到了 4 .0 Ghz,此時 CPU 溫度為 98°C 左右。
我們進一步通過機身出風口的溫度判斷它的散熱效率,我們認為出風口溫度越接近核心溫度,就意味著散熱效率 K 越高。
小新 Pro 16 2022 銳龍版實測 K 值達到了 1.33 的水平處於輕薄本 0.6 與遊戲本 1.5 之間,這說明它的散熱效率還是很不錯的,能夠比較快的將機內溫度匯出。
從長時單考熱成像中可以看到,它的鍵盤表面溫度控制的很好,鍵盤核心區域平均溫度只達到 35°C 左右,最高溫也僅有 41°C,這個高溫點也位於功能鍵上方區域,所以並不會影響鍵盤的使用體驗。所以綜合來看,小新 Pro 16 的相比上一代有著更高效能釋放的同時,鍵盤表面溫度控制的更好了。
同時,雙風扇滿載時測試它的人位噪音更低了,僅達到 39.1dBA,在同規格筆記本中屬於比較出色的級別,而且頻譜中也沒有高頻異響音出現,曲線很平緩。而如果將散熱切換為“智慧模式”,在日常的辦公場景使用,周圍的環境音幾乎可以完全覆蓋掉風扇噪音,從而完全忽略掉噪音干擾。
理論效能及生產力:
今年銳龍 6000 系列移動端有三大類產品,TDP 28W 面向輕薄本的 U 系列,TDP 35W 輕薄與效能兼顧的 HS 系列,以及高效能的 H/HX 標壓系列,均是採用的是 Zen3+架構 6nm 製程工藝,還有效能更強的 RDNA 2 核心顯示卡。
小新 Pro 16 選配的是 R5 6600H 以及我手中這臺 R7 6800H 兩種規格,R7 6800H 採用的是 8 核 16 執行緒,從上邊測試我們看到它能達到 54W 的效能釋放,它的 R23 表現單核能做到 1525 pst,多核則能達到 13325 pst 的水平,相比上一代同功耗 5800H 確實有很大提升。
而這顆 RDNA2 架構的 AMD Radeon 680M 核顯的效能表現同樣不錯:
- Time Spy:2845,顯示卡 2555,處理器 7997
- Fire Strike:6712,顯示卡 7567,物理 12573,綜合 2636
- Night Raid:26302,顯示卡 33137,處理器 12128
從資料中能能夠看出 Radeon 680M 整體的效能相比銳炬 Xe 核顯有著明顯提升,甚至要高於部分 MX 獨顯,所以理論上能夠滿足一些輕量化的網遊以及生產力重負載,我們來看它的實際表現:
最直觀的就是 SPECviewperf 工程類軟體測試,以往基本只有獨顯版才能完整的跑下來,而小新 Pro 16 不僅跑下來了,其中 maya-06 的表現還不錯,可以達到 96FPS,已經能夠進行簡單的處理工作,而像 snx-04、creo-03 等也能滿足一些基本的模型預覽需求。所以從這裡也能看出 Radeon 680M 在這方面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從以往的不能用,到現在不僅能滿足一般的預覽需求,還能達到簡單的編輯修改要求。
在 Adobe 軟體的測試中,小新 16 Pro 的 PS/LR 的成績表現也很不錯,影象修飾可以做到 6317,批處理則能做到 7900,整體表現也突破了 7000 大關,這也就代表它完全能夠勝任一些基礎創意類需求。
影片編輯對於核顯版本機型就要吃力許多,僅能達到 2766 的成績,面對簡單的單軌剪輯需求還可以,但更復雜的則需要獨顯來支援,渲染速度也會更快也行。
像基礎的 OFFICE 套件對於 54W 功耗的小新 Pro 16 就更沒啥壓力了,應用程式能做到 13365,現代辦公也能達到 6030 的成績,可以看到不管是在應用程式的載入,還是 Excel 運算都很快,已經屬於非常流暢級別。
充電和續航:
除了效能以外續航也同樣重要,我們在 115 尼特螢幕亮度下,實測現代辦公續航表現如下:
小新 Pro 16 可以做到 13 小時 44 分鐘的長時續航,平均每小時僅有 5.4W 左右,明顯可以看出能效表現比隔壁要強上許多,完全能夠滿足一天朝九晚五不插電的使用需求。
我們來看它的快充表現,開機息屏的情況下,17 分鐘能充至 30%,30 分鐘 50%,充至 80 僅需要 55 分鐘左右,快充期間功率均能在 60W 以上,效率還是非常高的。
簡單遊戲實測:
最後,我們簡單測試了兩款遊戲,首先是 LOL:在 QHD 原生解析度特效全開的情況下,lol 的平均幀率可以做到 110 FPS,全程有 95.6% 的幀率大於 75FPS,屬於很流暢和級別。
第二款是 CS:GO,它對於更加註重幀率的表現,所以我們測試的是 FHD 最低畫質,小新 Pro 16 能做到平均 127FPS 的水平,全程有 99.3%的幀率能大於 60FPS,有 63%的幀率更是可以突破 120FPS,全程基本不會有卡頓情況。所以綜合來看,小新 Pro 16 搭配的 R7 6800H 不僅在生產力方面表現出色,在遊戲方面也能發揮出螢幕的高刷優勢。
總結:
綜合來看,今年小新 Pro 16 整體由於平臺升級性能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它的續航也很持久。最為突出的就是 RDNA2 架構的所帶來的核顯效能提升,不僅能滿足工程類軟體的模型預覽需求,還具備一定的編輯修改能力,這是之前核顯完全不能用到現在可用的最大改變。所以如果僅是用於日常辦公的話,銳龍核顯版已經能夠完全滿足日常使用需求。
而如果你有更高顯示卡需求的話,小新 Pro 16 還有 RTX 3050/50Ti 選擇,區別於其它同規格產品,這次小新 16 Pro 居然還加入了類似拯救者上的“DDG 顯示技術”從而實現三模顯示切換功能,讓它的效能表現無限接近遊戲本。
在效能之外,同價位段產品還在使用 FHD 螢幕的情況下,小新 Pro 16 標配了高分高刷高色域屏,這也是它很明顯的優點所在,綜合它的三面金屬機身以及比上一代更好的做工手感,讓它的價效比凸顯。
- 質感大升級? — Redmi G Pro 遊戲本 2022 銳龍版評測
- 中期改款加散熱 — 暗影精靈 8 Pro 評測
- 雙 A 平臺穩步推進 — 拯救者 R9000X RX6600s 版評測
- 惠普戰 66 五代 32G 版 — 商用產品中的中流砥柱
- 1100 個 mini-LED分割槽背光表現如何 —ThinkVision 隱士評測設計篇
- 銳龍核顯也很能打 —— 小新 Pro 16 評測
- RTX3080Ti 為什麼也要 DLSS, 因為要跑 2.5K 高刷啊 — 雷蛇靈刃17 2022評測
- 銳龍 6000 系列加持的商用 PC 扛把子——惠普戰 X 2022 評測
- 資料線也能顯示功率和速度?— AOHI雷霆䨻系列 MAGLINE 資料線評測
- 12 代酷睿加持的輕薄效能旗艦 — 拯救者 Y9000X 2022 評測
- 傳統 ThinkPad 的新生 —— ThinkPad neo 14 評測
- 超薄高效能筆記本的完全體 — Alienware X17 評測
- 獨顯核顯有什麼差異? — 惠普戰 66 五代酷睿版評測
- 12 代酷睿標壓 高刷高分 OLED 就是最大賣點 — 華碩無雙評測
- 衝高端,關鍵年?— 掠奪者戰斧300 2022 評測
- 新老使用者齊開顏 — 拯救者 Y9000P 評測
- 更高更快更強 - 惠普戰 66 五代銳龍版評測
- 12 代酷睿加持讓它不止能打遊戲 — 雷神 911 星戰 2022 評測
- 兩種形態的運動相機怎麼選?DJi Action 2 對比 Insta 360 ONE R
- 首發英特爾 12 代酷睿 i7 —— 雷神黑武士 4 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