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少看微信多讀書(附私房書單)
來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許小年
從2004年加入中歐至今,中歐終身榮譽教授許小年的課堂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歐人,他的課也是中歐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除了能將市場理論說得富有邏輯又清楚和敢說敢言的性格,很多人不知道的一個關於許小年教授的小祕密是:他習慣在選修課的第一天講講人文和歷史。
在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許小年教授願用閱讀來對抗所謂的資訊化與碎片化。許小年教授愛讀也會讀,他會在課堂上不厭其煩地告訴同學們一定要堅持閱讀,他說:“少看微信多讀書,絕大多數網路文章對你建立起分析和總結的框架沒有幫助,反而會給你一種錯覺,好像讀了刷屏文章就很有知識似的。”
三個不同概念:資料、資訊和知識
我們處於一個大資料時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但是資料和資訊似乎並沒有使人類變得更加有知識。有時我們得到的資訊越多,無知程度反而越高。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我想先澄清幾個概念:資料、資訊和知識。
資料(Data)
所謂資料(data)是來自世界的訊號,是世界萬物的原始的表達,這些資料越來越多地以二進位制數字的形式產生和傳播,經過電腦的識別與處理,還原為文字、語音、影象、影片,在我們的感官中留下關於這個世界的印象。
資訊(Information)
資訊(information)是我們從資料中提取的有用元素,就像從金礦中提取的黃金一樣。資訊讓我們有可能識別事物和事物的屬性,例如這是一塊黃金,黃金很重等等。
知識(Knowledge)
知識(knowledge)是有組織的和有邏輯關聯的資訊,是我們對於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係的理解,例如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水加熱到100攝氏度就開始變成氣體。
大資料時代到來,資訊爆炸,並不意味著知識跟著資料和資訊量一起自動地呈指數增長,人們的知識反而有可能更為貧乏了。一個原因是我們從資料中提煉資訊的能力落後於資料的增加速度,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人工智慧大熱。人工智慧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從資料中提取對我們有用的資訊:由於資料量過大,人類大腦已經沒有辦法處理了,所以開發出了人工智慧技術,利用這個技術從資料中提煉資訊。
但是,從資訊到知識的飛躍,唯有在人類的大腦中才能完成,這是人工智慧無法替代的。從資料、資訊到知識的轉換,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這一步是對人類智力的挑戰,也是人類運用和體現其智力的最佳場所。
大資料和資訊爆炸時代,人們似乎並未比過去更有知識,原因在於兩個轉換上的能力不足。從資料中提煉資訊的能力不足,我們可利用人工智慧予以彌補,但是從資訊到知識的分析和總結的能力、把資訊轉化為知識的能力只能靠人類自己,而人類的這個能力遠遠落後於科技的發展。於是便產生了看上去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一個現象:大資料時代資訊爆炸,但是人可能變得比過去更加無知。
從資訊到知識的轉換,需要構建分析的方法和搭建一個系統的框架,缺少分析與綜合的框架,資訊永遠是零散的和低價值的,這樣的資訊只能被稱為“感知”,而不能上升到“認知”的高度。分析和綜合的框架就是從感知到認知的一個關鍵。
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讀紙質書?為什麼要讀經典著作,而不是把自己埋在碎片化的網路資訊中?在資訊化、資料化的時代,讀書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獲取資訊,但更重要的是增長知識。知識是有組織、有結構、系統性的資訊,有資料、有資訊並不意味著有知識。通過讀書建立自己的分析方法,搭建一個系統框架,以提高認知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深化對事物的理解,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解決人類所面臨的一系列現實問題。
我注意到一個現象:中國人無時無刻不在看手機,我們對手機的迷戀位居世界第一。公共汽車上、高鐵上、大街小巷、餐廳茶館,人們都在盯著手機,甚至邊走路邊看,騎著摩托看手機。在國外旅行時,你會發現外國人也刷屏,但不少人也在看書,他們對於手機的依賴遠沒有我們誇張。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種現象持續下去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繼續將網路作為學習的主要工具,那麼只能獲得碎片化、無組織的資訊。特別是當我們把碎片化的資訊誤認為是我們獲得的知識,那就可能使我們變得越來越無知,甚至喪失認知能力。
隨著技術的進步、資訊量的增加,我們將迷失在繁雜混亂的資訊叢林中。網路和大資料技術再怎麼發達也替代不了知識,因為只有人的大腦才能對這些資訊進行梳理和分析,並建立起這些資訊之間的邏輯關係,從而轉化為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應對現實世界中的挑戰。
讀書就要讀經典
讀什麼書?我認為讀書就要讀經典。判斷一本書是不是經典,最好的標準就是看它能否經受住時間的考驗。2000多年過去了,我們仍在讀孔子、老子、柏拉圖、康德……一代又一代的人從他們的書裡汲取智慧,說明這些書是有價值的,如果沒有價值,早就被人們遺棄了。讀書就要讀這些經得起時間考驗,在歷史長河中仍舊熠熠生輝的書。
當然,我們也可以讀當代作者寫的書,前提是你要識別哪些書是真正具有閱讀價值的,哪些只是排行榜上的過眼煙雲。
經典,不因時間的流逝而喪失價值,它永遠可以給人們以啟迪,給人們提供指引。那麼什麼樣的著作可以稱得上經典?以經濟學書籍為例。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我讀了很多次,但是沒有一次讀完,這與我的讀書方法可能有一些關係。我的讀書分成泛讀和精讀,泛讀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精讀則是反覆梳理,儘可能深入。每次讀《國富論》,我都會發現新的視角,得到新的啟發。我曾經在中歐課堂上推薦過的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都是經濟學的經典。
政治學經典可以看看《孟子》,孟子對於政體、政府、統治者和人民的關係,有著非常好的論述;約翰·洛克的《政府二論》也是經典;法國學者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以及《論美國的民主》則奠定了現代政治學的基礎。社會學則必須提及馬克思和同樣重要的馬克斯·韋伯,當代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邁克爾·曼。哲學經典可以讀老子、柏拉圖、康德、休謨等人的著作。
經過了數百上千年時間的洗滌,這些經典作家的思想,它們的價值在當代社會仍然得到人們的認可。
怎麼讀書?
怎麼讀書?泛讀、精讀相結合。泛讀不求甚解,抓住主要脈絡,釐清作者的思路及關鍵概念。
在精讀階段要力求深入,搞清楚關鍵概念及重大節點,特別是在讀歷史書的時候。舉例而言,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甲骨文開始算起的話,有3700多年,這3000多年的歷史一般來說我都是泛讀,但在關鍵節點上是深入精讀的。哪些是關鍵節點呢?第一個是春秋戰國;第二個是清末民初,即滿清末年和民國初年。
讀世界史關鍵節點在哪裡?古希臘毫無疑問是一個,古希臘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時期,國際上的學者把這段時間叫作世界史上的軸心時代,各個文明的主要思想都發源於這個時代。世界史的下一個節點是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再後面越過千年中世紀,就要精讀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了。
人的生命有限,要想弄清楚幾千年的歷史是不現實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閱讀歷史時把握住關鍵節點,儘可能透徹理解,梳理出歷史的脈絡,並在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建立起自己對於歷史的分析和歸納框架,從而形成自己的歷史觀和世界觀。
少看微信多讀書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資訊並不意味著掌握知識,你必須把感知轉化為認知,其關鍵在於要建立分析的方法和一個系統框架。只有這樣才能從 海量資料 中提取資訊,再將資訊加工組織成為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知識。
校友們常常轉發給我一些網路刷屏文章,我總是和他們講:少看微信多讀書,絕大多數網路文章對你建立起分析和總結的框架沒有幫助,反而會給你一種錯覺,好像讀了刷屏文章就很有知識似的。這些文章讀得越多,你可能會變得越無知,因為你的分析、歸納能力被這些帖子的驚悚語調和混亂邏輯衝擊,不知不覺地放棄了獨立思考,隨波逐流而喪失了自己的判斷能力。系統性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更多的來自讀書尤其是經典書籍。
網路追求的是快速,網路文章的作者不可能在一個相對完整的邏輯框架下講述他的觀點。我當然不反對大家讀網路文章,但你只能把它當作資訊來源,而不是主要的知識來源。知識是經過你自己的消化和組織所形成的對某件事物或這個世界的理解。一旦你有了自己的分析方法,就不會為網路上的潮流所裹挾而迷失方向。我們經常看到,當網路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時,人們感到困惑,到底誰對誰錯?很難判斷。判斷力就是我們講的認知能力,而認知能力的核心部分就是一個分析和歸納的框架。
許小年教授私房書單
-
《思想的力量》穆爾、布魯德
-
《公正》桑德爾
-
《致命的自負》哈耶克
-
《歐洲現代史》梅里曼
-
《中國近代史》徐中約
-
《重說中國近代史》張鳴
-
《國史大綱》錢穆
-
《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劉擎
-
《政治學通識》包剛生
-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阿西莫格魯、羅賓遜
-
《觀念的水位》劉瑜
-
《破繭》施展
-
《極簡歐洲美術史》牛頓
-
《極簡音樂史》岡田曉生
-
《西方音樂1500年》NAXOS,配光碟
-
《論語》
-
《孟子》
-
《古文觀止》
來源| 中歐華南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墨軒
- 蘋果宣佈:漲價!涉及28個國家和地區
- 以太坊合併後:英偉達受難,“礦工”暴富夢終結
- 網約車市場再起波瀾:騰訊、華為相繼入局 聚合模式加速攻城略地
- 東南亞網約車巨頭Grab稱沒有大規模裁員計劃:招聘門檻提高了
- 蜜雪冰城們的瓶裝水“混戰”:講水源、玩概念、掀起價格戰
- 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缺口達500萬人 門檻高難度大供給不易
- 一個讓人“上癮”的千億產業,走到了崩潰邊緣?
- 許小年:少看微信多讀書(附私房書單)
- “脫單盲盒”真愛難尋、風險常在:便利愛情隱患大
- 華為相關新品賣斷貨 家庭儲存成剛需?
- 美國科技股拋售潮愈演愈烈,成長型投資者還能「咬定青山」嗎?
- 羊了個羊,究竟能賺多少錢?有沒有可能日入468萬?
- “華為跌倒,蘋果吃飽”,庫克卻沒想到“制裁”來得如此之快!
- 什麼?明明出道十幾年還能在這裡體驗養成系的快樂?
- “無主行李”變盲盒,法律隱患知多少?
- 劍指高通、Mobileye,英偉達的激進與困局
- 羊了個羊們,怎樣日入百萬?
- 辛巴、董宇輝、李國慶為了玉米吵翻天,6塊錢一根的玉米到底貴不貴
- 400萬臺備貨“瓜分”完畢!華為緊急增產Mate50系列 受益上市公司有這些
- 中國聯通迴應被美FCC列入“安全威脅清單”:將採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