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合併後:英偉達受難,“礦工”暴富夢終結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來源:鋅財經
在全世界的注視下,世界第二大虛擬貨幣以太坊(ETH)本月正式從PoW轉為PoS機制,完成了業界革命的“The Merge”合併升級。
以太坊合併完成之前,大量持有以太坊的投資者就已經開始拋售,以太坊單幣價格一路走低,從本週的高點1777美元,到合併時的1650美元左右,最終下跌至當前的1333美元,順便還把老對手比特幣也拖下水,目前比特幣再次跌破19000美元關口。
這是區塊鏈誕生以來,史無前例的一次升級,直接將之前的玩法全部推翻,宣告了曾經利用GPU(顯示卡)挖礦時代的全面終結,近1億幣圈玩家被影響。大量專職挖礦的礦工們,要開始考慮未來的何去何從。
從2008年開始的挖礦暴富夢,進入了落幕倒計時。
瘋狂的挖礦生意
所謂挖礦,並不是傳統的煤礦、金礦等體力勞動,而是幣圈的行話。
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在建立比特幣之時,開發了PoW工作量證明機制,鼓勵全球所有幣圈玩家,用自己的電腦下載軟體,通過特定的演算法去解答非常難的數學題,誰先解答成功誰就能獲得這個區塊的比特幣獎勵。
在PoW機制下,投入算力的大小,也就是硬體效能的強度,就成為了獲得虛擬幣獎勵的關鍵。於是乎,通過PoW機制獲取加密貨幣的過程被叫作“挖礦”,而操縱電腦的幣圈玩家被叫作“礦工”,挖礦的計算機裝置被叫作“礦機”。
在2008-2012年的早期挖礦,純粹是以個人副業為主,買上一張或多張高階顯示卡組裝礦機就能挖礦造富。然而到了2012年之後,隨著礦工數量愈發增加,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對硬體效能要求與日俱增,“挖礦”逐漸走向了職業化、工廠化。
光大證券報告顯示:從2020年開始,挖礦行業每年有望新增收入約180億美金。高額的利潤吸引著無數渴望暴富的人蔘與到挖礦行業中。據劍橋大學新興金融中心(CCAF)2021年釋出的一項資料顯示:中國礦工的挖礦算力佔到全球總挖礦算力的65.08%。
大量業餘挖礦的幣圈玩家,開始辭掉工作,搬到電力資源充沛且便宜的省份,例如火電資源充足的新疆、內蒙古和水電資源充足的四川、雲南。一家又一家的礦場在城市邊緣建立,沒日沒夜運轉著幾百上千臺礦機裝置。
礦場礦機裝置
不但礦工開始內卷,工具也開始不斷升級,更加專業的礦機裝置開始出現。
從剛開始的CPU挖礦開始,因算力過低,逐漸轉型到GPU顯示卡挖礦,緊接著又開發出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專門為某種特定用途設計的電子電路 ( 晶片 ),也就是俗稱的ASIC礦機,為挖礦而生,除此之外無任何其他功能和作用。
虛擬貨幣越來越難以計算,必須要購買計算力更強大的礦機裝置,300臺以下的礦機只能算是小型礦場。同時,日常礦機的用電量加上裝置的維護,更是一筆天文數字。
虛擬貨幣“挖礦”需要大量的電力支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高到離譜。根據新華社的統計,一些“礦場”一天就耗電上百萬度;西部某省一家“礦場”一個月能“吃掉”4500萬度電;西南某地的“礦場”一年耗電量相當於三個市一年耗電總量。
而內蒙古自治區今年4月底已關停清退35家大型挖礦企業,預計這35家企業年用電合計高達52億度,摺合超160萬噸標準煤。
然而以太坊掀起業界改革浪潮,將PoW轉型到PoS機制,曾經的挖礦暴富就逐漸開始走向終結,礦工註定將成為時代的眼淚。
顯示卡價格崩盤
這次以太坊升級轉型的PoS機制,是完全不同運算邏輯,簡單來說就是不再依賴於顯示卡, 而是憑藉“幣齡”和持有貨幣的數量來充當“算力”,從而杜絕能源高消耗的情況。
這樣一來,影響最大的就是礦工們手頭裡囤積的顯示卡。
顯示卡作為挖礦的第一生產力工具,價格也在狂熱的挖礦浪潮中一度瘋漲。2021年底,英偉達釋出RTX 30系顯示卡,原本是遊戲玩家剛需的顯示卡裝置,還沒等玩家下單,礦工們就開始溢價瘋搶,把市面上的RTX 30系顯示卡全部買下,再無一例外地投入到挖礦行列當中。
原本定位中端的RTX 3060Ti顯示卡,官方定價2999元,在最高峰時價格暴漲近乎破萬,其它高階卡更不用說了,都是溢價三倍起步。最新的顯示卡買不到,礦工又盯上了“過時”的裝置,上一代的RTX 20系顯示卡都迎來不同程度的瘋漲。
甚至一些使用兩三年的RTX 10系顯示卡,都能在二手市場以原價賣出,可見挖礦浪潮對顯示卡的影響。
顯示卡挖礦
這之間的邏輯也不難理解,曠工們高價、溢價購買顯示卡,純粹是他們挖礦獲得虛擬幣收益大於溢價。據2021年某礦工在社交平臺的爆料:8張3060顯示卡成本在六萬元左右,火力全開挖礦一天能賺三百多塊(去掉電費),差不多半年能收回裝置費用,半年後就是純利潤。並且,顯示卡價格高漲,不挖了可以把顯示卡賣掉,同樣可以收回部分資金。
這就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只要有比特幣和以太坊等虛擬貨幣的存在,顯示卡永遠是供不應求。
除了虛擬貨幣企業以外,背後的最大贏家莫過於英偉達。研究機構Wedbush Securities資料顯示:在此前挖礦大熱的6個季度裡,英偉達平均每個季度從礦卡中獲得約8億美元收入,6個季度下來至少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0億元。
靠挖礦賺了那麼多錢,當礦難發生時,英偉達自然要承受“反噬”。
英偉達2022年Q2季度財報
英偉達2022年Q2季度財報顯示:英偉達二季度營收入為67億美元,環比跌幅19%;淨利潤6.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3.74億美元暴跌72%;英偉達營收增速創下近年來新低,利潤端各項資料全線下挫,遊戲業務表現慘淡;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累計已下跌超40%。
目前英偉達為了重振股市,釋出了RTX 40系顯示卡,但比起上一代RTX 30系顯示卡一問世就被瘋搶、翻倍溢價,RTX 40系顯示卡有些不溫不火,價格也回落至正常零售價格。
至此,持續6個季度的顯示卡浪潮終於劃上了休止符。
能源、能源還是能源
不論是席捲無數“礦工”的風暴,還是股價下跌超40%的英偉達,虛擬貨幣直接影響了全世界超一億人的命運。那為什麼以太坊要冒著如此大的風險,也要急於求變?答案就是,虛擬貨幣的時間也不多了。
上文提到,如果想“開採”出加密貨幣 ,就需要“礦工”藉助高效能顯示卡的大算力來進行日夜不停的計算,所需要的電力就是個天文數字。
根據以太坊官方透露:如果繼續採用PoW機制挖礦,每個以太坊幣的獲取,所耗費的電量相當於一個家庭2.8天消耗的各種能量;而比特幣則更高,需要消耗一個家庭高達38天的能量。
歐洲央行資料顯示:比特幣每年挖礦所消耗的用電量,相當於西班牙、奧地利等國的能源消耗。而歐洲數年在減少碳排放上做出的努力,都被比特幣+以太坊帶來的碳消耗所抵消。歐洲呼籲禁止挖礦的聲量,一直沸沸揚揚。
而將PoW機制切換成PoS機制的以太坊,據官方說法,在能源效率方面提高了約2000倍,能節約99.95%的總能源使用量。
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
目前,比特幣的市值超4000億美元,是以太幣2000多億美元的兩倍。兩者之間的競爭從未止歇。
將PoW轉為PoS機制,將是虛擬貨幣的必選項。比起老對手比特幣,以太坊已經搶先一步完成轉型,歐洲等國對其“浪費能源”的不滿,都將由比特幣承擔。這無疑為顛覆比特幣的主導地位帶來一線希望。
但是賺錢的資本巨頭已經酒足飯飽,只留下丟了飯碗的礦工獨自承受時代終結的痛苦。
(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 蘋果宣佈:漲價!涉及28個國家和地區
- 以太坊合併後:英偉達受難,“礦工”暴富夢終結
- 網約車市場再起波瀾:騰訊、華為相繼入局 聚合模式加速攻城略地
- 東南亞網約車巨頭Grab稱沒有大規模裁員計劃:招聘門檻提高了
- 蜜雪冰城們的瓶裝水“混戰”:講水源、玩概念、掀起價格戰
- 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缺口達500萬人 門檻高難度大供給不易
- 一個讓人“上癮”的千億產業,走到了崩潰邊緣?
- 許小年:少看微信多讀書(附私房書單)
- “脫單盲盒”真愛難尋、風險常在:便利愛情隱患大
- 華為相關新品賣斷貨 家庭儲存成剛需?
- 美國科技股拋售潮愈演愈烈,成長型投資者還能「咬定青山」嗎?
- 羊了個羊,究竟能賺多少錢?有沒有可能日入468萬?
- “華為跌倒,蘋果吃飽”,庫克卻沒想到“制裁”來得如此之快!
- 什麼?明明出道十幾年還能在這裡體驗養成系的快樂?
- “無主行李”變盲盒,法律隱患知多少?
- 劍指高通、Mobileye,英偉達的激進與困局
- 羊了個羊們,怎樣日入百萬?
- 辛巴、董宇輝、李國慶為了玉米吵翻天,6塊錢一根的玉米到底貴不貴
- 400萬臺備貨“瓜分”完畢!華為緊急增產Mate50系列 受益上市公司有這些
- 中國聯通迴應被美FCC列入“安全威脅清單”:將採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