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猫狗民间救助陷入“死循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法治周末报 (ID:fzzmb01) ,作者:郑超,编辑:尹丽,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久前,北京市房山区居民张跳跳 (化名) 在外面遛狗时遇到一只流浪狗。她再次“心一软”,把流浪狗带回了家。从2020年到现在,张跳跳和丈夫在北京的马路边、地铁站旁、公园等公共场合先后捡过7条流浪狗。
在北京,频频遇到流浪狗的人不少。
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李彤 (化名) 在离家不远的两个公园里都看到过流浪狗,“有时候是一两只,有时候是三四只”。而看到流浪狗的瞬间,她的第一反应是赶紧牵住4岁的儿子,唯恐那些狗会把小孩儿当成“敌人”发起进攻。每每此时,她也会抱怨一句:“这么多流浪狗,怎么就没人管呢?”
有经验的救助者也怕“抱团流浪狗”
作为自发的流浪狗救助者,张跳跳与那些发现流浪狗后在社交媒体平台呼吁“动物救助机构”来“救救小狗”的年轻网友不同,她有自己的一套救助方法。
她试着写下“捡狗日记”,记录每次捡到狗的具体情况:在哪里遇到它,如何带它回家,去宠物医院做体检的结果如何……
走完上述流程后,张跳跳给焕然一新的流浪狗拍照,并在网上晒出照片,给它寻一个“新家”。领养是免费的,但张跳跳对收养人有一定要求:有自有住房、对狗进行科学喂养并及时绝育、领养后要不时给她发狗的近况视频。
对向她询问的未成年人,或“想给我家孩子养条狗玩”等明显“不是自己喜欢狗”的领养人,张跳跳会直接拒绝。起初,张跳跳也去朋友介绍的几家“流浪狗救助小院”咨询过,但得到的答复都是“目前已经满员,无法再接收新的小动物”。
好在,通过社群、朋友圈等渠道,张跳跳每次都成功为捡回的狗找到了新家。张跳跳觉得,狗和狗之间可能有一些“感应”,流浪狗似乎愿意接近遛狗的她,而她捡到的流浪狗大多性情温顺。
但也有让张跳跳“躲着走”的流浪狗。
遇到大型的,尤其是已经形成“团伙”的流浪狗群,张跳跳会牵着自己的狗立即转身离开。据她观察,抱团的流浪狗往往攻击意图强。“形成‘团伙’的狗群确实吓人。”她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李彤虽然喜欢狗,但也深知流浪狗的攻击力。由于流浪狗的存在,每次带孩子去公园,她不得不绷紧神经,尽管这些狗“通常看起来懒洋洋的,只趴在树荫下”。
李彤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不只是她自己对于流浪狗感到害怕,在公园里,她也经常见到其他孩子的妈妈担忧地说:“这么多流浪狗,伤到人怎么办?”
更令李彤感到无奈的是,尽管流浪狗对游客人身安全存在威胁,但她目前也没有在常去的公园看到管理人员针对流浪狗采取措施。 “但这或许也有客观原因,毕竟公园那么大,管理人员也有限,流浪狗一下子就蹿没影儿了。”
李彤对于流浪狗伤人的担心,显然并不多余。近年来,因流浪狗咬人引发的纠纷频频出现。不久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因流浪狗伤人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
据报道,原告侯某受被告仲某雇佣,在被告某建设公司工地从事垃圾清运工作。2019年10月29日上午6时许,原告完成清运工作准备离开时,工地内突然蹿出3只流浪狗将其咬伤。经公安机关调查,无法确定犬只的饲养人、管理人。
法院经审理认为,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最终,依法判决被告某建设公司承担53%的责任,赔偿原告21万余元,被告仲某及其合伙人共同承担47%的责任,连带赔偿原告19万余元。
有限的收容能力vs不断增加的收容需求
还有许多热心网友因看到生存条件差、受伤的流浪狗,而在网上呼吁“动物救助机构”来“救救小狗”。
而不断接到救助、收容流浪动物的请求,是摆在一些民间动物救助基地以及相关公益组织面前的难题。
湖北省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杜帆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协会的基地已收留了600多只流浪狗。动物的数量达到饱和,再收留就会“出问题”。他解释,比如,尽管有专人管理,新来的狗、相对弱小的狗也有可能被群狗咬死,而这个过程“仅仅几分钟而已”。
“对于流浪小动物,没有哪一个基地、救助站、公益组织能够做到有多少收多少,这是现实问题。”杜帆说,“拒绝继续收容的组织往往是迫于无奈的。对那些无条件什么狗都收、都救的组织反而要提高警惕。”
杜帆注意到,短视频兴起后,很多之前没有涉足过动物救助的“新人”,专门注册公司,发布救猫救狗的视频以获取流量、“吸粉”。受伤小动物悲惨的一面成了他们制作视频的素材。
杜帆表示,真正搞救助的组织和机构,没有时间精力和专业的设备去做精致的视频,网上有些点击率高的视频其实是由四五人组成的拍摄团队围着受伤的小动物从不同角度拍出来的。
网上一位很火的博主曾引起杜帆的注意,这位博主的“小动物救助基地”几乎每年都会出事,有时甚至因“基地失火”,一下烧死了20多只猫。杜帆认为,这位博主“卖惨卖到了极致”。
杜帆还注意到,这两年以救助小动物为名的筹款兴起,并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和监管。他提醒喜爱小动物的网友,看到救助受伤小动物的视频,一定要关注后续进展。救一只受伤严重的狗,往往要花几千元才能将其治好。
他觉得,在救助流浪动物这件事上,真正做救助的民间机构和公益组织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收容空间已经饱和的状态下,有时仍不得不继续收容小动物,超员收容后,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反而变差。
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郭鹏看来,民间自发救助小院和小动物公益组织的困境与许多因素相关。 目前,他们并没有受到政府的鼓励和相应的支持,因此,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回报。
而对于网上的小动物救助视频,郭鹏觉得,有些视频对小动物现状作了实况报告,有一定积极作用,视频的传播至少会引发大家的关注,获得小动物保护知识和救助方法。
对伴侣动物的保护在法律上和政策上仍有缺失
多次遇到流浪狗的张跳跳觉得,狗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如果不对流浪狗加以管理,它们“肯定会一窝接着一窝生”。而这很可能导致流浪狗数量越来越多,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
而据杜帆观察,在武汉,这几年流浪狗并没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打算养动物的年轻人,大多会嫌“遛狗”麻烦,于是干脆养一只猫。因此,被遗弃的狗也就相对少了。
对于一些城市的流浪狗管理方式,“不管狗有没有扰民、有没有咬人,看到了流浪狗就抓”,他觉得,这种管理方式并不友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钱叶芳从2018年开始研究各个地方的养犬管理条例,近五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针对伴侣动物的法律保护,以及如何杜绝流浪动物的产生。
钱叶芳认为,过去“打狗队”的存在导致一些人对伴侣动物没有共情意识。她进一步介绍,“打狗队”的出现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打狗运动。在打狗运动掀起的时候,每个村都有一支或好几支打狗队专门进行杀狗任务。打狗运动和捕杀政策给后面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而如果人们对虐杀虐待动物和遗弃动物不敏感,对动物的苦难熟视无睹,社会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她补充说,网上传播虐杀动物信息的案例非常多,对动物的暴力跟对人的暴力本质是一样的。 “这些虐待动物的人,很有可能也会虐待人”。
钱叶芳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目前对伴侣动物的保护在法律上和政策上仍有缺失。据她观察,整体上看,流浪狗越来越多,开往全国各地屠宰场的运狗车有增无减。
她认为,在一些国家,遗弃、虐待伴侣动物要负刑事责任的,相对而言,“我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罚力度太轻了”。流浪猫狗源源不断地产生是因为源头没有控制好,导致末端救助困难重重,那些救助基地有相当一部分是饱和的、不堪重负的。
她解释,现在养猫、犬的门槛低,一些品种犬在网上卖得也很便宜。一些人可能只是出于一时的寂寞就买猫或狗,把它们当成玩具。搬家、结婚、生孩子、过年回家以及猫、狗生病了等,都可以成为饲养人遗弃它们的理由。因此, 来自各个社区、乡村的遗弃就是流浪猫、狗产生的第一大源头。
第二个源头是作坊式的繁殖,钱叶芳进一步介绍,现在无证无照的“后院式”“家庭式”的繁殖有很多。这类民间作坊繁殖的主要是品种犬,哪些品种受市场的青睐就繁殖哪些。这些品种一旦卖不出去就被大批量的“扔掉”。
对于流浪动物,保护之外更需管理
钱叶芳认为,如果上述源头控制不好,再多的民间基地、公益组织也救助不过来。尽管目前有些地方的养犬管理条例规定养犬人不得遗弃饲养的犬只,而且今年上半年施行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作为国内第一个禁止遗弃猫的地方立法,规定了禁止遗弃饲养的猫,违者将被处以罚款,但是对猫、狗的遗弃依然难以控制和监督。
她发现,现在很多救助人用各种办法给流浪动物做绝育,寄希望于绝育之后能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其实这样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在很多社区,普遍现象是,一有人投诉,物业就对流浪猫狗采取投毒、驱赶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目前,钱叶芳在做一项社会实践,试图用人道的、科学的方式从源头上控制对猫、狗的遗弃和繁殖。
钱叶芳尝试采取社区社会组织自治形式参与社区动物问题的治理,带头成立了全国首家动物文明建设社区社会组织:“钱塘区海天社区动物文明建设协会” (以下简称协会) 。
从2019年开始,钱叶芳组织社区业主和客居志愿者在海天社区救助流浪猫狗,从小事做起。目前,越来越多的业主自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大家一起救治流浪猫狗,联系宠物医院给适龄的流浪猫狗做绝育、驱虫、打疫苗,最后进行领养或放归。
如今,小区内遛狗不牵绳的现象基本消除,流浪猫发情扰民现象已得到大幅度缓解,保护动物的文明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提高。
钱叶芳提出,社区里的动物是社区的动物居民,协会给社区里的狗猫做起档案,并统一进行管理,同时给饲养人提供服务,如,帮忙寻找走失的猫狗、临时照顾、常识普及、提供团购服务等,通过这些形式把养犬养猫人凝聚起来。
同时,协会协助社区、业委会和物业,四方合力建设动物文明。在去年协会制定的动物文明建设公约中就约定,不遗弃、不虐待,杜绝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以软法替代法律的缺失,从源头控制不文明养犬行为和流浪动物的产生。
钱叶芳希望,所有的动物保护志愿者应逐步转型为动物文明建设志愿者,因为,动物文明建设比动物保护涵盖的更广: 不仅是保护,还必须要管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法治周末报 (ID:fzzmb01) ,作者:郑超,编辑:尹丽
- 企业别瞎投,股票更健康
- 扎克伯格要放弃直播购物?
- 炒房客撤离海南
- 美国“医保改革”,想节约千亿美元?
- 台湾省地图,从何而来?
- 如何改造一座“没用”的天桥
- 大厂不需要体育老炮
- 台积电,到了抉择的时刻
- iPad将成为“苹果电脑”的新产品线
- 东莞:20年工龄的中年人离场,时薪9块的年轻人入局
- 竞逐“2000公里俱乐部”,广州要的不止“第三城”
- 三季度全球货币政策展望:进退两难
- 男人“力不从心”,别怪电动汽车
- 房价前10的县城,7个来自这个省
- 新能源城市版图:财富流动的新密码
- 大学专业引入“末位淘汰”失之偏颇
- 买个VR游戏也被反垄断,Meta被美国政府针对了?
- 每人每年少睡45小时:气候变化让你“热到睡不好”
- 女性普遍更长寿?不能只看平均值
- 入行1803天后,我对图书营销工作的10个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