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33億:他即將坐擁5家上市公司
“原來我在美國的時候是上市公司副總裁,出門司機開加長豪華轎車接送,還會有人專門乘飛機趕去聽我的演講,排隊等著跟我握手。”
回國創業之初,常兆華的落差感很大, 當時的上海浦東張江還是塊荒涼的莊稼地,“沒有一個紅綠燈,甚至一家餐廳都沒有”。
在一間再也普通不過的廠房裡,常兆華找到了一塊立身之地開始創業,這也是微創醫療誕生的地方。
如今,他創辦的微創醫療已經成為了知名的跨國醫療器械公司,並且“孵化”出了多家上市子公司。在一份國內科技公司高管薪資排行榜上,常兆華以年薪2.33億元“領跑”醫療領域的一眾高管。
沒有什麼一夜成名,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常兆華在醫療器械領域耕耘了二十餘年。
然而,已經是花甲之年的常兆華,依然沒有停止在醫療領域擴張的想象力。本月,隨著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簡稱“微創腦科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微創醫療拆分“又下一子”,常兆華的版圖也隨之繼續擴大,即將坐擁五家上市公司。
不過,隨著醫療類企業普遍估值走低,微創腦科學的發展也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微創醫療對標“美敦力”的故事,不知道能否持續地講下去。
常兆華的資本操作術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常兆華赴美留學,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和導師在紐約北部一個農場裡開始創業,並創造出了不菲的成績,帶領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
1998年,抱著一腔實業報國的熱忱,常兆華歸國來到當時百廢待興的上海浦東張江,憑著一張辦公桌就開始了創業。
那個時候,中國的醫療器械產業還相當落後,基本停留在“手術刀加止血鉗”的時代,只有少數的醫院和醫生能做類似微創傷手術,而且所用器材全部依賴進口,費用高昂。
回國之初,常兆華沒有因浦東的工作環境落差之大而逃離,也沒有因高階醫療產業發展的緩慢而減少對微創的信心。
從最早的球囊導管起步,再到後來的冠脈支架,如今微創的產品幾乎覆蓋所有耗材細分領域……常兆華帶領微創推出了一系列醫療器械高階產品。
有資料顯示, 在全球平均每6秒就有一個微創的產品被用於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質或用於幫助其催生新的生命。
2010年,微創醫療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一時風光無限,此時的常兆華或許沒有想到,微創醫療有一天也會陷入虧損的困境。
隨著“攤子”越鋪越大,市場也出現了一些懷疑的聲音,微創醫療的多元化業務,相比依賴單品類,看上去構建了一個龐大且複雜的風險對衝體系,但由於多個業務不夠成熟,甚至沒有商業化的產品,難以給微創醫療提供業績支撐。
2020年,在疫情和集採雙重壓力下,微創醫療出現5年來首次虧損,虧損達12.48億元。2021年,微創醫療交出了五年來最差的一份財報,虧損進一步擴大,達到了17.63億元,同比擴大了約5成。
微創的醫療器械產品組合包括心血管、大動脈及外周血管、神經血管、電生理、骨科、外科、糖尿病及內分泌等,隨著公司不斷成立單獨的業務板塊,微創對創新賽道的執著,需要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如何更好地規避企業經營風險、釋放公司的價值?
常兆華想到了一招——拆分上市,他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微創醫療將採用“生產上市公司”的模式,即一邊拓展新業務,成立子公司,一邊引進各路投資者一起“養”,再拆分出來上市。微創醫療也因此被業內戲稱為“能產生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
拆分是巨頭慣用的分擔經營風險、吸納資金的一個重要方式。去年6月,威高股份拆分威高骨科在上交所上市,截至發稿前,威高骨科總市值達到200億元,佔威高股份市值近一半。
大部分公司缺乏足夠的資金以支撐漫長的產品研發週期,拆分上市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幫助企業渡過漫長的研發週期,降低母公司的研發資金壓力。
微創“再落一子”
本月,微創醫療拆分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簡稱“微創腦科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摩根大通和中金公司為聯席保薦人。IPO前,微創醫療持股54.64%,中國微創投資管理持股10.64%,Stride and Strive持股1.96%,HNA持股為4.95%,Nectar Neuro持股為2%。
此次微創腦科學的拆分上市不是常兆華拆分的第一個故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目前,“微創系”旗下已有五家已上市或即將上市的公司,分別為微創醫療、心脈醫療、心通醫療、微創機器人,以及已經IPO過會的微創電生理。若微創腦科技成功上市,“微創系”將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被微創醫療獨立拆分出來的業務,基本上都處在藍海市場或者熱門賽道。
近年來,神經介入領域正在成為資本的新寵,去年心瑋醫療、愛威科技紛紛傳出上市訊息,微創腦科學的拆分上市,無疑順應了市場的發展趨勢。上市完成後,微創腦科學仍將是微創醫療的子公司。
心脈醫療拆分之時,我國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外資企業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心脈醫療搶先佈局成為了國內主動脈介入領域龍頭企業。
今年3月,微創醫療釋出心脈醫療科技2021年業績顯示,心脈醫療科技收入6.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59%;歸屬於心脈醫療科技股權持有人的淨利潤3.16億元,同比增長47.17%。
在全球醫療器械行業中,手術機器人屬於技術複雜且極具臨床及商業價值的細分領域,微創醫療也開始競逐百億手術機器人市場。微創醫療機器人去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首日收漲超6%,市值一度超400億港元。
曾有業內人士表示,當母公司產品過了高速成長期,市場不能夠再給出高估值,所以母公司平臺並不適合融資,更適合各個業務板塊分拆融資。
常兆華曾在2020年的股東大會上做過解釋。他表示微創除生產產品外,也是個生產上市公司的公司,通過這個經營模式,實現公司的持續性增長。
有“微創系”的加持,子公司的融資也顯得輕而易舉。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微創集團累計融資10億美元。微創心律管理、微創腦科學等業務獨立融資,獲得高瓴、易方達等知名機構青睞,展現了出超強的吸金能力。
根據微創醫療的公告表示,目前微創集團還佈局了非血管介入、內分泌、康復醫療、運動醫學、輔助生殖、體外診斷、面板及身體管理、五官科及消毒滅菌等新興業務領域。未來,微創醫療在上述領域再度拆分出上市公司,也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年薪2.3億,微創的下一個故事在哪兒?
常兆華曾說,“微創是一個有萬億市值基因的公司”。但母公司持續的虧損,不得不讓人思考,微創的下一個故事是什麼?
此前,鈦媒體整理出了中國高管薪酬Top50,其中有29位高管來自大健康領域,佔比58%,有6人出自醫療器械行業。
常兆華以2.33億年薪,位居大健康領域榜首,“拔得頭籌”。然而常兆華的持股比例相比於其他公司的高管,卻不算太高。而且目前微創拆分的這幾家子公司的股東里,也沒有常兆華的身影。
今年以來,常兆華三次增持港股微創醫療,最近一次是五月份,變更後持股數量為46889899股,持股率佔2.57%。
值得注意的是,微創醫療的港股股價從去年高點72.85港元急轉直下,截至發稿前為24.25港元。常兆華持續增持,這釋放出了什麼訊號?
有外界分析也許明年微創醫療的第一大股東將變為常兆華,這或許為微創醫療順利迴歸A股科創板上市在做準備。
常兆華曾經說過,“我頭腦一直很清醒,就是不要自己陷入那些大家都能做的事務當中”。他認為行業選擇如果不對,其他99件事都做對了,也許還是失敗;但如果行業選擇得好,其他99件事都做錯了,或許還有挽救的希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微創的三家上市的子公司中,只有心脈醫療實現了盈利。作為微創系第二家拆分上市公司,心通醫療在2021年虧損1.83億元;微創機器人的盈利也遙遙無期,2021年淨虧損高達5.84億元,同比虧損擴大179.28%。
由於微創醫療連續分拆子公司,市場已對其“空心化”產生擔憂。近期,港交所上市企業數量屈指可數,加上醫療類企業普遍估值走低,此時微創腦科學上市並不是好時機。已到花甲之年的常兆華,若想帶領微創醫療實現“萬億市值”的目標,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周鴻禕闢謠360不能解除安裝:提供完整解除安裝過程
- 蔚來ES8剎車失靈撞牆?官方:環氧地坪加水的鍋
- 不用精子卵子子宮科學家培育出胚胎:“無中生有”壯舉驚歎 怎麼做到的?
- Apple Care 丟失險多國上線 國內卻悄無聲息:原因跟黃牛有關
- 小米最貴量產機來了!小米MIX FOLD 2外觀大改:告別“遙控器”
- 蘋果繼續吃老本:Apple Watch S8新品與前代完全相同
- 近6000塊的旗艦翻車!索尼Xperia 5 II螢幕出現綠線
- 看完微軟給Win11寫的新介紹 我堅定了不升級的想法
- 幾百餘次惡意傳播不實資訊 小鵬起訴車主賠償80萬元
- 河南企業真實生物赴港上市:剛獲批首款國產新冠口服藥
- 重返月球 NASA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將在本月底發射
- 所有電腦管家都叫你清理的登錄檔 竟然能偷偷控制你的電腦!
- 阿里巴巴員工人數超24萬:上半年減少13616人
- 配件商晒iPhone 14 Pro貼膜:感嘆號挖孔“壯碩”無比
- 官宣!吉利幾何用上華為鴻蒙智慧座艙
- 不止CPU 龍芯進軍汽車晶片:首款MCU已流片
- 今日七夕情人節:微信已開放“520”紅包 限時24小時
- 四川疑現恐龍同時代生物仙女蝦:已在地球存活2億年
- Intel Arc顯示卡可以交火嗎?可以 也不可以
- 蘋果官方推出3小時閃送服務 客服迴應:目前僅4家店鋪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