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同時做5份全職,年入120萬美元:裁員潮下的打工人,玩轉了遠端辦公
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張倩
「你把我當成數字,我也把你當成數字。」
前段時間,特斯拉 CEO 馬斯克強制員工回辦公室的訊息鬧得沸沸揚揚,很多習慣了在家辦公的人對此非常牴觸,GAN 之父Ian Goodfellow甚至因為不想重返辦公室工作而離開了蘋果。這場「回辦公室」還是繼續「在家辦公」的拉鋸戰在北美大廠持續上演。
為什麼員工那麼不願意回辦公室呢?通勤成本、房租價格、陪伴家人等都是重要因素,但除此之外,對於一些人來說,回辦公室還有一個麻煩:打多份工變得不那麼方便了。
這些人聚集在一個名叫「Overemployed」的網站,網站的首頁寫道:「『Overemployed』指的是一群希望做兩份遠端工作、賺取額外收入並實現財務自由的專業人士。遠離辦公室政治和裁員,改善你的心理健康,做好離職補償金協商。」
網站創始人 Isaac P. 本身也是一位身兼數職的打工人。他在 2020 年錯過了一次晉升機會,當時團隊裡一半以上的人都升職了卻沒有告訴他,這讓他產生了沮喪和厭惡辦公室政治的情緒。他想改變這種心情因隨時可能被解僱或被打擊而大起大落的局面。
在公司傳言要裁員之際,Isaac P. 開始了自己的計劃。經過幾個月的面試,他得到了一份新工作,同時買了本《如何協商遣散費》來學習怎麼從上一份工作離職的同時拿到更多的補償。但轉念一想,為什麼要辭掉上一份工作呢?Overemployed 社群的理念就這麼在 Isaac P. 心裡萌芽了,他開始同時打兩份工。
後來,第一家公司確實裁員了,不過 Isaac P. 並沒有被裁,所以他一直保持著兩份工作,但每週只需要工作 40 個小時。這樣的工作方式為他帶來了超過 30 萬美元的額外收入,所以他決定在不得不回辦公室之前就先觀望著做下去。
在此期間,Isaac P. 成立了這個名為「Overemployed」的社群。在他看來,Overemployed 是一種對衝裁員風險的有效方式。他在自述中寫道,「我想組織一個社群,向美國企業界豎中指,因為他們總是試圖欺負小人物。」
在網站的問答版塊,Isaac P. 列出了一些問答來幫助人們跨越身兼多職的門檻,常見問題包括:「做多份工作違法嗎?有競業協議怎麼辦?」「第二份工作是找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我可以在另一個國家找第二份工作嗎?」「公司可否在未經我同意的情況下合法查詢我的受僱情況?」可見,這種工作方式還是存在一些法律風險的。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成功實現了保持多份工作的記錄,有的人甚至能同時打五份工(全職),而且四份是在財富 500 強公司。
這位傳奇 IT 網友介紹說,如果按照當前的薪酬計算,他的 2022 年年薪加起來將達到 120 萬美元。目前,他已經還清了所有的債務,買了第二套房子,而且有足夠的錢把兩套房子全部翻新。
當然,前提是,他的這些工作都不忙,大部分時間花在開會上,而他由於不怕被開除,可以大膽地拒絕很多會議,把會議時間大大壓縮,有些工作實際每週只佔用 5 小時。這樣一週下來,他每天還有 4-5 個小時的時間玩遊戲。
這個社群的故事先後被《華爾街日報》、BBC、彭博社、納斯達克等多家媒體報道。
Isaac P. 在接受這些媒體採訪時透露說,其實在科技行業,Overemployment 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是已經存在了多年的一個「公開的祕密」。而且這些人很少被僱主發現,除非這個人非常馬虎,在主要工作電腦上執行不應該執行的指令碼,就可能被監控軟體發現。
不少人在講述自己 Overemployed 的故事時提到了一個詞——「掌控感」。在只有一份全職工作的時候,他們會非常害怕裁員,因無法加薪或晉升而沮喪不已,但這種 Overemployed 的工作方式幫他們找回了一些掌控感。這種感覺就像 Isaac P. 說的,「你把我當成數字,我也把你當成數字」。
在裁員潮愈演愈烈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嘗試這種工作方式。
還有不少人在 reddit 社群晒出了自己 Overemployed 期間被裁員的經歷,這些人並沒有被僱主發現自己從事多份工作,但還是因為公司大客戶流失等原因被裁了。此時,他們不得不感嘆,還好有另一份工作託底。
參考連結:
http://overemployed.com/story-five-it-jobs-millionaire-u-sweetmullet/
The 'overemployed' workers juggling remote jobs - BBC Worklife (http://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210927-the-overemployed-workers-juggling-remote-jobs)
© THE END
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投稿或尋求報道:[email protected]
- 依託原創架構,壁仞科技推出通用GPU晶片
- 賽事評獎|SAIL獎TOP30系列專題之一——AI相伴,智啟“芯”征程
- 即使有人刪庫跑路,IBM也能幾小時內恢復資料
- 華為昇騰AI開發者創享日 | 小視科技以城市AI中樞,使能智慧城市建設
- 差點被ECCV錯過的Oral論文:影片理解新框架,僅用微調的「成本」,達到預訓練的「全能」
- 鄂維南院士:AI for Science,一場發生在當下的科技革命
- 光環背後的「車路協同」,關鍵難題仍然待解
- 每秒10億次更新、實現秒級同步延遲,騰訊深度學習推薦系統首次入選OSDI頂會
- 數學證明克爾黑洞穩定性!丘成桐:廣義相對論重大突破
- 圖森未來自動駕駛卡車撞牆了,外媒:試圖假裝成「人為錯誤」
- 一塊GPU訓練TB級推薦模型不是夢,OneEmbedding效能一騎絕塵
- 如何用低成本方案解決室內超大場景下機器人定位與導航難題?
- 國內首臺商用人形雙足機器人發展史
- 優必選服務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 無程式碼生產力工具賦能數字化供應鏈新發展
- 資料價值躍遷:洞見下一代變革力量
- 1600米深海沉船如何探索?斯坦福人形機器人實現遠端人機互動下潛
- 從機器學習到推薦系統,技術平臺全面統一:火山引擎已經發動
- Creator 面對面 | 自監督學習正規化未來能夠在強化學習中發揮關鍵的作用
- 華為終端再放大招,聲紋識別風起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