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激烈!長沙杭州南京合肥青島瀋陽寧波…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定了?

語言: CN / TW / HK

最近微信改版打亂髮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將“智谷趨勢” 設為星標 :star2:

保持聯絡,一起前行

◎作者 | 黃漢城

◎來源 | 黃漢城財經(ID:zgtrendPlus)已獲授權

新一輪的城市大戰,已到了一觸即發的時刻。

上週,寶馬斥資約150億元的 電動汽車工廠 ,在東北正式開業。這是寶馬歷史上最大的單筆對華投資。

在外資彳亍的大背景下,寶馬加倉中國的鐵鏽地帶顯得意義非凡。

與賓士不同,寶馬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全部集中於一個城市——瀋陽市內。

加上這個超級工廠,瀋陽一共擁有三個寶馬整車廠和一個動力總成工廠,是寶馬集團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大生產基地。

過去一年裡,華晨寶馬下線了70多萬輛汽車,狂攬2147億元營收,為遠在德國的總部貢獻了全球約四分之一的市場。

得益中國這個最大金主,寶馬時隔六年再次榮登全球豪華車企銷量之首。

然而,王座之下,亦有裂縫。

面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以及幾家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圍剿,同樣是頂級豪車品牌的賓士已有些招架不住。

2021年其三大主力車型 C級、E級和GLC的銷量,同比跌掉了14.8%、9.3%和17.7%。

寶馬的經典燃油車型X3,今年的1-4月份也下滑了6.5%。慕尼黑可謂如坐鍼氈。

這個主要生產純電動汽車的新工廠,便是寶馬的背水一戰。

而這家世界五百強此次往瀋陽身上押注的巨量籌碼,無形當中也助推了瀋陽衝擊國家城鎮體系塔尖的底氣。

近一兩年來,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戰相當激烈,長沙、杭州、福州、南京、合肥、廈門、青島、濟南、寧波、南昌、昆明等紛紛上陣衝鋒,大江南北硝煙一片。

在這群虎將當中,瀋陽的實力不是最強的,但它卻有很大的機率成為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為什麼這麼說?

目前,中國共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上廣,再加上天津、武漢、西安、鄭州、成都、重慶。

為了卡住下一個寶貴的名額,大家各顯其招:

青島正在研發人類有史以來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列車,一旦攻克,中國所有的都市群之間都會近在咫尺。

今年6月,長春開工了奧迪在華的首個純電動車型生產基地,中國底特律又迎來了里程碑式的專案。

濟南攜手國家電投集團和比亞迪,衝刺下一個世界氫都。

合肥全力推進長三角首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試圖從先進製造業中心向世界開放中心跨越。

……

對地方來說,國家中心城市的牌照不僅意味著巨大的名氣,還有很多附加的實際好處:

城市建設用地指標可能會比以往更加充裕;在國家試驗中具有優先獲批權;基礎設施建設、文化事業得到傾斜……

一句話,你會在頂層設計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各地為了角逐國家中心城市向來是全力以赴,不遺餘力的。

在一眾高手裡,瀋陽不算很出色。

這裡,65歲以上人口多達140萬人,佔比全市常住人口為15.5%,是所有參賽選手中最老的城市。

這裡, A股上市公司僅有25家,排全國第43名,不到青島的一半,長沙的三分之一。

這裡,入圍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的公司只有2家,排全國第45名,僅有杭州的5.5%、南京的25%。

這裡,一年創造的國民生產總值只有7249億元,排全國第31名,與萬億俱樂部還有點距離。而前面,早已有六位競爭對手的GDP超過了一萬億。

不管從哪個經濟指標來講,瀋陽都有點小馬拉大車的感覺。似乎沒什麼國家影響力,可以淘汰出局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瀋陽的強悍,遠超你的想象。

作為歷史上著名的重工業基地,瀋陽被稱為“共和國的裝備部”。

在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能夠生產特高壓交流1000kV、直流±1100kV變壓器的城市寥寥無幾。

瀋陽變壓器、衡陽變壓器、保定天威、中國西電……名單上屈指可數。

其中,沈變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研發製造基地之一,變壓器單廠產能超過1.2億kVA,居世界首位。

眾所周知,中國的水能、煤炭等資源多集中在西部,能源需求多集中在東中部。供給中心與消耗中心完全是逆向分佈的,而兩者之間的距離又動輒一兩千公里以上。

這就非常要命了。

因為1千伏的經濟輸電距離大概是兩公里,若沒有特高壓輸電技術作為電力高速公路,很多電就會困於當地,出不來。那麼,西部就只能躺在金山銀山上,拉閘限電就成了東部的常態。

正是有沈變這一類大國重器,西電東送才能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支撐起數十萬億的工業增加值。

一個現代先進的工業體系,離不開石油化工。這是關係到國民經濟命脈的支柱產業。

它所加工製成的輕質油、乙烯、甲苯、燒鹼等5000多種原材料,支撐起了食品、醫藥、紡織、化肥、機械、電子、冶金等幾乎所有工業門類。

在這個無比龐大的機器中,壓縮機相當於“軸承”的地位。離開這個最不可或缺的“引擎”,整座系統就會熄火。

而瀋陽,就誕生出了對中國來說極其關鍵的企業——沈鼓,一家可以生產150萬噸乙烯壓縮機組、西氣東輸管線壓縮機組、煤制油中的十萬空分壓縮機組等重大技術裝備的企業。

這些“國之砝碼”有多麼重要?

我們以乙烯為例。

該產品素有“石化之母”之稱,是最為重要的一種石油化工產品。其衍生物佔石化產品75%以上,構建了下游數百個產業。全球都將乙烯產量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像乙烯與PX作為中間品,經過一系列加工之後,最終就變成了聚酯纖維(滌綸)。

滌綸佔據了中國化學纖維產量的80%以上,而化學纖維又佔全部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 80%以上,可以大規模替代棉花用於紡織業。

是不是很神奇?

石油這玩意,加工裂解下最後就變成了你身上的衣服。

中國的耕地極其有限,既要解決十數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又要同時解決這麼多人的穿衣問題,簡直不堪重負。

棉花與糧食爭地,一度成為困擾中國的一個超級難題。

如果沒有每年數百萬噸的乙烯,中國的土地資源會非常捉襟見肘,更不會有後來高速發展的工業化與城鎮化。

得力於龐大的乙烯生產能力,我們才成功地把“穿衣穿暖”,從一個農業問題變成一個工業問題。

而乙烯壓縮機,正是乙烯生產裝置中最最重要的心臟裝置。業內有句話:壓縮機一響,黃金萬兩。

但是你知道嗎?

這種裝置特別難造,尤其是80萬/100萬/150萬的級別。

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的一次投料價值1.6億元,壓縮機出現一丁點故障,整條生產線都得停下來,上億元的原料全部報廢放掉。不僅如此,我們還得承受一天至少幾百萬元的損失。

長期以來,乙烯壓縮機核心技術被通用、西門子等跨國巨頭壟斷,中國連一顆螺絲釘都是進口的。要價極高不說,還隨時有可能被卡脖子。

09年沈鼓為天津石化專案,開發出了第一臺國產百萬噸級裂解氣壓縮機,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夠自主研發頂級壓縮機的國家。

中石化前任總經理感慨:“有沈鼓在,我們就敢對外資企業說不,但是沒有沈鼓的話,我們就只能伸著脖子挨宰。”

中國教練機的生產,有洪都和貴飛兩家公司。超大型水輪機組的製造,有哈電和東方電氣兩家公司。航母甲板用特鋼的生產,有鞍鋼和寶武鋼兩家公司。網約車服務,有滴滴、美團、高德等多家平臺……

但是超一流壓縮機,國內只有沈鼓可以提供。這是國內極罕見的一個沒有“備份”的企業。

什麼叫不可替代?這就是了。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張國寶曾經說過,中國的製造業有兩個病,一個是“心臟病”,一個是“神經病”。

前者指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各類發動機,後者是指機械裝置裡面的控制系統,比如機床數控系統、飛機航電系統等。

這兩個方面都堪稱科技樹上的珠穆朗瑪峰,但瀋陽都擁有非常出類拔萃的攻堅者。

像戰鬥機的發動機,你知道要摘取這顆皇冠上的明珠有多難嗎?

1987年,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與瀋陽黎明發動機制造廠開始研製W-10發動機,代號“太行”。

幾代人前仆後繼,耗盡了無數的心血,才終於2005年完成設計定型審查考核。批量裝備殲11B、殲16等第四代機,要等到2015年前後。

前後歷時,28年。

當然,這樣的篳路藍縷有著非常深遠的歷史價值。

太行發動機,是第一臺國產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它的誕生,標誌著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從中等推力走向了大推力時代,實現從渦噴發動機到渦扇發動機的歷史性跨越。

(太行發動機)

中國,終於可以把長期以來唯一能夠依賴的俄製AL-31F發動機,推下神壇了。說是里程碑之作一點都不為過。

黎明廠的前身始於1919年張作霖創辦的奉天軍械廠,是共和國第一家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製造企業,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始建於1961年,是共和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

兩家機構的存在,把瀋陽推向了中國航空發動機行業的最高技術陣營。

當前,瀋陽還在日以夜繼的研製W-15發動機。這款劃時代產品,渦輪前溫度1850K,最大推力16-18噸,推重比大約10。

一旦裝配到第五代機殲-20,中國就能徹底擺脫“心臟病”的困擾。

瀋陽就是這麼神奇。

這麼多年來,東北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中沉沉浮浮,瀋陽的光環被肢解得支零破碎。但這座城市咬著牙,始終不忘在裝備製造業上下苦功夫。

比如說,五軸聯動數控機床。

這種專門用於加工複雜曲面的工業母機,被全球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天底下所有的大型葉輪、葉片、船用螺旋槳、重型發電機轉子、大型柴油機曲軸等,加工都必須用到五軸聯動數控機床。

除此之外,找不出第二種手段。它的精密水平,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能夠製造什麼。

二戰後,美蘇爭霸,雙方展開了超級嚴酷的軍備競賽。蘇聯舉全國之力,打造出世界上最龐大的潛艇部隊。

但是蘇聯核潛艇的螺旋槳,噪音實在是太大了,美軍的反潛系統在上百海里之外就能發覺它的蹤跡。再靠近一點,人家連你的具體型號都報的出來。

對美軍來說,蘇聯的核潛艇簡直是個笑話。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機床的水平不行啊。

加工過程中,你機床要不要共振,你切削會不會生熱導致零件變形,你刀具天天死磕硬碰會不會磨損,你的演算法能不能實現靜態誤差補償……

即便是0.1mm的誤差,也會嚴重影響發動機等心臟裝置的效能,甚至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

所以,一臺高精度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是對材料、軟體演算法等工藝的全方位考驗。蘇聯無法完全克服精度問題,就只能處處被動。

1980年代,蘇聯與東芝暗箱操作,搞到了幾臺MBP-110S 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結果,蘇聯阿庫拉級新型攻擊核潛艇的噪音,最低降到了原來的1%。

美國苦心經營幾十年的聲吶反潛系統,一夜報廢。如果要重獲主動權,必須付出200 -400 億美元,去重新研發和全球部署。

這就是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的可怕之處。

瀋陽有一家與中國機床工業史同步的企業,瀋陽機床。

儘管全球第一大營收的神話已破滅,並破產重組,但作為曾經的老大哥,沈床的實力仍然不可忽視。

它突破國外技術封鎖,自主研發出的“i5”數控系統,裝配到了自家的五軸聯動大型鏜銑床、五座標雙龍門數控加工中心……

(五座標雙龍門數控加工中心)

這些高階精密機床走入了瀋陽航空、四川成飛、高鐵核心零部件生產商遼寧忠旺集團等等企業,為中國的戰略性行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國內能搞掂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的,用一隻手就數的過來。

類似在行業內具有重要地位的,還有生產航母艦載機的沈飛,國產機器人四小龍的新鬆,打造出世界上最先進連續風洞的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素有“中國重機工業搖籃”美譽的北方重工……

國家中心城市是一種光環,更是一種責任。

其核心要義,應是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支撐起國家戰略的實施。資源傾斜,只不過附帶而來。

作為“共和國的裝備部”,瀋陽不正是支撐起中國工業體系的關鍵基石嗎?從對內影響力的角度講,它配得起國家中心城市這個皇冠。

不過,要論起國際影響力,瀋陽還是有比較大的缺陷。

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國際影響力可以體現在多個維度。我們這裡只重點考察進出口貿易。

一個城市,如果不能用貨物或者服務征服全世界。那它可能就沒有資格躍升為城鎮體系的塔尖。

然而,當金華義烏、蘇州、東莞等地為國家日賺鬥金的時候,東北地區則吞噬著寶貴的外匯。

2021年,哈爾濱、大連、長春、瀋陽淨進口額分別為-2億元、-385億元、-445億元、-446億元。

東北四個明星城市全都是貿易逆差。一年要消耗掉近兩百億美金的外匯儲備。

具體到對外貿易500強名單,超過八成以上的東北企業,其淨出口都是負的。

像錦州國儲石油基地有限責任公司、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這些企業,出口額直接為0。

它們之所以能夠上榜《中國對外貿易500強》,只是因為榜單統計的是進出口總額,它們的“進口額”實在夠大。

按理說,東北發展外貿的區位條件相比中西部還是比較優越的,既靠近日韓俄,又有大連、營口兩個大港,怎麼著也不該淪為“差生”吧。

可資料顯示,在中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的大好形勢中,東北確實是一直在“拖後腿”。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在於,東北倚重“重工業”,所需原料、能源、高階裝備、核心零部件等多依賴進口,而成品又面臨德日美這種全球最一流的製造業強國競爭,沒有取得較強的出口競爭優勢。

貿易逆差大,恰恰暴露了東北的經濟短板。

可能你會問了,天津上海北京不也是貿易逆差麼?

那能一樣嗎。

天津是北方國際航運中心,上海是國際貿易中心,大半個中國都要從這裡進口上岸,有不少舶來品最後是在別的地方消費掉。

北京作為首都,有很多特殊機構和人群,汽車、醫藥、計量檢測分析儀器等貨物進口量特別大,單這三項的進口就超過了400億美元以上,全國罕有。

而且,北京並不是製造業中心而是消費中心,八成以上的進口貨物屬於一般貿易,不會像深圳廣州一樣,加工之後再重新出口。

前者造成進口偏多,後者造成出口偏少,最後才出現龐大的貿易逆差。

回到東北,在四個明星城市當中瀋陽的逆差最大,規模足以排全國第四。

最大的問題,出自於寶馬。

2003年德國寶馬落戶瀋陽。最初所有零部件都採購至德國,運到中國裝配成整車。

2008年,寶馬零部件的國產化率提升到40%。可是之後十餘年間,基本停留在這個水平。

好傢伙!

(在中國生產的寶馬車型)

技術含量高、利潤高的零部件一半多靠進口,原來外匯花在了這上面。我們只是賺賺“擰螺絲”的錢。

根據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學會發布的《2019年全國進出口500家最終名單》,華晨寶馬是全國近4000萬戶企業中,淨出口額倒數前十的企業。

當年華晨寶馬進口77.2億美元,佔比全市109.72億美元的70.36%。但是出口額只有區區0.39億美元,佔比瀋陽全市45.79億美元的0.85%。

其淨出口額,為負的76.81億美元。

如此之大的黑洞,直接造就了瀋陽63.9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如果剔除掉寶馬,實際上瀋陽可以實現12.88億美元的順差。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了,為什麼寶馬的國產化率如此之低?

這裡頭有多方面的考慮。

零部件留在本土生產,價格和利潤更高,報表更好看;德國品質,保證了品牌溢價,有利於消費者購買;寶馬的流程管理非常苛刻,對缺陷PPM值(百萬分率)達到駭人聽聞的零,很多國內配套商達不到這個水平……

幸運的是,今天的華晨寶馬迎來了全新的時代。

上週開業的新工廠是一個電動車廠,今後兩年主要生產i3、i4、iX、i7等純電動車型。2023年,寶馬集團在中國的純電動產品將增至13款。

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傳統的核心三大件已經被完全顛覆了,從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變成電池、電機、電控。

這方面中國是與美日並跑的角色,因此,本土化率有了提升的契機。

2020年時寶馬就承諾,今後幾年零部件國產化率將由40%提升至70%左右,其零部件國內配套市場將現在的每年497億元擴大到每年1000億元。

根據智谷趨勢的統計:

2019 年,寶馬在華供應商394 家,在華採購額 497 億元人民幣。

2020年,寶馬在華供應商400家,在華採購額548億元人民幣。

2021年,寶馬在華供應商436家,在華採購額713億元人民幣。

(2019年華晨寶馬零部件供應商網路)

遼寧的供應商佔比約1/4,數量不多,但貢獻了約60%的採購份額。其中,大部分供應商位於瀋陽。

當寶馬的在華採購提升到1000億元時,瀋陽將有很大的希望一舉扭轉局勢,從貿易逆差變成貿易順差,開始賺老外的錢了。

要知道,一個常年大幅逆差、隨時有可能被卡脖子的製造業基地,何來國際競爭力?

寶馬在特斯拉和蔚小理的圍剿下加速轉型,無形中填補上了瀋陽的一塊巨大短板。

當然,要想成為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瀋陽並不是高枕無憂的。

東北是中國最早進入計劃經濟,同時也是最晚退出計劃經濟的地區,歷史包袱較重。

經過多年改制,瀋陽的民營增加值佔比GDP已達到46.4%,高於很多重點城市。

但巨頭性的民營企業還比較少,營商環境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此外,瀋陽都市圈GDP佔東北三省23%,常住人口占22.6%,是東北非常重要的經濟增長級。

但都市圈有著典型的資源型色彩,鋼都鞍山、煤都撫順、煤鐵之城本溪、化纖之城遼陽、煤糧基地鐵嶺等等。

核心城市瀋陽,與其他成員的產業關聯度不高,分工協作不夠,以至於區域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

再比如說,瀋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未成大氣候……

這些,都需要在未來加以彌補。

今年我受邀給瀋陽公務系統做一場高規格授課時就建議:

瀋陽可以把地方合夥人制度當做重大課題來研究。重點瞄準新一代電子資訊產業、高階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前沿產業,通過政府出錢主導融資的方式引進行業巨頭,再撬動上下游企業落地,從而建鏈補鏈強鏈。

這兩年,合肥的名聲很大。很多朋友不知道這裡邊的故事。

2020年3月份,我寫了一篇深度分析合肥模式的文章,在全國範圍內第一個指出合肥是“中國最牛風投城市”,引起了全網轟動。

當天時任合肥市委主要領導給我打電話,深夜歡談此事。

之後我的文章不斷被其他自媒體抄襲,出現了大量百萬+洗稿文。無數央媒也跟進報道。經過輿論的發酵,把合肥推向了網紅城市的行列。

回到瀋陽身上。

從資金實力來看,瀋陽並不比合肥弱。

2010年-2020年,合肥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收為是6377億元,加上市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收入6208億元,財政可支配收入為1.25萬億元。

同期瀋陽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為9008億元,加上市本級政府性經濟預算總收入3430億元,總共1.24萬億元。

僅算這兩本經濟賬,瀋陽的錢袋子與合肥旗鼓相當。

如果能夠拿出更大的魄力和勇氣,並建立起容錯機制,瀋陽在地方合夥人模式上同樣大有可為。

截止目前,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南、西北均有國家中心城市,中國七大大地理板塊當中,唯獨東北尚無一家。

共同富裕是最大的時代主題。打贏扶貧攻堅戰後,中國的“城鄉平衡”已取得階段性成績,下一步的重點可能會在“區域平衡”。

因此,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大概率會誕生在東北。

作為國內少有的特大城市,瀋陽的城區人口高達707萬,位列東北第一,有相對雄厚的綜合實力代表東北衝刺國家中心城市。

東北,太需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了。

一億東北人翹首以望!

激情按壓,柔情掃碼

一個極有料的公號

大家好,我是智谷趨勢總編輯黃漢城,十萬級暢銷書《 中國城市大洗牌 作者。最近我開了個人公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掃碼關注。

關注我,不漏掉每一篇精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