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5G深耕行業,邊緣計算或迎來第二春|ToB產業觀察

語言: CN / TW / HK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多年以來,作為雲端計算的一個分支,邊緣計算的興起受人矚目,吸引了眾多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在不同的模式下進行業務模式、服務形態和技術組合的探索。相應產業巨頭也進行投入和收購,提前佈局。

國際上,2022年1月份,關於邊緣計算的最大新聞來自安波福(Aptiv), 這家專注全球汽車零部件的行業巨頭,宣佈以43億美元從私募股權公司TPG Capital手中收購風河(Wind River),成為邊緣軟體服務商領域的最大一筆收購。

在國內,相應的軟體、硬體、服務和業務形態的上下游產業鏈也在逐步形成。6月初,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以下簡稱“信通院”)牽頭髮布的《邊緣計算市場和使用者洞察報告(2022)》公佈了一張2022邊緣計算產業全景圖。這張全景圖揭示了一個事實:

和已經成熟的公有云、私有云相比,邊緣計算還處在上升期,其中創新企業百花齊放、行業巨頭卡位佈局、業務模式逐漸清晰的階段。全國目前已經有100餘家都在不同程度佈局邊緣計算,這些企業在邊緣計算上的產業觸角已經覆蓋邊緣安全、邊緣應用、邊緣軟體到邊緣雲、IoT、邊緣硬體多個細分領域。

圖片來源@信通院

“我們不能把邊緣計算當成一種技術,而是一系列組合支撐的業務新模式。”一位在邊緣計算行業資深技術專家向鈦媒體App表露他的觀點。

這張邊緣計算產業全景圖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一觀點的準確性:由於是一種可選擇的業務新模式,所以各家都在嘗試,邊緣計算產業也沒有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而是百花齊放。

邊緣計算的實現路徑

根據信通院對邊緣計算市場的調研,2021 年我國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36.4億元,其中邊緣硬體規模市場為 290.2 億元,邊緣軟體與服務市場規模達 146.2 億元,預計年平均增速超過 50%,2024 年邊緣計算市場整體規模達 1803.7 億元,增長空間廣闊。

在這400多億元的市場中,邊緣計算的實現路徑有多種。 與雲端計算相區別,邊緣計算是為了滿足使用者對低時延、頻寬成本降低、安全與隱私保護、彈性敏捷部署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按照信通院的定義,邊緣計算中的邊緣主要有云區域邊緣、網路邊緣、企業邊緣、裝置邊緣等四大類。雲區域邊緣指的是區域資料中心(網際網路邊緣雲),網路邊緣則指的是伴隨電信網路而建立的邊緣計算節點(5G MEC、CDN),企業邊緣是企業自己的資料中心,而裝置邊緣則更多指的是IoT裝置邊緣。

圖片來源@信通院

但值得注意的是,信通院也強調,“邊緣”位置本身並不重要,使用者在需要“低延時”、“頻寬節約”、“敏捷部署”、“安全隱私”等數字化場景時,都可以稱之為邊緣。所以也有另外一種定義邊緣的說法,沒有突出邊緣位置的重要性,而是根據邊緣建設的投入程度, 將邊緣計算分為重邊緣和輕邊緣兩種邊緣部署形 態。

邊緣計算中文社群釋出的《中國邊緣計算產業研究報告(2020-2021)》中指出,重邊緣一般和5G結合,部署在基站後面,而輕邊緣一般部署在基站前面,下沉物聯網裝置或者工業產線現場。從交付模式上來說,在重邊緣領域,還存在兩種細分形態的交付模式: 一種是運營商從5G演進角度發展的MEC邊緣雲模式,另外一種是CDN服務延伸出來的雲邊緣模式

圖片來源@邊緣計算中文社群

三種交付模式中,核心的區別在於形態的大小和網路的型別,以及由此導致的效能、覆蓋性、易用性等方面的區別。總的來說,重邊緣對5G管道等剛性要求比較高,建設成本更大,但是帶來更好的空間延展性、計算能力和網路頻寬。

圖片來源@邊緣計算中文社群

在邊緣計算中文社群看來,和輕邊緣比較,5G MEC(Mobile Edge Computing)重邊緣計算在大頻寬和低延時並存的場景中具備更廣闊的前景,比如製造、港口、文娛和園區類場景,5G MEC重邊緣能夠提供更好的資料上下行所需的頻寬能力、資料處理所需的計算能力、指令控制所需的低延時和安全所需的資料私密性。

5G MEC的重邊緣新模式

5G MEC的發展前景被看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5G在中國實現比較廣泛覆蓋的同時,已經能夠與雲端計算、大資料技術等進行比較深入的結合。

在Gartner研究副總裁劉軼看來,今年年初北京冬奧會場就已經成為了中國5G技術“秀肌肉”的舞臺。“體育盛世一路來都是通訊技術的一個重要的展示場和試驗田。比如,冬奧場館很大程度上測試了毫米波的穿透性,大量運用毫米波技術實現5G/8K/VR的多機位、多視角的體驗。”

的確,冬奧場館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囊括了室內、室外、山地、森林、封閉區、非封閉區等多類場景。劉軼也舉例,在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車聯網 )方面。冬奧會也將5G和北斗整合在一起,進一步驗證了V2X規模化的可能性。

九州雲聯合創始人&VP李開表示,“冬奧會5G場館採用的是切片網路的方式,用切片網路隔離出一片區域進行5G專網覆蓋,以達到大頻寬、低延遲的網路效果,區域內可以支援遠端醫療、高清影片轉播等場景應用。”他表示。

冬奧會這種與5G結合的邊緣計算方式,實質上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5G MEC。而尤為重要的是,由於邊緣位置位於通訊基站後且放置在通訊機房,所以5G MEC的部署一般需要與電信運營商合作,因此在5G MEC這件事上,電信運營商具有一些天然的5G MEC接入優勢,由此三大運營商目前業正在就邊緣計算機房建設做中長期的機房建設投入。

據邊緣計算中文社群預測, 到2025年,輕邊緣(工業一體機)市場規模在50億人民幣左右。而在重邊緣方面,假設2025年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完成2萬個機房的部署,相關邊緣計算的機房規模將達到6萬個(2萬/運營商)左右,按照每個邊緣機房建設投入300萬計算,未來5年總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 億人民幣,到2025年達到600億人民幣

加速V2X等場景落地

在談到5G 和 邊緣計算時,劉軼和李開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5G條件下,車聯網的落地以及中國在車聯網實踐上的優勢。

“中國的車聯網上下游產業鏈非常完整,這使得中國具備電動汽車整車整合和製造的能力。而在5G方面,車聯網又是5G的一個重要流量入口。”劉軼談到。不過中國的V2X的真正規模化商用仍然需要更多研發和投入。據瞭解,適應投入使用的大部分V2X專案都是區域式的,只在某個固定片區進行。這種情況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能夠支撐車輛上路的邊緣雲節點尚需要進一步完善。

“車子一旦上路,安全就是第一。車路協同能夠商用的前提是基礎設施的廣覆蓋,車子從有邊緣節點的片區開到另一個片區,這裡就設計到V2X資料如何實現邊邊漫遊、如何有效雲邊協同等深層次行業融合問題,這是我們正在解決的問題。”李開強調。而車聯網要達到真正的車路協同,5G MEC是重要的技術環節。基於 5G MEC和雲邊協同將複雜的資料處理、分析和控制策略交由中心雲,將實時性要求高的計算和服務交給邊緣雲,然後完成車路協同的閉環。

C-V2X雲、邊多級架構下的車路協同

除了V2X場景,5G MEC在智慧園區、數字人等方面未來也有較大潛力。華為雲核心網產品線總裁劉康就曾在今年年初披露過一組資料,即僅在2021年,華為就在中國部署了1700多套MEC,下沉到了200多個城市,其中有1000多套MEC部署到了企業園區中。

5G基礎設施、產業鏈的完備,給5G應用場景提供了衍化的土壤,這使得中國的邊緣計算生態也在逐步建立,在實踐和技術領域也處於國際領先的地位。 2年前,國際首個5G邊緣計算開源平臺EdgeGallery宣佈開源

EdgeGallery是由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騰訊、等幾家國內創始成員發起的、專注5G MEC的邊緣計算開源專案,實現網路能力(尤其是5G網路)開放的標準化和邊緣應用開發、測試、遷移和執行等生命週期流程的通用化。這項由中國公司發起的開源專案,也收到了國際上的一定的關注,目前一家來自德國的製造行業巨頭已經參與社群,並嘗試在其自身行業領域進行整合和落地。

既然中國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鏈都利好邊緣計算的發展,那麼在5G技術加持下,中國的邊緣計算服務商能否迎增長轉折點? 安波福(Aptiv)宣佈43億美元收購風河(Wind River),除了看重風河的邊緣計算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和Aptiv在航空航天、國防、通訊以及汽車等行業的補強和提升,邊緣計算需要和行業進行更深入的整合,在行業和場景上深耕,才能讓這項新興的技術實現產業落地和價值迴歸

風河這樣一家專注邊緣計算的服務商能夠賣出40多億美元的高價,這對中國的邊緣計算從業者來說無疑是個好訊息。雖然邊緣計算是雲端計算的一個分支,但市場足以具備培養獨角獸的能力,只不過,中國目前的邊緣計算以及技術產業生態還在早期蓄力階段,新的邊緣計算業態的產生或許也要假以時日。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秦聰慧,編輯|蓋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