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單列還是雙列,該如何抉擇?
編輯導語:曾經的快手,進入APP後預設是雙列展示影片,後來改成了單列全屏的影片播放流;而拼多多則從單列展示改成了雙列展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調整呢?單列和雙列到底該如何抉擇?
曾經的快手,進入APP後預設是雙列展示影片(下圖左),後來改成了預設進入“精選”。 “精選”是單列全屏的影片播放流(下圖右),類似抖音預設的“發現”。
無獨有偶,拼多多曾經也有過類似的改版,只是方向是反向的:從單列改成雙列。
拼多多曾經的首頁預設以單列卡片的形式展示推薦商品,之後改成了雙列展示。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快手、拼多多會做這樣的調整?背後的思路是什麼?
01 針對短影片平臺的分析
首先來分析快手,快手是一個短影片平臺,除了DAU和使用者留存外,最關注的指標就是“使用時長”了。
時長越長,代表使用者越依賴於平臺的內容,也越有可能留在平臺。
使用者在老版本開啟APP首頁,因為是雙列展示,因此會展示多個影片封面。
使用者面對這多個影片封面,會有幾種可能的行為與結果。
- 首屏就有使用者感興趣的影片,使用者點選封面後開始觀看
- 首屏沒有使用者感興趣的影片,使用者下劃了N屏後找到了感興趣的影片
- 首屏或前N屏都沒有使用者感興趣的影片,使用者主動發起搜尋或進入其他模組或離開APP
大家發現沒有,上述每一種可能,最關鍵的一環始終都是使用者“選擇”的過程,選擇意味著“需要大腦思考”。
使用者選擇是否點一個影片,取決於:封面好不好看、題材感不感興趣,等等。這就導致了作者花很多時間包裝封面,經常有使用者驚呼“被封面騙了”。
即使使用者點選了影片,看完之後是選擇直接下滑還是回到雙列的影片列表重新選擇,這也成立一道選擇題。
人生而有惰性,即使是看影片這樣低成本的行為,讓使用者進行選擇實際上會“勸退”一部分使用者。
反觀抖音這一公認的“殺時間利器”,則與快手有不一樣的使用方式。
刷抖音是“不需要選”的,開啟抖音APP的那一刻,你就在看影片了!
這就是為什麼早期有“刷抖音、玩快手”的說法。
抖音“幫助使用者選擇”其實是一件對推薦演算法有高要求的事情,容錯率低。如果抖音預設推薦給使用者的影片連著幾個都是使用者不喜歡的,那使用者用腳投票離開平臺的可能性極大。
早期快手想必是沒有足夠滿意的推薦機制,才通過雙列這種一次推薦多個內容的方式,來提高容錯率。
除此之外,抖音這樣的單列沉浸式播放流,能帶來廣告收入的提升。
雙列影片廣告收入=DAU*人均廣告曝光次數*CTR1*CTR2*CPC
(ctr1=點選廣告卡片的點選率,ctr2=進入廣告詳情後點擊具體轉化連結的點選率)
單列廣告收入=DAU*人均廣告曝光次數*100%*CTR2*CPC
兩者的區別在於,雙列形式下,使用者點選廣告卡片的概率在單列中變成了100%,是一次強制曝光。
先不說強制曝光的體驗問題,至少曝光強度更高,廣告推薦準確率的問題並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
總結一下,對短影片平臺來說,單雙列分別有如下優劣勢。
1. 單列沉浸式
- 減少使用者思考和選擇的成本
- 使用者選擇權利小,容易造成資訊繭房(探索性差)
- 容錯率低,對推薦演算法要求高
- 廣告變現效率高
- 強調內容,弱化作者,看重消費者體驗
2. 雙列瀑布流
- 提供了使用者選擇的權利
- 容錯率高,因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 分發效率高,便於使用者探索更多興趣內容
- 廣告變現效率較低
- 作者的存在感更強,看重作者體驗
02 針對電商類產品的分析
那麼對電商而言,選擇單列還是雙列,取決於幾個方面。
1)商品供給
如果sku供給有限(比如早期的拼多多)則採用單列即可。
2)購買決策
單列以較少的商品、單個商品較多的資訊,可以加快購買決策。
雙列展示更多的商品,提供一種“逛”的體驗,滿足使用者挑選的訴求。
3)內容形態
進入內容電商時代後,直播、影片等導購形式慢慢佔據商品展示位的佔比,雙列可以更好得相容這些導購內容。
4)意圖是否明確
淘寶搜尋茶葉、生日,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頁,茶葉是單列,生日是雙列。
我的推測是:使用者搜尋具象的關鍵詞後可能大部分都只點前N個結果,因此單列足以展示足夠的商品。
像“小罐茶”這樣特別具象的關鍵詞采用單列看起來似乎就很合理。
以上是因為工作關係發散的一些小思考,歡迎大家補充和糾正~
本文由 @流星桑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 SaaS的成功之道:讓客戶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
- 賣貨密碼:找到王炸組合(上)
- 從網際網路社群發展路徑思考:蜻蜓Fm的“廣積糧緩稱王”策略
- 侵權、抄襲頻出,暴露了國內數字音樂版權怎樣的狀態?
- 60萬年輕人,搶著當“小狗”
- 2022互動設計觀察|PC端(上篇)
- 元宇宙營銷三板斧:重構人、貨、場
- 國產遊戲出海,有哪些社媒平臺可做推廣?
- 75歲“老乾媽”下場帶貨,傳統品牌何以“自救”?
- 深受年輕人追捧,令人上頭的ASMR究竟是什麼?
- 數字療法產品是什麼?該如何設計?
- 產品增長之病毒式增長
- 「使用者思維4.0」(下):甄選人群,找到愛你的人&使用者共創,釋放創新洪荒之力
- 忘記目標使用者,找到目標情景
- 【手機銀行系列】 財富管理功能產品設計篇(三)
- 聊聊免費社群怎麼做 | 私域連載07
- 工作經驗|使用元件做 B 端產品,設計師的工作價值還有哪些?
- Saas中臺架構以及中臺設計——Saas產品之路(4)
- 用好流程圖,輕鬆化解複雜的B端業務流程梳理
- 共享單車漲價,我不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