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2022年最新報告:奮鬥仍是中國主旋律,92%消費者不當“月光族”
據埃森哲日前釋出的《2022中國消費者洞察》研究報告顯示,人們內在衝突感加劇,焦慮感上升,價值觀和消費理念發生了顯著變化。 一方面,奮鬥仍是人生主旋律,家庭、健康、事業則是三大重心所在;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的全域性觀念增強,關注點從即時滿足轉向長期價值,思考維度更加多元。
埃森哲 是全球最大的上市諮詢公司 ,為客戶提供戰略、諮詢、數字、技術和運營服務及解決方案。近10年來,為探索我國消費市場變化的內在原因和未來走勢,埃森哲設立中國消費者洞察研究專案。
此次《埃森哲2022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是由埃森哲面向國內一至五線91座城市逾萬名消費者(跨年齡、跨收入、跨學歷)開展的專題研究。
其中,受訪的五組人群分別為,在校大學生(18-22歲)、年輕職場人士(23-30歲)、年輕父母(28-35歲,孩子<6歲)、中堅力量(35-45歲,孩子>6歲)、重回二人世界(55-65歲),並通過線上社群訪談與線上焦點小組訪談進行調研。
以下為報告內容,易簡財經從中提取了幾個關鍵點,供大家參考:
奮鬥仍是主旋律,但是內涵更加豐富
勤奮進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實現國家富強、生活幸福的動力源泉。
根據報告顯示, 在受訪的10140人中,七成以上受訪者認同“安於現狀是不夠的,渴望通過奮鬥改善生活。”
同時,疫情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生活的重心。報告顯示, 在受訪的10140人中 ,家庭、健康、事業是普遍認為的人生三大重心, 其中第一看重家庭的佔到31%,第一看重健康的佔到29%,而第一看重事業的僅佔到26%, 剩餘的財富、愛情、個人成長、愛好和友情,則均低於5%。
反對月光的新理性主義
疫情爆發之後,人們更加嚴格地審視需求,關注商品的本質,多方比較、深入研究,在多種品牌和渠道之間,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選項。
報告顯示, 2021年 , 在受訪的10140人中, 超過九成的受訪者不認同“月光族”,比2017年上升了三成。近八成受訪者“購買的大多數商品都會經常使用”,比2017年提高近兩成。 近八成受訪者“購買的大多數商品都會經常使用”,比五年前提高近兩成。
與此同時,除了剋制衝動、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消費者對於想要購買的東西,研究更加深入,比較更加徹底。
報告顯示,在受訪的10140人中, 六成受訪者下單前,會在各個購物網站上對比該商品的價格。明確購買需求之後,大部分消費者會通過2-4個渠道查詢商品或服務資訊。 對比2017和2021年資料可以發現,增幅最明顯的四大渠道分別是電商網站、商場/門店體驗、社交分享平臺、直播間/影片分享網站,側面反映出四年間中國消費市場經歷的巨大變化。
擁抱智慧生活,與科技共生
如今,從智慧手機到智慧家居,智慧產品已經全面並深度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從時間維度來看, 報告顯示,受訪的10140人中, 接近九成消費者每天使用手機超過3小時,越年輕的群體手機使用時間越長。大學生群體中,接近半數每天使用手機超過6小時。 承擔了支付、出行、社交、辦公等眾多功能的手機,幾乎成為人們身體的一部分。
但隨著智慧生活的日漸常態化,人們在新奇感褪去後,也開始對技術的角色有了更多反思。比如, 當“手機依賴症”蔓延至老年和青少年群體,人們對身心健康的關注度與日俱增;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希望可以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比五年前提升近20個百分點。
此外,消費者對於個人隱私和商家廣告推送的憂慮也值得關注。 報告顯示,10140位受訪者中,七成受訪者願意為獲取更好的服務而分享個人資料,但五成受訪者認為推送頻率過高,兩成左右認為推送內容與自己完全不相關。
一個成熟的消費社會雛形已經出現
最後,埃森哲認為,在中國,一個成熟的消費社會雛形已經出現。
隨著收入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以及城市叢集的持續發展,市場消費潛力將被釋放出來,人們會不斷提高對商品、體驗、長期價值的追求。 為實現長期高質量的發展,企業需要以人的需求為核心,提供多維價值,制定長期戰略和落地方案
使命驅動
從更加巨集觀的視野思考企業存在的使命價值,以負責任的態度制定戰略和實施方案。比如,堅持以人為本的技術應用,減少經營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等等。
持續創新
洞察人們內心的渴望,迅速適應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偏好和動態變化的市場環境。高效且持續地向消費者學習,使體驗創新融入企業基因。真正的體驗創新文化要求企業不僅改變自身主張,更要革新整個企業的行為方式,從而縮小品牌承諾和實際交付體驗之間的差距。
多維價值
專注於幫助人們解決與之切身相關的問題,從而使得人們(包括消費者、員工、供應商,以及更廣大的社會群體)的生活更美好。培育長期、堅韌的消費者關係,增強消費者對企業和品牌的信心。
•END•
編輯丨簡小編
來源丨埃森哲2022中國消費者洞察
聯絡入群 | 加微信: xjjyj666
歡迎點選 易簡財經影片號 ,看最新影片~
↓ ↓ ↓
- 創維VR搶佔先機,元宇宙頭號玩家佈局提速
- 中信接盤佳兆業500億專案,深圳買房人鬆了一口氣
- 馬斯克喊話!鋰電池就是新石油,就是獨立與安全
- “燒烤鍾薛高”是一場反智的鬧劇
- 埃森哲2022年最新報告:奮鬥仍是中國主旋律,92%消費者不當“月光族”
- 市值蒸發98%!搞高利貸的羅敏,也下場直播帶貨了
- 喜馬拉雅第三次IPO失敗?資本市場的新偏好:請你盈利
- 魔幻的河南村鎮銀行,背後躲著34個互金平臺,誰來兜底?
- 比特幣崩盤!“華人首富”身家縮水90%
- 河南村鎮銀行儲戶遺書控訴國金所,背後股東為國壽、騰訊
- 阿里、京東都要哭!上海成立6天的公司,成為保供企業
- 美的被裁員工喊話,方洪波:艱難選擇,深感慚愧
- 27歲美女畫出的“無聊猿”,如今估值40億美元
- 重回3000點!重磅會議兩句話定調,房地產要起飛?
- 媒體稱TikTok損害兒童大腦,抖音也有同樣的問題
- 資本市場目前主要關心三件大事
- 收購永輝超市的投資女王,也在上海跟大家一起搶菜
- 打敗H&M、ZARA、優衣庫,“新國潮”是如何崛起的?
- 25000個俄羅斯使用者被封!拜登發起制裁,比特幣成了笑話?
- 俄羅斯國家館被搬空了!191萬中國人湧入,店家呼籲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