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2000萬簽約費,張同學能走得更遠嗎?|陶然觀察
時代和 平臺造就了網紅,想不“塌房”更需守住初心和底線 。
文 |《中國企業家》 記者 劉哲銘
編輯 | 周春林
頭圖來源 |抖音截圖
1月22日晚,坐擁近兩千萬粉絲的抖音網紅“張同學”開啟首場直播秀。與大多數網紅直播首秀就帶貨變現不同,張同學在直播中表示暫時不會帶貨,並透露曾拒絕2000萬天價簽約費。隨後,他的這些表態相關話題登上抖音、微博等平臺熱搜榜,引發進一步熱議。
商業社會的複雜和殘酷,遠不是田園牧歌般的歲月靜好。張同學拒絕天價簽約費,難得地保持了清醒,這樣才可能走得更久遠。
2021年10月4日,張同學以東北農村為背景、以日常瑣碎生活為題材釋出了第一條短影片。由於接地氣的內容與出人意料的剪輯手法形成巨大反差,迅速形成現象級傳播。有人統計,張同學平均一個影片186個分鏡頭,每個鏡頭用時2.27秒。兩個月裡,張同學從遼寧營口市大石橋市建一鎮松樹村走向全國各地,到達千萬粉絲手機那頭,甚至引發人民網點贊:“呼籲更多‘張同學’的出現,專業的技術去記錄真實的中國,挖掘鄉村的魅力。”
成為當之無愧的新晉頂流網紅後,人們開始猜測:除了廣告,張同學的第一步商業變現將是什麼?甚至有人預言其即將利用流量帶貨。畢竟,對於貼近農村生活的博主而言,這樣的路徑極為清晰。在此之前,李子柒和辛巴早已證明了其可行性和巨大的商業利益。
就在張同學釋出第一個作品的同一個月,擁有千萬粉絲的抖音網紅“牛愛芳和小春花”開啟直播帶貨之路。兩人也是以農村日常為主題,人設樸實,亦曾在影片中表態堅持不直播、不帶貨,但五個月後還是現身直播間。不僅如此,由於商品不僅比其他購物網站貴,質量也引人詬病,兩人備受質疑。隨後有網友指出其人設不實,並非普通農民,且此前運營過多個賬號。
在蓬勃發展的新行業裡,有太多紅人急功近利,成名之後無法抵擋財富的誘惑。讓人略感意外的是,張同學難得地保持了清醒。他坦言:自己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貧困生活,雖然窮怕了,現在突然有人出1000萬、2000萬要跟自己簽約時也是眼紅。不拿簽約費主要是因為自己不願意被束縛,失去人身自由;也知道這個錢應該怎麼去拿,每一分錢揣兜裡要對得起良心。
張同學不是不直播帶貨,他只是不“冒進”,希望能像丁真一樣能為農村做貢獻,幫助家鄉農民售賣農產品,助力新農村建設。相關資料顯示,僅2021年十一黃金週,丁真的家鄉理塘縣共接待遊客137967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52億元,同比增長72.4%。可以說,藉助他的知名度,丁真以一己之力拉動了一座城市的民宿、餐飲等行業收入。
不是說網紅就不應該直播帶貨,而是看似簡單又暴利的直播帶貨實際上並不容易。羅永浩曾說過,現在很多網紅藝人因為看到直播電商創造的價值,都有興趣陸續進來做,但他們可能沒有想清楚一點,直播拼到最後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做直播,可能1/3重要性是主播本身,2/3重要性是拼後臺供應鏈能力,你要源源不斷地找到好東西,並且好東西要有一個好價格,這是核心競爭力。所以他感覺,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在絕大多數走進來一夜成名的那些大網紅大明星,沒有想清楚這一點。
在守住“初心”的背後,張同學的選擇或許是對自己當前能力邊界的清楚認知。
張同學經歷過幾次失敗,更應該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正如他自己所言:有多大能力辦多大的事,超過自己能力的事就不能去辦。能忍住金錢的誘惑拒絕大金額的簽約,這份自知之明,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他走得更遠更長久。
近兩年,快手和抖音湧現了一波又一波以農村題材為主的網紅,他們生產的內容承載著濃厚的集體記憶,為人們勾勒了令人懷念的田園生活:耕種放牧、摸魚撈蝦、 炊煙裊裊,或是北國千里飄雪,或是江南小橋流水,無論哪種風景,都是隨著城鎮化程序無法回去的舊時光。要麼讓曾經有過農村生活體驗的人重溫舊夢,要麼讓少有機會接觸鄉野的城裡人新奇開眼,一個個鄉土影片“激發創造,豐富生活”。而它們的創作者,也藉此進階為不亞於演藝明星的網紅,繼而獲得相應的商業回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樣的模式也為起步較低、並不佔據資源優勢的他們開闢了新的人生路徑。往大了說,也是振興鄉村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一種創新嘗試。
“花無百日紅”,這些網紅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外部環境的險峻和自身存在的短板。李子柒與背後公司的紛爭、辛巴從頂峰急劇跌倒,都是眼前的例證。時代和平臺造就了網紅,想不“塌房”更需守住初心和底線。在躥紅與遺忘都極為迅速的當下,張同學能否讓《Aloha Heja He》的背景音樂響得更久、更遠,基本取決於他自身的認知和堅持。
第二十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與相識20年的你
一起締造公司改變中國的力量
報名通道現已開啟
點選下圖即可報名
。 END 。
值班編輯:林文龍 審校:張格格 製作: 崔允琰
關注 “中國企業家” 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 推薦閱讀 ] 點選圖片即可
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精彩!
- 付京波:各級政府將持續出臺政策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
- 高衛東被查,萬億茅臺怎樣走出“越控越漲”怪圈
- 孫巨集斌沒等來“白衣騎士”,融創仍在自救
- 柔宇終於發薪,但難題依然未解
- 藍翔校長前妻再舉報,十年恩怨為何難解?
- 王健林:斷臂輕身返牌桌
- 大廠小城 | 市值蒸發7000億元,“寧王”和這座福建小城如何闖關
- 大廠小城|江蘇“十三妹”逆襲,離不開這個電商巨頭
- 大廠小城|千億鋰王與贛西小城
- “我還不知道囤點啥,只是你們囤得我有點慌”
- 劉畊巨集直播收入10天暴漲10倍,跳操比李佳琦帶貨更賺錢?
- 日均大賣16億,疫情下LV和愛馬仕卻在中國賺翻了
- 等待版號的263天:2.2萬家遊戲公司登出
- 以嶺藥業迴應王思聰:從未表示世衛推薦連花清瘟
- 椰樹想要的,瑞幸給不了
- 賣冰糖起家,坐擁千億泡麵帝國,老兵範現國不想退場
- 11億網民被瓜分24小時後,流量去哪兒了?
- 貨車司機上海漂流記
- 他曾用饅頭蘸醬油充飢,如今公司估值超千億美元
- 融創“缺血”,孫巨集斌押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