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300幀,CS:GO 900幀,英特爾這次殺瘋了……
今年的 CES 大會上,咱們的老朋友 AMD 跟 Intel 在 CES 各顯神通,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託尼之前和大家仔細地聊過了AMD,今天再來看看英特爾:他們一共推出了 50 款CPU !
其中桌面級 22 款,移動端 28 款,涵蓋了商用、教育、移動和遊戲四大計算平臺。而這 50 款 CPU 幾乎都是 12 代酷睿。
畢竟是 " 自第二代酷睿之後最大的變革 " 麼,無疑寄託了英特爾莫大的希望。
再加上 12 代酷睿從 CPU 、GPU、AI 再到顯示等各個方面都有改動,所以它最近也飽受硬體愛好者們的關注。
那麼,這顆 " 自二代以來最大變革 " 處理器到底能給螢幕前的你我帶來什麼變化呢?
嗯,託尼剛好有一位哥們,最近送了託尼一款帶有 12 代酷睿處理器的筆記本: 12900H + 滿血 3070Ti 的 ROG 槍神 6 。
今天咱們就來實際測試一下~
看看這半透明的鍵盤和A面敗家眼大LOGO,要不是還得測資料,託尼絕對抱著先打一天遊戲。
扯遠了。。。
這顆 12 代酷睿最強移動平臺 CPU —— 12900H 的紙面資料:6 個大核和 8 個小核一共組成 20 條執行緒( 大核雙執行緒,小核單執行緒 ),三級快取 24MB ,大核最高睿頻到 5GHZ ,熱功耗設計為 45W。
看引數可能有點不直觀,咱們跑個分探探路先。
Cinebench R23 迴圈十分鐘,多核 19056 ,單核 1919 ,最大功耗 90W 。筆記本CPU 天梯圖的位置大概在這!
簡單來說,就是比現在的天花板還要強百分之三十。
這顆 CPU 比 11 代的 11900H 多核提升 30% ,單核提升 18% 左右。
要知道,在英特爾擠牙膏那幾年,9 代到 10 代酷睿多核也就提升了 4% , 這次的提升是當年的 7.5 倍了。
這種情況下顯然筆記本 CPU 已經不夠看了,我們再拉著它對比對比桌面級。
單核效能超過 5900X( AMD家桌面次旗艦 )9%,多核效能惜敗 11% 。
但要知道桌面級的CPU可是放在機箱裡,水冷+機箱風扇好好伺候著
而筆記本的散熱長這樣
這啥水平,我就不多說了吧。
強悍的單核效能就意味著更強的遊戲效能。
在 3DMARK 的遊戲測試中,這顆 CPU 表現更是離了個大譜, CPU 分達到了13994 。除了分數高以外, 它跑完 CPU 測試還不燙 。
為了防止單次測試或者單烤產生的熱量不夠,我們還使用了 3DMARK Stress Test 烤了將近二十分鐘。
嗯。。。CPU 核心溫度在 67 度左右,顯示卡核心在 73 度左右,鍵盤區域溫度最高31.4 ,非常穩健。
如果把壓力增強,測試專案改成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Stress Test ,CPU 核心溫度在 70 度左右,GPU 在 80 度左右。
鍵盤區域溫度最高 38 度。除去 ROG 液金+雙風扇六熱管的頂級散熱,我想 12 代酷睿也一定是有功勞的。
這一輪跑分和壓測下來,結論是英特爾12代將把筆記本的CPU水平帶到了全新的一個等級上!
當然,跑分這玩意只能代表理論效能。
咱們再來看看實際的遊戲表現吧。畢竟效能再強,遊戲用不上也是白搭。
事先說明,因為主要測試的是 CPU ,所以畫質基本上會拉到勉強能看的水平,這樣對 CPU 的負載會更大。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如果把遊戲渲染出來的每一幀想成公司的專案的話,CPU 就是整個公司的老闆,而 GPU 就是公司的員工,而且這個員工是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活的。公司的老闆就是指派員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樣的活。
所以當專案很難( 渲染難度大:3A 遊戲 4k 畫質 ),老闆相對發號施令的機會就少,這就相對更加考驗員工的能力。( 顯示卡效能 )
當專案簡單,但是量大的時候( 1080P,中低畫質 ),能力差的老闆可能由於專案過多就忙不過來指揮導致專案無法按量完成,這樣就能測試出老闆的能力。( CPU 效能 )
不多說,來感受下結果~
在古墓麗影中畫質 1080P 下,平均幀率為 141FPS 。
PUBG,1080P 三極致的情況下,人少的平原大約 240-320FPS ,快到決賽圈人多的強況下大概是 240-250FPS 。
CSGO,在 FPS benchmark 這張創意工坊地圖中,1080p 高畫質下平均幀率為 462.8 FPS。
測試開始介面甚至能到 900+FPS ▼
對於筆記本來說,這些成績以前都是無法達到的。
而在 2K 高畫質下,託尼也幫大家測試( 自己玩 )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3A大作, 幾乎全部能夠 60 幀以上不靠 DLSS 流暢執行 ( 不過這和顯示卡效能的關係更大,今天就不展開講了 )。
總體而言,託尼對這臺哥們送的筆記本,以及裡面的 12 代酷睿還是非常滿意的。
仔細想想,從 2020 年開始,CPU 真是肉眼可見的在進步,ZEN3 5000 系,intel 12系 桌面端,再到將來要釋出的 ZEN4 ,整個行業處於一副欣欣向榮的氣象。
對於託尼這樣的硬體玩家來說迭代快並不是件那麼好的事,因為去年花錢買的效能,今年很快就貶值了。
但是,隨著巨頭們 " 神仙打架 " ,咱們作為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更多實惠好用的產品。本質上大眾還是受益於此的。
再回過頭再看看顯示卡市場:由於缺乏競爭,從20年到現在不僅效能沒有長足的提升,價格還都漲了上來。
謝謝你 intel,我們終於可以買到更便宜 AMD 筆記本了!
撰文:憨胖子 編輯: 面線 & 小鑫鑫
圖片資料來源:
託尼自己截的
- 愛彼迎中國“大撤退”引發市場博弈 本土民宿平臺花樣“搶”房源
- 網易2022年Q1淨收入增長14.8% 利潤出現下滑
- 網易丁磊:海外遊戲營收佔比要擴至50%
- 大廠頻曝裁員背後:遊戲不再是賺錢利器?還有這些崗位缺人才
- AMD 公佈智慧訪問儲存技術,縮短遊戲載入時間
- 網易一季度營收超230億,線上遊戲服務貢獻超七成|財報見聞
- 天璣8100+LCD屏,Redmi Note11T Pro1699元起
- 共享住宿鼻祖Airbnb將關閉中國大陸業務?國內民宿平臺盈利困境仍難破
- 中國信通院發起“算力強基行動”
- 任正非做錯了什麼?曾豪擲40億請IBM做諮詢,美國人卻剛來就抱怨
- 芯導科技61.36萬股限售股將於6月1日解禁上市
- 深康佳:Micro LED顯示晶片在微小化、巨量轉移等環節取得技術突破
- 技術立根,行業立範,發展立本: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2.0新徵程
- Wi-Fi7晶片開始出貨,高通、聯發科搶先佔坑,何時商用
- 聯想服務再升級,拯救者新品官方定製款讓你告別“容量焦慮”
- 華映科技:公司客戶集中在亞洲,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不大
- 疫情消散後,上海這個產業將進入快速增長軌道
- 註冊資本198億元!深天馬成立廈門天馬光電子
- 聞泰科技:自研IGBT已流片成功,尚待客戶驗證
- 習慣了手機螢幕的年輕人,開始回到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