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膨脹時代,誰吃掉了你的手機記憶體?
雷達財經出品 文|張凱旌 編|深海
“微信一開始就是奔著小而美的產品去做的,現在也依然還是一款小而美的產品。”
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在這款產品上線十年之際所說的一番話,引起了不小爭議。2011年時,微信釋出的安卓2.0版本僅有1.4M,而現在這個數字翻了10000倍不止。
成倍膨脹的App,何止微信。雷達財經注意到,目前手機應用程式中佔用儲存空間超過1GB的應用比比皆是。從淘寶、京東、美團,到微博、抖音、QQ、嗶哩嗶哩、高德地圖、百度網盤、支付寶,大廠軟體幾乎無一例外。
當然,如果與手遊相比,上述App都可以算是“小巫見大巫”。以被視為“裝機必備”的全民遊戲王者榮耀為例,其佔用的儲存空間在10GB以上,而近期火遍全球的原神,雖然安裝包只要200M,但註冊後需下載的資源卻超過14GB。
1月26日,話題#為什麼手機App記憶體佔用越來越大#衝上微博熱搜,網友們好奇,為何自己手機的記憶體一直在擴容,但卻總是不夠用?
App膨脹謎局
“以前16G都能一直用著,還剩餘幾個G,現在256個G莫名其妙地已經用了一半記憶體。”
網友的吐槽,是很多使用者在使用手機時的真實寫照。2010年,喬布斯的經典之作iPhone 4正式面世,作為智慧手機“開山鼻祖”式的產品,這款手機記憶體的三個版本分別是:512MB+8GB、512MB+16GB以及512MB+32GB。
“iPhone 4 16G的記憶體應該夠用了吧?”這是當年活躍在論壇中的一個問題,而網友的回答則是:“夠用了,程式你裝幾十個,再加上電影,歌曲放個幾百首,基本還能剩6、7個G。”
對比之下,現在小米的旗艦機小米12 pro的三個記憶體版本是:8GB+128GB、8GB+256GB、12GB+256GB,摺疊屏手機MIX FOLD的版本更是上探至12GB+512GB,而這些記憶體配置基本已經成了各大手機廠商的標配。iPhone 13 pro甚至還有1TB的版本。
智慧手機產品不斷迭代的背後,手機中App的數量和大小也在同步增長。
據QuestMobile 2020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春季大報告,截至2020年3月,我國全網使用者月人均開啟App個數已從2018年同期的21.5個升至25.4個,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則從2018年同期的5小時上升至7.2小時。
同為QuestMobile釋出的2021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大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9月,騰訊、阿里、百度、位元組跳動位列網際網路企業流量前四,而與這四家大廠相關的App個數分別達到了428個、111個、102個、97個。
若以月活躍使用者數量(MAU)超過1億作為“裝機必備”的基礎應用標準,則現在超過標準線的App數量已至25個,而這些App的種類覆蓋即時通訊、綜合電商、地圖導航、短影片、線上影片、輸入法、綜合資訊、瀏覽器、本地生活、遊戲等生活的各個角落。
在此基礎上,App對裝置記憶體的佔用更是不斷膨脹。
以月活最高的App微信為例,據瞭解,11年前其所佔記憶體僅有10MB上下;2020年,花朵財經報道稱,身邊多位朋友的微信都佔了手機儲存空間的4G至5G以上;而時至今日,雷達財經注意到,微信已經擴容到了10G以上。
一位習慣於每日清理記憶體的網友告訴雷達財經,自己手機中的微信大小在12G左右。“我手機是128G的,再加上工作原因,每天都會注意清快取什麼的,但基本上再怎麼清也沒法更小了。”更有網友稱,自己的微信大小達到了36G。
此外,包括愛奇藝、百度網盤、嗶哩嗶哩、手機應用市場、京東、美團、淘寶、騰訊新聞、騰訊影片、喜馬拉雅、支付寶等在內的應用,大小也在1G以上,抖音、高德地圖等應用,大小則在3G上下。
如果以現在App佔用記憶體的程度來計算,恐怕當初16GB的iPhone 4只夠裝下一個微信。
手機執行記憶體擴大背後存洩密風險
為何App所佔記憶體會越來越大?行業人士認為,這與國內獨特的軟體生態有關。
通常情況下,智慧手機的版本都會配有兩個數字,前者是執行記憶體,後者則是儲存空間。一個現象是,國內安卓機的執行記憶體普遍大於國外安卓機、蘋果手機。
如華為P30海外版的記憶體是6GB起步,國行版本則升級為8GB起步;小米11國際版分別提供了6GB+128GB、8GB+128GB、8GB+256GB三種選擇,與國內相比少了12GB+256GB版本。iPhone最新的13系列,mini和普通版執行記憶體都是4GB,Pro和Pro Max是6GB,即使儲存空間到了1TB,執行記憶體也沒有上8GB或12GB。
對此,一個知乎過6萬贊回答的解釋是,國內安卓系統的App在開啟後需要在後臺保留執行緒,而一旦App執行緒常駐後臺,不僅需要大量的記憶體支援,可能消費者們還要為洩露隱私等情況買單。
具體而言,該網友指出,微信發訊息的實質是先發到騰訊伺服器,再由該伺服器傳到另一個人微信中,這樣在微信完全關閉的情況下,只要伺服器完好,再次登入時訊息也能順利傳達。但這也意味著,若想在關閉微信時還能收到訊息,系統就要在後臺保留執行緒,保證和伺服器的連線。
而上述情況,並不適用於蘋果和谷歌的伺服器,前者與iOS系統的聯動,可以讓手機中的App無需保留多餘的執行緒,且iOS系統不支援真正意義上的後臺執行;後者則具有和蘋果類似的機制,但國內的安卓使用者顯然無法連線谷歌的伺服器。
不過在此背景下,也會衍生出一個問題,就是在後臺保留的各個執行緒,不僅可以用來讓App維持執行,還能借此完成其他“任務”。
如記錄個人資料,常使用打車軟體的使用者會發現,有時平臺能在使用者開啟App的同時,就“猜”到其想去的目的地,猜測的依據就是使用者的交易記錄、地理位置等資料。
事實上,由於安卓系統本就是開源平臺,其追求的就是被更多裝置使用,從而鋪設更多的應用場景,因此對於手機之外的廣告機等裝置來說,開機自啟動是剛需。但這個功能卻被不少開發者“玩壞了”。
“國內沒有統一的應用市場,大家的App都不遵守規範,有些會用強制手段讓自己留在後臺,這是業務賺錢的需要,能保證自己的日活。”另一位自述為程式設計師的網友表示。
這一說法,目前已經得到了證實。2020年5月,小米在最新版作業系統MIUI12中添加了一個名叫“照明彈”的功能,通過這個新功能,使用者可以看到應用程式在後臺自啟動以及讀取裝置資料等行為。甚至有些App會互相喚醒,為的就是保活或者刷量。
大量App長期在後臺保留程序的後果是,手機很快會發燙、卡頓,影響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不過,國內目前已經有諸如MIUI 或者 EMUI等自有一套判斷標準來殺程序、減少CPU的消耗的作業系統。但即使是小米,可能也無法徹底讓違規的App整改後再上架,對此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防範,還是使用者自身對App訪問許可權的控制。
App儲存空間膨脹背後,大廠內卷背鍋?
與執行記憶體相比,App佔用儲存空間的倍增更為誇張。
為找出應用軟體龐大記憶體的具體成分,雷達財經搜尋多個App發現,目前在華為鴻蒙系統下,大部分應用對所佔的儲存空間都只有模糊的分類。
如百度網盤、抖音、滴滴出行、高德地圖、京東、美團等應用,其對儲存空間類目下的分類僅有應用、資料兩項,使用者能做的也只有“刪除資料”選項。
嗶哩嗶哩則是一個特例,使用者可以在看到資料、應用所佔空間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管理。細看之下,嗶哩嗶哩佔用儲存空間的資料部分內容包括“App基礎元件庫”、“圖片快取、訊息記錄”、“其他快取檔案”、“賬號、登入資訊”以及“離線快取的影片檔案”。
其中App基礎元件庫和其他快取檔案所佔記憶體與其他部分存在量級上的差距,而這兩塊又尤以前者為重。
有媒體測試發現,App基礎元件的大小與使用者嘗試使用的功能多少有關,而其他快取檔案則包括使用者的個性化設定,比如個性化面板、瀏覽歷史資料等。
根據這些個性化資料,B站可以用演算法為使用者推薦符合其喜好的影片,若刪除這部分資料,使用者在B站面前就成了一張白紙。
B站的例子基本可以代表許多App的現狀。一位從事程式開發行業的知乎網友在回答“如何看待App越來越大”這一問題時表示,各個App有了流量後都想做大做強,最大程度挖掘流量的價值,因此都在搞應用觸角延伸。
還是以微信為例,“微信”這一名稱來源於其創立時的初衷——微小的信件。起初,微信使用者收到的訊息是對方發來的小郵件,微信群則是郵件討論組,這款App除了新增好友和聊天之外基本沒有其他功能,十分符合張小龍“小而美”的說法。
但現在,微信的生態中除了聊天,還有公眾號、影片號、直播、小程式、支付等,幾乎遍佈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而其中的不少功能,都已經成為了一眾大廠App的標配。
僅就金融借貸這一項功能而言,涉及的公司就包括阿里、京東、美團、位元組跳動、快手、百度、拼多多、滴滴、攜程、360等,已經形成了“萬物皆可貸”的局面。
近日還有網友發現,手機QQ的安裝包在iOS系統下的體積已經達到了879MB,而在這份龐大的安裝包中,還包括了一款名為“虛幻4”的遊戲開發引擎,這款常見於《和平精英》、《堡壘之夜》等遊戲中的引擎,放到QQ中或只是為了渲染QQ秀……
那麼,各個App幕後的開發者是否能在未來為手機減負呢?
分析人士認為,理論上可以,但在外力介入的情況下,大廠們很可能並不會付諸實踐。一方面,計算機領域的“安迪-比爾定理”告訴我們,硬體提升的效能,很快會被軟體迭代消耗掉。體現在手機上,再快的處理器,再大的記憶體和儲存,都不敵某些App把資源狠狠跑滿的一個大動作。
另一方面,從商業的角度上來說,不斷擴容的記憶體也更有利於手機的銷售。在國內手機市場進入存量競爭的現在,為了凸顯自身的優秀,在旗艦機上加大記憶體是很具備價效比的方案。相比之下,國外手機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就要弱化很多。
更何況,如果沒有無限膨脹的App和永遠不夠用的記憶體,使用者何來動力換手機呢?
注: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西班牙資料保護局最大罰單:谷歌妨礙使用者刪個人資料被罰千萬
- 如何看待被中國電信重新定義的“第五張網”?
- 新榜海匯:數字廣告投放的“智慧管理中心”
- “家居服第一股”洪興股份計劃自建直播基地,全品類路線能走通嗎?
- 餐飲老闆的九九八十一難
- 當外貿工廠決定去做品牌
- 賺麻的醫美面膜,離“女人的茅臺”很遠
- 元宇宙視界|7天6板!奧飛娛樂向“元宇宙”又進一步?
- 雪梨成被執行人!宸帆電商面臨品牌扎堆訴訟,包括南方黑芝麻
- 好未來旗下高科技公司入選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名單
- 618又來了!快遞提速,付完尾款最快當日送達
- 使用者被逼成“話術大師”,辦理保號套餐不該這麼難|新京報快評
- 數字營銷服務商力盟科技赴港IPO,2021年利潤下滑
- “小滿”廣告風波背後,創意行業原創精神何以流失?|新京報專欄
- 賓士L3試乘:路上越堵越好用,但跟車距離太嚇人
- “萌家電”從爆紅到降溫,新興小家電企業如何突圍?
- NFT專案Moonbirds發放Moonbirds Oddi
- 運營商紛紛成立數字科技公司背後,產業數字化業務的美麗與哀愁
- 全家用網小祕密,讓我悄悄告訴你
- 網隨業動,5G行業應用發展已駛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