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異常扣費風波背後:自動扣費功能被濫用了
5月10日,中國聯通就幾天前的異常扣費做出正式公告,向用戶致歉並回退扣款。據瞭解,這次異常扣費集中發生在5月6日,波及面相當廣泛,多個省市的聯通使用者都中招了。
在國內,運營商提供的各類服務可以說覆蓋了幾乎每一個人,移動聯通電信使用者總數加起來差不多超過了全國總人口。運營商在敏感的話費系統上翻車,自然會掀起千層浪,在網際網路上引起討論和招致批評就難以避免了。
聯通使用者是怎麼躺槍的?
先簡單梳理下事情始末, 5月6日凌晨左右,大量聯通使用者突然被扣除95元話費,名稱是“疊加套餐包”,有人甚至被連續幾次扣費。但反常的是,這筆話費聯通官方沒有以簡訊等形式通知,在賬單中也無法第一時間查詢到。因此,這次扣費部分使用者是沒有察覺到的。
有意思的是,第一時間發現扣費異常的聯通使用者,是開通了支付渠道自動扣款的人。這裡要說明下,目前國內運營商均提供了話費自動充值服務,開通後如果話費不足則會自動通過繫結的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賬號扣費並充值話費,以確保手機號碼不被停機、時刻保持正常使用。
這次異常扣費金額高達95元,超過了很多使用者的月租費用,加上有連續扣費的情況,很多人的話費餘額瞬間被清空,如果開通自動充值服務自然會觸發上面提到的這一機制,導致關聯的支付渠道被扣款。
到了5月7日,黑貓投訴平臺表示,過去24小時接到的聯通異常扣費投訴已經超過1700條,由此可見聯通使用者被波及數量之多。當然,很多人表示,聯通對這個bug的修復還是比較即時的,扣除的話費基本在幾個小時內返還到使用者話費餘額中,受到的影響還是比較可控的。
但開了自動扣費的使用者,則遇到了一個“小問題”。他們被異常扣費的金額當然也退還了,但是以話費的形式。換句話說,他們被迫給自己的聯通號碼充了一筆話費。較真點說,銀行卡里的錢和話費當然是兩回事,後者只能用在特定的運營商場景中,除了銷戶基本沒法提現。
當然了,從聯通釋出的最新公告來看,這部分使用者是可以獲得退款的。從網友的反饋來看,目前這個問題也的確解決了。
自動扣費功能被濫用了?
仔細想想,自動扣費功能不只是運營商在用,幾乎每一個網際網路消費場景下,我們都能接觸到。像影片、音樂之類的網際網路訂閱服務,平臺都會鼓勵使用者開通連續包月、自動扣費,費用比手動支付要便宜不少。比如,某些平臺針對新使用者會給一個價格非常低的首月付費服務,但一旦開通,預設會每月連續扣費,而且第二個月開始費用大幅上漲。使用者如果觀察不仔細,可能就會上當。
同時,現在各類快捷支付、免密功能也大行其道。一個普通使用者,自己可能都不清楚自己的銀行卡或支付賬號綁定了多少家的快捷支付功能。
不可否認的是,自動扣費在日常生活中帶來了很多便利。其實早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前,部分自動扣費場景就已經出現了,比如水電燃氣自動繳費,只要繫結銀行卡或活期存摺,就可以省去手動付費的麻煩。
小雷還記得早年間,網購是一個相當麻煩的過程,電商平臺用銀行卡支付還得去銀行開通專門的網銀,甚至還要把U盾插在電腦上,才能進行轉賬、充值、支付等操作。如果沒有開通網銀但想給支付寶充錢,就只有買話費充值卡等騷操作了。而後續銀行卡快捷支付功能的普及,才讓網購和電子支付變得暢通無阻。
但問題在於,物極必反,自動扣費功能的泛濫,正在慢慢侵蝕消費者的權益,包括我們的知情權和財產安全。就像“熊孩子”用父母賬戶進行天價遊戲充值的新聞,我們就看到過太多了。這其中固然有監護人自己的過失,但大額支付流程的極簡化、免密化無疑也放大了風險。
安全性和便捷性天然是一對矛盾,二者難以完全兼顧。但平臺和企業片面鼓吹自動扣費、快捷支付的便利性,而選擇性忽視消費者被放大的風險,也是不負責任的,普通使用者應該獲得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保護你的財產
1.限制、關閉不必要的自動扣費服務
支付寶、微信都提供了方便的扣費管理功能,其中支付寶在設定——支付設定——免密支付/自動扣款中可以看到開通了的平臺,也能快速關閉自動扣費。微信的這個入口則在服務——支付管理——扣費服務中,操作方式基本一致。
而銀行卡則相對麻煩一點,不同銀行具體細節可能不一樣。以建行為例,我們需要開啟手機銀行App,進入安全中心——快捷支付管理,就能查詢到開通過的快捷支付了,選擇中止授權就會關閉。
蘋果的App Store訂閱服務,自動扣費管理入口在設定中的Apple ID的訂閱中,可以手動關閉扣費專案。
2.做好賬戶資訊保密
像信用卡卡號、CV號、支付密碼等一系列金融相關的資訊,都要嚴格保密。如果有長期不用的銀行卡或賬戶,建議直接去櫃檯銷戶。
另外,現在工信部已經提供了名下手機號碼查詢服務,可以查詢到三大運營商以及虛擬運營商旗下開通了的手機號碼,如果發現停用或者不是自己開的號碼,要果斷銷戶。
作為國內三大運營商之一,在話費系統上出現大面積翻車,聯通這波的確是非常尷尬。而遭遇了一輪莫名其妙扣費的聯通使用者,也是無辜躺槍。這項烏龍事件還暴露出了自動扣費系統的缺陷,說明它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安全,可能會有更多人關閉自己的話費自動充功能了。
- 三星這一刀,不得不砍
- 居然用了7年!美隊扮演者放棄iPhone 6s:捨不得主頁鍵
- 高管連夜跑路!全球最大的成人網站,要涼了?
- 交了100元后,我圍觀了一場比F1還激烈的手機拍賣
- 網際網路醫療敗局已定?壓垮京東健康們的不止監管
- 音質有救了!蘋果AirPods Max支援新編碼:效率更高
- 開售!蘋果M2版MacBookPro今日發貨:9999元起
- 華為筆記本Q1銷量同比逆勢暴漲44%,做對了什麼?
- iPhone 14用“新配色”來抵消漲價後遺症?
- 唐山燒烤店主被網暴!網紅在門口打拳、撒尿、放哀樂…
- 網購的手機竟然變成充電頭!50多人上當受騙:損失超100萬元
- A15沒能奪冠,麒麟9000寶刀未老,最新手機晶片排行榜來了
- 5G手機專屬!中國廣電推出5GNR廣播:不插卡也能看電視
- 小米電視618逆襲?笑到最後的並不是它
- 被“開盒”的大學生,和搖搖欲墜的資訊保安
- 晶片升級、學習鴻蒙,小米12U能否上演王者歸來?
- 蘋果使用者有救了!知名電商平臺上線iPhone擴容服務:有保修
- 高達1.5TB!美光推出全球最大容量記憶體卡:能儲存4個月影片
- 吹牛“年入百萬”要給流水證明?豆瓣迴應了:假的,網友在玩梗
- 洩漏1.7億條訊息!超星學習通攤上大事了: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