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意 105|少數派的編輯們最近買了啥?
關於欄目
很多讀者都會好奇少數派的編輯們到底平時都「買了啥」。我們希望通過「編輯部的新玩意」介紹編輯部成員們最近在用的新奇產品,讓他們自己來談談這些新玩意的使用體驗究竟如何。
內容宣告:《新玩意》欄目如含有商務內容,將會在對應條目標註「廣告」;來源為「廠商送測」的產品並無內容干涉。
@Clyde:米家智慧冷熱飲水機
- 入手渠道:有品眾籌
- 入手價格:549 元
儘管身邊朋友不止一次用自身經歷告誡我要多喝水,我依然不算是個有穩定喝水習慣的人——除非喝奶茶。仔細回想不愛喝水的原因,除了懶,白開水本身對我來說沒什麼吸引力應該算是最大的理由之一了。
因為換氣比較麻煩,之前試過的氣泡水機一個夏天之後便吃灰不用了。天氣漸漸炎熱,今年我又將目光放在了米家剛出的這款智慧冷熱飲水機上。
功能方面,米家智慧冷熱飲水機「人如其名」支援冷水、常溫、溫水、開水四檔出水模式,水箱容量為 3L,通過機身上方的 LED 觸控式螢幕可以切換檔位、設定溫度、更改出水量和加設童鎖,同時還支援與米家 app 聯動。
在溫水/開水模式下出水比較慢,但石英管即熱的方式相比用熱水壺燒水這種傳統方式,還是要更加靈活、健康一些,偶爾需要一杯溫水吃藥時可以少很多麻煩。
我最近主要在用的則是冷水模式,比起溫水和開水,這個模式的體驗就比較一般了。冷水模式支援設定的溫度範圍為 7-15 度,在 7 度這個設定下,雖然實際出水的溫度在口感上感覺達標,但接水一次(300ml)後需要等待的製冷時間相當長,如果是一個人使用倒也無妨,下次喝水的時候還是能夠準備好,但如果家裡有多個成員需要喝杯涼水,它就會顯得有些吃力了。
另外雖然這款產品的賣點之一是「mini 身材」,實際體積在飲水機這個門類中也的確算得上是小巧,但我也並不覺得它適合放在臥室——還是製冷的問題,除了製冷時間較長外,製冷時的工作噪聲也比較大,實際效果就像在安靜的室內執行著一臺電風扇,放在床頭肯定會覺得它吵鬧。
從官方給出的結構圖來看,米家智慧冷熱飲水機的製冷體驗應該主要受制於體積並不算大的製冷內膽,按照我一次 300ml 的接水習慣,這個內膽顯然難逃每次接水後都得花上好幾十分鐘在一旁呼呼製冷的命運。
不過一杯一杯 300ml 的冰開水最近的確讓我養成了多喝水的習慣,一方面天氣實在是太熱了,另一方面,我也很難不去時不時留意它還有沒有發出聲音、是不是完成了製冷——如果它安靜了,那就是時候再去接一杯了。
@平底鍋指南:一加 Ace
- 參考價格:2499 元
- 產品來源:廠商送測
我算是 OPPO Ace 系列的粉絲,兩年前我寫過一篇OPPO Ace2 的體驗文章,表達了我對它的喜愛。所以當我看到 Ace 系列在併入 OPPO 後的一加旗下重新迴歸時,我是興奮的。
在拿到一加 Ace 用了一段時間後,怎麼說呢,有開心也有遺憾。
開心的是,一加 Ace 確實繼承了 Ace 一二代的最大特質 —— 主打遊戲,也兼顧日常 —— 我在體驗 Ace2 時就認為,這是符合絕大多數人需求的定位。現在回頭看市面上越來越多主打遊戲也兼顧日常的手機,我的判斷沒出問題。遺憾的是,Ace 系列起了個早,卻在隔了兩年之後,已經有大量競品時才推出了新一代,不免有些惋惜。
好在,一加 Ace 用起來不差,尤其是遊戲方面。
一加 Ace 搭載了獨顯晶片讓這臺手機支援「遊戲插幀」功能。簡單來說,就是讓遊戲可以以低幀率執行,通過插幀運算補齊剩餘幀數,讓人玩起來還是高幀率的體驗。
這個「遊戲插幀」我在其他手機上也體驗過,優點是極大降低功耗進而有效改善長時間的發熱問題,缺點通常是會稍微降低畫質,以及增大螢幕的延遲響應和觸控取樣。一加 Ace 則基本讓遊戲插幀的這些短板變得更加均衡。在我的體驗過程中,除了畫質略有下降,延遲響應和觸控取樣都在一個不太能感知的狀態,總體遊戲表現非常流暢,機身也完全不燙。不過,如果我連續打兩三局遊戲,有出現過偶爾掉幀情況。
所以後面我還是選擇開啟「極限穩幀」(開啟後遊戲插幀會自動關閉,二者不能同時開啟)。如果說「遊戲插幀」是讓你犧牲一點體驗來換取手機低功耗低發熱玩遊戲的話,「極限穩幀」就是讓你能充分發揮這臺手機的效能,遊戲體驗不要有絲毫妥協。我實際玩下來的體驗也確實跟所有數碼評測一樣,連續打一個小時 LOL 手遊排位賽,幀數也穩如泰山,當然這樣機身就會有些溫熱了。
雖說 LOL 手遊不太吃效能,但連續玩一小時還是溫熱,我覺得這其中相當一部分功勞該給這臺手機搭載的天機 8100-Max 處理器。我覺得像玩 LOL 這樣對效能要求沒那麼高的手遊,這樣一顆平衡效能和功耗的中端處理器也許反而是好事。
這塊處理器在日常使用過程中也完全能夠勝任,再加上 150W 的快充,從 0 到 100 充滿的時間在 20 分鐘內,這讓這臺 2500 價位的手機在價效比方面確實能打。
對了,一加 Ace 在玩王者榮耀和英雄聯盟手遊時,螢幕觸控取樣可達到 1000 Hz。這比遊戲手機常見的 720 Hz 還要高一截,這讓我在釋放技能時的操作體驗會更順滑。可以說,這臺手機還蠻適合玩這兩款 MOBA 遊戲。
這次一加 Ace 的機身後背引發了不小爭議,焦點主要在這個超大的主攝。而拋開這個相機模組不談,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後背的材質,青綠青藍色的漸變和相機模組下的線條融合得很好。不過,機身的直角中框再加上 6.7 英寸的大屏,握持手感實在稱不上舒適,橫豎屏握持都有明顯硌手感,這對於一向強調手感的一加來說,有點可惜。
@Tp:磁帶機
- 入手渠道:女友贈送
- 參考售價:¥130 左右
5 月初在我派的線下活動現場聽了樂隊 Live 之後,被驚豔到的我當場買了一盒磁帶。在跟女友分享的時候提到因為沒有磁帶機的關係,我可能只會拿這盒磁帶來收藏。女友當即表示可以送我一個磁帶機,於是過了幾天,我就收到了這個長得像相機的磁帶機。
雖說我管它叫磁帶機,但廠商給它的定位是「磁帶 to MP3 轉錄機」,隨盒還附帶了極具古早感的 mini-USB 資料線和軟體光碟。之所以要說這個,是因為這條資料線真的只能用來傳輸資料,當我把它插上充電器充了半小時後,才終於意識到它是用電池供電的(除非接上電腦當轉錄機來用)。
磁帶機該有的功能它都具備,它還同時支援外放和耳機收聽兩種收聽方式。正面長得像鏡頭的揚聲器採用了可拆卸的設計,如果需要用耳機收聽的話,就需要把揚聲器拆下來,不然耳機和揚聲器會同時出聲。音質方面,自帶的揚聲器具有很濃的「磁帶」味,如果聲音開得比較大,還會有大量雜音。但切換到耳機收聽後,音質就會好上不少。
總的來說,在 2022 年聽一盤磁帶真的很有儀式感:開啟磁帶盒,拿出磁帶放進機器,按下播放鍵。一套流程下來,彷彿自己又回到了兒時對著收音機聽英語磁帶的那個午後。在習慣了流媒體播放的當下,換一種方式來欣賞音樂,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北鴞:腹靈 CMK68
- 入手渠道:天貓
- 參考售價:539 元
是的,我又——而且是兩把。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被稱為「田字 68」的配列,從很多年前的魔蛋 68,到之前介紹過的 IKKI Aurora 68,再到 CMK68,我不停地為這個配列買單。比起其他配列,它延續了 87 TKL 配列的基本佈局,用最基礎的鍵帽套裝就能配全,而且更短一點,更窄一點,按鍵也沒有其他小配列那麼緊湊。對於我這種小配列愛好者來說,這種介於標準和定製之間的配列能省掉不少安排鍵帽的麻煩。
CMK68 是上週六剛剛開售的新品。我在第一時間就下了單,昨天到手之後高強度用了一整天,簡單說說我體會到的優缺點。
首先,作為一把量產鍵盤,CMK68 把能夠影響日常使用體驗的主要因素幾乎都照顧到了。腹靈在這把鍵盤上使用了它們通過幾代產品驗證過的「雙 ISSP 消音結構」——其實就是塞滿了矽膠墊來抑制空腔音,並且繼續採用了非常穩定的腹靈鋼板衛星軸,自帶潤滑,固定牢靠,大鍵平衡非常優秀。支援軸體熱插拔的同時,它們找凱華合作了三款軸體,一款主打順滑、一款主打全透光、一款主打靜音。我自己買的是線性的 MX 冰薄荷軸,它採用了我比較喜歡的全 POM 材質,順滑度和聲音都非常討喜。更雞賊的是,原裝鍵帽用的是 FSA 高度的球帽,雖然比不上 SA 這種必須用手託的超高選手,但比原廠高度要有更大的共鳴腔,按鍵音會比常見的原廠 / OEM 高度更加好聽,非常順應現在「鍵盤也要 Hi-Fi 聲音」的潮流。內建了 3000mAh 的鋰電池,而且還配備了防塵罩。量產廠商該下力的地方,它基本全都下了。
但它也延續了之前同系列產品的缺點。CMK68 作為一把三模鍵盤,機身沒有收納 2.4G 接收器的槽位。白色定位板的噴漆不太牢靠,更換一遍軸體後,已經能看到明顯的拔軸器留下的劃痕。兩塊金屬配重好看歸好看,但側面配重的螺絲孔位並非與側面垂直,導致螺絲上半部凸出側面。更糟糕的是,資料線介面開槽就嵌在這塊配重裡,又深又窄。我手頭大大小小的 C 口鍵盤線,只有它附送的原裝線插得進去,各種更好看的定製線材都塞不進這個小小的開口,也就是說,它的顏值只存在於不充電的時候,讓我很是惱火。
更大的問題在於腹靈本身,CMK 系列作為賣點的外觀抄襲的是 Percent Studio 工作室的 Volt-80 套件,之前同為 TKL 配列的 CMK87 引發了更大的爭議。即使不談外觀,腹靈在做塞料變形拉伸的時候也沒有修改自己前幾代產品留下的問題,收納倉、劃痕、螺絲、出線口都是延續了幾個型號的毛病。如果單純追求價效比,市面上有更多的好產品可選,達爾優 AKKO 這些有過一點不良歷史的牌子都逐漸走出了自己的風格,而且它們更聽玩家的意見。腹靈還在原地踏步,老實講,我非常失望。
最後總結一下,這鍵盤硬指標好嗎?好。並且我不推薦購買。如果有興趣體驗軸體,可以收一些拆機軸,冰薄荷軸的手感確實不錯。我也第一時間把軸體換給了其他鍵盤。
@北鴞:HHKB Professional HYBRID
- 入手渠道: 少數派商店
- 參考售價:1999 元,活動持續到 5 月 15 日。
第二把鍵盤則是個意外。我的願望清單裡一直有 HHKB 的位置——雖然之前我覺得自己適應不了它的配列,但在入坑了 40% 鍵盤(並且用1800mini 和其他鍵盤適應了兩週)後,我再次蠢蠢欲動,天天刷閒魚。其實早先就聽說商店要搞一批 HHKB 的促銷,但一直不知道價格。結果那天活動文章上線一看,非靜音的 Hybrid 1999?!我即刻下單。
鍵盤也是昨天到的。HHKB 算是 Topre 系第一個投身官方雙模的,兩節五號電池就能驅動,也可以直接插 Type-C 線材供電。配列更普通的 Realforce R3 的英文配列拖了大幾個月剛剛上線,國行還沒有影子。之前我用過 Realforce R2,就手感來說,我對 Topre 的膠碗印象不錯,45g 的版本算是軟硬適中,HHKB Hybrid 採用的膠碗也正是這一經典版本。可能與鍵盤的整體重量或老化有關,HHKB 的膠碗比我印象中的 Realforce 更軟。和寧芝的靜電容相比,段落感更加明顯,但和機械段落軸體相比還是比較圓滑綿軟的。就我自己感覺,疲勞程度和 35g 觸發的金粉軸基本一致,兩者都比寧芝的勞保級膠碗要累一些,但仍然屬於較輕的範疇。
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HHKB Hybrid 非 Type-S 版本的聲音也不算很響,因為最近我的主力軸體就是 TTC 的金粉軸,觸底聲音很大,我已經免疫了。比起「靜音」,Type-S 版本附帶的靜音圈更大的意義是穩定靜電容鍵盤的推杆。我在靜電容鍵盤祛魅的文章中說過,推杆會有散碎的打擊聲與晃動,如果在意的話,最好還是直接選擇 Type-S 版本。我打算以後給這把鍵盤做一些魔改,所以就選了更便宜的非靜音版本。
PBT 鍵帽的表面晒紋比較細膩,手感較光滑,第一感覺和 Realforce 的原裝鍵帽有一拼,同屬第一梯隊。鍵盤傾角算是比較大的,前端高度也比較低,這也和 Realforce 一樣,我這種常年手託選手都更習慣去掉手託使用。
至於影響最大的配列方面,由於這次 Hybrid 官方支援 軟體改鍵 ,適應難度其實會大幅下降。但即使不用軟體,最需要適應的常用鍵位其實也只有兩個:放在左手小指 Caps Lock 位置的 Control,和放在右手小指「\」位置的 Backspace(Delete)。因為我有幾把 40% 配列的鍵盤,習慣起來還算迅速,只是偶爾摸錯 Control。但如果你拿不準,那就先用商店文章提過的方法試試鍵位。我在使用時沒有進行軟體改鍵,只是把後面 DIP 開關的 1、3、5 三個打開了,個人感覺這樣最適合 Windows 使用者快速上手。
總結一下,我一直想留一把雙模的靜電容鍵盤在手邊,之前計劃的是 Realforce R3,現在 HHKB Hybrid 來了,那就留它好了。全新這個價格確實不錯,等到用煩了過保了,我就把它拆了,換推杆和膠碗,搞成相容 MX 軸心鍵帽的樣子,那就徹底用不煩了。
@老麥:黑莓 Q10 獨立鍵盤
前幾天,我發了一個老裝置平行宇宙的故事,還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靈感研究所的朋友,還把他買到的黑莓鍵盤一起送給了我,這雖然不是一個量產的產品,卻也勾起了曾經的回憶,我就用這個鍵盤寫下這段。
後殼應該是3D列印的,商家加入了電池和藍芽模組,支援無線連線手機打字,也可以直接連線資料線使用。鍵盤本身支援切換標點和大小寫,但選字有點麻煩,iPhone 需要切換到數字鍵再選字,Android 有的還沒有序號選擇,只能回到螢幕上觸控,所以談不上生產力,絕對的情懷產品。
建議大家當彩蛋看看就好了,別太當真啊!不能再寫了,手痠死了。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sound::
- 獲取 Matrix 社群寫作許可權並簽署Matrix 共創計劃;
- 新發布一篇文章,在標題中標註「新玩意」字首;
- 用至少 800 字介紹產品,並配上 2-3 張產品的實拍圖片;
- 在網站個人資訊中補充支付寶賬號。
成功入選本欄目還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紅包」 。如果你有興趣參與,就趕緊來稿吧!
> 下載少數派客戶端、關注少數派公眾號,瞭解更多的新玩意 :cool:
> 特惠、好用的硬體產品,盡在 少數派 sspai 官方店鋪
- 思考、方法與信念——我應該怎麼與這個世界相處?
- 咖啡地圖 | 巴拿馬的瑰夏故事
- Fantastical 的有力競爭者,老牌日曆應用效率再升級:Calendars
- 一臺 17 年前的 iPod,我是如何將它改成「透明探索版」的?
- 派評 | 近期值得關注的 App
- BOOOM 挑戰賽的百餘遊戲作品,我用 Notion 做成了個人收藏
- 筋膜槍?泡沫軸?運動後怎樣才能科學地恢復身體機能
- Matrix 專欄導讀 04 | 值得一聽的人生與讀書建議
- 給電郵插上翅膀——這是我的 Outlook 外掛推薦
- 賈雷德·戴蒙德“人類歷史三部曲”:面對危機的決策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 玩轉 Obsidian 08:利用 Dataview 打造自動化 HomePage
- 新玩意 110|少數派的編輯們最近買了啥?
- 而立之年,我當擇何處而居?
- 始於小元件、玩出新花樣:用 OneWidget 讓 iPhone「一鍵換膚」
- 派評 | 近期值得關注的 App
- 定格相機的機械之美:賓得 SP 的拆解與裝裱
- 「人設」的陷阱——如何應對網路中的「虛擬自我」?
- 本月玩什麼 | 怪物獵人崛起 曙光、火紋無雙 風花雪月、採石場驚魂
- 重新理解「好奇心」:學習動機的自救指南
- WWDC22 Swift 學生挑戰賽落幕,中國學生們表現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