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新能源的風向變了嗎?
近幾天,兩會是資本市場絕對的焦點。作為年度最重要的會議之一,兩會是全年政府工作目標的抓手,會制定年度的GDP增速、財政赤字率、地方債、貨幣政策基調、就業率等核心經濟指標。
“雙碳”目標作為近年經濟轉型的核心以及市場的主線之一,兩會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 (以下簡稱《報告》) 中,對於“雙碳”的表述又有何變化呢,對資本市場“碳中和”賽道的投資又有何影響?
幾次重要會議中對於“碳中和”表述的變化
在梳理2022年《報告》前,我們有必要先行了解近一年來有關“雙碳”目標的一些微小變化。從2021年的幾次重要會議來看,雖然“雙碳”的目標一以貫之,但對於具體路徑及規劃確實有所變化。
在2021年4月的政治局會議中,重點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發展新能源”。不難看出,其中的重點在於對“發展新能源”的強調,從市場的表現看,2021年4月也是包括光伏、風電、新能源車在內的新能源賽道的階段低點,隨後一路上漲,半年時間內漲幅超過50%。
2021年7月的政治局會議中的表述變為“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專案盲目發展”。這一政策目標與隨後發生的“限電限產”有著直接的相關性,意在糾正當時政策執行中導致企業居民生產生活用電受限的“運動式減碳”。同時又再次強調了“遏制兩高專案盲目發展”,即對於部分高耗能、高排放的專案的供給約束。
而在2021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又再次重申了碳中和是個長期目標,不可畢其功於一役。提出“傳統能源的退出要以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為前提。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這也是“雙碳”目標以來能耗考核目標的改變。
如果回顧《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關於碳中和的表述中提到一些內容,與部分行業的市場表現息息相關。其中提到:
“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範圍,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推動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實施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援工具……”
而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碳中和的表述中提到:
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並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具體而言,《報告》表示今年將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專案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汙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碳中和”政策口徑變化,有何影響?
那麼這些“雙碳”目標政策口徑變,又說明了什麼呢?
從預期看,對於新能源的強調有所放鬆,短期內“碳中和”主線下的新能源增速可能有所放緩。
雖然“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這一表述已經在2021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所體現,是對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調的延續。但“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並留有適當彈性”這一表述,表明能耗強度的考核已經出現了考核週期的變化。甚至考慮到今年“穩增長”的經濟發展目標之下,類似於年度的“單位GDP能耗下降百分之多少”這樣的目標已經不再設立。從地方兩會中對於2022年度能耗目標的設定來看,也確實如此。包括四川、重慶等省份2022年的能耗預期目標均設定為“能耗強度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完成國家規定目標”,而湖北省則從2021年的“單位GDP能耗降低 2.5%左右”,變為今年的“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並留有適當彈性”。
如果從十四五甚至到“雙碳”的長期目標來看,新能源增長的確定性應是毫無疑問的。但考核週期從每年變為“十四五”週期內,也將會一定程度上降低近一兩年內新能源的增長。而之所以強調“一兩年”內的影響,原因則在於碳中和的長期目標沒有變。
另一個重要的表述在於“留有適當彈性”,這表明在“穩字當頭”的政策基調下,與能源轉型相關的收縮性政策,短期內將會非常慎重的出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專案盲目發展”,與之相關的鋼鐵、有色等“兩高”行業,預計也將更加偏向高質量、綠色化發展。同時,需要關注的是的“適當彈性”,既然是彈性目標,就可能向上或向下,如果經濟增長壓力過大,那麼基於能耗約束不能上馬的專案,是否能夠可以上馬?對於碳中和有關的新能源的增長有會產生多少的影響?
政策口徑變化下,市場表現如何?
無論是“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的考核口徑變化,還是“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並留有適當彈性”考核週期的變化,從對於新能源的影響來看,更偏向於利空的影響。這一點與兩會後首個交易日 (3月7日) 新能源大跌的表現不無關係。
當然,這裡並非是對於新能源的看空或悲觀。無論是從投資的角度還是“雙碳”目標的實現,保持長遠目標才是根本。而且正如本文前述,“雙碳”的長期目標沒有變,這一點毋庸置疑。
除此之外,對於能源轉型及能源安全的考量是另一個重點。從能源轉型的角度看,《報告》強調“推動能源革命,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這一點與當前國內風電、光伏發電的發展情況直接相關,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風電、光電新增裝機量最高的國家,但儲能體系的不完善、電網消納能力的不足,制約了新能源發電對電力體系的支援。體現為較高的棄風率、棄光率,因此預計未來對於風光等清潔能源的消納使用將進一步提升。裝機量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將新能源有效消納,提升下游的電網運營也同樣重要。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資訊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由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封面圖來自壹圖網。
(可在 “蘇寧金融研究院”公眾號後臺回覆“進群”,掃碼新增小助手微信, 免費加入蘇寧金融研究院讀者交流群,群內每日分享市場觀點 。 )
編輯:孫江永 毛德芬
點選“閱讀原文”看更多
↓
- 中國銀行18萬億存款之道
- 貴州茅臺,“一哥”的隱憂
- 令人不安的全球糧價上漲
- 平安銀行VS招商銀行:零售銀行還值得追捧麼?
- 我們究竟距離財富自由還有多遠?
- 招行,1199億利潤之道
- 開年以來A股下跌的三階段覆盤及後市展望
- 那些華爾街頂級投資大佬,是怎樣血虧掉億萬美元的?
- 建設銀行20萬億存款之道
- 股市應聲大漲,金融委會議說了什麼?還能繼續漲嗎?
- 經濟開門紅,隱患在哪裡?
- 尋找券商股中的“招商銀行”
- 這8位商界大亨,長期業績堪比巴菲特
- 招商銀行是怎麼搞存款的?
- 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新能源的風向變了嗎?
- 兩會穩增長,A股三月“紅”?
-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七大關鍵詞值得關注
- 全國兩會臨近,哪些看點值得期待?
- 多地樓市鬆綁,A股房地產板塊值得參與嗎?
- 對俄製裁升級,對國際政經格局的影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