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企業-數字社會-數字中國,統一一套方法論
(1)組織
我一直關注三個層次的組織:
1、企業組織:如單個公司、集團、全球化多元化集團
2、社會組織:如網際網路平臺電商平臺、宗教組織
3、國家組織: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國家現在提倡數字經濟,提:
-
數字企業
-
數字社會
-
數字中國
但數字企業、數字社會、數字中國怎麼搞?有沒有一套統一的方法論?而且這三者有沒有聯絡關係?這是我們今天這篇文章要介紹的。
(2)企業組織:點線面體
我過去講過數字企業的演進:點-線-面-體。
點,就是從作坊到工廠到公司,再到全國發展集團到全球化多元化集團。
線,就是按照產供銷研售後上中下游產業鏈連線一起。先連線消費者,再連線銷售電商和數字營銷,再往後連線供應鏈...。鏈條很多環節,一個個環節地連。
連的環節越長,企業自身能力和資源跟不上去,就會慢慢從100%自己投資自己控股自己自營,走向自營、戰略合作、社會化臨時合作多種合作形式。線做到最後,企業已經靠自身把能連上來的上中下游都連了上來,再往前走,靠自身的訂單和客戶已經無法整合住上下游了,也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了。所以必須要從線走向面。
面,就是打造開放平臺,如營銷平臺-交易平臺-金融平臺,以及數智IT平臺。就如同京東一樣,先搞自營,再搞開放平臺。就如同京東一樣,最終打造出:京東商城交易平臺、京東倉儲物流履約平臺、京東金融平臺、京東雲數智IT平臺。
到了體,就要通過上述面的四大開放平臺,連入更多的生態,從而成為體。
這就是一個企業從一個困於自己全球化多元化集團邊界,逐步走向線-面-體。
(3)體制內企業:點線面體
體制內企業,近十年是這麼個發展來龍去脈的,我在《 國企數字化打的都是明牌,有啥還不清楚的?幹就完了 》都已經寫過:
-
2017-2018-2019:國企改革,拋掉大企業辦小社會,讓企業去掉舊包袱輕裝上陣
-
2020-2021-2022:聚焦主業,拆分合並重組,做大
-
2023-2024-2025:通過混改法理合規,通過資本手段進行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併購,開展金融業務加速產業鏈週轉
所以說,你看,體制內企業,也能從全球化多元化集團,發展成為產業鏈企業。只不過這條產業鏈,是通過投資併購做的,都屬於它集團內部成員企業,從管理角度看是集團統一管控,從業務角度看是產業鏈。
我感覺,未來大型/特大型/巨型央國企,都會往這個方向發展。我蠻欣賞寧高寧工作過的央企:中糧、中化,都開始呈現鮮明的產業鏈。即使在多元化的華潤,每個業務子集團,其實本身也是呈現鮮明的產業鏈,如華潤醫藥等。而且寧高寧工作過的企業,都有鮮明的西方管理制度和職業經理人梯隊制度,這就比較符合也從西方舶來的ERP IT系統。
體制內企業從點走向100%控股的集團內產業鏈線,這個沒有問題。走向四大平臺的面,我想也沒有問題。但走向更加開放的體,這個我暫時還想不清楚。
我過去說過一句話:你說氣人不?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60分,有的人努力了一輩子就是60分,你找誰說理去。
我把這句話用在這裡,想說明的是:不是每家企業都能最終走到體。有的企業走到點就結束進化了,有的企業走到線就結束進化了。
(4)從體制內企業說到政府:點線面體
央國企屬於國資委管理,而國資委屬於政府的一部分。這就是體制內企業和政府的關係。政府的官員和央國企的決策層人員也會流動互換。
一般,政府有兩個重要工作:
1、社會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甚至運營
2、服務群眾、企業
而社會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其實和許多事情相關,這些事情都少不了委託給央國企來落實:
1、數字城市:交通網/消防網/安防網(各地公安系統落實)
2、能源網路:碳中和全國特高壓網路/全國充電樁網路(兩大電網落實)、水電氣暖公用事業地下管網(各地自來水燃氣公司落實)
3、物流網路:全國統一大市場/全國主幹倉儲物流產業園區(各地城投公司落實)
4、通訊資料傳輸網路:新基建5G/東數西算IDC建設/數字經濟國資雲政務雲金融雲(三大運營商落實)
政府呢,自身的內部政務黨務的資訊化,那是很經典很傳統的電子政務資訊化市場。這就算點上的資訊化。當然呢,隨著2015年營改增稅改以來,隨著雲端計算技術的成熟,現在電子政務資訊化市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預算權/決策權/IT權都逐步上移到省級和部委級。中央政府做好數字中國,搞全國統一資料庫主資料、統一電子證照、統一Open ID,我在《 摘要標紅:十四五國家政務資訊化規劃 》裡都已經講過了。而省級,通過政務雲、多租戶SaaS架構,全集中處理村鎮-縣區市-省多級政務。
我也想把點線面體這個思維框架統一應用到體制外民企、體制內央國企,以及政府。所以剛才我說完了點,我再說說線-面-體。
線,政府怎麼做線?剛才我已經說了,政府主要工作是兩個:做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甚至運營、服務群眾和企業。
我在《 棍掃一大片 》裡也已經說了,政府/財政局/國資委-城投公司-城商行,有著很緊密的關係。地方上的工業園區、倉儲物流園區、商貿市場、旅遊文化一條街,大多是城投公司搞的。他們可以通過線上應用服務園區市場所在的商戶,這可以算是做線。
另外,服務群眾和企業,這也算是政府從點做線。疫情前,群眾和企業辦理證照蓋章等都需要到政府政務大廳去排隊等號。疫情防控了,不能去現場了怎麼辦?所以政府也紛紛開發App、搞人臉認證、電子證照、電子合同/電子簽名、線上繳費,這不就是通過線上應用服務群眾和企業麼。
政府如何打造面,我暫時沒想好,不過現在各地政府紛紛在建設政務雲,搞雲原生雲端計算、大資料、AI服務...,這是我唯一能想明白的數智IT平臺。其他幾個平臺是啥,熟悉政府的讀者你們說說。
(5)最後
我最後說說數字企業、數字社會、數字中國的IT落地。
我個人有個直覺:
-
數字企業,由IT產品廠商來建設落地,比較佳
-
數字社會,由網際網路平臺廠商電子商務平臺廠商來建設落地,比較合適
-
數字政府,有諮詢與解決方案服務商來建設落地,比較合適
我過去也說過無數遍,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要殺入企業服務產業。從歷史必然趨勢來講,有兩個:
一個是工業時代必然演變趨勢,從工業時代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到工業時代中期(大生產大銷售),到工業時代後期(生產性服務),中國正在處於工業時代中期末尾,正在進入工業時代後期,所以企業服務屬於生產性服務之一。
另一個歷史必然趨勢是: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從1998年搜狐/網易/新浪三家門戶公司正式成立為標誌,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走過了1998-2008這十年的營銷時代,拉來不少使用者流量,然後在2008-2018這十年又把使用者流量通過電子商務轉化為訂單客戶,所以2008-2018這十年算是交易時代。但有了海量消費者和海量訂單,後端供應鏈環節履約落後了,滿足不了前端的消費者訴求,所以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和電子商務平臺企業為了一路Hold住它的客戶持續服務它的客戶,也走入了供應鏈 to B生產性服務產業。
所以說,什麼網際網路企業紅利到頂了,企業服務是下一塊藍海,這都是扯淡的謠言,大家千萬別信。網際網路企業之所以進入企業服務產業,就是因為我上述寫的兩個歷史必然趨勢。
這相當於就是數字社會的:點線面體吧。你看阿里集團:營銷平臺(阿里大文娛和阿里媽媽)、交易平臺(1688和天貓)、倉儲物流平臺(菜鳥網路)、金融平臺(螞蟻金服)、數智IT平臺(阿里雲),這不就是點線面體麼。如果大家還想深入理解阿里的點線面體,建議閱讀原阿里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教授在2018年出版的《智慧商業》這本書,說的很清楚。
- 南轅北轍
- 如何做商業創新?
- SaaS的本質其實是和網路遊戲一樣的
- 也許塵埃落地,我們才能想清楚網際網路的本質
- 我是不明白,中國HR應用賽道為啥這麼火?
- 數字企業-數字社會-數字中國,統一一套方法論
- 在中國,諮詢公司為啥不值錢?
- 傳統實業巨頭怎麼搞產業網際網路
- 企業上雲,就上...
- SaaS變沒變?沒變,你焦慮個啥啊
- 摘要標紅:十四五國家政務資訊化規劃
- 中國與歐美大陸SaaS熱潮
- 我對中國企業SaaS不推薦資料湖,也不推薦Spark和Flink
- 大有SAP,中有NetSuite,小有Intuit,為啥?
- [原]挑戰
- 我為什麼說【直播電商】是第三代電商?
- 我五年前說的東西,不知道現在還有效不?
- 說企業自研應用是誤區的,非蠢即壞
- SAP和Oracle的ERP是怎樣被替代的?
- 對不起,雲端計算技術又走錯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