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使用微信遇到問題了怎麼辦?

語言: CN / TW / HK

看到一位網友抱怨微信。事情大致是這樣的, 他的微信儲存空間很大,超過 100 GB,於是開通了 iCloud 服務,用來做手機資料備份,微信資料自然也在上面。有一天遇到了 iPhone 系統無限重啟,於是就啟用了新手機,想從 iCloud 上把資料恢復下來。別的應用都可以正常恢復,只有微信不行,一次次嘗試都失敗。於是寫了個很長的帖子罵微信,還抱怨微信佔了這麼多儲存空間,佔用這麼多儲存空間還不能清理……當然少不了用「小而美」之類的話進行嘲諷。

我看了他寫的過程,認為未必就能斷定是微信的問題,所以也就簡單和他溝通了一下。我判斷的依據很簡單,因為 iCloud 的服務一直就不是那麼可靠。當然,我不是說微信就一定沒問題。我的意思是,如果罵微信之前,如果能 排除其他可能 ,再來罵,就多少顯得有點水平。否則,就可能噴錯了物件。如果罵了半天,發現罵錯了,是不是就有點尷尬?

這兩年,在社交網路上能看到不少人遇到問題就譏諷微信,每次必然提到「小而美」這種抖機靈的話。說俏皮話人人都會,不過這並不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資訊增量,也不能對解決問題有任何幫助,如果你要解決問題,那麼就應該提供對解決問題就幫助的資訊。

要提供對解決問題有價值的資訊,首先要 拋棄先入為主的偏見

我舉個例子,只要我在公眾號提到拼多多,就有人留言說參與百億補貼被砍單了。面對被砍單,不同的人反應是不一樣的。有人會認為,這是商家故意砍單,也有人問是不是系統誤判?當然,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前者,覺得商家太壞了,估計逗我們玩兒。但有沒有其他可能呢?比如演算法誤判,我想是有可能的。

已知, 只要是人開發的程式都會出錯 ,拼多多用來判斷使用者是不是黃牛的程式也是人寫的,演算法也會通過程式來實現,所以,這樣的程式也難免出錯。

這種出錯是不是故意的呢?作為使用者我們無從得知。但是,你的目標應該是享受補貼,買到東西。所以反饋問題的時候,就應該想著如何解決問題。如果忘了這一點,很可能結果是,問題沒解決,也惹了一肚子氣。

但是,如果只是給我留言被砍單了,問我怎麼辦,我無能為力。因為我不知道具體的資訊,和可以跟進的線索。你至少要給我訂單號,或是你的多多號,也就是在拼多多的唯一使用者標識。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找這個資訊,在「個人中心」,然後點使用者頭像,在頁面中就可以看到「多多號」,點選,就可以方便的複製。同樣,訂單號也是可以比較方便的複製下來。

如果你提供了這些資訊,並且,通過一個有效反饋渠道(在這個例子中恰好是我),那麼,就有可能解決問題。

如果沒有這類具體的資訊,只是提供了主觀描述,或是平臺沒提供有效的反饋渠道,那麼多數情況下你的遭遇可能無人理會。

以我多年來的經歷來看,有效的反饋的基本流程可能是這樣: 提供可以在系統中具體定位到的資訊提供問題的客觀性描述等待解決

那麼上面備份恢復的例子如何反饋呢?微信也有幾個反饋通道。其中一個通道當然是通過具體的人去反饋,比如,認識微信團隊某個成員,把問題反饋給他們。另一個可以反饋的渠道,我認為人人都可以做,就是使用者主動 提交日誌

具體操作路徑是「我」-「設定」-「幫助與反饋」,右上角有個「小扳手」的圖示,選擇上傳日誌。

頁面上有明確說明:這個日誌不包含個人敏感資料,只有故障記錄、技術資料以及其他系統資訊。

對於那些在社交網路上抱怨問題的朋友,先提交一個日誌反饋,可能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有人可能會問,這樣反饋能有用麼?要我說,至少比跑到社交平臺上抖機靈要有用,除非你的目的就是為了抖機靈,而不是想推動解決問題。

這個入口確實比較隱蔽,普通使用者不會注意到。這是因為普通使用者一般不會遇到極端的問題,另外,如果普通使用者亂用,也可能會帶來很多麻煩。比如該頁面提供的「故障修復」,正常使用沒遇到問題就不要隨便修復,非要修復反而可能弄壞了。

當然,看到這裡,不少使用者未必服氣,你說這個有啥用?你咋不說說微信為啥佔用那麼多空間?為啥別的應用就不佔這麼多空間?

很簡單,你使用微信時間越久,越頻繁越重度使用,越是進了各種亂七八糟的群,就會產生更多資料,就會佔用更多空間。別的應用你用得少,自然就佔用更少的空間。

那你說說微信為啥不給我資料清理?微信當然不能隨便給你清理資料,清理完了,又會有使用者抱怨資料沒了,到時候肯定又是被使用者一頓罵。

那麼能不能做到資料佔用手機很小的空間,還可以頻繁使用,然後需要查詢歷史記錄的時候又很方便呢?

我覺得這個……真不太容易做到。你真的不能「既要」…「又要」。除非,你願意花更多的錢,比如買個更大儲存空間的手機,這樣, 相對而言 ,微信佔用的空間就比較小了。

提到花錢,你或許會想到微信為什麼不幫使用者儲存資料?整個雲端儲存服務啊,哪怕付費也行。且不說,到時候使用者是否會因為花錢存資料又要一通罵,也不說可能涉及到的隱私問題,光是提高網路儲存資料的可靠性,這個挑戰並不小。可以對比的是前面提到的 iCloud,做了這麼久,蘋果依然沒有把 iCloud 做成一款可以讓我信賴的穩定的服務。別人願意相信,我沒辦法。

對一個普通使用者而言,當有了大量資料要儲存的時候,我們應該 預設認為儲存機制存在不可靠性 。比如,我的 iPhone 是完全有可能會損壞,我如果把資料同步到 iCloud 上,iCloud 資料到時候可能下載不下來。如果我把資料備份在電腦裡,備份檔案可能損壞,電腦的儲存也有可能損壞。出了問題去罵 iPhone,罵儲存服務,那隻能說自己認知有問題。

任何介質都沒有百分百的可靠性,你想提高可靠性,就必須要支付更高的成本。

然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微信現在是可以清理資料的。具體的路徑在「我」-「設定」-「通用」-「儲存空間」,進去仔細看一下,提供了比較具體的選項用來清理不必要的資料。

注意在「儲存空間」前面有個選項是「聊天記錄備份與遷移」。我經常看到有人嗷嗷叫喚在這裡遇到問題,一般都是從跨平臺遷移所有聊天記錄,比如換手機的時候,從 iPhone 換安卓手機,想把聊天記錄遷移過去。當資料量大的時候要注意,遷移速度可能非常慢。為什麼?要知道,真實場景下的使用者無線網路千差萬別,存在非常多的可能性。

按照我的理解,這裡之所以會慢,很可能的一個原因是聊天記錄檔案太多了,而網路檔案傳輸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傳輸特別多的小檔案,這樣整體頻寬根本用不起來。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還沒有具體的證實。但我不會因為這地方沒做好就罵微信團隊爛。可能 99.99% 的使用者都是沒問題的,而剩下個別使用者的具體場景就要做具體分析了。如果是我,我會想辦法用別的方式遷移資料,記住, 我們的目標是尋求問題的解決 。比如先清理不必要的資料,然後試著遷移。再比如,把資料通過微信電腦客戶端備份到電腦上,然後匯入新手機裡。

照你這麼說,微信難道還做得都挺好?在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裡,也有我認為或許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說資料遷移,當用戶檔案比較多,可能需要耗時比較長的時候,是不是應該用一兩句文案給使用者提個醒,讓使用者有個心理預期?再比如說儲存空間,是否可以選擇刪除聊天記錄裡的表情包?但如果提供這個能力,必須要證明表情包占用了過多的空間,我也無法證實,只是猜測而已。根據我的經驗,對於我這種外行,猜測某些解決方案,常常是根本不可行的,更不要說你們了,恕我冒犯,你們大多數比我還外行。

我再舉個例子,前段時間,一位朋友拿著手裡的國產某品牌的安卓手機說,微信太壞了,別的應用都顯示佔用了多少儲存,只有微信不顯示。這肯定是微信不願意顯示。

我拿過來看了看,認為不太可能是「微信不願意顯示」,完全有可能是手機作業系統層面的軟體問題,至少,應該先排除不是作業系統層面的問題,再說微信「太壞了」也行。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什麼呢?和前面提到拼多多「砍單」的原因類似,如果你認為微信是故意這樣做,但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呢?僅僅是因為「你認為微信就是很壞」?如果我們分析不出來這樣做的具體理由,那麼,是不是就可能是別的原因,比如,遇到了軟體問題呢?

前提:只要是軟體都會出 Bug。已知:微信也是一款軟體。由此可推論:微信也會出 Bug。

一個讓人樂觀的客觀事實是,絕大多數使用者使用微信很少遇到什麼問題,包括那些老年人,這很了不起,不是嗎?當然,說一款工具做得好不好,完全是主觀的感受,你也可以說,你就是覺得微信做得不好。

題圖:微信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