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汽車背後的殺手鐗(下篇)

語言: CN / TW / HK

文 I  錢眼君

來源 I  博望財經

比亞迪一直強調, 電動汽車電動化是上半場,智慧化是下半場, 筆者亦深以為然。5G、AI等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萬物互聯+萬物智聯的新時代已經來臨。回看以手機為代表的的電子消費行業,會發現手機行業已經率先經歷、完成了由硬體化到智慧化的演進。而屬於耐用品的汽車行業,發展落後於消費電子(功能機到智慧機)行業仍處在資訊時代。 但在智慧化萬物的趨勢下,汽車行業實現產業變革升級成為必然。

未來智慧汽車行駛視角,圖源自網路

從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續航焦慮曾經很大程度左右了消費者購車決策,但隨著電池材料和技術不斷突破,續航里程對於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影響程度已不顯著。 為尋求產品差異化賣點,新老勢力開始將目光鎖定智慧,寄期通過智慧化加速自身產品迭代。

智慧汽車的架構,可以概括為兩個平臺基礎+兩個“上層建築”。一個是車輛平臺+外圍硬體,一個是晶片平臺+系統軟體(作業系統)以及應用演算法軟體。 傳統車企的路徑是燃油整車-新能源車/零部件-初級智慧汽車-完全智慧汽車,穩紮穩打、逐步漸進。 而一些新興玩家(如網際網路科技)玩家,則直接由晶片、軟體、演算法切入, 用“軟實力”在完全智慧汽車領域彎道超車, 甚至那些對於資料處理追求極致效率的新興玩家,會倒逼硬體製造不斷更新調整,為智慧化服務。

為什麼資料處理效率如此重要?

我們把主控晶片(包括MCU和SOC)比作汽車的“智慧大腦”。 一方面,智慧汽車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自動/輔助駕駛,這種模式下,行車決策需要由智慧大腦決定,智慧大腦決策的唯一前提是,有足夠大量的實際路況資料來分析、學習。 這些資料生長在真實路況中而非實驗室內,比如暴雨環境下的鄉村小路、大風天氣下的碎石路段的資料引數等等,並且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真實場景的應用效果也或存在差異性,因此必須有實際路況的資料積累。

另一方面,有了大量的實況資料積累後,如何充分讓資料服務於汽車的感知、定位、規劃、控制等,進而幫助智慧大腦快速做出正確的判斷決策,十分重要。

像比亞迪這類車企,本身就有廣泛的C端使用者,在各類路況資料獲取上並非難事,難的是如何把海量資料進行高效率處理,需要演算法、軟體以及對應的晶片協同精進。這也是智慧汽車的發展大勢——軟體、演算法等比重越來越高。

根據McKinsey測算,預計 2010-2030E 與軟體相關的整車價值佔比上升至30%,同時與機械相關的佔比不斷下降;各大車企加大軟體自研/合作已成趨勢。

從現階段來看, 智慧造車的“先鋒兵”們已經開始採用全棧自研的方式了。

當前, 特斯拉是全球唯一可以自研量產自動駕駛晶片、全棧自主軟體/演算法的車企。 2016年2月,特斯拉開始建立晶片自研團隊,2019年釋出了FSD(Full-SelfDriving)晶片方案HW3.0,較上一版本效能上了一個新臺階。2021年4月傳出的訊息,其新一代FSD晶片聯手三星,採用7nm製程工藝,屆時將賦能HW4.0自動駕駛平臺,硬體算力將是HW3.0三倍左右,預計可至少滿足L4自動駕駛需求。FSD是特斯拉在2016年10月推出的自動駕駛套件,主要功能包括導航輔助駕駛(NoA)、自動變道、自動泊車、智慧召喚、交通訊號識別、(基於導航路線的)城市道路自動轉向等。

小鵬汽車具備從感知、定位、規劃、控制到基於資料的功能迭代升級全棧式軟體開發能力,今年3月,其CEO何小鵬表示,小鵬汽車會在2022年推出輔助駕駛系統XPILOT3.5,覆蓋從高速到城市場景。

2020年11月,蔚來重啟L4自研路線,補齊視覺感知短板,佈局自動駕駛全棧開發,由助理副總裁(AVP)任少卿負責,直接向創始人、CEO李斌彙報。 2021年2月,理想成立上海研發中心,專注開發自動駕駛應用層演算法與實時作業系統LiOS……

對於本身有汽車業務的比亞迪來說,車輛平臺和硬體製造並非難事,難的是AI算力、智慧生態的佈局和應用,而目前比亞迪半導體的業務中,對這塊業務佈局寥寥。

筆者翻閱招股書, 在第三部分“未來發展規劃”的具體措施中看到,有積極研發IGBT技術和重點佈局車規級MCU晶片和BMS晶片的產品計劃; 有持續加碼SiC功率半導體領域投資;有擴充晶圓製造產能的計劃;以及有加快擴充套件外部客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等方面的規劃,但在智慧化研發方面,尚無提及。

如果我們跳出比亞迪半導體,在比亞迪的視角來尋找答案,或許還有線索。

母公司比亞迪對智慧駕駛的探索嘗試了兩條路。

第一條路, 合作。 比亞迪先後與百度、英偉達、華為在智慧座艙、自動駕駛方面開展合作,同時還對智慧駕駛領域進行投資佈局。2021年2月,比亞迪完成對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地平線的戰略投資,雙方將在 “晶片+演算法+工具鏈” 構成的基礎技術平臺,包括智慧駕駛AI處理器、智慧駕駛計算平臺、視覺感知演算法、多模態互動等多方面開展合作。

自動駕駛演算法方面,比亞迪與Momenta合資成立“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面向未來的高等級智慧駕駛解決方案,另外比亞迪還與鐳射雷達公司速騰聚創達成了戰略合作。

第二條路是自研。早在2008年推出的比亞迪F6上便有了第一款多媒體系統,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電車鑰匙系統,2011年比亞迪雲服務實現了遠端空調、遠端開車門等功能,2013年研發了安卓系統車機平臺,2018年4月推出了相容手機生態的Dilink,現在比亞迪自研Dilink和DiPilot具有變道輔助功能,實現L2.5級別,部分功能實現L3級別。

2021年9月,比亞迪推出自主研發的首個車控作業系統BYDOS, 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軟硬體解耦車用作業系統, 可以跨平臺使用,且會有持續支援的軟體OTA和硬體持續升級。基於這套控制架構和BYDOS,比亞迪可以實現更強大的自動駕駛能力。

筆者認為,比亞迪關於智慧汽車談論較集中的場合,要數當年9月召開的比亞迪全球開發者大會。會上正式釋出 “D++開放生態”, 將341個感測器和66項控制權對外開放,可以讓自動駕駛公司、網際網路大廠、網約車平臺以及個人開發者都有發揮的空間,這有點像智慧汽車界的安卓系統,走做平臺、建生態的路子,這是一條漫長的路。

目前我們還未能看到該平臺像安卓系統般風靡世界,也未能感受到其給汽車界所帶來的明顯變化。汽車分析師指出, “整體來看,現階段這種開放平臺宣傳作用大於它的實際行業價值,只是少部分沒有生產研發能力的車企會選擇平臺,但也只是短時間過渡的權宜之計。”

汽車智慧化早已不是概念,而是當下。智慧汽車的研發需要傾注大量人力和財力,但無論是自研還是合作的方式,長遠來看比亞迪半導體的業務也許都不應僅侷限在個別(功率、感測器等)晶片領域,而應該向著更先進的演算法、晶片和軟體應用邁進。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於近期舉行的股東大會上表示,電動化的程序在加速,現在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只有在快的過程中才能超車。技術出身的王傳福,想必也不願在智慧化領域自甘落後、受制於人。筆者也相信,比亞迪的研發實力並不弱,只是在投入與產出的商業權衡之外,它更需要“ALL-IN”這樣背水一戰的勇氣。

*免責宣告:本文由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芯潮IC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芯潮IC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請聯絡我們。

掃碼新增芯潮IC編輯「敘白」

入群聊聊行業八卦

推薦閱讀

更多精彩,點選關注

芯潮IC

微訊號|xinchaoIC

隨手 點贊:+1|type_1_2: ,一起 在看: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