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推出青少年網購保護功能,守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

語言: CN / TW / HK

近日,圍繞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問題,阿里在淘寶推出青少年網購保護功能,並聯合國家精神衛生健康防治中心(以下簡稱“心理健康中心”)共同發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關愛公益專案。持續提升涉未成年人消費安全及身心健康的保護舉措,引導未成年人建立有益身心健康的消費行為與消費習慣。

數字技術日新月異,功能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為未成年人營造安全健康的數字生活環境,是社會各方的關切所在。“這是我們一次新的探索與嘗試,我們有責任與社會共同面對這道難題。”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副總裁徐駿介紹稱,電商平臺提供商品售賣服務,內容平臺提供資訊獲取服務,如何在不同平臺不同場景中保護好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一道複雜且綜合性的治理難題。

據瞭解,阿里在此次青少年網購保護功能的探索上,嘗試了商品圈定和內容分級、分層等方式。針對平臺內不適宜向未成年人展示的商品,實現“不主動推薦、搜尋不可見、可見不可買”等分層保護機制。未成年使用者主動搜尋不適宜其年齡段展示的商品時,會直接跳轉至“綠網計劃”公益宣導頁面進行科普引導和消費提醒,並對存在風險的未成年使用者訂單進行及時的攔截關閉和風險告知。

多舉並施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組織等更多方面的力量加入進來。為了織好這張安全網,專案團隊前期對多個行業進行橫向研究與反覆對比,調研家長群體,與心理學等方面專家密切交流,最終決定,釋出未成年人網購保護功能,同時發起互動關愛公益。

“只要經過實名認證的未成年人賬號,即可以自動啟用該保護功能。”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內容安全運營專家汪清平介紹,在淘寶青少年網購保護功能中,經過實名認證的未成年使用者主動搜尋遊戲充值、直播幣充值、酒水、成人用品類商品時,根據平臺目前嚴格的商品圈定及內容分級管理機制,將不再以任何形式向18歲以下未成年使用者做主動推送。

為提升保護效率,淘寶專門設定了未成年人舉報專區,使用者可通過“舉報中心-禁限售舉報”,在“侵害未成年人”一欄中舉證相關涉事商品,將由淘寶工作人員直接介入處理。

今年1月,淘寶就全面升級了《兒童類商品行業規範》,對涉及兒童低俗商品售賣和低俗資訊展示等問題“零容忍”,並分別在商家與消費者端大力推行兒童類商品釋出合規提醒、違規舉報專區、消費者評價提醒等多項保護舉措,同時持續加大了對此類違規商品和不良資訊的清理、處罰力度,分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加強商家合規意識培訓。

“我們希望通過多重防護舉措從而有效保障並引導未成年使用者建立更為綠色、健康、安全的消費習慣。”阿里安全專家汪清平表示。

平臺與機構線上線下聯動新模式關愛未成年人

在推進“綠網計劃”公益宣導的日常工作中,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內容安全運營專家趙平和她的同事,曾多次遇到未成年使用者詢問商家涉及輕生等生命安全等風險問題,令人揪心。針對這一現象,阿里在2019年便發起了守護生命健康的自殺干預行動。

截至目前,這一包括平臺、商家和民警等多方力量構成的阿里守護生命健康公益行動,已救助了超過8000名有輕生傾向或採取行動的人。三年來,有五萬多人撥打過綠網計劃心理諮詢熱線。

8月31日,在“守護生命計劃”與自殺干預機制執行三年之際,阿里“綠網計劃”聯合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正式發起了主題為“點亮溫暖奇遇”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關愛公益專案。

使用者在淘寶手機端搜尋 “安眠藥”等具有潛在生命安全風險的內容,會隨機進入“點亮溫暖奇遇”海洋或森林場景的關愛療愈頁面。在原先的全國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熱線、心理健康知識板塊基礎上,更多地融入了鼓勵文案、公益明星語音、互動留言等功能。通過多重感官體驗、多種互動形式,為抑鬱、焦慮、自閉等具有自殺傾向風險的使用者,提供更為人性化、有溫度的心理關愛與生命救助服務。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援助辦公室主任吳坎坎介紹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釋出的2020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抑鬱檢出率為24.6%,其中中重度的抑鬱檢出率為7.4%。有的不願在現實生活中表達內心真實想法,而更習慣在線上虛擬世界去抒發,這就需要更多線上資源和力量參與進來。

在他看來,“點亮溫暖奇遇” 關愛心理健康公益是一種全新的模式摸索,平臺作為線上的承載體與資源整合方,可以更好地連線家長、學校、社群、專業機構等社會各方力量與資源,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更好地發揮作用。

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副主任樑紅則表示,青少年在生長髮育階段是非常敏感的,很多遭遇心理問題的未成年人因為沒有找到合適宣洩口和有效幫助才會容易走極端,尤其是未成年人,他們尋求幫助的途徑會更少,如果能通過線上及時的心理輔導熱線、愛心人士的關愛鼓勵,使他們從情緒和情感等方面都能及時得到幫助和支援,這將大大有利於緩解和控制他們陷入困境時的過激情緒與非理性行為。“這是一個探索和堅持的過程,但只要大家都慢慢去做,需要幫助的人就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