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形態的運動相機怎麼選?DJi Action 2 對比 Insta 360 ONE R

語言: CN / TW / HK

我自己之前一直都不太愛運動,所以沒什麼運動相機的需求,但自從我買了 Insta360 的 GO 2 之後,就發現它其實能帶來很多之前沒辦法拍到的視角,但是 GO 2 受限於體積,續航和儲存沒辦法支援長時間的錄製,所以我就把目光轉向了更大一點的標準運動相機:DJI Aciton 2 以及 Insta360 ONE R.

用了這幾個月,最終我的結論是:它們各有所長。

外觀和設計:

外觀方面兩者差距還挺大的,DJI Action2 畢竟是 2021 年的產品,比 Insta360 要晚一年多,所以算是一個新的設計思路,它的鋁合金外殼看起來會更加堅固和精緻一些,ONE R 則是更加運動相機一點。

兩者都採用了或多或少的模組化設計,從體積來看的話,DJI 確實也會更加小巧一些,如果不算下邊的續航+儲存模組,它的本體是和 ONE R 的鏡頭模組差不多大的。

儘管都是模組化的設計,但是 Insta360 ONE R 還是更接近模組化設計的本源一些,把它們拆散來看會更加明顯,ONE R 採用的是實體插槽連線,下方的電池也是物理卡扣固定。

而 DJI Action2 則是磁吸+觸點的設計,相對來說更加方便插拔,但是可靠性和資料傳輸的速度顯然要差很多。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Insta360 ONE R 的模組化,是支援換鏡頭的那種模組化,它目前的三種鏡頭分別是普通運動相機、一英寸運動相機和 360° 全景相機;而 DJI Action 2 的模組則是續航+儲存模組,或者雙屏模組。

換言之,其實與其叫 DJI Action 2 是模組,不如說它們是配件,因為不管是續航模組還是雙屏模組,做到的都是增強某一種類的特性,並不會改變相機的核心功能。

拍攝效果對比:

我相信這也是更多人會關心的部分,但我在做對比的時候也很糾結,Insta360 ONE R 這種模組化的設計,實際上意味著它的兩個模組都有各自定向的超長板,加起來就適用於更多的範圍,而 DJI Action 2 就是要用一套設計去儘可能滿足不同的需求。

所以我最後覺得還是從需求的角度來分場景拍攝,最終選出來的是這幾種場景:

  1. 光線充足時的防抖和畫質
  2. 光線不足時的防抖和畫質

首先看白天:

第一組的對比是 DJI Action 2 對比 1 英寸版本 ONE R:

白天 ONE R (左) 對比 DJI (右) http://www.zhihu.com/video/1476646393784279040

我覺得結果是很明確的,DJI Action 2 由於鏡頭焦段等效是 12.7 mm, 而 ONE R 的 1 英寸版本是 14.4mm, 別看只差了 2mm 左右,但是前者的視角接近155° 後者則是 125° 左右,所以視角差距是很大的,防抖所能允許裁切的空間還是 DJI 要多很多,看起來就會穩定很多。

但是反過來講,ONE R 的一英寸版本也能記錄更多遠處的細節,也就是說當你把畫面裡的區域放大到同樣的尺寸,ONE R 是更清楚的。

白天 ONE R (左) 對比 DJI (右) http://www.zhihu.com/video/1476644605458853888

而且動態範圍也是 ONE R 表現更好,陰影沒有那麼死黑,高光也沒有白切,當然這也和 DJI 的曝光傾向有關係,似乎它更傾向於亮一點的曝光。

接著是 DJI Action 2 對比 360° 全景版本 ONE R:

這時候其實大家也能猜到結論了,畢竟要說穩定的話,誰也沒有 360 全景裁切穩定出來的畫面穩定,這時候 ONE R 肯定是更加穩定的。

白天全景 (左) 對比 DJI (右) http://www.zhihu.com/video/1476647006781722624

自然而然的代價就是清晰度會有一定的差距,動態範圍是 DJI 更好但是沒有那麼大的差距。

然後是夜晚:

到了晚上或者光線不足的地方,對於運動相機是比較傷的,光圈小而且單個畫素的面積比較小,就只能用拉長曝光時間或者拉高 ISO 的方式保證曝光,拍照片都是沒問題的,但是拍影片+穩定的話,你就會看到畫面裡會出現明顯拖影。

夜晚 ONE R (左) 對比 DJI (右) http://www.zhihu.com/video/1476647470914940928

由於更大的感光元件,1 英寸版本的 ONE R 的曝光時間可以儘可能的變短,所以在後期防抖穩定的時候也就不會有那麼長的拖影,同時而在畫質方面也會有更少的噪點,在拍攝高光的時候它的動態範圍表現也會更好。

另外讓我意外的是 360° 全景版本的 ONE R 在夜晚的表現似乎也比 DJI 好:

夜晚全景 (左) 對比 DJI (右) http://www.zhihu.com/video/1476648243156762624

白天的時候全景版本 ONE R 的動態範圍我們說過是會稍稍弱於 DJI, 但是在晚上的時候 ONE R 還是維持了比較快的快門速度,防抖造成的拖影也就更少,而它的穩定性依然會因為更廣的視角變得更穩,也就是說在暗光環境下 DJI Action 2 誰也打不過。

我的結論:

綜合來看的話,白天 DJI Action 2 是穩定比 1 英寸的 ONE R 更好,細節和動態範圍略強於全景版本 ONE R, 但是穩定遠不如全景版本 ONE R, 細節和動態範圍明顯不如 1 英寸 ONE R;

到了暗光環境下,DJI Action 2 的穩定依然不如全景版本 ONE R, 但是由於過長的曝光時間,畫面經常是糊的,所以細節不如全景版本 ONE R, 動態範圍也差距不大,至於 1 英寸版本 ONE R, 也是類似的道理,除了畫面穩定程度是弱勢之外,其他方面都遠超 DJI 和自己的全景版本。

其實這時候就是有一點專用裝置的通用裝置之爭的感覺了,我現在手裡有各種各樣的相機,從大到小來看會有:

  • 巨大的松下 S1H,
  • 輕一些的索尼 A7S3
  • 一英寸卡片 ZV1
  • 同樣一英寸的 Insta360 ONE R
  • 360° 全景的 Insta360 ONE R
  • 小一點的 DJI Action 2
  • 最小的 Insta360 Go2

它們就像是在座標軸上分佈的各種機器,一頭是便攜但畫質差,另一頭畫質好但體積大,在一次次的嘗試裡,我發現我會選擇有特長而且能互補的產品組合,而不是一個那都能用但是哪都不拔尖的產品。

所以現在如果我要拍特寫,那麼肯定是用全畫幅相機,要拍超廣角則會用 Insta360 ONE R 配上 1 英寸模組,要拍運動則會帶上 360° 全景模組,要拍第一視角就選 GO 2.

Insta360 的模組設計確實是讓它有更多的可能,我覺得算是能類比可換鏡頭相機和固定鏡頭相機了,當然這並不是說 DJI Action 2 不好,如果你只願意花一個裝置的錢,想要一個裝置搞定幾種場景,那麼 DJI Action 2 會是更好的選擇,但是加上了全景相機之後的 ONE R, 確實是更強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