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雲原生是第二次雲革命
雲原生這個術語如今非常熱門,以至於一些企業正在通過“雲原生”宣傳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以順應雲原生浪潮。
不幸的是,其中很多企業不瞭解雲原生是什麼,或者沒有真正瞭解其核心優勢。然而,這些企業確實意識到第二次雲端計算革命可能即將來臨。
首先需要了解這些企業遇到的困惑。許多人對“雲原生開發”這個術語的理解是:構建特定雲端計算提供商(如AWS、微軟或谷歌)原生的軟體系統。因此,他們可以利用該提供商原生的安全服務、治理服務、資料庫服務等,並利用應用程式從雲端計算提供商那裡獲得更多的收益。
與其相反,非原生系統將與特定的雲端計算提供商相分離。雖然系統可以執行,但它們沒有利用原生雲服務。因此,它們的執行成本可能會更高,並且它們沒有利用有用的原生雲服務來提高應用程式的效能。因為它們沒有利用來自雲原生提供商的服務,所以必須自己編寫或整合這些服務。
儘管有人從字面上理解這個術語,但越來越多的人和企業將雲原生視為一種新興的架構模式。
“雲原生”的價值是什麼?
雲原生的新興定義可以作為如何設計、構建、部署和作業系統向前發展的真正革命。換句話說,這種新的雲原生方法重新思考了人們如何從建立的軟體系統中獲得更多價值,以及如何在所有平臺上利用這些方法,而不僅僅是公有云。
這種看待雲原生價值的新方法包括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的解釋:“雲原生技術使企業能夠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等現代動態環境中構建和執行可擴充套件的應用程式。”也許更好的說法是,雲原生應用程式可以部署在多個雲端計算環境中,其中包括傳統平臺。這是新興雲原生主張的核心,並定義了全部內容。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有一個更大的想法:如果正確地使用雲原生,那麼將在包括公共雲、私有云甚至遺留系統在內的許多平臺上提供動態且可擴充套件的應用程式功能。大多數人對傳統設施甚至老舊的私有云的支援感到吃驚。然而,這個想法是為了推廣一種不用關注底層技術就能完成任務的方法。
容器和微服務
在通常情況下,雲原生方法需要使用容器、容器編排和微服務以避免鎖定,這是雲原生的理想結果。
新的雲原生系統通常定義一個公共堆疊,其中私有云和公有云是可以駐留在任何平臺上的基礎。這些平臺將包括傳統計算、邊緣計算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新興平臺。同樣,這個想法是以不同的方式構建事物,重點關注正在開發的系統的“大局”最終目標。如果只關注特定技術,那麼其價值將是短暫的。
綜上所述,可以將雲原生定義為具有以下優勢的方法:
- 它利用公有云定義的架構優勢,而無需在特定雲平臺上執行。
- 架構是獨立微服務的集合,可以存在於一個或多個輕量級容器中。
- 包括雲平臺在內的基礎平臺通常不直接嚮應用程式提供服務,而是使用抽象層。
- 這些雲原生容器允許簡化部署到任何平臺,包括遺留系統、雲端計算平臺,甚至遠端裝置。
- 雲原生容器可以獲得平臺支援的通用服務,達到平臺的極限,例如可擴充套件性。
- 可以跨容器定義安全、治理和操作等公共服務,並且可以在與主機平臺直接接觸或不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加以利用。
- 雲原生容器可以從一個平臺遷移到另一個平臺,例如雲平臺之間或雲平臺到內部部署設施,而不會嚴重破壞軟體的功能和資料儲存模式。
什麼是雲原生革命?
上面列出的許多優勢可以在過去的架構方法中找到,例如容器開發和編排,或者在支援技術中,例如大多數公有云提供商提供的服務。
在這裡出現的新情況是,人們將雲原生視為“如何”而不是“什麼”的概念。雲原生與技術無關;這是關於人們如何處理系統設計、開發和部署,無論人們部署什麼技術或平臺。
雲原生並不會採用最熱門的雲端計算技術來構建和部署應用程式。雲原生利用了幾種開放技術,這些技術本身並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但是,當結合上面列出的特定架構模式時,可以利用任意數量的技術來實現雲原生設計模式。
雲原生的目標是提供比傳統的應用程式開發方法更有可能解決當前業務問題並且更持久的軟體系統。雲原生也意味不再專注於開發技術或平臺。遷移到雲原生開發的副作用之一是現在定義瞭如何完成某事,而不是要利用什麼技術。
對於那些希望將自己的技術定義為提供不同於競爭對手的特定價值的供應商,雲原生將是一個令人困惑的難題。雲原生方法將迫使許多技術供應商和雲端計算服務提供商找出協同工作和合作的方式,以支援雲原生開發和部署,其中許多不同的技術配置和解決方案成為最終狀態雲原生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雲原生革命的必要元素
這場革命只有在有幾個部分到位的情況下才能奏效:
首先,負責構建和部署系統的人員需要採用雲原生技術。無論雲原生多麼引人注目,採用因素將是最難實現的,因為技術市場的方向總是難以預測。
其次,供應商和雲端計算服務提供商必須共同努力,提供可互換且大部分開放的技術。他們不能一直專注於雲原生範圍之外的獨特做事方式。與其相反,他們需要關注客戶希望如何構建系統以及這些系統的最終目標。
有了這兩個部分,“雲原生革命”這個詞將具有其真正含義。雲原生是構建和部署系統的方式的一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它的重點是消除企業的技術依賴,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現在需要看看是否將雲端計算服務實現原生化,以便期待更光明的未來。
- 用於資料管理的多雲策略有哪些?
- 2022 年會是您採用多雲的一年嗎?
- 做大做強雲端計算市場須立足實際
- 2022年雲端計算應用關鍵威脅調查
- 龍蜥社群:Anolis OS 23正式版將於2023年上線
- 雲身份安全是個大問題,它將如何重塑人們對雲端計算的信任?
- No.0 - 流計算產品綜合洞察@以終為始
- Kubernetes 的核心是 API 框架而非容器
- 雲端儲存架構中企業級資料流轉平臺技術方案
- 開源時代,紅帽如何成就客戶成功
- 人工智慧在雲端計算中能起到怎樣的作用?
- 邊緣計算將成新風口?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 成本節約:最大雲謬論之一
- 到 2028 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超過600億美元
- 選擇混合雲還是多雲?企業要考慮這些因素
- 為什麼需要 Kubernetes 准入控制器
- 確保邊緣計算成功的五個關鍵
- Spring Cloud OpenFeign 的五個優化小技巧!
- 青雲儲存全面升級,自研QingStor U10000釋放更多資料潛能
- 雲原生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