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产品—新消费—产品,和你分享我是如何一步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语言: CN / TW / HK

关注我们,100个职场干货故事讲给你听

本文速览

我的求职经历

一步步成为产品经理的心路历程

互联网和产品经理,新人该如何选择

简单易懂的求职指南

我的秋招经历

你的秋招我的秋招其实都一样

习惯、心态和人脉

控制自己,扩展人脉

唐一航

学业背景:

上海大学 信管专业

实习经历:

字节健康策略产品

字节教育用户产品

携程—智行火车票增长产品

关键词:

真实分享自己的故事

喜欢发呆、读书、吃好吃的

公众号/小红书:唐一航

01

职业探索与选择

我第一次接触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是在2020年。

新冠疫情改变了整个世界,我们创业团队的业务也出了一些问题。当时我们的一位合伙人学长对于“创业还是就业”的选择感到非常得迷茫和纠结,后来他转型走了,去字节的飞书做了一名产品经理。

我那时候和他聊天,很羡慕他人生的状态,于是我也想试着做一名产品经理。

我是18级的学生,大一大二时候在校园里的各种公共社群里做运营,也经营着私域流量,做学校里的KOL。我当时运营做得很不错,做了微博校园的上海市主理人,也做了腾讯的tca远程实习生。在决定做产品经理之后,我学习了一个月的产品知识,投了很多的简历,最后终于拿到了携程自行火车票的增长产品实习生的offer。

在携程做了六个月产品的实习之后,我跳槽去了字节的大力教育。我拿了增长产品的offer,但是进去之后被转岗成了用户产品。之后我也跟着做一些商业的转化,大概干了五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内心又陷入纠结,一方面是因为业务本身的ROI很低,我们竞争不过对手,整体的业务发展比较受挫。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产品经理总是与固定的人打交道,而我获得能量的方式是向外获得的,我开始怀疑这个岗位是否适合我自己,也开始想着产品经理怎么怎么不好。

第三方面则是我内心的一个纠结,即——“是去创业公司还是去大厂”。我当时有些急功近利,想早早地做成一个闭环,做成自己的业务模式。所以我第一想法是想去一个消费品公司,在之后试着去做一个自己的新消费品牌。第二就是去一个创业公司,想体验一下掌握更多维度的这种机会。

后来我就从字节跳到了一个新消费的创新大厂——拉面说,里面做信息流的投放。干了两个月之后我觉得这个工作太无聊了,又辞职准备去秋招。

因为秋招面试时要对着手机屏幕讲话,所以需要很多练习。于是我就自己拿着手机去录,去锻炼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视频就顺便发到小红书上,我发现有人看就坚持着做,就又成了一个小红书博主。最后拿了字节的校招 offer ,现在就在字节做产品经理,我能感觉到很多我之前做产品实习生的时候不一样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我只在拉面说干了两个月呢?

可能大家经常觉得,创业公司因为是在起步阶段,所以给大家工作上的权限会比较高,能体验到更多模块上的东西,但实际上创业公司也有不好的地方。

首先你从大厂跳槽到创业公司,你要接受一个 落差 ,即你不再有那么规范化的配置,无论是你的电脑等硬件,还是食堂这些相关的配套,亦或你同事的质量,可能都要和大厂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的话就是我们要考虑这个问题:假如我是一个螺丝钉的话,我是在大厂当 螺丝钉 更好?还是在小厂当螺丝钉更好呢?有没有可能我在小厂当螺丝钉反而更苦更累呢?

最后一方面则是要分 行业 去看。

虽然大家吐槽互联网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新消费这种公司,本质上它还是一个消费品公司。消费品行业它从上世纪 80 年代就已经开始成型了,有很多优秀的人在这里面深耕了几十年,他的很多方法论已经很成熟了。另外一方面是这个行业本身它就不需要太多的创新,或者说它需要的很多创新,跟互联网想要的创新不太一样,它更多的是需要人踏踏实实把活干好。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做的岗位是偏运营的,是信息流投放,就比如说在字节这种大厂的平台投放广告。这种感觉就像是给机器配个操作的工人,因为它整个广告的平台和机制已经做得很成熟了。

所以我会觉得,很没意思。

02

互联网和产品经理

首先我们来说互联网适不适合新人入行这个问题。

虽然现在大环境不好,我们也说进入了互联网寒冬,那些互联网行业的缺点也更加暴露无遗。但是我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现在他的增速放缓,但它至少还处在 低速增长 的一个状态。

如果我们对比一个极端的例子,比如传统的制造业,如果我们跟他们聊一聊,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什么才是真正的工人。另外一方面我认识的很多的应届校招生或者产品实习生,他们的很多观点他们自己过一段时间都会去否定,包括我自己的观点,我过段时间也会否定掉。所以我们不要一口咬死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和以后的道路。

当你作为一个产品实习生或者一个非常初阶的产品经理,你主要做的任务就是执行。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你在打杂。但等你工作一两年,你负责了一个板块甚至负责了一条业务线之后,对你的能力要求就不再只是去做需求和执行的程度了,也是需要你去做决策和规划。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岗位就没有那么螺丝钉化,对人的整体挑战和对业务的理解的要求就会提高。这个时候就会促进一个人的 全面发展

结合以上两点来说,如果你能卷进顶级的投行,那肯定是更好的。如果卷不进的话,那互联网会相对好一些。当然,如果你本身对于某个行业有特别深刻的理解和有特别深刻的积累和资源,那肯定是要去做你有 优势 的地方。但如果对于我们正常的选择来说,互联网还是挺不错,至少它是一个不会犯太大错误的一个选择。但是你要记住,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然后我们再说回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我们能够听到关于产品经理的各种要求,比如同理心、结构思维强、好奇心和沟通能力强,项目管理能力强等等。但是你换个角度去想,无论你是做互联网,还是要创业,还是要做好一个品牌和市场,只要你想要独立地做好一件事情,那么你会发现他们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是一样的。

产品经理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同的行业和业务对产品经理的定位都不同。但以岗位技能来细分的话,现在主要是分为两块,一块是做 ToB ,一块是做 ToC

ToB 是要去满足 同一类用户的不同需求 ,主要指的是公司内部产品或者面向外部客户的产品,去把同一类用户服务得非常好。ToB 产品经理也可能面向公司内部的这种偏中台产品,或者面向公司外部与企业服务相关的软件,如SaaS软件等。

ToC则是更多去满足 不同用户的同一类需求 ,是面向广泛用户的,也就是去满足一些更加通用的需求,它其实是根据一个业务它不同的分工来去定的。

就比如说,做获客这个事情的一般是 增长产品 经理,做完获客之后的留存,它可能是专门的 用户产品 经理,也可能是增长产品经理兼顾留存的业务。在留存后面是商业化,就是专门的 商业化产品 经理。在中间还有一些衍生出来的业务,比如说 数据产品 经理。在用户产品经理中还能细分,比如做业务导向的 行业产品 经理,做用户端相关纯粹 用户体验的端产品 经理和做搜索和feed等的 策略产品 经理,这些都是用户产品经理的一种。

但无论是哪种定位的产品经理,他们的核心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可能初阶的产品负责的大部分都是既有的问题,比如说我就负责增长,我就要思考怎么去做好拉新转化等等这些指标。到高阶了,我就要去思考我们现在业务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我要自己去回答,这个是对产品经理能力的要求。

那么,什么人最 适合 做产品经理呢?我觉得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不同性格的人他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产品,因为它本质上是解决问题。无论你是什么类型的人,你只要用你比较擅长的方法将问题解。本质上你需要的那些能力,大概率是围绕着怎么解决好一个问题去触发的。而这个维度触发其实可以有很多种答案,但本质上都是把一个问题解决好。

可能我们会有一个固有的偏见,就是产品经理需要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内向的人是不是就不适合做产品经理。但实际上内向的人也会有自己的优势,他们能更好地去把握用户的需求,能更加深度地去思考,能给出更好的方案。外向的优势在于沟通能力强,但沟通能力和洞察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况且,内外向本身也是相对的。

所以我们说,适合做产品经理的人,肯定是愿意去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之前我看过俞军那本书,他提到了什么人不适合做产品经理。翻译过来的话就是“不想去解决问题,只想急功近利,躺着期待问题能够自己解决的这批人不适合做产品经理。”

03

实习建议

我认为实习的选择其实是三个维度的交集—— 你所擅长的,你喜欢的和你能拿到机会的

你擅长的需要结合你本身的特长和经历,比如像我一开始是做运营,在学校里面做创业。那么我一开始比较擅长的,就是这种跟增长产品经理相关的技能。然后我觉得做增长我好像也挺喜欢的,刚好又能获得携程增长的这么一个机会,于是我就冲冲冲,这是一种例子。

再比如说,有的同学他可能是学计算机或者学算法出身,这个时候他擅长的其实是这种策略产品,比如搜索和feed这种分发的策略,或者相关的一些策略产品他比较擅长,然后他刚好有喜欢的,去面试也能拿到不错的机会,那这个就是最完美的情况。

所以说在找实习之前,你需要想想你做过什么,擅长哪些方向。第二点是你想要做的到底是什么?比如有的同学觉得做增长很无聊,想去做用户体验;但有的同学可能就觉得做用户体验才无聊呢我要做增长。每个人都是有倾向的,你要看一下市面上产品大概分哪几类,然后你看他们的岗位描述,看它们是做什么的,你要问问自己你喜不喜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取向,我建议要去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个,至少干着不会有怨气。然后再朝这个方向再去努力地找机会。我觉得很多时候大家的职业路径不是规划出来的,很多都是演化出来的,可能刚好一开始有这么个机会,是当下的最优解,然后就去做了,就走上了那么一条道路。而生活就是如此得妙不可言。

在求职的路上想要脱颖而出,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差异化

因为现在的竞争的确十分激烈,所以你想脱颖而出,就一定要有某一个很差异化的点,这个差异化的点可以是你过往的 实习经历 比如你的实习全都是集中在 ToB 的企业服务,那你校招的时候你去投 ToB 的企业服务你肯定是有优势的。或者说你之前的经历全是有关商业化广告的,那你校招去面商业化广告肯定是有优势的。但是,哪怕你有各种大厂的实习,你去面其他的方向的职位它就是会大打折扣。这个是方向领域的一个差异化。

第二个差异化就是 学历 比如你本身有个什么名校学历,或者说你有一个很出色的出身。

第三块就是你有某一种非常 独特的经历 比如说你有一个完整的创业经历,你经历了完整的业务并有所思考。也可以是你爬过珠穆朗玛峰,你骑车去过西藏等等这种非常有特色的事情,它能体现出你在某一方面独特的能力或者潜质。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入职后和老板交流的时候,他说他对我第一印象很好。为什么呢?因为他看我每个月在写公众号复盘,看我在简历上写我爱看历史书籍,然后他也挺爱看历史书籍,所以他就觉得这个小伙挺不错的。我往自己身上贴的标签正好打中了我老板的一些点,所以他对我的第一印象就很不错。

有人可能想问,凭我为什么能在大学期间实习那么久?首先我要感谢学校,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大二下的时候遇到疫情,所以我大二下可以远程上课,然后大二下那段时间就去携程实习。这是原本我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我们大二肯定会课很多。大三的时候因为我在大二把很多课都修掉了,所以大三相对课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也在上海,所以比较能兼顾。如果遇见急事的话无论在公司请假还是在学校请假都是可以的,就是两边协调。

04

我的秋招

我觉得我在秋招的过程中有三个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在准备秋招的过程中我录视频然后上传,和大家交流经验,成了一名小红书博主。第二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面试,不断跟人交流,提升了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第三个收获就是拿到了一个校招 offer。但你要是说这个面试的经历有多么的感人,有多么得刻骨铭心,其实大概率是在自我感动。

为什么会说是 自我感动 呢?

因为对我来说,秋招这个过程无外乎就是投简历、笔试、面试,最后复盘,不断地循环和前进。这个事情它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它没有求职机构宣传得那么刻骨铭心,也没有一些文章说得那样兵荒马乱,对我来说这就有点像高考,在你经历之前,你会觉得这将是一场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但是等你走过之后回头去看,人生海海,这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当然,我也遇见过很多挫折。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一次面试的过程中被滴滴的面试官PUA。

当时他做了三个很过分的行为。一是他迟到了 20 分钟,而我一直傻坐着等他。二是他在面试我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回消息,我说了很多东西他都没仔细去听,甚至我觉得他完全没有听见,让我重新说。第三个行为就很过分,他面完我之后就跟我说,我觉得你潜力不错,但是能力非常差,但是我特别愿意培养你,他用反复使用这种标准的 PUA 套路,先打压我,然后再跟我说虽然你是个垃圾,但我愿意捡垃圾。那天晚上我心里难受了很久,第二天虽然他给我发了 offer ,但是我还是把它拒绝了。

在我们的求职生涯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见这种让人难过的面试官。有些或许在使用压力面试,有些或许是真的在散发一种有毒的职场文化。但无论是哪一种,它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

我们怎么办?我们应当怎样去排解?

我认为最好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你要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评判,你要认可你自己,不被他人的言语左右。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而其他的都是辅助。

当然,我们也要把这些情绪倾泻出来,把负面情绪通通都消灭掉。我当时为了解决情绪方面的问题,特地录了一个视频来记录我悲伤的心态和分享我的遭遇。然后我发现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经历,和大家交流过之后我感觉就好了很多。你要记住,生产垃圾的人才会往你的身上倒垃圾,而你要把这些垃圾都倒出去,或者消灭掉,我们不是别人的垃圾桶。

05

习惯、心态和人脉

在习惯养成方面,我认为好的习惯其实有很多种。但是,无论你使用什么方式和工具,最好的习惯和最好的工具一定是能让你能坚持下来的那一个。无论是写复盘还是每天坚持跑步,他都是有利有弊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你去坚持,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你坚持做了,你就是厉害的。厉害的定义就是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特别是这种时间上维度的,比如说你能坚持每天做一个俯卧撑,你坚持了 365 天,那哪怕我要想做到这个事情,我也要花一年才能追上现在的你,所以这一定是个很厉害的事情。

然后我们说到,要如何进行一个心态的调整呢?

我认为心态调整是一个多维度的事情。

一方面我会在工作之余做一些 “浪费时间”但又美好的事情 。这会让我的心态开始放松,然后相对没那么急躁了。

另外一方面,我会去 看很多历史书籍 ,无论是《明朝那些事》这种还是各种人物传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 少上网 ,具体指的是 少刷社交软件,少刷社区 ,就是刷信息。因为我认为刷信息并不是一种学习,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应该是你对一个问题产生兴趣然后主动去寻求答案的一个过程。如果你只是被动去接受,无论这个人分享的再有道理,它都不是学习。更多的可能是你左耳朵听右耳朵出,然后让这些信息在收藏夹里落灰。

况且,这个时候刷到的信息对你来说不一定是什么收获,反而你会被很多观点环绕,冲刷认知。这个冲刷认知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这个东西它不一定是依托你的现实背景,成为你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案。反而会在你很多明确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给你带来一个另外的认知,这个认知可能与你现实的情况不符,让你产生精神的很多内耗。

其实我也会找很多不同的人说说话,去聊聊他们的生活。我认识很多人,他们都是我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认识的。

在互联网领域的话,一个好的方法是我会去拉我们学校互联网行业的校友群。互联网行业中很多人都用 脉脉 。我会在脉脉里找和我一个学校的在大厂里就业的陌生人,然后给他发私信说自己在建校友群,想要一个微信,大部分人都愿意加我。这种质量是很高的,一方面我们是校友,另一方面我能知道他在哪几个公司待过,彼此知根知底,又有校友这种天然的弱关系的连接。通过这个渠道我积累了不少的人脉。

其次的话,我日常也 会有意识地去认识 一些人,比如说你看到有人在公众号上留了一个他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或者说在他视频上留了一个联系方式。一般留联系方式的人都是挺愿意加微信的,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大大方方地加他的微信,然后真诚地跟他做一下自我介绍,有机会的话你甚至可以找他线下一起吃个饭、聊聊天。

第三方面就是 朋友介绍朋友 ,然后这个渠道也挺优质的。

第四方面是我自己在 做新媒体 的过程中,无论是写即刻还是做小红书,还是写公众号,陆陆续续会有人主动来加我。你去输出内容,就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你就会被动地认识很多人。

在我从字节辞掉实习的那段时间,我自己呆在家里玩。每天骑着车在上海逛逛,看看楼,海,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会坐在路边晒晒太阳,听听鸟叫,心想生活也就是这样。

END

已经有很多小伙伴在光合研习社的陪伴下获得大厂战略战投、产品、商分、运营的校招、实习offer,甚至社招offer~

我们的服务内容包括专属1v1职业咨询、中英文简历修改、项目复盘、模拟面试Mock、offer比较等。

同时,我们也提供各种形式的训练营和在线直播课程。欢迎小伙伴们扫码,详细咨询了解。

光合研习社是一个致力于为职业成长道路上的前进者赋能的平台。这里汇聚了来自清北复交等国内知名 985、211高校、海外G5及常青藤盟校的优秀伙伴及前辈,工作经历覆盖腾讯、阿里、字节等知名互联网企业、MBB等头部咨询、高盛鼎辉等投资机构。在这里,你将会获得最专业的启发与指导,开启属于你的精彩职业人生。无论你是正面临求职路上的焦虑与迷茫,或是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助人一臂之力。

采访:加一

文案:星星

排版&头图:星星

审核:又丹

我知道你 「在看」 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