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窮"的營銷套路,正在流行

語言: CN / TW / HK

大家晚上好,這裡是馬可婷。

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這句話放在什麼語境或者類別下,都很受用。

想到這句話主要是因為,我最近看了一個綜藝《快樂再出發》,是的還是綜藝,它就走了一條“哭窮”的路子,但是話題熱度跟投入相比,那可以說是扶搖直上幾萬裡啊。

先介紹一下,《快樂再出發》是之前《嚮往的生活》0713快男再就業男團的延續版,從啟動開始就差把“沒錢”兩個字刻進了DNA。

雖然有唯一的金主爸爸,五穀道場,但 沒有任何改變, 依舊很窮。

誰說由奢入儉難,我覺得我適應得挺快的。

看慣了精緻民宿、美美出遊、胡吃海塞,我看哥幾個下雨天在海邊住帳篷,只能啃饅頭鹹菜和香蕉,也很是賞心悅目。

總之窮到什麼程度呢,窮到連植入都很質樸。

窮到觀眾瘋狂打抱不平,一邊買泡麵為了讓金主爸爸多給點錢, 一邊呼喚其他金主爸爸投錢。

很明顯,觀眾對這份“窮”有深深共情和瘋狂同情,最後的結論當然是金主爸爸賺瘋了,小成本大收穫了屬於是。

除了綜藝喜歡拿“哭窮”當賣點外,品牌也深諳此道。

不管是 主動哭窮、被動哭窮或者不經意間哭窮,品牌基本都能在這個套路之下,煥發“第二春”。

比如蜂花,被動哭窮。

起因是一群熱心的網友, 擔心 東西又便宜 競品又多 設計又土 名字更土 還不打廣告 的蜂花賣不出東西,這麼好用的國貨遲早倒閉。

然後就有了以下幾幕:

網友:可以參加大廣賽和學院獎,打出知名度的時候,還能收穫設計方案。

蜂花: 這個要錢吧

網友:真的有這麼窮嗎?

蜂花:還好吧

真是字字不提窮,又字字不離窮。

還有一個衛生巾品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叫舒萊。

靠主動哭窮,讓網友為它打了一波廣告。

事情是這樣的, 某位使用者在小紅書討論“衛生巾該不該降價”時。

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列出了一些本土平價的衛生巾品牌,其中主要推薦的就是舒萊。

舒萊的官方號就出現在了評論區,除了感謝了筆記主人的推薦, 還小小的刷了波存在感,試圖向大家說明:

自己真的不是一個雜牌!

 

自己只是因為摳搜,沒捨得花錢打廣告!

之後陸陸續續有很多使用者,開始推薦舒萊這款平價好用的衛生巾,還說了說它的苦難史,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甚至同情這個品牌。

更早之前,還有老鄉雞、西貝莜麵村,都靠“哭窮”打了翻身仗。

那麼品牌“哭窮”,為什麼有效?

首先,充分利用了人性弱點。

你們說誰還沒點同情心呢對吧,當你 突然發現,竟然還有這麼一個品牌, 窮但努力著 的時候。

大家會下意識地想要寵愛他,就像去彌補一個失散多年的孩子一樣。

這也是推動消費者選擇野性消費的原因之一。

其次,哭窮其實是一種自嘲式的表現,參考自黑營銷帶來的效果。

品牌要吸引消費者注意力,製造“反差”是爆紅的第一步,一方面能夠引爆話題,另一方面能夠塑造更有真實感的品牌人設。

靠“哭窮”的確能夠博得一些流量關注,但流量也是雙刃劍。

消費者的情緒來的快,去得也快,一直賣慘容易陷入流量陷阱,被流量反噬,所以要哭得恰到好處,適可而止。

同時, 打鐵還需自身硬 ,消費者願意為品牌的“哭窮”買賬,那一定是產品或者內容有可取之處。

要是本身產品或者內容質量不夠上乘,得到的消費者反饋估計就是: 果然便宜沒好貨。

好了,不說了,今天就到這裡了,各位週末快樂呀。

 今日互動 

你們還記得哪些哭窮的例子?

 視訊推薦 

 推薦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