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權市場之“達芬奇密碼”:平安劉東如是說

語言: CN / TW / HK

在當前全球經濟處於低潮的節骨眼上,於絕大多數投資人來說,中國股權市場的前途,恰似“薛定諤的貓”,充滿了迷之不確定。有人看空,有人看多;有人進擊,有人雪藏;有人大道至簡,有人精細入微,恰似“第歐根尼的木桶”和“埃拉加巴盧斯的玫瑰”,雲泥之別如斯...

然而,對平安資本劉東來講,上述命題的結論是篤定的。

他看好中國的前景,信心堅如磐石;他聚焦中國的投資,歷史戰績斐然;他領導平安資本,不斷追求卓越。

劉東是在2014年年底加入平安資本的。在加入平安之前,他的足跡曾遍佈亞洲、美洲和歐洲。在職業生涯的最初14年,他供職於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金融公司(IFC),參與和主導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多個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專案,隨後的7年,他又在新加坡主權基金(GIC)負責中國的股權投資業務。

那麼,是什麼支撐了他對中國的信心?是什麼讓他看好中國的股權投資市場?他又打算如何締造他理想中的平安資本呢?

我們走進平安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合夥人劉東,聽一聽他的見解。

01

投中網:對於中國經濟的前景,你怎麼看?

劉東:我對中國的前景非常看好。我個人判斷,中國在未來的20年內,依然可以保持穩定的中速增長。

投中網:一種觀點認為,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全球化的退潮,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時代會一去不返,甚至很可能會陷入類似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處境,你的樂觀是基於什麼?

劉東:我不是樂觀,而是客觀。你提到的這些觀點,確實比較普遍,我歸納了一下,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個論點是,中國過去近40年的高速增長,很重要的一個基礎是人口紅利。但是,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臨近,人口紅利即將消耗殆盡,中國必定難以維持高速的增長。

第二個論點是,就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似乎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也不足。從投資層面來看,以地產基建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成為過去時;其次,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出口關稅也大幅上升,且中國勞動力成本攀升太快,東南亞國家的比較優勢正在取代中國的傳統優勢;再次,從消費層面來看,中國居民消費增速也在放緩;綜合以上三駕馬車的分析,這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將迎來長期的疲軟。

第三個論點是,從世界經濟的歷史來看,歷史上的高速增長經濟體,其高速增長期最高也沒有超過40年的。日本在二戰後高速增長,其連續高速增長期近30年,“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的高速增長期20年,亦未能超過40年,其他高速經濟增長體均未能例外,據此,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也不會例外。

這些觀點所引用的資料,都是事實,但以此看空中國,卻未必能站得住腳。

從人口紅利的角度來看,誠然,早在2014年,中國青壯年勞動力人口供給已經達到峰值,此後開始緩緩下滑,但這僅僅考慮了勞動力數量紅利的下降,卻忽略了中國勞動力質量紅利的增長。

和30多年前相比,中國勞動力素質得到了大大提高,這不僅表現在受高等教育的人群絕對數量和比例空前提高,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且在歷經近40年的市場化洗禮後,勞動力的智識和技能都有大幅提高。這意味著中國的產業升級和技術升級,有著龐大的高質量勞動力作為支撐,而產業升級、技術升級本身是可以對衝勞動力數量下降的趨勢的。

如果僅僅是考慮勞動力數量的紅利,那麼,印度經濟增長的潛力要遠高於中國,可事實上,沒有哪一家國際投資機構,會重倉印度市場。原因何在?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印度的國民教育普及率遠遠不及中國,撇開其他的因素不談,光勞動力質量,印度就無法和中國相提並論。

再說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誠然,近年來城市化的速度略有下降,房地產投資、傳統的基建投資增速大幅下滑,但是,但並沒任何跡象表明,中國的城市化程序已經結束。隨著中大型城市的產業叢集大規模地成長,年輕勞動力,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年輕勞動力,正在加速向中大型城市遷移,中國的城市化程序並沒有結束,這是其一;其二,產業升級、技術升級,正在催化新基建、新技術和新應用的投資,比如,5G基站、新能源等領域的投資增速迅猛…投資這個發動機並未熄火。

從出口的角度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的影響很有限。事實上,從這幾年的貿易資料來看,中美貿易並沒有因貿易戰而發生下滑,反而增長更快,尤其是在2020年發生新冠疫情以後,中美貿易量從3000多億美元,增長至5000多億美元。

這說明,中國產品供應鏈的優勢,在全球無可替代。在疫情後,由於中國的供應鏈成本優勢和彈性優勢獨冠全球,全球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度更高了。

再來說說消費。我們注意到兩個事實:第一是中國當前崛起了全球最為龐大的中產階級,人口總量超過2億,這部分人群構成了中國消費的中堅力量;第二是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通過財政手段為鄉村人口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這會大大提高鄉村人口的可支配收入。

舉一個例子,在約5年前,中國西部有一個村子,政府為該村落投資了太陽能發電裝置,該等裝置發出來電實現併網,由國家電網採購電力,部分發電收入就可以分配給村民,這使得當地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下子就從幾千元變成超萬元,既解決了當時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又以產業實現了精準扶貧。這些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從三駕馬車這個分析框架來解剖中國經濟,我認為中國經濟的前景沒有問題。

最後,我認為拿歷史上的日本、韓國,作為中國的參照,是沒有可比性的。

中國的人口是14億,日本人口僅1.2億,韓國人口僅5000萬。14億人口加入工業化是什麼概念?當前西方所有進入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美國加上它的“五眼聯盟”、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全部加起來也還不足10億人口,這意味著中國和上述參照系有著質的區別。

一個人口小國,其社會產品總產出量會比較有限,產業多樣化、產業聚集的規模、產業對上下游滲透的縱深就會相對較小,故此,當經濟增長到一定的水平的時候,就會面臨較低的天花板。人口大國在產業多樣性、產業聚集規模、產業縱深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比如,為什麼O2O這種商業模式,只有在中國才能生存?這就是因為中國城市人口規模足夠大,城市的密度足夠高,才能支撐起這種模式的單位成本;再比如,像韓國這樣的半島小國,就無法支撐起一個高鐵產業…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天花板就會高得多。

我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亦來自於中國的技術和制度創新能力和穩定的秩序。

首先,中國當前的研發投入規模僅次於美國,部分科研領域,比如人工智慧、5G技術、化學、量子通訊、可控核聚變等領域全球領先;其次,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第三,由於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單一內需市場,單位創新成本和風險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低。

除了在技術創新層面,在制度創新層面,中國也能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深化體制改革,務實地解決發展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近些年來,在資本市場改革、在精準扶貧、改善民生,在國有企業改革、創新機制體制改革等方方面面,都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果。

除了創新能力,我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有穩定的經營治理環境,這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不能提供的。

和世界上很多國家陷入社會撕裂和失序不同,中國的反腐行動、親誠惠實的扶貧和民生工程、務實且靈活的外交政策、堅強有效的抗疫行動等等,收穫了廣泛的民心,並展示出了中國強大的治理能力。而穩定有效的社會治理秩序,是市場經濟繁榮的根基,亦是最為重要的公共產品。

02

投中網:那麼,你又是怎麼看中國的股權投資市場的?

劉東:中國過去的金融結構,一直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的比例很小 ,具體到PE股權融資,就更小了。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的直接融資比例不足20%,其中股權融資佔比不足1.5%,遠低於美國、法國、義大利的13%,日本的7%,英國的8%,德國的4%。參照這些國家,中國股權融資佔社會融資佔比的提升空間至少有3倍的空間。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中國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只有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才能養活14億中國人。而中國要壯大實體經濟,發展科技,實現產業升級,就必須大力發展股權融資,特別在大國角力加劇、國際貿易環境惡化的背景下。

正是基於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力度空前。2019年6月科創板正式推出並且試行了註冊制改革,2020年8月創業板正式開始實施註冊制,2021年9月,北交所正式成立,新三板轉板制度已經落地。……在可見的未來幾年,資本退出的效率將會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為了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國家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援民間資本投資創新創業企業。

還有一個支援中國股權融資市場壯大的驅動因素,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展開。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走強,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成為一股新興的力量,當前中國經濟的GDP約佔全球的1/5,然而,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佔比尚不足4%,這和中國的大國地位是不相稱的。在可見的未來,人民幣將從交易貨幣向儲備貨幣的角色轉變,而這些儲備貨幣的資產出路,將有很大的比例,是中國的權益資產,其中大部分會是以二級市場的股票形式存在,另一部分則是一級市場的股權。

03

投中網:在這一過程中,平安資本是怎樣發現價值,進而進行價值投資的呢?

劉東:關於平安資本如何發現價值,如何進行價值投資,我認為,我們是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結合。

價值投資首要的事情,是需要對大趨勢有正確的判斷,那麼,如何判斷大趨勢呢?我認為有多個維度,包括產業是否符合社會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方向,是否符合技術路徑發展方向,是否有助於解決當下社會的痛點,是否符合國家戰略,是否符合國際分工的大勢等等。

判斷了大趨勢還不夠,還要確定進入的時間視窗是否恰當。進得太晚,會錯失良機,進得過早,也容易成為“先烈”。這就需要從產業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比如是萌芽期、摸索期、成果轉化期、高速成長期還是成熟期,企業在市場中所處的地位,產業及企業在本地化、國際化發展階段中的比較優勢,以及發展產業所需制度、環境、產業配套等條件是否完備等方面來進行綜合判斷。

第三,要判斷擬投資的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團隊,是否恰當。這需要從企業家和相關團隊的經歷、口碑、影響力、戰略及戰術能力、意志力、領導力、資源排程能力等方面綜合判斷。

第四,事情對了,時點對了,人對了,夠了嗎?還不夠。還得有一個好價格。那麼如何判斷價格是否合適呢?方法當然有很多,橫向和同行比,縱向和歷史比,跨國界和境外比,跨產業和不同產業比等等。

只有上面說的四個要素,全部齊備,我們才能做好價值投資。

投中網:你認為你所領導的平安資本,在股權投資中的差異化優勢是什麼?

劉東:我們不僅僅是發現價值,更要創造價值,這也是平安資本相對於其他機構的差異化優勢。

市面上的大多數投資機構,在投資一個企業時,是“精選乘龍快婿”,而平安資本的特色是,不僅要“選好乘龍快婿”,而且要“扶上馬走一程”。

那麼,怎麼“扶上馬走一程”呢?就是要充分利用平安集團的資源和能力,來幫助被投資企業更快、更好地成長。大家都知道,平安集團擁有3億零售客戶,齊全的金融機構,強大的醫療、科技、車生態、智慧城市等產業生態資源,我們可以為被投企業提供客戶、渠道、科技、產業協同等多方位、全週期的增值服務。

正因為平安資本能夠為企業帶來強大的附加值,這使得平安資本對優質的頭部資產可以“拿得到手”、“幫得上忙”和“談得起價”。

進而,又引致了平安資本的另一個優勢:低風險卻高回報。

投中網:低風險和高回報,能具體展開一下嗎?

劉東:低風險體現在低損失率上,行業的平均損失率是13%,而平安資本的歷史損失率僅2%多一點。高回報,體現在平安的歷史複合回報率,也就是大家常說的IRR,我們的IRR約20%,且該等資料是實實在在根據迴流的現金量計算出來的,而不是依據專案的估值預期,進行虛擬計算出來的。除此之外,我們的現金迴流指標也是非常優異的,平安資本的現金迴流率DPI是行業第一分位DPI的4-5倍左右。

通俗來講,我們是“風險低、收益好、回錢快”。

投中網:為什麼平安資本的損失率比同行低那麼多?有什麼祕訣?

劉東:倒也談不上什麼祕訣,我想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是平安資本始終堅持一套嚴格的資產篩選標準。在資產篩選方面,我們會規避如下幾類行業和企業:商業模式或技術路徑尚未驗證;市場空間狹小、競爭過於激烈;需要大量“燒錢”;具備明顯週期性;具有重大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合規和政策風險。

損失率低的第二個方面,是由於我們的內部制度規範、流程和強大的風控後臺。和市面上絕大多數的PE、VC基金不同,平安資本是同時接受一行兩會和集團財務審計的機構。外部監督和內部制度約束,使得平安資本的基金治理極為規範,用制度保障了投資的紀律。此外,平安集團強大的大資料風控技術,也為平安資本的投資保駕護航,能及時識別、發現和化解風險。

投中網:平安資本是一家綜合性的投資機構,和那些關注某個單一行業的專業化投資機構相比,平安資本有什麼優勢?

劉東:我們非常重視專業化,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只佈局一個賽道。一個機構只做某一賽道,還是做幾個賽道,是由其背後風險策略決定的。小規模的資金,不適宜“撒胡椒麵”,專注於一個賽道就可能比較合適;但若管理的資金量很大,你若專門只配置一個賽道,那就會出大問題。

只押一個賽道的風險是較大的,3年前市場上受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政策衝擊的金融科技基金、今年受教育新政衝擊的教育賽道基金,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們專注5大賽道,包括大消費、現代服務與科技、醫療健康、高階製造,以及節能環保。我們有12個專業團隊,每個團隊都是專注於其特定細分行業的。

至於比較優勢,我想打個比方,如果說這些單賽道的基金是一個個特定兵種的話,那麼,平安資本就是海陸空協同作戰的集團軍。不同賽道之間,存在著客戶、市場、技術、應用場景等諸多方面的交集,故此,也存在著資源協同、資源疊加、彼此融合的大量可能性。

對於平安資本來講,我們正是由於背靠平安集團的金融生態、科技生態、場景生態,得以獲得對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的優勢。

04

投中網:平安資本的典型案例具有這樣的特點?

劉東:平安資本的投資物件,主要有這麼幾種型別:第一種,行業龍頭、行業寡頭型的“獨角獸”;第二種,代表新技術、新勢力的“黑馬新貴”;第三種,現金產量高、抗週期的“現金牛”;第四種,具備高成長基因,但因個別制約因素尚未爆發,尚須白雪公主之吻(平安資源的主動管理)的“青蛙王子”。

在網際網路行業,我們的典型案例包括: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出行、小米、Spotify(歐美最大音樂平臺)、Grab(東南亞最大出行公司)、汽車之家等(中國最大汽車入口網站)等;

在現代服務領域,我們的典型案例包括:美年大健康、萬國資料、宇信科技、京東物流、韻達快遞等;

在醫療健康領域,我們的典型案例包括:藥明康德、藥明生物、信達生物、樂普生物等;

在大消費領域,我們的典型案例有上海家化、君樂寶乳業、新高教集團等;

在高階製造領域,我們投資了寧德時代、中集車輛、震安科技(減震行業龍頭)、運達科技(高鐵裝備龍頭)等;

在節能環保領域,我們投資了深圳環保、三川能源、北清智慧、中國天楹等。

投中網:在碳中和、醫療等長坡賽道,貴機構是如何佈局的?看好哪些細分賽道?

劉東:大家都知道,最高峰時,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近70%,中國的能源安全迫使我們必須發展新能源產業;另外,“碳中和”議題也成為一種外生的壓力,推動中國的新能源碳中和戰略的步伐。

“2030年中國碳達峰,2060年中國要完全實現碳中和”,所以,碳中和、新能源這個賽道的前景是十分光明。

碳中和是一場持久戰,我們在這個領域深耕已經十幾年。截至目前,我們在碳中和領域的股權投資已達256億元,其中清潔能源132億和節能環保科技77.6億。

說到清潔能源,我們看好光伏、風電;從儲能的環節來看,我們看好鋰電池,以及各種儲能電池;從終端應用環節來看,電動車、5G基站等應用場景會迎來高速的增長。平安資本的佈局重點在產業鏈的上游和中游,比如說,光伏的上游——矽材料、元件;風電,以及電池和電池材料等。在此之前,平安資本投資了寧德時代,今年投資了中廣核風電專案。此外,在節能環保領域,汙水處理、危廢處理,也是平安資本的重點佈局物件。

說到醫療,這是平安資本的重點賽道。這既是因為中國老齡化和人均收入增長而使得該賽道被長期看好,也是因為醫療板塊與平安集團的保險業務高度協同,是平安集團的戰略重點。

從投資機會來講,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生物醫藥;第二,醫療器械;第三,醫療服務;第四,生物技術和衍生產業。

在生物醫藥細分賽道,我們看好創新藥和首仿藥,這源自於中國近年來在生物醫藥領域所表現出來的卓越的創新能力、商業化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生物醫藥領域,又可以細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化學藥市場約1萬億,我們看好專科用藥、大宗普藥和OTC;生物藥市場3000億,我們看好單抗和重組蛋白、基因和細胞治療,以及疫苗;中藥市場約7000億,我們看好中成藥。

在醫療器械細分賽道,我們看好中國進口替代的成本優勢,其中裝置市場約3500億,耗材市場約2500億,兩部分都有很多的機會。

在醫療服務賽道,我們認為專科、專業補充服務會迎來蓬勃發展的機會。比如,社會力量辦醫療的專科民營醫院、醫療資訊化所引致的網際網路+醫療、醫學獨立第三方服務和醫藥流通服務等。

在生物技術和衍生產業細分賽道,我們看好合成生物學、CRO/CDMO、醫療機器人、醫療可穿戴裝置、醫療美容等。

投中網:最後,分享一下你的個人投資哲學?

劉東:我個人的投資哲學大概包括四個理念:

第一,投資是一種比拼認知能力、行動力、資源整合能力,亦包括一定運氣成分在內的,綜合的、複雜的遊戲,單一的能力不足以保證成功率。我認為,成功的投資人是上述各種能力、資源和運氣的複合體。

第二,投資是一種“做時間朋友”的遊戲。成功的投資人,需要有足夠的耐性,擁有穿越經濟週期的長遠眼光,亦擁有短暫週期波動而處變不驚的抗壓能力。

第三,成功的投資人,既需要“入世”,也需要“出世”。所謂的“入世”,是指投資人需要接地氣,食人間煙火,具備常識和敏銳的感知力;“出世”指的是,投資人要具備跳出傳統、跳出當局者的視野,遠距離冷眼旁觀,從而掌握一種上帝視角的能力。“入世”才能明察秋毫,“出世”才能站得高,看得遠。

第四,成功的投資人,需要堅持自我,也要不斷地否定自我。成功的投資人應該在雲波詭譎的市場變幻中,找到亙古不變的恆量,堅持做正確的決定、正確的事;同時,一個成功的投資人,也需要緊跟形勢的變化,不斷地更新自我的認知。

成功的投資人像水,水無常形,會根據不同的地勢調整不同的形態,但它的水分子永遠不變,它朝著重力牽引的方向流動,永遠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