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看我的簡易時光機
持續做筆記的好處在於,這大概是一個可實現的 簡易時光機 ,可以幫你窺見過去的自己。
咻~
以下是看過去7-9倆月筆記時的感受,屬於流水分賬,然後我想寫一個記錄學習的 newsletter。
1
回看有很多驚喜,也有一些問題。許多notes太複雜了,想解決的問題太大了,一上來想問題就忘大了想,開始分析大環境(以一種“憂國憂民“的口吻:什麼mass adoption,什麼incentive 機制,大多數人會用什麼bulabula。
Please...
從你自己出發去解決一個你自己的問題,能多具體(能多小)就多具體。或者也先不用解決,先說出來: 這個問題是啥?
比如說 上次和郭老師聊 knowledge graph,一開始就想做一個reference network來 proof of knowledge evolution。那我自己面臨的具體問題是啥?
重讀這些筆記句子,充斥著好多左右而言它。於是我開始 刪減(大刀闊斧), 直到找到不點兒現在一看還覺得有趣的,進行 highlight :
•Data是creative information,why?
•Q:: 用ceramic怎樣讓roam的結構上鍊,然後讓roam以page為單位進行流通
•與其說NFT是資料的錨點(Anchor),不如說, NFT 變成了資料的identity 。
其實還是我對[[Roam]],對[[spatial data registry]] 和[[networked science]] 的興趣,那對於NFT的垂直功能性其實比較一般,就是它能幹什麼,遊戲還是art還是投資等等。
2
有些是 結果性的東西--現象、過程或行為 ,它不是問題。
比如curation,它是某個問題導致的結果(as a result of a question/purpose),這不是問題(比如,你問為什麼要curate?這不需要問,因為Xxx,你自動就curate了。所以這種 結果的東西 不要分析太多。
3
還是要narrow到你自己要去/能去認知的那個問題(有些問題嚴重超出你的認知,第一步都邁不出去。
第一,沒有那麼多東西你需要同時去認知。
你說oh okay 我要做 NFT投資 ,所以我要看整個ecosystem,看基礎設施,看儲存,看protocol level、marketplace 更別說那些個專案、藝術家等等等等。確實,你看的多,試的多你可能有很多空投,如果你目的就是這個,我也沒啥可說的。
還有一個是, 非得研究一遍周圍的環境再來找自己那個問題 ,就是看其他人啊都幹了啥這有助於我思考,believe me it's
never like that
有的時候knowledge和question會帶著你找到一些人尋求幫助,就像Hope哥說的你 首先 自己有個敘事上的結論(基本邏輯) ,再用一些東西(比如資料)去論證你自己那個邏輯。而不是反過來先被人影響然後再找我要幹啥。
第二,迴歸到那個感興趣的根本點(the root point),不管它有沒有經濟效益。
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pure knowledge,以及knowledge之間的關聯,特別有意思*。就是當你figure OUt了一個概念,然後把它連到另一個概念上,然後你又去理解這個概念,從一個兔子 ️跳到另一個兔子 ️。然後你發現,越來越多看似無關的東西之間就是 能產生關聯 ,而且過程中竟然可以回答一些問題了(這些問題或許不是前置的,是一種surprise)。
*相關閱讀: 胖車庫的使命
就像lin姐和我說,她就是想做research,願意研究東西,然後分享給身邊人。那她問我,我說就是想寫作,把我學到東西分享出去,這個過程我非常開心。
我倆都有discord,每天把學習的東西記錄在那裡,她最近在寫一個 newsletter ,也啟發了我。 不整那麼多花裡胡哨的了,主要把學習過程整理出來,主要cover:
-
:woman|type_6::egg:學習過程-- layer 2 , DeFi , NFT , data , mental stuff etc 一切有趣學科 ;
和周圍友人的談話;
:eyes:最近最關注的專案;
( 想起來再加,歡迎督促俺!
-
非常personal,無關財富密碼(你的密碼在你自己手裡)。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珍視我自己的注意力一樣珍視你的,而且也會和公眾號內容不一樣。
-
訂閱需要一枚NFT 圖呢就是選了過去一年的手繪和草圖,沒啥特別的 目前 就是jpeg;
newsletter 沒準兒會發到你錢包裡嘿嘿;
之前買過 owners-hipNFT系列的朋友可 自動訂閱。
-
buy at your own risk :point_right: 閱讀原文
newsLetter to your wallet?
這次的訂閱NFT:point_right:「閱讀原文」
其實通常情況下,人對什麼東西不感興趣就是因為不懂,你不明白,你也不願意去搞明白。當你開始看懂一個東西的時候,你肯定感興趣,進而願意更進一步。而且一般 交叉的東西 最有意思,交叉產生獨一無二的新鮮(specific knowledge)。
我甚至覺得一切(什麼經濟、fame whatever)都是knowledge的副產品,你理解的東西多了,很多問題 自解 ,都不用死乞白咧的去解決。知識不會給你答案,但它會引導你找到答案。
第三,有些問題嚴重超出你的認知,第一步都邁不出去。
我說我要學寫程式碼說了好幾年了,當然就是這個學 要服務於什麼 每回都不一樣。現在可能就是理解NFT裡面metadata資料這個意思和意義:比如ERC 721、1155合約可以幹啥?onchain程式碼和不onchain有什麼區別?他對形成網路/抽象網路有什麼用?所以我很關心takenthereom*和Albert Barabási,他倆都研究資料:heavy_multiplication_x:網路。
*相關閱讀: takenthereom三部曲
所以我做newsletter的purpose就是要做 knowledge graph [1] 。至於它能幹什麼,先幹了再說吧。
A knowledge graph is when you got into a place, you see
Where I start, it’s the beginning and the place itself.
References
[1]
knowledge graph: https://roamresearch.com/#/app/fatgarage/page/yH23p3Lrr
- 圖書館的故事
- 區塊鏈行業的反身性
- Web3能給CONTENT帶來什麼不同?(產品想法)
- 聊聊錢和ReFi
- 【雙向連結的前世今生】上都計劃與 Roam Research 思維工具
- topology的鏈上三體
- idea的自我解放日誌(token篇)
- 生物性匹配
- 大腦是臺時光機
- 天使投資的糾結,web3能治嗎?
- 關於#[[web3 AngelList]]的一點更新
- 建一個web3的AngelList
- 人生奏是一場Play-to-Earn
- 認知學習、決策閾與贏得時間
- 給你看我的簡易時光機
- 以太時鐘:一個高斯計時器
- 如果這是一個選擇題
- 由Twitter的BTC打賞和NFT展示所鏈想的
- 除了二手書,我還能賣什麼呢?
- #時間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