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資訊通訊“十四五”規劃中的區塊鏈
【通訊產業網訊】2021年11月16日,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十四五”資訊通訊行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總共包括4大部分、26條發展重點,描繪了資訊通訊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是未來五年加快建設網路強國和數字中國、推進資訊通訊行業高質量發展、全面賦能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指導性檔案。區塊鏈在此次檔案中被提及12次,區塊鏈將成為“十四五”期間拓展數字化發展空間的重要基礎設施。
區塊鏈推動資訊通訊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一是區塊鏈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規劃》提出要全面部署新一代通訊網路基礎設施,包括如5G、千兆光纖網路、移動物聯網等;部署綠色智慧的資料與算力設施,包括如資料中心、雲端計算、區塊鏈等;積極發展高效協同的融合基礎設施,包括如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這並非區塊鏈首次作為“新基建”組成部分被提及,早在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就正式將區塊鏈納入“新基建”範疇。對資訊通訊行業而言,“新基建”是促升級、優結構、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新基建”拉動投資需求啟用資訊通訊產業,給資訊通訊行業拓展新的業務空間提供了基礎,為其創造更多的經濟增長點。區塊鏈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區塊鏈基礎設施網路和區塊鏈服務平臺,作為信任工具起到價值傳遞的作用,為資料共享、資料安全、資料可信提供底層技術支撐,有利於促進資料要素化和要素資料化,推動數字資產價值化,是資料與算力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塊鏈還將充分利用分散式、隱私保護、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信雲端計算、車聯網等融合,使傳統工業通過資料共享更加智慧,優化雲平臺中的資源分佈,實現車聯網中的安全通訊,從促協同、降成本、保安全方面為“新基建”賦能。
二是區塊鏈是資料要素流動和應用創新關鍵技術。
《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資料要素流通和應用創新,推進大資料與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度整合應用。隨著資料資源價值認可度上升和大資料產業鏈日趨完善,資料要素已成為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資料資產化、資產資料化的趨勢開始逐漸蔓延。隨著資訊通訊技術與社會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資料開放共享、加速資料流通有助於拓展數字化發展空間,是資訊通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此次規劃提出深化資料要素流動,支援資料開放合作,鼓勵依法開展資料交易。區塊鏈能夠利用數字簽名、共識機制和智慧合約等技術實現資料確權,有助於加快資料要素的開放共享,加快構建資料要素市場。利用隱私計算實現資料要素的隱私保護,通過溯源機制為資料要素傳輸提供保障,推動資料安全交易。由此可見,區塊鏈是促進資料開放,推進資料要素流通的重要技術手段。
三是區塊鏈助力探索數字化發展新空間。
《規劃》提出要拓展數字化生活、生產和社會公共治理領域新應用,加快數字化服務應用產業生態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動數字經濟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透明可信、隱私安全保護等技術特性有助於鑄造可靠的資料傳輸途徑和牢固的資料安全屏障,在推動產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必將發揮巨大作用,成為探索數字化新空間的有力工具。2020年以來,區塊鏈在金融、政務、司法、醫療、產品溯源、社群服務和智慧城市等眾多領域實現應用落地。隨著資訊通訊行業“十四五”規劃的出臺,區塊鏈對傳統制造業、軟體及資訊化產業等支柱性產業改革升級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應用領域將不斷擴大。
區塊鏈助力資訊通訊行業發展的重點要求
資訊通訊行業“十四五”規劃中將“資料與算力設施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作為發展目標之一,提出“區塊鏈等設施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的要求,由此可見區塊鏈在推動資訊行業發展中將扮演重要角色,這也對區塊鏈未來的發展提出要求。
一是明確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建設內容,《規劃》提出以下3方面內容:
1.推進基於聯盟鏈的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網路建設,為開發者提供統一的區塊鏈執行環境和底層技術服務。
聯盟鏈是介於公有鏈和私有鏈之間的一種系統形態,通常由多箇中心控制,是若干組織一起合作維護的區塊鏈,聯盟鏈一般需要嚴格的身份認證和許可權管理。與公有鏈相比,聯盟鏈對資料開放程度的掌控更加靈活,對於隱私的保護性更強,也更易於監管,更適合行業和企業應用需求,成為國家重點培育的方向。區塊鏈面臨建鏈成本高的問題,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網路能夠極大降低區塊鏈應用的開發、部署、運維、互通和監管成本,還能為開發者提供公共區塊鏈資源環境,有助於開源社群的形成,促進區塊鏈技術得到快速普及和發展。在有關部門指導支援下,官方機構和企業正積極規劃研發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網路,2020年4月,中國區塊鏈網路基礎設施BSN正式在國內進入商用階段。
2.構建基於分散式標識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支援同構鏈和異構鏈的跨鏈互通,提升區塊鏈系統間的互聯互通能力。
分散式標識是指在分散式系統中唯一標記一條資料的ID,標識是接入網路的前提,分散式標識可被視為機器、裝置等物件進入區塊鏈網路的“身份證”,為上鍊的組織、個人、裝置等主體提供唯一標識。現階段,不同企業不同行業間的標識編碼和解析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多種標識體系並存給互聯互通帶來困難,增加安全隱患。構建分散式標識的區塊鏈基礎設施,能夠解決由於標識不統一造成的資料孤島問題和行業間標識屬性不同帶來的安全風險漏洞問題。分散式標識是工業、醫療、徵信等領域實現資料要素流通的關鍵,能夠實現身份認證、資源分割槽與管理、跨地域、跨行業、跨企業的資訊查詢與共享。除了分散式標識,區塊鏈系統間還應支援同構鏈和異構鏈之間的互通。從區塊鏈中的聯盟鏈來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業務割裂以及由底層技術不同造成的多鏈難以互通的新問題。跨鏈技術是改善上述問題、實現價值互通的關鍵,它將改變聯盟鏈分散自治的侷限性,實現聯盟鏈的向外拓展,促進同構鏈和異構鏈的跨鏈互通。因此,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需要可靠的跨鏈互操作協議,實現不同可信源的便捷接入和可靠操作。現階段的主流跨鏈技術主要有公證人技術、側鏈/中繼、雜湊鎖定等,主要致力於解決可用性問題,對於可擴充套件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較為匱乏,跨鏈技術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3.支援雲化部署的通用型和專用型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佈局區塊鏈即服務(BaaS)雲服務平臺。
融合了雲端計算的區塊鏈應用具有靈活、易用、可擴充套件的特點,降低區塊鏈技術准入門檻,基於雲化部署的區塊鏈服務平臺,可以有效連線網路裝置和系統,帶來更大的靈活性和移動性,實現資料的快速靈活訪問,對打造開放的生態環境創造了條件。根據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面向的應用範圍,可將其分為通用型和專用型。通用型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為面向多領域提供安全防護、標識管理、執行監管等通用型應用的服務平臺,如我國部分城市正在建設的城市級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專用型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針對金融、智慧財產權保護、司法等專一應用領域提供服務的平臺,如金融領域由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數研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的“浙江省智慧財產權區塊鏈公共存證平臺”。此外,企業級BaaS平臺降低技術開發成本,為中小企業的區塊鏈應用提供便利,加速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腳步,有效解決了區塊鏈的算力問題。目前,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基於自身的雲平臺資源,紛紛推出一站式區塊鏈即服務功能,如百度超級鏈BaaS平臺、京東至臻鏈BaaS平臺等。
二是強化區塊鏈核心技術研發和創新突破。
《規劃》提出要強化核心技術研發和創新突破。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被提及,要求加強區塊鏈關鍵技術研發與創新融合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關於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個檔案中提出要重點推動加密演算法、分散式、智慧合約、共識演算法等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具體來說,應逐步將區塊鏈加密演算法替換成更為安全的國密演算法,通過掌握區塊鏈核心技術的自主權來進一步保障區塊鏈安全,其演算法強度也需要不斷優化升級,以應對運算速度大幅提升對演算法的衝擊。通過對共識演算法、智慧合約進行改進以提高效能,改善區塊鏈在大規模應用時出現的效能下降問題。此外,還應在跨鏈技術、資產鏈上鍊下資料同步等方面加強技術攻關。目前,我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在區塊鏈發展上更偏重應用,在核心技術上仍有不足。因此要重視基礎研究和多方面嘗試,攻關核心技術,佔據主動地位,提升我國在區塊鏈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三是利用區塊鏈深化大資料融合應用創新。
《規劃》提出要推進大資料與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度整合應用。區塊鏈分散式網路協議和基於智慧合約將確保規則的可信執行,與大資料通過技術整合,保證了使用者的資料主權,能解決大資料發展中的隱私保護與資料流轉之間的矛盾,在低信任成本的條件下實現資料共享、資料確權和資料交易,促進資料開放與流通。區塊鏈、大資料與雲端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融合,藉助其強大算力和智慧演算法實現對資料價值的快速、深度挖掘。《規劃》在大資料應用方面重點提及工業領域,提出利用大資料推動產業監測分析,推動資料要素化和要素資料化,充分發揮資料驅動作用。除了工業領域,區塊鏈與大資料還可以融合應用於政務、醫療等領域,將會加快我國政務服務、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間資訊等方面的資料開放和互聯互通,助力創新數字經濟發展模式。因此應加快理論成果轉化落地,持續深入推進大資料與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融合。
四是加強區塊鏈技術新業務監管。
《規劃》提出要加強新技術新業務監管,建立面向新技術新業務的技術手段,跟蹤監測新業務發展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新業務新技術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還處於不斷完善發展中,其應用範圍從金融、政務、醫療等領域向能源、教育、社群服務等領域擴充套件。數字金融、NFT、加密貨幣等新業態的出現使得風險更加多樣,必將推動業務監管模式的變革,加強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業務的監管刻不容緩。目前,我國已出臺《區塊鏈資訊服務管理規定》《關於構建首都綠色金融體系的實施辦法》等多個檔案中提及區塊鏈監管的相關內容,但監管政策以規劃、意見等規範性檔案形式出現,指導性明顯,適用性不足。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和商業模式變化,將會出現更多新的業務場景,區塊鏈監管應該在推動行業垂直領域應用規範性方面加強監管。
- 中國聯通125城開通5G新通訊
-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率先實現5G新通話互聯互通
- 工信部:四方面加快工業網際網路提檔升級
- 零事故背後:揭祕NGSOC如何助力冬奧安全運營中心-安全運維和應急響應篇
- 中國聯通唐雄燕:網路架構是6G創新關鍵
- 華為汪濤:夯實IT底座加速運營商數字化轉型
- Intelligent RAN:提升無線網路智慧化水平,賦能數字化轉型
- 中國電信:優化算力資源佈局,降低資料中心運營成本
- 發改委等關於建設算力網四大國家樞紐節點的批覆
- vivo創始人沈煒:擁抱使用者 志在山海
- 工信部:強化專項治理,持續淨化APP生態
- 工信部:三方面持續完善5G網路覆蓋,加快推動5G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
- 工信部:全球積體電路供應鏈穩定性面臨嚴峻挑戰
- 北京冬奧會通訊保障“智慧大腦”正式開啟
- 踐行綠色光纜設計理念,中國信科牽頭修訂的國家標準通過審查
- 中國電信攜手中國聯通釋出共建共享區塊鏈排程平臺
- 中興通訊董事長李自學:堅定方向,敢於突破,穩步邁入超越期
- 精巧摺疊,影像突破:HUAWEI P50 Pocket釋出
- 中國移動領取IPO批文 構築數智經濟美好未來
- Rel-18標準首批專案立項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