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向猴痘高危人群提供疫苗 中國產天花疫苗或能有所作為
不到一週的時間裡,全球猴痘確診病例從2000多人飆升至3000多人。在日趨嚴峻的疫情防控態勢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衛生部門相繼釋出新的疫苗接種戰略。策略指出, 將集中向目前猴痘暴露風險較高的人群提供第三代天花疫苗MVA-BN,以控制疫情的蔓延。
訪問:
未來猴痘疫情蔓延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儘管目前我國尚未報告任何猴痘確診和疑似病例,但澎湃新聞記者瞭解到,一旦緊急狀況發生,中國研發生產的傳統天壇株天花疫苗,或仍有潛力發揮出預防猴痘的功效。
1980年世衛組織宣佈全球已經根除了天花,猴痘被認為是自天花根除以來人類最重要的正痘病毒感染。
當地時間6月22日,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資料統計,全球猴痘確診病例數累計3308例,全球通報猴痘確診病例的國家達到42個,其中英國猴痘確診病例793例,仍為全球確診猴痘病例最多的國家。6月21日,英國衛生安全域性(UKHSA)釋出了關於向暴露風險較高的男性群體提供疫苗的新指南。
在指南中,英國衛生安全域性稱,應向一些接觸猴痘風險較高的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提供天花疫苗MVA-BN,以控制猴痘疫情的蔓延。MVA-BN是由丹麥生物企業巴伐利亞北歐(Bavarian Nordic)生產的一種非複製型的減毒天花疫苗,被認為對猴痘有效。
“雖然任何人都可以感染猴痘,但英國最新疫情的資料顯示,病毒在同性戀、雙性戀和其他男男性行為者(GBMSM)的性網路內,傳播程度更高。”指南稱。猴痘病毒目前未被定義為性傳播感染,但它能夠通過性行為期間發生的密切接觸,通過體液、飛沫、病變體傳播。
不過,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學者已經在最新一期的《柳葉刀》上撰文指出,不能排除猴痘病毒經由空氣中的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域性的這份指南,臨床醫生應該建議有多個性伴侶,參與過群體性行為的人接種疫苗。
英國衛生安全域性免疫接種負責人瑪麗.拉姆齊(Mary Ramsay)博士表示,“我們已經廣泛地開展了追蹤接觸者的工作,這有助於限制猴痘病毒的傳播,但我們繼續看到病例中GBMSM群體比例極高。通過向高風險人群提供疫苗,我們希望打破傳播鏈,從而遏制疫情。”
“雖然大多數病例症狀輕微,在3周內能夠自發地完全康復,但重症仍然可能發生在一些人身上,甚至能夠導致死亡,其中兒童、孕婦和免疫抑制個體患嚴重疾病的風險更高。”瑪麗.拉姆齊說。
“現階段重要的是,我們將可用的疫苗用於目標人群,”瑪麗.拉姆齊說,“與此同時,每個人都應該繼續警惕身體任何部位的任何新斑點,潰瘍或水泡,特別是如果他們與新伴侶有過密切接觸。如果認為自己有這些症狀,請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並致電當地的性健康中心。”
接種疫苗——控制當前猴痘疫情的最佳方式
6月16日,歐洲衛生應急準備和反應局(HERA)向巴伐利亞北歐公司訂購了11萬劑MVA-BN天花疫苗,提供給歐盟成員國、挪威和冰島,以應對當前的猴痘疫情。
在英國衛生安全域性的疫苗接種指南中,與英國衛生安全域性合作的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表示,疫苗接種仍然是目前預防更多猴痘病例、限制病毒持續傳播的最佳方式。
目前,英國或歐洲沒有專門針對猴痘接種的疫苗,但由於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同屬痘病毒科,針對天花的疫苗被認為可以提供針對猴痘的交叉保護。
第三代天花疫苗,即非複製型的改良安卡拉痘苗病毒MVA-BN,經英國藥品和保健產品監管機構(MHRA)、以及歐盟歐洲藥品管理局批准,可用於天花,而該疫苗已在英國過去針對猴痘的治療案例中使用。
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認為,由於接觸者眾多,應儘快向風險最高的GBMSM個體提供疫苗接種。“醫療人員能夠在加入性健康服務中心的人群中識別出風險最高的GBMSM個體,在鑑定的過程中,應該通過類似於評估艾滋病毒(HIV)暴露前預防(PrEP)資格的方法,對高風險行為進行標記,風險標準將包括性伴侶的近期病史,是否參與群體性行為,以及特定的標記,如最近(過去一年)的細菌性傳播感染情況。
與此同時,對於高暴露風險的職業工作人員,也應該優先進行暴露前疫苗接種。這其中包括在高後果傳染病(HCID)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中,為猴痘病例提供護理的工作人員;性健康診所的工作人員;處理痘病毒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專業實驗室工作的其他人、以及從事猴痘病例環境淨化等工作的人員。
考慮到MVA-BN疫苗是兩劑,中間間隔28天,在疫情期間,應優先接種第一劑疫苗,併為那些繼續面臨暴露風險的人提供第二劑疫苗。
而對於使用MVA-BN疫苗進行暴露後疫苗接種,指南則認為已有證據顯示其效果非常有限,但指南仍然建議,應該為高危群體或職業接觸者在其暴露於病毒的4天內,提供暴露後疫苗接種;對於持續存在風險或猴痘併發症風險較高的人,可提供長達14天的疫苗接種,併發症風險較高的患者包括10—11歲的兒童、孕婦、免疫抑制者。
但指南中也稱,鑑於目前的流行病學和疫苗供應,不建議在低風險GBMSM個體和一般人群中更廣泛地實施天花疫苗接種。
國產天壇株天花疫苗有潛力預防猴痘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釋出了《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版)》,指南指出,儘管我國尚未出現猴痘病例,但未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群對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6月22日,澎湃新聞就猴痘疫苗的相關問題,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創新疫苗與免疫課題組組長戴連攀。戴連攀所在的團隊,此前成功地研發出全球第一支新冠病毒重組蛋白疫苗。而痘病毒,是戴連攀在博士時期的研究方向。
戴連攀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與新冠病毒疫苗開發相比,猴痘疫苗開發具有不同特點。新冠病毒是一種RNA單鏈病毒,基因組較小,其表面主要保護性抗原比較確定,而猴痘病毒屬於DNA雙鏈病毒,基因組很大,病毒膜表面的蛋白質抗原種類多。目前學術界對猴痘病毒的保護性抗原靶點的瞭解還不夠。因此,適用於新冠病毒的亞單位疫苗等技術路線應用到猴痘疫苗仍需要時間驗證。
不過,現有預防天花病毒的天花疫苗,很可能能夠對猴痘病毒起到較好的交叉預防作用。關於天花疫苗的安全性問題,戴連攀說,目前在歐美國家推廣的第三代天花疫苗MVA-BN,使用的是經過遺傳改造的非複製型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odified vaccinia Ankara, MVA),其經過在人體外的雞胚成纖維細胞中自然傳代上百次,丟失了15%的基因,在人體中已經不能複製,接種後對人體產生的毒性很小,安全係數較高。由於該疫苗採用的是皮下注射的方式,也不會在身體上形成疤痕。
來自加拿大、美國等國的關於MVA-BN疫苗的使用案例和資料顯示,報告的MVA-BN的副作用大多是注射部位的疼痛,發紅或腫脹。其他常見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疲勞,頭痛,肌肉痠痛和疼痛以及噁心。這些副作用通常為輕度至中度,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症狀的時間不超過7天。在臨床試驗中沒有發現心肌炎(心肌炎症)或心包炎(心臟外層炎症)的病例。
而對於疫苗的效力即免疫原性問題,戴連攀認為,雖然MVA-BN是兩劑注射,第一劑接種後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此前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研究顯示,在臨床試驗中觀察到單劑量MVA-BN產生了強大的抗體反應。此外,來自動物研究的資料表明,在病毒攻擊之前和之後(1天)注射單劑量MVA-BN可能為一部分人提供保護,以防止正痘病毒感染。
戴連攀特別提到,在我國,有著自行研發生產的、此前成功地應用於人群接種的老一代天壇株天花疫苗,雖然天壇株天花疫苗使用的是複製型痘苗病毒,但其經過10代減毒,接種後副作用較小。上世紀70年代末,天花在我國消滅後,我國人群中不再進行天花疫苗接種,但天壇株天花疫苗40年來一直在生產,並作為國家儲備的一部分。一旦緊急需要,仍然有潛力發揮功效。
據澎湃新聞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國醫學研究者已經獲得了複製缺陷型痘苗病毒天壇株,研究者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使病毒缺失了基因組C到K區的26個基因,從而改變了病毒的宿主範圍、免疫逃逸和毒力等特性,使其在多數人源細胞中無法有效複製。
而在另一項相關研究中,國內學者對複製缺陷型天壇株天花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進行評估顯示,與複製型天壇株天花疫苗相比,複製缺陷型天壇株天花疫苗在小鼠和乳鼠腦內及家兔面板內的毒力均明顯下降達l04倍以上,但與此同時,其免疫原性也相應下降,需要較大劑量進行兩次免疫才能達到複製型天壇株天花疫苗單次免疫的效果。
不過,據瞭解,這種非複製型天壇株天花疫苗尚未經過臨床驗證投入使用。
“傳統的疫苗開發,需要花很長時間進行實驗設計,經過反覆的動物實驗以及臨床前的毒理學安全性、有效性的驗證,再加上一期二期三期臨床試驗,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戴連攀說,“但從新冠疫苗開始,考慮到疫情緊急狀況和風險收益比,很多疫苗先上市使用,而後對疫苗的後續影響進行跟蹤和隨訪。這是全球疫苗的研發出現的新變化。”
人類最早使用類似疫苗的免疫手段是中國的人痘接種術。根據史書記載,十六世紀或更早,中國人取天花患者痘痂製漿,接種於健康兒童,使之產生免疫力,以預防天花。這一技術也流傳到了全球,保護了無數人的生命。但缺點是毒性難以控制,接種者還是有2%的死亡率。
18世紀末,受到人痘接種術的啟發,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從天花的近親、毒性更低的牛痘中製備活疫苗用於防治天花獲得成功,並進行了理論總結。這是運用免疫干預手段控制烈性傳染病的典範,詹納也被公認為免疫學之父。
1805年,牛痘接種法傳入中國,而生產天花疫苗的毒株卻全部來自國外。而“天壇株”則是用來自中國的毒株製成的中國疫苗。可查資料顯示,1926年2月,一名天花病患者來到醫院,中國生物製品事業的奠基人和開創者齊長慶和他的助手李嚴茂提取了患者身上的病毒,接種到猴子的面板上傳了2代,再接種到家兔的面板和睪丸上傳了5代,又接種到牛的面板上傳了3代,經過十代減毒之後,一種免疫力好、副作用小的天花痘苗毒種“天壇株”就此誕生。
如今,“天壇株”已經成為多種重組疫苗的載體,比如天花疫苗、乙肝疫苗等。
- 騰訊第二季度營收1340億元 淨利潤186億元同比下滑56%
- 邁向通用器官的一步:劍橋科學家展示改變供體腎臟血型的新技術
- 解析蘋果的百億廣告野心,又是國產手機廠商玩剩下的?
- 從初代iPhone到iPhone 11 蘋果這12年到底有多摳?
- AirPods Pro 2中的升級版運動感測器或將配備健身追蹤功能
- 四川緊急停電“讓電於民”,當地半導體供應鏈受影響
- 多喝熱水,患癌風險大增:中國科學家揭示“趁熱喝”如何致癌
- 俄羅斯航天局首次公佈新空間站實體模型
- 銅奔馬玩偶遭盜版,文創維權亟待加強
- 谷歌正醞釀為YouTube推出輕鬆訂閱各大流媒體服務的頻道商店
- 同一崗位年薪相差近3倍 美科技巨頭逃離矽谷
- 思科種姓歧視被起訴後,美科技行業如何面對印度種姓制度?
- 設計師AR72014分享執行iOS 16的iPhone 14 Pro概念渲染圖
- 高溫乾旱“烤問”人類應對之策 專家:必須帶著“危機感”立即行動
- 馬斯克謹慎迴應獲4.4億美元大單:生產是比需求更大的挑戰
- 疫情衝擊遊戲行業:玩家迴歸現實世界 遊戲公司銷售滑坡
- 揭開國產首個新冠口服藥神祕面紗:發明人首談阿茲夫定
- 六七十歲程式設計師工資暴漲 就因為這門沒啥人學的程式語言
- 豆瓣小組侵佔事件始末:文學小組還是飯圈陣地?
- 馬斯克:早晨醒來就看手機是個壞習慣 我希望先去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