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策略|車載系統launcher設計探索

語言: CN / TW / HK

關注  功夫體驗設計   與十萬讀者見證成長的力量,功夫不負有心人

這是功夫體驗設計公眾號第  231   期分享

作者 l Apollo智慧駕駛體驗設計中心_前瞻設計  

分享  l 劉濤    編輯  l 暖暖熊

內容導讀

01 影響launcher體驗設計的因素有哪些?

02 launcher體驗設計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03 如何定義未來launcher設計的體驗錨點?

04 結語

01

   影響launcher體驗設計的因素有哪些?

我們通過大量的案頭研究積累,結合走訪業內專家,總結髮現行業端的趨勢和使用者端的需求是影響車載系統launcher體驗設計的主要因素,其中行業端的趨勢涉及到智慧座艙、車載系統和中控硬體的發展趨勢,使用者端的需求涵蓋使用者高效出行和愉悅出行的需求。我們將這些影響因子進行拆解並重新組合,推匯出車載系統launcher體驗在內容層、互動層和視覺層的九大設計趨勢。

圖1 趨勢推導思路

02

   launcher體驗設計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接下來,我們將對所洞察到的車載系統launcher體驗設計趨勢進行逐一分析:

1.內容層的動態化

基於過往的使用者偏好調研發現,具有動態展示效果的首頁佈局方案認可度最高,使用者希望所需功能可以在車載系統launcher上進行動態展示。 各家車載系統launcher也做了不少設計的嘗試來滿足使用者的動態資訊獲取需求,有的根據車輛、天氣等關鍵資訊的變動進行動態化的設計呈現,有的基於不同駕乘場景下的資訊獲取優先順序設計介面佈局的自動變換。 車載系統launcher的動態化設計已經成為提升使用者閱讀效率和操作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

圖2 launcher的動態化設計

2.內容層的個性化

隨著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崛起,個性化消費需求成為當前主流,驅動車載系統launcher設計開啟自定義探索時代。 縱觀車載系統市場,launcher設計的個性化主要體現在功能設定和服務推薦的個性化,一方面開放功能卡片和dock欄快捷功能的自定義設定許可權,另一方面將LBS和車載語音助手進行深度融合,為使用者提供不同場景下的個性化推薦服務,迎合千人千面的使用習慣。

圖3 launcher的個性化設計

3.內容層的去駕駛員中心化

智慧座艙「第三空間」的屬性日漸突出,艙內體驗的營造正慢慢從駕駛體驗向座乘體驗擴張,注重整艙乘客的出行感受。與此同時,車載系統launcher設計的關注焦點也在以駕駛員為中心向艙內蔓延,功能資訊的呈現不再侷限於服務主駕的使用需求。隨著前屏娛樂生態的不斷拓展,如何以簡潔的互動形式滿足主副駕不同任務下的快速切換成為互動設計探索的重點,同時分屏顯示下的一屏兩用,也成為當下車載系統的宣傳亮點。

圖4 launcher的去駕駛員中心化設計  

4.互動層的widget大行其道

使用者在評估自己是否喜歡車載系統首頁時,除駕駛安全外,最關注的就是操作是否便捷,這對車載系統launcher互動框架的設計優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widget卡片便是當下主流的實踐之一。 通過widget卡片的設計,在原有的互動架構上,強化應用內容的資訊傳遞功能,同時也為使用者提供了前置型操作入口,非常有效地精簡了駕駛場景下的互動流程。

△圖5 launcher的widget設計

5.互動層的聯動化

在網際網路時代中成長的新生代使用者擁有強烈的即時自我表達和分享慾望,在駕駛場景下,同樣也希望該慾望得到滿足。 與此同時,智慧座艙的艙內顯示呈現多屏化、大屏化及多樣化佈局的發展趨勢,這意味著艙內顯示面積在不斷增大的同時,也為艙內成員間的資訊分享與多屏間的聯動創造條件。 目前手勢拖屏、屏內虛擬按鍵和場景模式下的自動投屏等為多屏互動的主流方式,旨在滿足艙內成員不同角色間資訊的即時獲取與分享。

圖6 launcher的聯動化設計

6.互動層的主動化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希望車機能夠主動識別其意圖和需求,可以主動提供幫助與關懷。 艙內主動式互動的引入,不僅可以主動為使用者提供功能和服務,具備“先你所求”的能力,而且通過人臉識別和情緒互動還可以分析駕駛員的心境,藉助VPA提供情感化的主動互動關懷,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更愉悅的出行體驗。

圖7 launcher的主動化設計  

7.視覺層的扁平輕量化

當前車載系統在智慧座艙內的地位日趨重要,呈現出多功能化和生態化的發展特徵,車載系統launcher承擔的資訊和功能也逐漸繁冗。而對於駕駛這一行為來說,減輕使用者的駕駛負荷尤為重要,其中減少使用者的視覺負擔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與此同時,車載系統的硬體載體發展呈現大屏化、連屏化,曲面化和邊框窄化等特徵,說明未來艙內的顯示視角還會不斷擴大和延展,這為車載系統launcher的扁平輕量化設計創造了空間。

扁平輕量化的設計收攏至車載系統launcher層面體現在介面佈局和資訊呈現兩個部分。在介面佈局上,可以利用扁平化的佈局,使得介面簡潔有序,減少使用者的視覺負擔;在資訊呈現上,精簡呈現的資訊,可以讓資訊傳達更加準確直觀,便於引導使用者獲取其所需資訊。

圖8 launcher的扁平輕量化設計

8.視覺層的數字質感

當前的座艙產品為營造艙內的智慧化氛圍,注重內飾數字化的打造,其中車載系統launcher作為重要的展示媒介,也在強化數字質感的視覺傳達。在設計表達上,各家通過顏色、字型和視覺風格等元素的打造,去傳達數字質感的視覺效果。

圖9 launcher的數字質感設計  

9.視覺層的空間延續性

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座艙場景化模式不斷向生活和娛樂滲透,驅動駕乘場景下的沉浸式體驗不斷優化。 也正是在車載場景革命的大背景下,車載系統launcher作為車外環境傳遞的視窗之一,打造空間延續性的視覺效果可協助烘托整艙內環境的沉浸式體驗。 車外環境的“模擬”傳遞,最典型的便是圍繞地圖開展的體驗探索,通過晝夜情況和天氣資訊在地圖介面上的展示,融合模擬效果,營造空間橫向延展、貫穿、連續的視覺效果,進一步弱化車內外環境邊界,打造沉浸式的車內體驗。

圖10 launcher的空間延續性設計  

03

  如何定義未來launcher設計的體驗錨點?

根據業內專家的觀點,我們發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影響launcher設計和更迭的底層邏輯和表現形式,並且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各家選擇堅持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領域繼續深耕細作,所以企業核心競爭力可以說是launcher設計策略的底座,綜合上文中分析的體驗設計趨勢,我們進行下一代車載系統launcher的體驗錨點探索。

圖11 體驗錨點輸出邏輯

錨定我們自家的智艙、智圖等與車載系統launcher設計強相關的核心競爭力,以車載系統的顯示視窗為焦點,探索從近焦到遠焦擴充套件的體驗錨點,涉及單屏內操作體驗、多屏間協同體驗、整艙內場景體驗和艙外感知體驗四個層面。

圖12 體驗錨點示意圖  

1.單屏內操作體驗

因為車載系統launcher是車載系統的首要操作入口,所以快速高效的操作體驗是第一優先順序。根據我們開展的車主對車聯網功能需求的調研結果顯示,車主的高頻資訊需求與出行類、車輛狀態類等資訊有關,次高頻資訊需求覆蓋娛樂和溝通類、車輛消費類、工作和生活服務類等資訊。

圖13 車主使用者的資訊需求

對於高頻資訊而言,通過設計合理的widget卡片,結合動態化的資訊呈現,可以有效增強高頻資訊的傳遞,提高資訊傳遞的效率; 對於次高頻資訊而言,通過主動互動的方式,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出行場景的個性化工作、娛樂和服務等需求,提升駕駛安全性和互動效率。

2.多屏間協同體驗

隨著智慧座艙的多屏發展,車載系統launcher不再只是中控的launcher,需要考慮和儀表、副駕屏等艙內其他屏的協同,形成一個顯示的整體。首先,在視覺的呈現上,我們需要謹慎設計,扁平輕量化的資訊呈現可以減輕艙內多屏設計下的使用者視覺負擔。其次,需要考慮不同的場景模式下,動態化的資訊分發,譬如車中僅有主駕時,資訊呈現圍繞駕駛員延展,擴大視野,而檢測到副駕有人時,中控可自動分屏,增加副駕的娛樂模組。

3.整艙內場景體驗

在車載場景革命的大背景下,車載系統launcher作為車內環境的傳遞視窗,需要考慮到與艙內場景的融合感知。譬如駕駛員和乘客的無縫入車,結合身份識別,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資訊服務;譬如駕駛員的疲勞監測或健康監測,通過感知技術層的技術引入,為駕駛員提供反饋提示;譬如兒童看護,聚焦於兒童狀態的監測與提醒等等。我們可以通過DMS/OMS的主動感知,結合對應位置的識別,實現有效的資訊提示。

4.艙外感知體驗

車載系統launcher同樣作為車外環境的傳遞視窗,也需要考慮與艙外場景的融合感知。除了常見的交通、路況等資訊傳遞外,晝夜、天氣、建築物等艙外環境關鍵資訊的融合也在整體營造艙外“模擬”環境,協助打造沉浸式的車內體驗。

04

  最後的話

在軟體定義汽車的當下,車載系統成為艙內關鍵部分,launcher設計也成為連線使用者和系統間的重要橋樑,在技術不斷革新的當下,如何更好地滿足使用者艙內的使用需求,提升使用者體驗是我們永恆的研究課題。

END

HMI車載下一個趨勢風口

如果你對車聯網行業感興趣

歡迎瞭解 「成長島·HMI金牌實戰課49天」

49天實戰訓練+直播1對1點評+錄播影片

幫你掌握HMI設計師能力,收穫畢業作品

距離開營倒計時  1   天

首日預售2399元,課程日常售價6098元

在直播間限時拼團2099元,掃碼即可搶佔名額 

:point_down:

關注影片號,在書中看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顯示”已結束“,點開預約下場直播 :point_down:

記得關注公眾號@功夫體驗設計

與十萬讀者見證成長的力量,功夫不負有心人

:point_down: :point_down: :point_down:

點選原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