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從VS Code切換到VS Codium
近年來,我一直在使用VS Code。起初,我通過Brackets來網路開發,然後轉用Atom,最後是VS Code。在我看來,VS Code是一個很好的編輯器。自發布以來,它已經有所改進。但是從這個月開始,我將從VS Code切換到VS Codium,請允許我解釋一下。
VS Codium官方網站-http://vscodium.com
VS Code是開源的嗎?
由微軟釋出的VS Code,並不是開源軟體。VS Code編輯器採用開放核心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編輯器的核心被開發為一個開源專案,VS Code的原始碼以MIT協議開源。
然而,微軟使用這個核心並對其進行修改,包括遙測跟蹤,並將它作為一個專有版本釋出,它擁有自己的許可,而不是FOSS許可,也不同於MIT許可。
這類似於Chrome瀏覽器,該瀏覽器的核心是“Chromium”,一個在開源軟體許可下開發和釋出的開源瀏覽器。然後,谷歌對其進行了修改,加入了谷歌專有的服務,並將Chrome作為一個獨立的瀏覽器進行釋出。
什麼是VS Code的專有性?
微軟修改VS Code的方式是,非微軟的VS Code分支不能使用微軟VS Code官方商店的擴充套件。不僅如此,微軟開發和釋出的一些VS Code擴充套件只能在微軟釋出的VS Code中執行,而不能在非微軟的VS Code分支中使用。
一個企業遵循開放核心的原則並沒有錯。微軟仍然需要為那些為VS Code做出貢獻的開發者,以及與VS Code和執行擴充套件商店付費。
為什麼我要換到VS Codium?
如果你想獲得MIT許可完全開源的VS Code,而且不需要遙測跟蹤,你必須從資源庫中下載原始碼並自行構建VS Code。
對大多數使用者來說,從原始碼構建VS Code是很困難的。
這就是VS Codium出現的原因。
VS Codium是一個完全開源的VS Code版本,沒有微軟VS Code的約束和跟蹤。VS Codium團隊從原始碼中構建VS Code,並以VS Codium的名義釋出不同平臺的構建版本。
我想跳過VS Code附帶的所有跟蹤。我對他們的擴充套件市場越來越不滿,那裡有越來越多的擴充套件開始出售我們免費使用的擴充套件專業版本。
我對VS Codium的體驗
儘管我以前也瞭解過VS Codium,但唯一讓我不願意切換的是所有擴充套件的可用性不足,我曾用這些擴充套件來定製我的VS Code體驗。
但是VS COdium的擴充套件生態系統已經成熟,幾乎所有VS Code的開源擴充套件現在都可以在open-vsx擴充套件市場下用於VS Codium。
這些擴充套件是由官方開發者或社群上傳的。現在,我使用的擴充套件在VS Codium中可用,我順利地過渡到VS Codium,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唯一懷念的是我在VS Code上使用的“Monokai pro”主題,但我在Open VSX登錄檔上找到了一個新寵“Blackboard Pro”(它是免費的)。
開啟VS Code擴充套件登錄檔。http://open-vsx.org。你可以從Open VSX登錄檔中下載所有流行的VS Code擴充套件程式。
如何安裝VS Codium?
安裝VS Codium最簡單的方法是通過軟體包管理,可用於你的作業系統。
如果你是一個Windows使用者:
macOs使用者:
Linux Ubuntu使用者:
安裝後的VS Codium。我安裝的是Blackboard pro主題。
效能提升
在效能方面,我沒有看到明顯的變化,也許是因為我的MBP和我的Windows機器都有足夠的規格,來執行VS Codium和VS Code Smoothly,但我確信有一個小的效能提升,因為沒有在後臺執行遙測技術向微軟傳送資料。
如果你是VS Code的使用者,我建議你試試VS Codium,看看它是否也適合你。
- 一文給你搞定Elasticsearch技術掃盲
- Go程式語言的真正優點是什麼?
- 開源雲真機平臺-Sonic應用實踐
- 用Python爬了我的微信好友,他們是這樣的...
- 位元組面試也會問SPI機制?
- Volatile關鍵字能保證原子性麼?
- 種草 Vue3 中幾個好玩的外掛和配置
- Vue 狀態管理未來樣子
- 一門語言的作用域和函式呼叫是如何實現的
- 關於多執行緒同步的一切:偽共享
- Swift 與 Go:蘋果與谷歌的較量
- 解鎖暗資料潛在業務價值的關鍵方法
- 多因素身份驗證(MFA)面臨的安全挑戰與應對
- 分享16個我總結的思維模型,程式設計師必讀,受用終身
- 戳穿基於硬體的安全的四大流言
- 從思科資料洩露看體系化勒索防護能力構建
- Android 自定義View - 柱狀波形圖 wave view
- 專家視點:5G可能會永遠改變區塊鏈和元宇宙行業
- 技術管理如何應對混合工作模式轉變
- Kubernetes API Server handler 註冊過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