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来,光伏产业连发四大利好政策,为光伏产业持续爆发打下政策基础。
据了解,这四大利好之中,有两则利好来自于国务院层面,另两大利好则出自两部委。首先,第一大利好来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一、中央《双碳》意见: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
10月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意见》指出,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重申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其次,第二大利好来自于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12次提及到光伏关键词,可以说对发展光伏作出了详细的统筹规划。
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光伏发电基地,发展光伏+
(1)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
《方案》表示,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探索深化地热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发展“光伏+储能”等模式
《方案》还提出,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3)到2025年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方案》指出,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4)推进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
《方案》称,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推进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低碳农业模式。
据了解,来自国家部委层面的利好有两个,一是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二是国家能源局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能源领域将获得3万亿元意向融资支持。
三、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文称,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
四、工商银行:未来5年将向能源领域提供3万亿元融资支持
同在10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林山青、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与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行长廖林、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徐守都出席了签约仪式,规格非常高。这次战略合作的重点内容有一点,那就是:未来五年,中国工商银行拟为能源领域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3万亿元。
不仅有中共中央 国务院“顶层设计”的支持,还有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两大主管部委的政策推进,以及引来3万亿元资金活水,可以说光伏获得了政策面+资金面的双重助力,这将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大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虽然我国的光伏新能源行业发展不足20年时间,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曲折发展-平稳增长阶段。而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开展,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将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此外,国家的限电政策也为光伏新能源行业带来了无限的机会!
从商业角度来说,光伏行业是国家扶持的项目,未来一片大好;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光伏主要的产能来源于太阳,对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光伏行业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