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文化是怎麼樣形成的?

語言: CN / TW / HK

對比日本和歐美形成:

日本 = 農耕民族 → 集團主義 = 非獨創的

歐美 = 狩獵民族 → 個人主義 = 獨創的

日本在沒有引進中國漢字之前,日本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不能進行讀寫。從六世紀至七世紀大量引進中國文明和文化,引進漢字後利用中國漢字的“字形+日本發音”創造了日本文字,然後逐漸演變出日語假名,形成現在的“漢字+假名”日本文字。並且引入了中國唐代的佛教和文明,制定了大寶律令、養老律令等法律,形成戶籍制度和官僚機構等等,完全是按照唐代系統制定的。同時引進中國的造紙技術和墨技,使日本文化得以有所記載和傳承。

日本的文化是怎麼樣形成的?

日語通常由三部分組成:日語自身、翻譯語、外來語。翻譯語是外國語抽象概念直接翻譯形成新日語語言。外來語是通過片假名直接表現原語發音。

日語的特徵是動詞放在最後,責任主體不明確,結論不明確。「無責任」和「問題後放」的獨特語言體系。日語往往不聽到最後,不知道說話者要表達什麼意思。

日語語言是非常曖昧的語言,任何事情很少明確表達出來,需要根據上下左右和說話環境等判斷其真實意思。和中文的明確表達意思完全不同。如果對於日本文化沒有深入瞭解的話,就不能確切理解上司的要求和會議決定的事項。很難進行交流。

日本民族可以說是典型的兼備兩個極端的民族。日本民族生性好鬥而在性格上又表現出溫和;和一些民族人交往時表現出自傲自尊、但有時和其他一些民族人交往時又表現出彬彬有禮;既有頑梗不化一面、又有柔弱善變的一面;對於歷史是保守、而在生活方式又歡迎新的。日本人特別注意周圍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價,但是當週圍人對其劣跡亳無覺査時,往往又會被罪惡感所征服。這種自身內在矛盾並不容易為世界上其他民族所瞭解。

日本的宗教信徒總數量超過日本總人口數,原因是由於很多日本人同時信仰多種宗教。日本人從佛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中各吸取一部分,最終形成日本人的“宗教”。從這可以看出日本對宗教的態度和日本文化複雜性,同時又表現出日本人是非常實用主義。一般日本人在出生時要到神社祈願安產和孩子培養教育順利,死亡後卻要到寺廟進行祭奠。

日本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外國語翻譯過來直接使用而使其成為日語的一部分。同時由於日本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可能是地球上唯一沒有被其它國家侵略過的國家和被殖民地的民族。形成唯一的文化體系。

日本江戶時代大量翻譯近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明治以後又大量翻譯歐美文化,並快速消化和吸收各文化的先進和文明部分,使日語和西方文化得以結合,形成日語文化的特點。實際上日本人使用的日語有一部分抽象概念不是日本創造的語言,而是通過翻譯西方抽象概念直接拿來使用,來表達(社會、真理、理性、主觀、良心、近代、封建、體制等)的抽象概念。同時也說明日語文化獨特的受容性(Receptivity),也使日本民族在一定時期保持一定的先進性。

但是翻譯文化由於翻譯環境和缺少對於原文的理解,在使用中得到變更和偏離外國語本來的意思,而形成和漢折衷、和洋折衷文化。日本著名學者西田幾多郎所說「絕對矛盾的自己同一」。矛盾的外來文化和日本文化,通過日本的方法進行折衷處理,避免對立和障礙思想。形成“和”“折衷”的日本文化。也就是說在對立過程中出現新思想,通過辨證的方法改變對立思想。從地理、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不管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日本文化是非常特殊的文化。日本人對“負”的方面特別關心和喜好,認為“負”的東西和“餘韻”是美的東西。即使在高速發展的現在,日本人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負”方面的態度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