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小看那個牛逼的自己!”20年回憶殺刷爆朋友圈,燃炸了!

2019-10-06 17:48:58


前幾天,在網上刷到一條熱門動態,讓叔印象十分深刻:

“離2020年只剩下4個月,卻總以為還有20年。”

是啊,我們都知道時間過得快,卻沒想到它居然那麼快。不知不覺之間,2019早過去大半,而1999已然是20年前。


滾滾紅塵20年,我們經歷過無數個瞬間,做出過無數個抉擇。


而很多時候,正是當初某個看似不起眼的瞬間,改變著你和他人的命運,也改變著整個時代。


等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那是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再想起來心臟都會為之震顫。


那麼,你還記得,在過去的20年間,有哪些專屬於你的高光時刻嗎?

- 01 -

@湯凌爸爸:“累嗎,爸爸?”
高光時刻:2003年


對於湯凌爸爸而言,高光時刻發生在2003年。


那一年,一場可怕的SARS病毒席捲了全國,一時之間幾乎人人自危。


身為父親的湯爸爸,更是顯得憂心忡忡。因為,在這場非典風暴中,女兒湯凌的公司也遭到了波及。


湯凌所在的公司阿里巴巴,因1例疑似病毒感染,被迫封鎖全部辦公區域。

危機前所未有,心血即將付諸東流,他們沒有別的法子,只能硬著頭皮上,打響了一場無聲的戰役——


那時候電子商務剛剛興起,每分每秒斷不了的業務諮詢,沒法在公司辦公?

阿里巴巴的員工決定那就把電腦和網線搬回家!人手不夠?那就家屬親戚一起頂上!


當時還在吃中藥的湯凌爸爸,自告奮勇,把自己床頭的那臺電話機當武器,從早9點到晚11點,寸步不離臥室。

電話響起,湯爸爸非常認真地說:“你好,這裡是阿里巴巴。

而電話那頭的客戶,根本沒有察覺到,這家新興的公司,是在怎樣的環境裡跟他們對接工作。

只是會好奇,那段時間接電話的聲音,有老人,有小孩,還有杭州話口音很重的老太太。


女兒曾問過他:“累嗎,爸爸?”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不過再累又如何?能跟女兒一起並肩戰鬥,此時此刻,非我莫屬。


等到隔離期結束,因為湯凌這群員工,阿里的業績不僅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反而攀上了新的高峰。


湯凌爸爸可以驕傲地說:沒有當年我們的支援,就沒有阿里巴巴。


確實,馬雲為了感謝群陪阿里一起度過難關的員工家屬,將之後的每年5月10日,定為阿里親友日。


而這段回憶也讓他們永生難忘,就算到老了,也能對著兒孫吹牛逼。


有句話說:成功只會眷顧堅持的人。


的確如此。


當你懷揣著信仰和堅持,卯足勁度過人生的每個時刻時,你終將會看到截然不同的風景。而你所付出的力量,也會成為齒輪,影響著整個時代的運轉。


- 02 -

@蔻蔻:“有光就有希望”
高光時刻:2006年


2006年,蔻蔻還是一名淘寶論壇版主。


那時候的她,經常在論壇刷到一條求助帖,希望有人能去一間淘寶店買點東西,用來幫助一位病入膏肓的女教師。


這激起了向來熱心腸的蔻蔻的惻隱之心,她決定自己過去看看情況。

但她沒想到,現實比她在網上看到的還悲慘。


那名女教師名叫周麗紅,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可一場突如其來的癌症,就如狂風暴雨般摧毀了她的一切。


在得知她的病症後,丈夫選擇了離婚。而為了治療乳腺癌,周麗紅花光了所有積蓄,只能一邊和病弱的身體作鬥爭,一邊開網店給年幼的女兒小魔豆賺學費。


可惜好景不長,周麗紅的病情絲毫沒有好轉,遺憾地離開人世。而當時的小魔豆才6歲,很有可能即將孤苦無依、顛沛流離。


蔻蔻格外心疼她的處境,便主動請纓做志願者,接管周麗紅的淘寶店,用店鋪收入和自己精心照顧養大小魔豆。


毫無血緣關係的一大一小,從2006年開始相偎相依,共同熬過了人生路上的眾多坎坷。


因為小魔豆的遭遇,淘寶平臺創立了“魔豆愛心工程”公益專案,專門用來幫助身處困境之中的女性們。


十多年過去了,小魔豆已長大**。


今年夏天,她以超一本線十分的成績,順利地被大學錄取,而當年的“魔豆小屋”淘寶店也改名為“魔豆媽媽公益官方店”,成為了一家“永不打烊的淘寶店”,鼓舞著更多和她一樣的孩子。

而正是蔻蔻當初的一時衝動,改變了小魔豆和許多人的一生。


你看,哪怕前路萬般黑暗又如何?


總還有那麼一束光,你只要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希望。


- 03 -

@陳紅薇:“賭一回就是勝利”
高光時刻:2010年


2010年,尚在光大銀行任職的陳紅薇沒有想到,這一年,會在她身上發生一件影響時代的大事。


當時,陳紅薇還是銀行一名普普通通的負責人,職位不是很高,但卻始終有著一顆滾燙的心,她迫切地渴望著,能幫人們做點什麼。


那時候的移動網際網路還不是特別發達,很多事情都得在辦事大廳裡排隊解決,包括繳水電煤費。


大廳裡處處人滿為患,為了節省排隊時間,不少老人天不亮就跑來,而上班族也只能趁著午休時間繳費才能避免斷水斷電,不僅耽誤時間還耽誤事兒。


目睹了這一切的陳紅薇,面對找上門來合作的支付寶,陷入了遲疑。

支付寶才成立幾年,靠譜嗎?安不安全?有人用嗎?

人們恐懼著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像恐懼著未知的一切。


她想,如果不去賭一賭,怎麼知道最後會不會贏?我不推動,就不會有人來做,此時此刻,非我莫屬。


在輾轉反側一整夜之後,她果斷地決定——一定要做!


她風風火火地彙集來所有的繳費資源,堅持不懈地推動聯絡。最終,在光大銀行的撮合下,支付寶實現了線上繳費服務。


原本只是一次試水的舉動,卻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甚至有人跑到新聞裡詢問:

“什麼時候我們這裡也能線上繳費?”

陳紅薇這才鬆了一口氣:雖然是賭,但她賭贏了。


現如今,超過50%的熱門辦事功能,都可以在網上直接辦理。可以這麼說,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陳紅薇做出決定的那一刻開始的。


的確,如果不是現在,那會是什麼時候?如果不是你,那麼會是誰?


只要你懷揣著使命和願景,那麼,一切界限都能遭到突破,一切理想都有得以實現的契機。


- 04 -

@馮鄭凱:“我感覺我和馬雲沒區別”
高光時刻:2013年


2013年,馮鄭凱的人生髮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作為一名嚴重的小兒麻痺症患者,在出生後的第100天,他便徹底失去了行走能力,因此一直飽受著冷眼和欺凌:

小時候出現在院子裡,會被別的孩子按倒當馬騎;
父母花錢給他治病,還被鄰居嘲諷:“都這樣了,還浪費什麼錢?”
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結果辛辛苦苦三個月,老闆只給了200塊工資;
……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馮鄭凱一度非常自卑,甚至想過,用水果刀了結生命。


然而,骨子裡藏著的一股氣,讓他不甘心就這麼讓自己的尊嚴一直被踐踏。


他決定自力更生,讓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刮目相看。


2013年,他跑到阿里巴巴,應聘成了一名特殊雲客服。


這裡有很多和他一樣的人,有的失去雙腿,有的失去雙臂,有的沒有基本行動能力,走路要靠人攙扶……


然而,他們雖然身體殘缺,卻有著一顆堅強的心。


馮鄭凱深受這群同伴們的鼓舞,也信心滿滿地為自己畫下願景:


不會走路,他就用手打字;不善言辭,他就一遍一遍練習……


在雙11那會兒,他甚至能一個月拿到17000,比家裡所有人的工資都高。


馮鄭凱說,隔著螢幕哪怕被罵也很開心,因為這代表著,他被對方當成普通人來對待。


如今,當了6年阿里特殊雲客服的馮鄭凱,已經解決了無數位客戶的難題,正式升級為基地的老師。


他終於甩掉了過去的躊躇,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甚至豪情壯志地說:

“說不定有一天,我也可以坐在馬雲旁邊。我跟他,我感覺沒區別。”

就算命運發的是一手爛牌,馮鄭凱始終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通過努力把牌打好。


遍地都是荊棘又如何?


心裡有夢的人,總能靠自己的力量,闖出一片海闊天空。


對於他們而言,只要敢想敢信敢做,去摸索去嘗試,天下間就沒什麼難做的事。


- 05 -

@朱老伯:“憑什麼老人不能用智慧手機?”
高光時刻:2017年


有句話說: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年紀的事。


然而,朱老伯的心中,卻從來不相信這句話。


2017年,72歲的朱老伯,做了件出人意料的舉動,他給報社寫了封長達1500字的手寫信。信的內容很有趣——


朱老伯在信中頗有些不滿地控訴:

“憑什麼老年人就不能使用智慧手機?”

的確,在這個網路高速發展的年代,似乎所有的科技產品,全都是為年輕人而設計的。


過於複雜的操作頁面、難以搞懂的手勢步驟……讓不少像朱老伯一樣的老年人覺得苦不堪言。他們甚至連用手機付款都不會,因此多了不少的麻煩。


可朱老伯卻不願意承認,難道一旦長到他們這個年紀,就註定會被時代拋棄?


所以,他大膽地代表老年群體發聲,希望藉助這封信,幫助更多老年人擁抱潮流。


幸運的是,當這封信發表在《杭州晚報》上後,支付寶的工作人員們看到了。


他們主動向朱老伯遞出橄欖枝,開發出了一本《給父母的支付寶入門手冊》,裡面的圖片很多,字兒很大,正如朱老伯所期望的那樣。


而朱老伯更是為了這本手冊,提前列好了整整兩頁的提綱。


從那以後,他學會了網購和移動支付,甚至還靠著自己的技能,在老年大學社群裡講課,成了老夥伴們中的大紅人。


而2017年,也成了他人生路上的新起點。


其實,人生哪有什麼太晚的開始?


我們缺少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改變的決心和勇氣。


- 06 –

桃李春風一壺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隔著20年光陰回望,每個人都在時間的洪流中,當著平凡的人,做著平凡的事。


但就像有句話說的:

“每個生命來到世間,都註定要改變世界。”


叔相信,這個世界是屬於普通人的,你所經歷的高光時刻,也將照亮別人的路。


那麼,在過去的20年間,有哪些“非你莫屬”的“此時此刻”?


歡迎在留言區和叔討論,叔將送出20瓶阿里味兒香水,給留言用心的小夥伴哦~


- 廣告 -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