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從楷模精神特質看新時代教師形象

2019-10-06 17:36:01


點選上方藍字即可關注“中國教育之聲”


為了著力組織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偉大實踐,大力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師風,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自2010年起,教育部聯合中央媒體,在每年教師節前後評選出10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2017年評選11位)。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是新時期對人民教師職業精神和道德修養的集中概括。10年來評選的101位教書育人楷模總體情況如何,教書育人楷模身上有哪些特質,評選活動產生了哪些影響,針對這些問題,中教傳媒智庫基於媒體公開報道,從楷模人物的基本情況、事蹟型別、精神特質、輿論反響等方面入手,對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進行了梳理分析。


一、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基本情況分析


從性別、年齡、教齡、地域、學段、民族、政治面貌等方面的情況看,這101位教書育人楷模充分反映了我國1673多萬教師的基本職業狀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同時,也作為一個重要的樣本群體,體現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時代特徵和豐碩成果。


1.性別比例
在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中,女性有54人,佔比為53.47%,男性有47人,佔比為46.53%,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2.年齡分佈
最年輕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入選時28歲,最年長的入選時94歲,平均年齡53.20歲。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年齡多集中在41-60歲,處於這一區間的人數有73人,佔比為72.28%,其中51-55歲人數最多,共24人,佔比為23.76%。


3.教齡分佈
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入選時的教齡為6-79年,平均教齡為30.70年,均為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其中,教齡在16-40年的人數最多,共80人,佔比為79.21%。


4.地域分佈
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所在學校遍佈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港澳臺地區除外),分佈較為均勻,其中來自上海的入選者最多,共6人。


5.學段分佈
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涵蓋了高教、職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級各類教育。其中在大學任教的人數最多,共22人,佔比為21.78%。從事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人數相同,均為11人,佔比為10.89%。


6.民族結構
在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中,漢族佔比為82.18%,少數民族佔比為17.82%。在少數民族當選者中,5人為藏族,3人為回族,2人為土家族,錫伯族、朝鮮族、維吾爾族、滿族、彝族、壯族、苗族、蒙古族各1人。


7.政治面貌
在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中,有91人為中共黨員,佔比為90.10%。其餘10人中,有4人為無黨派人士,1人為民盟盟員,1人為群眾,4人政治面貌未見報道。



8.行政職務
有69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承擔了教學外的管理、社會工作,其中擔任校長/園長一職的人數最多,共33人,佔比為47.83%。其餘32人未擔任行政職務或未見報道。


此外,在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中,有30人獲得“特級教師”榮譽稱號,佔比為29.70%;有38人被報道擔任過中小學班主任,佔比為37.62%。有24人來自鄉村學校,佔比為23.76%,其中12人為邊遠山區小學或村小教師。由於辦學條件相對艱苦,教師人數較少,大多數人承擔了多個學科的教學任務。

二、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精神特質分析


以2010-2019年《中國教育報》的報道文字為語料,中教傳媒智庫內容分析團隊以提取關鍵詞的方式,對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報道文字進行標籤化處理,在此基礎上歸納主題型別,最後得出關愛學生、學習研究、教學變革、專業引領、育人藝術、勤奮認真、創新發展、紮根堅守、犧牲奉獻9個能夠顯示人物精神特質的主題詞。按照出現頻次作出如下分析:


1.“關愛學生”是教書育人楷模最具底色的精神特質


從主題詞出現的頻次看,“關愛學生”在所有楷模人物的報道中共出現了75次,屬於最熱主題詞。從報道內容看,無論是身在偏遠村小,還是執教高等學府;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皓首師長,這一群體最突出的精神特質,就是對於學生的深情關愛。

楷模教師們關愛學生的事蹟包羅永珍,主要包括重視學生學習成長、關心學生生活和家庭環境、關切學生心理健康,以及為學生提供經濟援助等方面。儘管他們只是為學生做了一樁樁一件件小事,但匯聚起來的卻是立德樹人的磅礴力量。比如,黃大年在膝上型電腦裡給每名學生都建了資料夾,開會休息時就通過郵件批閱學生作業;每次出差,都會利用午休時間,通過視訊通話給學生解答各種問題。在艾米拉古麗的幼兒園裡,有不少單親孩子和家庭經濟困難孩子,她就給他們買文具、洗衣服、過生日,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給予比其他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關愛。作為中職學校教師,盧桂英把中職學生信心重建作為第一要務,在一次次談心中幫助一個個迷茫少年重樹信心和希望。賀紅巖從來不會在公眾場合批評早戀學生,而是像媽媽一樣,在尊重學生的祕密和隱私的同時,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人生觀。

2.“學習研究”是教書育人楷模最具本色的精神特質

新時代為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業務精湛”“充滿活力”“高素質”“專業化”等要求,而學習研究則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根本。從詞頻統計來看,“學習研究”在所有楷模教師的事蹟材料中出現63次,是熱度位居第二的主題詞。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評選的教書育人楷模中,無論是城市教師還是鄉村教師,無論置身高校還是執教中小學,注重“學習研究”的事蹟比重都在不斷提升。

楷模教師們的“學習研究”主要體現在專業學習、教學研究、跨界學習等方面。作為特教老師,李銀環從事聾康工作之初,沒有完全適用的教材,沒有現成的教學大綱,更沒有可以借鑑的教學經驗,她向書本學、向同事學、向兄弟學校的教師學。課下,她還進修相關的大專、大本、研究生課程。憑著一股韌勁兒,讓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紮實。為了鑽研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張麗莉經常主動聽課,請教同行。她在師傅張立波班上擺放了一個塑料凳,專門用來坐著聽課;還經常為了一個教學設計,徵求老教師的意見,反覆修改,力求完美。作為英語專業教師,張賽芬出人意料地考取了鉗工中級證書,現在她能熟練指導學生如何準確進行量、挫、磨、鑽孔等各道工作程式,還能通過聽故障聲音來判斷汽車發生故障的位置。

事實上,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源動力,凡是注重“學習研究”的教師,在推動教學變革、發揮專業引領、提升育人藝術、追求創新發展等方面都有不俗表現。這在教書育人楷模的事蹟裡也有充分體現。正因此,從詞頻統計看,“教學變革”(59)、“專業引領”(51)、“育人藝術”(47)和“創新發展”(34)作為相關精神特質也有較高熱度。

3.“育人藝術”是教書育人楷模最具亮色的精神特質

立德樹人是教師的根本使命,但在具體的教育場景中,面對出身不同、性格各異、興趣多樣的學生,教師的靈活應變能力和育人藝術是最顯“增值效應”的因素。從事蹟材料看,教書育人楷模們都是運用育人藝術的高手,這也是他們身上最具最亮色精神特質。作為著名心理學家、西南大學首位資深教授,黃希庭先生經常在美麗的校園林蔭道上,攜二三學生漫步。這既是他的休閒鍛鍊方式,也是沿用多年的教學方式,看似漫不經心,實際上經常達成重要的專業點撥和智慧啟迪。面對特殊學校學生,李銀環從點滴溝通開始推動家校共育,在家長接孩子時與他們交流,利用業餘時間家訪,還使用家長聯絡卡,每天向家長通報孩子們的情況。她在實踐中發現,哪怕是一點點細微的變化,也能增強家長教育孩子的信心……這些感人而富有啟示的事蹟告訴我們,越是充滿藝術的育人行動,越是能夠增加教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此外,“紮根堅守”(28)和“犧牲奉獻”(19)也是教書育人楷模重要的精神特質。無論什麼年代,愛崗敬業、兢兢業業、不計得失、無私奉獻、甘願犧牲的人都會得到最崇高的敬意。在物質條件大為改善、市場觀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楷模教師們紮根堅守、犧牲奉獻的事蹟和品質,如同壓艙石一般,展現了這個時代依然需要推崇和發揚的精神價值,向教育系統乃至全社會傳遞了直抵人心的道德感召力。

綜合分析教書育人楷模的精神特質,可以看出三個特點:

1.教書育人楷模的人物特質高度切合黨和國家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定位和要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101位楷模人物,以平實感人的事蹟和一以貫之的行動,響亮地回答了“人民教師”的職責和使命。

2.教書育人楷模的人物特質集中展現了新時代的教師形象。每一位楷模在師德師風、教書育人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現,在教育改革發展新形勢下,他們樹立了對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無限忠誠、對學生深情關愛、對教書育人潛心追求、對學習研究高度重視、對改革創新積極探求、對教師崗位執著堅守的更加飽滿的人民教師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引領了全社會對於教師形象的公共認知。

3.教書育人楷模的人物特質全面呈現了優秀教師的素養結構。透過這些特質可看出,教師不僅要關愛學生,還要有高超的育人藝術;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潛心學習研究;不僅要勤奮認真,還要善於改革創新。可以說,教書育人楷模為廣大教師樹立了更綜合、更全面的引領,更符合新時代教師成長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需求。

(中國教育報刊社中教傳媒智庫出品,張以瑾、孫夢捷、劉博智、孫謙製作)


這裡是中教傳媒智庫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ID :eduvoice

文章已於修改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