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孩子,都被這種壞習性拖累

2019-09-13 11:23:54


不比我們當年,現在的孩子在學習這條路上越走越辛苦。

而本該均衡發展的德智體美勞,大部分孩子卻偏科嚴重。

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勞動教育,只盯著成績,卻沒留心——懶惰的習性,正在拖累孩子。

多少孩子,屈服於懶惰

我和很多家長聊過這個話題:平時要不要讓孩子做一些家務勞動?

有家長說:孩子光學習就夠累了,哪兒還有精力去做這些?現在只要能搞好學習,我就心滿意足了。

還有家長說:孩子還小嘛!再說他從小都沒做過,讓他做也做不好,交給他還不如我自己做了呢。

也有家長這樣說:現在高中學習緊張,等孩子上了大學,就讓她做一些。

不僅是家務勞動,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勞動,都被當成了一種不必要的苦。似乎它對孩子的成長可有可無,這種苦留到孩子上大學再吃也不遲。

但事實上,勞動恰恰是一種無法察覺、卻影響深遠的教育。

歌德說:“勞動能夠使我們擺脫三大災禍:寂寞、惡習、貧困。”脫離勞動的孩子,往往屈服於懶惰。


同事的孩子上了大學,放假一回家就惹得同事心煩:

“一天到晚就癱在沙發上玩手機,看見我打掃衛生也沒說給我搭把手。整個人懶成什麼樣了。

“幫個忙都不肯,說了她跟沒聽見似的,還是早點開學早點走吧。

當初她的孩子上高中,同事可是半點活兒都不讓孩子做,在家裡寵得像公主一樣。等孩子上了大學,突然讓孩子變勤快,也不可能啊。

何況很多家長灌輸的理念是,勞動很累,不值得做。孩子心裡自然會把勞動看輕一等,瞧不起這些生活的苦。

人的惰性一旦形成習慣,豈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一個設定好的機器。小時候懶散慣了,長大了也不會突然轉變。

孩子萬事靠父母,這種懶惰反而成為了一種生活常態。
 

懶惰,是一種可怕的慢性病毒

很多父母不把懶惰當回事,然而,滲入骨子裡的惰性,是一種無形的慢性病毒。

《顏氏家訓》裡有一條: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

孩子在家裡事事如意,事事舒坦,長大了到社會就吃不了多少苦,也沒有多少毅力。這樣便成不了什麼大事。

比起行動上的懶惰,更可怕的是心懶。南斯拉夫說過:“懶惰能使青年人未老先衰。

我侄子學習時成績不上不下,勉強考取了一所大學。畢業以後,進入了父母幫忙找的單位。

每次去他家,都看見他在玩手機,打遊戲。明明年紀輕輕,卻沒有一點青春活力。

有一次我問他,對未來有沒有什麼發展的想法。

他低頭玩手機,頭也不抬地說:“所有的一切我媽都給我安排好了,有什麼可操心的?


但是,我見過許多同樣年紀的孩子,他們有夢想,有追求,身上總有一股敢想敢拼的勁頭。

就算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是值得肯定的精神。至少這些孩子在面對挑戰的時候,不輕言退縮,總會去嘗試,去拼搏。

我那個侄子呢,卻是在父母的包辦下長大,如今依賴成性,安於享樂,被舒適的生活腐蝕了進取心。

未來本該充滿無限可能,孩子自己卻斷了努力的念想,就這樣安於現狀,不求上進。

心懶,最終讓孩子意志消沉,荒廢了未來。
 

父母的溺愛,是懶惰的助長劑

溺愛之下,父母在縱容孩子的懶惰。

前一段時間,湖南一男子找父母要錢被拒後,竟然拿刀威脅。

這位化名小陳的男子,大學畢業後找了幾份工作,要麼嫌錢少,要麼嫌工作累,後來乾脆在家無所事事,經濟上全靠父母的支援。

小陳為了新談的女朋友,又向父母要錢。聽到父母說不願意,他就激動地拿起菜刀威脅。

最後被警察帶走,他也沒有認錯的態度,反倒說:之前自己要錢,母親都給了,只是因為這次意外被拒,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類似的案例只多不少。還有一些孩子出國留學,回來後不願工作,依舊靠著年邁的父母過日子。

反思起來,父母的溺愛才是造成這一切的禍端


孩子都是家裡的寶,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包辦一切,力圖給孩子撐起一個舒適圈。

但是,這樣做不是愛孩子,而是毀了孩子,同時也害苦了自己。

哈爾伯特說過:“人變得懶散是教育的最惡劣的罪行。

與其給孩子一個生活的假象,不如教給他生活的能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引導孩子克服懶惰心理,進而學會獨立。

優秀的父母,往往看得遠,不會用自己的愛束縛孩子的一生。
 


很多時候勤奮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多一點勤奮,人生路上就多一份可能!

孩子先戰勝自己的懶惰,才有實力去創造奇蹟的未來。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