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的育學園2019-09-13 11:23:40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孩子的口腔是家長比較容易忽視的地方,但有些小疾病就藏在口腔裡,而且症狀還很像,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比如孩子口腔常出現的口腔潰瘍、鵝口瘡和皰疹性咽頰炎,家長不易區分,可能會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今天我們來聊聊這3種疾病的典型症狀,幫助大家區分它們。
口腔潰瘍
常見部位:
口腔潰瘍通常在脣、頰或舌根等部位比較常見。
持續時間:
口腔潰瘍通常持續1周左右。
採取措施:
對於口腔潰瘍無需特殊治療,等待自行好轉即可。
鵝口瘡
鵝口瘡是“白念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它能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這種疾病和孩子口腔內的奶漬比較相似,但鵝口瘡不易擦除,家長可以此區分。
當鵝口瘡症狀較輕時,孩子除了口腔裡的白膜,其他症狀並不明顯。隨著鵝口瘡加重,孩子在吞嚥時可能會有疼痛感,進而影響飲食。
鵝口瘡示意圖
皰疹性咽頰炎
皰疹性咽頰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主要表現為咽部出現小紅點,然後逐漸形成水皰,再破潰成潰瘍,還可能伴有發熱的症狀。
孩子在患病初期不會有特別的不適感,但在疾病後期會出現潰瘍,孩子可能會因為疼痛而抗拒吃飯或喝奶,這通常代表著病症接近好轉,但往往也是家長最著急的時候。
皰疹性咽頰炎示意圖
常見部位:
皰疹性咽頰炎的症狀通常出現在咽部或軟齶(上齶的後1/3)處。
持續時間:
皰疹性咽頰炎無需特殊治療,通常5-7天即可康復。
採取措施:
皰疹性咽頰炎屬於自愈性疾病,家長可以給孩子少量多次地喂水,這樣可以沖洗潰瘍面,避免繼發感染,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偏涼的流質、半流質的食物,這樣有利於孩子吞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如果孩子有高熱症狀,可使用退熱藥。
如果孩子出現了我們拿不準的症狀,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診斷,避免疾病進一步傷害孩子。
更多關於口腔潰瘍、鵝口瘡和皰疹性口腔炎的預防、治療及護理等方面的知識,大家可以長按識別二維碼或點選左下角的閱讀原文,下載育學園APP,檢視更多疾病講解及實用育兒技巧。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授權宣告: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下載育學園app
👇更多關於育兒知識內容等著你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