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內審完200頁的檔案!他們是復轉退軍人的“擺渡人”

2019-09-13 04:05:15


當好復轉退軍人的“擺渡人”


當前,退役士兵開始陸續離隊,幹部轉業工作也已進入尾聲。


做好退役軍人工作,關係國防和軍隊建設,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關係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日前,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在京召開,軍地聯合表彰了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單位和個人。在此,我們擷取3位軍隊系統“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個人”風采,以饗讀者。


——編 者



審讀檔案有“絕活”


■郭海洋 中國國防報記者 熊華明


朱小榮為軍轉幹部發放培訓教材。郎奇 攝


說起朱小榮,空軍進京轉業安置的幹部幾乎都知道:他的電話是公開的,“有不懂的就問朱聯絡員”。


朱小榮是空軍駐北京市轉業幹部移交聯絡組聯絡員,記者在朱小榮的辦公室中見到他時,他桌上的電話和手機響個不停,多是諮詢“熱線”。在電話中,大到安置政策解讀、安置方式選擇、行業發展特點、選崗報崗技巧,小到離隊報到流程、落戶資訊填報,他都一一耐心解答。


空軍駐北京市轉業幹部移交聯絡組只有朱小榮和同事郎奇2人,每年從接收檔案到召開集中審檔會,留給檔案初審的時間只有短短15天。近幾年,空軍進北京地區移交安置的人數比以往翻了一番,而要當好這千餘份檔案的“把關人”,困難可想而知。


“每一處資訊都至關重要,不能有絲毫含糊和差錯。”朱小榮告訴記者,轉業檔案如實記錄著一名幹部軍旅路上成長進步經歷,檔案是否完整清楚,不僅事關移交安置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還關乎轉業幹部的政治生命和個人前途。


朱小榮2005年開始從事聯絡員工作,如今已練就一項“絕活”:幾分鐘內審完一份多達200頁材料的檔案,不僅能敏銳發現問題,還能做到無一疏漏。這些年,朱小榮與同事攜手移交轉業(復員)幹部1.2萬餘名,檔案移交率100%,離隊報到率96%以上。


朱小榮不僅每年深入部隊一線宣講安置政策法規,分析安置形勢,現場為轉業幹部答疑解惑,還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收集整理大量資料,參與編輯製作《空軍轉業幹部指導服務手冊》,分發到每一名軍轉幹部手中。


檔案移交過程中,轉業幹部安置地、家屬隨調身份和幹部“三齡、兩歷、一身份”認定等問題,牽扯到調配、任免、考核、招生等方方面面,是矛盾問題集中突出的環節。由於幹部招生、考學政策隨著時代而變化,一些特殊政策下的幹部身份容易受到質疑,因為時間比較長,找到依據成了難題。面對這些困難,用朱小榮的話說,“要像‘釘釘子’一樣,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


2017年,從空軍某文藝團體轉業的13名幹部,由於入學批准書上沒有地方招生辦的章,檔案裡也沒有普通高中應屆畢業證明,地方軍轉部門認為檔案不全。原來,這批幹部是直接選拔進入軍隊院校培養的少年苗子。為了證明他們的身份,移交聯絡組找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有關部門關於此事的檔案和人員名冊,並協調空軍幹部部門為他們出具身份認定說明,最終全部順利移交。


時刻把轉業幹部放在心上,只要事關轉業幹部權益的事情,朱小榮和同事都按照政策盡力爭取。


2017年,某部轉業幹部單某,服役期間曾被授予空軍“愛軍習武模範戰士”榮譽稱號。由於年齡偏大,擔心選崗受限,單位找移交組尋求幫助。考慮到是典型模範,朱小榮走訪北京市總工會勞模工作部,詳細諮詢相關待遇,多次與北京市軍轉辦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最終該幹部得到妥善安置。


朱小榮告訴記者,軍轉安置工作不僅要講感情,更要講原則,按政策規定辦事,對轉業幹部提出的問題,有政策規定的要勤溝通,合情合理的積極爭取,有理有節搞好協調。



協調推出“硬舉措”


■李 忠 中國國防報記者 曹 琦


楊曉勇(右)給新來的幹事講解政策法規。李忠 攝


8月底,古都西安,記者見到陝西省軍區轉業幹部辦公室副主任楊曉勇。他2009年開始從事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全省計劃分配轉業幹部安置到黨政機關和參公以上崗位達到86%。


“幹軍轉工作就要認準‘服務’二字,不能摻半點私心雜念。”楊曉勇告訴記者,要儘可能地讓每一名退役軍人都人盡其才。每年軍轉安置工作開始前,他都要深入部隊走訪,逐個審閱轉業幹部檔案材料,把每個人的學歷、特長和要求一一記錄下來。安置過程中,他與這些同志逐個交談,認真聽取原部隊意見,根據每個人的專長和擇業意向,盡心盡力向用人單位舉薦。


“沒有軍地領導的大力支援,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很難取得今天的成績。”採訪中,楊曉勇很少談及自己的工作成績,他說,作為兵員大省、軍轉安置大省,陝西省委、省政府和省軍區始終將退役軍人安置工作作為一項特殊的政治任務來完成,這是一切成績取得的根本。


楊曉勇介紹,3年前,他們實行積分排名選崗安置辦法,將軍轉幹部服役期間的德才表現、貢獻等納入評價體系,量化打分,根據積分排名進行選崗安置,確保服役時間長、德才表現好、犧牲奉獻大的退役軍人得到妥善安置,形成了“背景硬不如軍功章硬、關係大不如貢獻大”的良好安置導向。


記者翻閱資料瞭解到,該辦法對團職轉業幹部實行功績制考核排名選崗安置,營職以下轉業幹部實行考試成績按50%計算與考核成績直接相加累計排名選崗安置;考核積分專案和標準,依據轉業幹部立功受獎、軍齡、任職、學歷、艱苦邊遠地區和從事特殊崗位工作年限以及受處分情況進行考核積分排名,各職級分別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選擇單位。單位一旦選定不得變更,各接收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接收轉業幹部,嚴禁將轉業幹部分配到不符合規定的單位和崗位。


去年底,陝西將3名正師職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到地市任市委常委、副市長,3名副師職幹部任副市長,在全社會引起較強反響。


“這一舉措,為做好軍改期間軍轉安置工作,特別是師團職幹部安置樹立了良好導向。”楊曉勇說,師職轉業幹部歷來是安置重難點,在省軍區積極推動、協調下,他們聯合地方有關部門專門制定出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期間軍轉安置工作的9項14條“硬舉措”。


省軍區系統按照新的編制體制執行後,部隊轉業幹部離隊報到工作從人力資源部門移交到轉業幹部辦公室。此項工作的最大特點,就是疑難雜症多、棘手問題多。楊曉勇沒有畏難不前,他和同事認真梳理滯留情況,以提高安置質量為推動,逐個談話,講清政策,妥善解決所有老大難問題,12名滯留部隊的轉業幹部全部愉快離隊報到。


楊曉勇向記者介紹,陝西省軍區正積極探索“重點物件直接安置、專業人員對口安置、具備資格人員轉任安置、特殊人才選調安置、垂管系統優先安置”的工作機制,力求形成良好的軍轉安置局面。



為兵服務“霸得蠻”


■張姝琪


肖哲(右)正在講解法規。劉士虎 攝


近日,筆者來到南部戰區政治工作部兵員和文職人員局,見到不久前榮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個人”的肖哲。


與他一起共事的一級軍士長劉士虎快人快語:“肖幹事是個熱心腸,樂於助人,大家都信任他,士兵評殘鑑定、轉業安置等問題都會諮詢他。”


這時電話響了,一名退役士官諮詢地方和軍隊待遇定級有出入的問題,肖哲當即以政策規定回覆對方,專業且利落。迴應退役士兵的利益訴求和政策問詢,是肖哲的日常。2012年至今,他先後協調移交安置退役士兵5000餘名,移交傷病殘士兵300餘名。工作的磨礪,已使他成為“政策通”“法規通”。他說,兵員工作政策性很強,只有腦中有“法”,才能手上有“招”。這些年,學習法規政策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交談中,筆者看到桌上的一本《兵員工作檔案選編》,封面四周已磨成白色。


“我是個直性子,遇到問題不解決不罷休,用我們湖南話說就是‘霸得蠻’。”這是肖哲的自我評價,也是他迎難而上、熱忱為兵的真實寫照。為摸清部隊、地方和退役士兵三方移交接收的“矛盾點”,掌握移交需求的“契合點”,找準推動移交的“發力點”,他先後30餘次深入軍地調研,積極探索多方合作解決問題的方法路徑。近5年來,他為部隊專題輔導、答疑解惑3600多人次,順利移交13名身患尿毒症、白血病等重症士兵,被退役老兵稱為“知心大哥”。


退役軍人工作瑣碎複雜、範圍廣、困難多。有一年,某通訊營戰士鄧某患骨結核,想申請“因公評殘”,但根據當時政策,只能按“因病評殘”處理。僵持不下,鄧某滯留部隊。得知鄧某生活困難,當時在機關任兵員參謀的肖哲經常自掏腰包資助他,給他講政策。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肖哲和鄧某成了好朋友。2014年,肖哲依據政策法規,協調各方給予鄧某適當經濟補助和住房安置政策傾斜,成功移交地方。


多年的工作經歷,讓他意識到,僅憑真情的感召和對法規政策的熟知還不夠,還要積極建言獻策,推動法規政策不斷完善。這些年,他先後刊發退役士兵移交安置工作相關要訊15篇,向軍委機關上報專題報告6篇。2013年他向上級有關部門建議,在原先住房補貼的基礎上,提高退休士官補助標準,因為按照市場價,已經買不到相應面積的房子。可喜的是,今年軍委下發規定,將退休士官住房補貼上調。對此,肖哲感到格外欣喜,“國家和軍隊對退役軍人的政策利好越來越多,不僅能激發廣大官兵謀事創業的幹勁,也能吸引更多優秀青年參軍入伍。”


面對新使命新要求,肖哲與同事一道,聯合地方企業研發“兵文作戰資料採集軟體”,建立“退役士兵資訊資料庫”和“戰時應急徵召人才儲備池”,將退役士兵基本資訊、特長、技能等級等錄入系統,建立資料庫,為戰時部隊動員徵召、預備役轉服現役提供精準資訊支撐。


儘管取得不少成績,但肖哲看得更遠。他說:“兵員工作還要更加聚焦實戰,進一步精準細化與作戰相關要素指標,以支撐未來資訊化作戰。”



傾注真情做好退役軍人工作


■申衛紅 李映輝


2019年軍轉幹部招聘會上,空軍相關部門領導正在解答問題。鄒本璋 攝


駝鈴聲響,又一批老兵即將告別軍營。部隊各級緊貼退役軍人現實需求,熱忱提供政策諮詢、就業培訓等服務,努力“扶上馬再送一程”,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開啟新徵途。但現實工作中,也出現一些服務跟進不及時、政策落實不到位等新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不論是軍官還是士兵,對他們而言,部隊就是“孃家”,軍隊退役軍人工作者就是“孃家人”。因此,能否把每名退役軍人看成 “自家人”,做到投入真情、灌注熱情,當好他們的堅強後盾,是做好退役軍人工作的前提。


真情化解矛盾,實幹攻克難題。從現實來看,一些退役軍人在檔案移交、就業安置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歷史問題和現實難題,直接影響以後的工作生活。退役軍人工作者只有帶著責任、帶著真情、帶著耐心,統籌做好退役軍人移交安置、服務管理、就業創業、撫卹優待、社保接續等工作,積極解難善後、牽線搭橋,維護好退役軍人合法權益,才能真正讓他們“高高興興參軍來、開開心心退役走”。


制度才能管根本、管長遠。黨的十八大以來,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受到各級高度重視,從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到研究制訂《退役軍人保障法》;從出臺退役軍人安置優待政策,到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隨著退役軍人政策制度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軍地間協調溝通渠道更加順暢,“直通車”等安置方式更加精準,“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更加深入人心。


想要完全打通制度落實、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作為末端落實人的退役軍人工作者責任尤為重大。因此,做到充滿真情、煥發激情,通過主動對接國家和軍隊相關政策制度,加強政策銜接和跟進落實,才能推動制度落地、機制優化,實現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流程化。


退役與現役是軍人人生的不同階段。相信通過每位退役工作者的真心關愛、熱心接待、誠心幫助,那些曾為軍隊奉獻青春的退役軍人就能感到最貼心的撫慰,而那些戰鬥在不同崗位上的現役官兵也將看到最能託付的明天,共同為這個偉大時代不懈奮鬥!

本文刊於《中國國防報》2019年9月5日03版



編輯:張蕾 胡恬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