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特刊|勝利,一枚獻給祖國的勳章

2019-09-13 04:05:14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2019年9月5日05版)


勝利,一枚獻給祖國的勳章

■周猛


(一)


克勞塞維茨曾斷言,戰爭是一個充滿偶然性的領域。


1950年冬天的朝鮮,冰天雪地,一片亂峰疊嶂之中萬物肅殺,萬籟俱寂,讓迷霧一樣的戰場更顯幾分神祕。


11月28日這天,天剛露白,在通往三所裡的山路上,一支隊伍正悄無聲息地全速奔襲。


這支隊伍中的每個人心裡都只有一個念頭:還有三十里,還有三十里就能直插三所裡,切斷美軍的退路。


這支正在執行史無前例行軍任務的部隊,這支已經連續作戰兩天兩夜的隊伍,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113師。


突然,頭頂傳來轟鳴,美軍飛機來了!


怎麼辦?


絕對制空權在美國人手裡,被發現就意味著暴露戰鬥意圖,更意味著被轟炸打擊。


要知道就在3天前,志願軍司令部剛剛遭到過美軍飛機轟炸,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就犧牲于飛機的汽油彈下。


怎麼辦?


113師得到的命令是趕在敵人南撤之前插向三所裡,徹底斷敵退路。


要知道11月27日,第38軍和第42軍就已分別擊潰南朝鮮軍並攻佔德川和寧遠,敵人已經開始南撤。


怎麼辦?


隱蔽還是前進?時間已經不允許這支跑了一整夜疲憊到生理極限的部隊過多思考。


只要能按時趕到三所裡完成合圍,其他一切的一切都不再重要!


副師長劉海清大膽決定,部隊把用於偽裝的白被單扔掉,沿通向三所裡的山路加速前進!前進!前進!


就在全師上下甩掉一切包袱,不做隱蔽、不畏犧牲,只管前插、再前插的時候,美軍飛機突然做出一個令人費解的舉動,在部隊上空盤旋幾圈後飛走……


原來,113師經過整整一夜強行軍,隊伍確實不夠齊整,又沒有疏散隱蔽,讓美軍飛機誤以為這是從德川潰敗的南朝鮮友軍。


敵人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們的友軍是不可能敗退至此的,因為就在兩天前,就是他們現在誤放走的這支部隊,曾派出一支奇襲小分隊直插武陵裡大橋,截斷了德川之敵的退路,導致南朝鮮第2軍團全軍覆沒。


敵人做夢都不會想到,這支看上去有些步履蹣跚的部隊,竟然一夜強行145裡,創造出步兵行軍世界之最。


敵人做夢都不會想到,正是因為他們的出現,使得這支部隊加快行軍速度,正好比撤退的美軍提前5分鐘到達三所裡,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敵人做夢都不會想到,就在這支部隊完成穿插三所裡後半個小時,阻擊戰接踵而至,志願軍對半島北部“聯合國軍”的圍殲之勢基本形成,第二次戰役即將全面打響。


“這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紐約先驅論壇報》這樣評論朝鮮戰場上的這次戰役。“聯合國軍”將被英勇的志願軍打退回三八線以南,麥克阿瑟“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狂言成為空言,而東線長津湖、西線鬆骨峰的經典戰鬥將會為後人津津樂道。


這,是一次奇蹟般的偶然!


這,是一次經典的穿插!


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


(二)


偉大的勝利,既有偶然,更有必然!


奔襲三所裡,並非我們這支軍隊第一次徒步行軍創造奇蹟。


1935年5月29日,紅四團官兵在天降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達240裡,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留下“飛奪瀘定橋”的鐵血傳奇。


歷史何其相似!這一次,流淌著紅軍血脈的志願軍將士奔向三所裡的“鐵腳板”速度更快,創造了“世界步兵進攻速度和頑強性的極限”,為部隊贏得了“萬歲軍”的美譽。


“物質的力量只是一個‘木製的刀柄’,而精神的力量才是‘閃亮的刀鋒’”。


就在113師用鐵腳板奔襲三所裡的同時,美軍第9集團軍機械化部隊也在公路上拼命行軍。


雙方目標一致。誰能搶佔三所裡這個小山村,事關勝負!雪地裡,“鐵腳板”與汽車輪子展開了一場生死賽跑。


勝負的天平其實早已註定!


一方是為信仰,一方是為逃命!


對我們這支部隊而言,“向死而生”從來都不是一道哲學命題,而是一張前仆後繼用生命書寫的答卷。


因為信仰,我們捨生忘死;因為信仰,我們獲得正義的力量;因為信仰,我們化身精神的刀鋒!


打什麼樣的仗要一夜奔襲145裡?如何打仗,才能做到讓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潰不成軍、疲於逃命?


志願軍誘敵深入、分進合擊、分割包圍、戰役穿插等戰略戰術,僅僅幾天就讓當面的“聯合國軍”從不可一世到灰頭土臉。


113師明知敵機在頭頂,卻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這既是為了完成任務的革命大無畏精神,更是虛虛實實、瞞天過海的高超戰法。


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直到“打出了一個新中國”,這種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作為制勝法寶,被我們這支部隊運用得爐火純青、已臻化境。


這就是勝利的硬核,勝利的必然!


變換的是時空,不變的是追求。進入新時代,實現強軍目標、向世界一流軍隊邁進,我們既要強化我們的信仰,也要強化我們的能力,因為我們知道,能最終抵達“勝利橋頭”的,必是在如磐信念引領下的一雙雙千錘百煉的“鐵腳板”。


(三)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世界經濟和戰略重心發生轉移,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面臨難得的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


大國博弈與地緣政治衝突此起彼伏,貿易霸凌主義逆時代潮流而動,民粹主義聲勢看漲,“逆全球化”思潮上揚,“黑天鵝”事件頻發。種種變數,中國都難以置身事外。


一面是承平日久,一面是狼煙可見;一面是國力日昌,一面是風險挑戰。


當年,武器裝備遠遜對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憑著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把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從鴨綠江邊壓回“三八線”。這一仗,鞏固了新生政權,中華民族從此“揚眉吐氣”,更加眾志成城。


今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肩負如山使命的人民軍隊,更不能麻痺懈怠、醉享太平。


習主席的警策,我們必須謹記在心——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捱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軍隊首先是戰鬥隊,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只有安不忘危,實實在在做好打贏準備,努力提高能打仗、打勝仗能力,才能有效震懾敵人、遏制戰爭、捍衛和平。


能打仗、打勝仗,就要興訓除弊,根治“和平病”。弄虛作假可以欺騙自己,卻騙不了敵人。思想上的“馬放南山”比現實中的“刀槍入庫”更可怕。


能打仗、打勝仗,就要把明天“打什麼仗”“和誰打仗”“怎麼打仗”等問題搞明白,把未來戰爭制勝機理研究透。現代戰爭的發展越來越像蘇沃洛夫所說,“一分鐘可決定戰鬥的結局,一小時可決定戰局的勝負,一天可決定帝國的命運”。戰爭愈趨於速決,軍事鬥爭準備就愈要持久用力、精準用力。


能打仗、打勝仗,就要持之以恆地抓牢基礎訓練、開展實戰化訓練。通過貼近實戰的訓練,將任務變成“大腦的直覺”和“肌肉的記憶”。


說一千道一萬,打贏才是硬道理!軍事鬥爭準備歸根到底是人的準備,需要能力的準備,更需要意志的準備!


(四)


2018年全軍開訓動員大會之後,習主席視察中部戰區陸軍某師,駐足鬆骨峰戰鬥展板前,在高度讚揚志願軍官兵英勇頑強戰鬥作風的同時,強調指出——


“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


聽!統帥一聲令,練兵風雷動。


看!風捲戰旗紅,決勝新徵程。


伴隨著我軍的體系重塑、力量重組、浴火重生,今日的三軍演訓場上,練兵備戰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陸軍13個集團軍軍長首次接受戰役指揮能力大考,立起練兵先練將的鮮明導向;


海軍出島鏈訓練已成常態,三大艦隊礪兵西太平洋,創下參演兵力最多、訓練要素最全、攻防難度最大等多項紀錄;


空軍“金頭盔”比武以擊落製取代積分制,全程實現異型機編隊對抗,龍爭虎鬥,異常激烈,“金頭盔”大都是新面孔;


火箭軍組織導彈基地全型號連續發射、整旅導彈火力突擊,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進一步提高,火箭軍官兵豪邁叫響“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實戰化演訓如砥似礪,打磨著一支勝戰之師。或許,發生在陸軍某部冬訓場上的一個“微鏡頭”,能再次激盪起我們的思緒——


那次實兵演習,一名年輕的偵察兵抵近潛伏在“敵”指揮所頭頂的一棵樹上,源源不斷為己方提供關鍵情報。林海雪原零下20多攝氏度的酷寒中,我們不知道他是怎樣一動不動捱過了5個小時,只知道當戰友協力將快要凍僵的他擡下樹時,他問的第一句話是:“打贏了嗎?”


視線從他身上飄遠,我們彷彿看到了當年冰雪覆蓋的三所裡、長津湖……


鋼多氣盈骨更硬,練兵備戰沒有止境唯有進境。在實現強軍目標的偉大征程中,還有許多“三所裡”,等著我們去奔襲、去拼搏、去衝鋒!


勝利,永遠是軍人獻給祖國最閃亮的勳章!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2019年9月5日07版)


鐵血榮光,千錘百煉為戰勝


歷史的書頁將永遠珍藏這一幕。


2017年7月30日,大漠深處,沙場閱兵。人民軍隊以改革重塑雕刻出的全新容顏,迎接自己的90歲生日。


改革的號角,曾經在另一片閱兵場吹響。2015年9月3日,勝利日大閱兵,在紀念“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日子裡,人民軍隊矚望著未來戰場的勝利。


對於一支軍隊來說,勝利值得永遠紀念,更值得永遠追尋。軍人生來為戰勝,勝利從來偏愛千錘百煉的軍人和千錘百煉的軍隊。


人民軍隊的千錘百煉,既在於一次次戰勝強敵的較量,也在於一次次超越自我的變革。


護航中國七十年,人民軍隊寫下了“勝利之師”的榮光;改革強軍再出發,我們有信心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壯闊閱兵——見證換羽新飛


70年來,一場場雄壯威武的閱兵式,見證了人民軍隊力量編成的變遷發展、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成為人民軍隊與時俱進提升制勝能力的時代縮影。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



開國大典閱兵是我國現代閱兵式的藍本。至今,我軍的閱兵程式和內容基本無大的改變,僅在方隊和人員的規模、數量上有所增減和變化。


1954年國慶閱兵



受閱部隊從全軍60個單位抽調編成,共10384人。受閱武器裝備由開國大典時的“萬國造”變為蘇式武器,標誌著人民軍隊武器裝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59年國慶閱兵



受閱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國製造的59式主戰坦克第一次接受檢閱,受閱的6種型號火炮有5種是中國自己製造的。標誌著中國國防工業已由仿製進入了自行設計製造的嶄新階段。


1984年國慶閱兵



此次閱兵首次展示了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遠端、中程和洲際戰略導彈。受閱武器裝備共28種,均為中國自行研製,其中19種新裝備具有現代水平,有的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充分展示了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新成果。


1999年國慶閱兵



這次閱兵受閱的42種大型裝備,90%以上是新型武器裝備,絕大多數為國產。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隊和預備役部隊第一次編隊受閱。此次閱兵顯示出我軍正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2009年國慶閱兵



受閱的武器裝備共52型,均為我國自行研製和生產,近90%是首次參閱,武器裝備科技含量高,有的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15年勝利日大閱兵



受閱方隊按作戰體系編組;84%武器裝備為首次亮相;10支抗戰英模部隊,在20名將軍率領下接受檢閱;來自亞、歐、非、大洋洲和美洲的10多個國家派方隊或代表隊參閱。


2017年建軍90週年閱兵



34個地面方隊和空中梯隊,按作戰編組列陣沙場,戰略支援部隊等新組建部隊全新亮相。這是一場野戰化、實戰化的沙場點兵,是人民軍隊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後的全新亮相。


沙場演訓——鍛造精兵勁旅


像打仗一樣訓練,像訓練一樣打仗。訓練是戰爭的預演,演訓場上的硝煙裡蘊藏著戰場制勝的密碼,金戈鐵馬的奔騰見證著制勝能力的嬗變。


重大演訓活動


遼東半島抗登陸演習:1955年11月3日至14日,我軍在遼東半島舉行陸、海、空三軍聯合抗登陸軍事演習。這是我軍探索現代戰爭條件下訓練和作戰經驗的生動實踐,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陸海空抗登陸演習。


華北大演習:1981年9月14日至18日,我軍在華北地區舉行實戰演習。華北大演習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演習,是我軍第一次方面軍規模的戰略性戰役演習。


東南沿海演習:為了遏制“臺獨”勢力,打擊其囂張氣焰,1996年上半年,我軍在東南沿海進行了一系列的實兵實彈演習。


世紀大演兵:2000年10月,中央軍委組織了一次全軍科技練兵成果交流、演示活動。這是1964年“大比武”以來,演練層次最高、運用技術最新、涉及範圍最廣的全軍性聯合演兵行動。


聯合登陸演習:2001年6月,我軍舉行以聯合登陸作戰為背景的實兵演習。這次演習是我軍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三軍聯合登陸作戰演習。


“鐵拳-2004”:2004年9月,我軍在河南確山舉行“鐵拳-2004”機械化步兵師山地進攻作戰演習。這是我軍邀請國家最多、軍事觀察員層次最高、對外展示規模最大的演習活動。


“聯合-2008”:2008年9月,由陸海空三軍參演的“聯合-2008”實兵演習,從山東半島轉戰遼東半島。這是我軍首次組織的跨越兩個半島聯合演習。


“衛勤使命-2014”:2014年9月,陸海空13支戰役衛勤支援力量參加“衛勤使命-2014”演習。這是我軍首次舉行基於資訊系統的實兵對抗綜合衛勤保障演習。



勝戰先鋒——引領血性突擊


軍隊是英雄的沃土,血性的舞臺。70年來,一代代英勇無畏的共和國軍人用奔騰澎湃的熱血,為人民軍隊寫下了凱歌高奏、決戰決勝的勝戰榮光。


楊根思

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的模範指揮員”


羅光燮

邊境作戰中的“滾雷英雄”


巖龍

保衛邊疆戰鬥中孤身斃敵20餘人的 “孤膽英雄”


麥賢得

“八六”海戰中英勇頑強的“鋼鐵戰士”


楊利偉

實現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的“航天英雄”


李中華

“馴服”27種機型的“英雄試飛員”


戴明盟

中國“飛鯊”第一人,“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


王剛

令暴恐分子聞風喪膽的“反恐尖刀”



新質戰鬥力——擦亮制勝鋒刃


新型作戰力量是生成新質戰鬥力的強大引擎,是推進軍隊建設轉型的重要領域和核心要素。在我軍由大向強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新質戰鬥力的加速生成,為未來戰場制勝擦亮了鋒刃。


海軍陸戰隊


陸軍航空兵


空軍空降兵


特種作戰


資訊支援


遠海防衛


遠端打擊


戰略預警


戰略投送


(資料整理:程錫南 閔洋攀)




更多內容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解放軍報》2019年9月5日06版


《解放軍報》2019年9月5日08版



編輯:邵薇 柴華 王天益 楊悅 賀逸舒 霍雨佳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