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樂亦哀的魯特琴四重奏,跨越千年的音色誘惑!

2019-09-11 12:26:17


// 魯特琴演奏者 //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德·卡拉瓦喬


這是一件連大師都喜愛的樂器,不惜以一筆一劃細細描繪它的形狀。


畫面中樂手拿著的,名叫魯特琴,也稱琉特琴,是一種曲頸撥絃樂器,擁有著幾千年的歷史。


音樂資源載入中...


通常我們看到的魯特琴的表演,都是獨奏或協奏。假如一次有四把魯特琴同時演奏,是什麼樣的聽感呢?


與畫家卡拉瓦喬一樣,來自義大利的“米蘭魯特琴四重奏(Quartetto di Liuti da Milano)”組合,給你揭曉這細膩的答案。



真是令人心生嚮往、無法抵擋的音**惑!


“米蘭魯特琴四重奏”由Emilio Bezzi、Renato Cadel、Stefano Guarnaschelli與Elisa La Marca四位樂手組成,在視訊中這12分鐘裡,他們演奏了《尋找》,《馬德里舞曲》兩個樂曲


音樂資源載入中...


他們是一支集文藝復興風格和巴洛克風格為一體的的合奏樂團。樂團最初逐漸的目的是為探索魯特琴在音樂中,除了伴奏外還未被開發的潛力,包括魯特琴文學等藝術。



在文藝復興後期與巴洛克時期,魯特琴作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彈絃樂器之一,見證了文藝復興的黃金歲月。就像現在的鋼琴與吉他一樣,魯特琴在16世紀,歐洲最風靡的家庭獨奏樂器。



不僅如此,在上流社會,它也深受貴族們的喜愛,是歐洲宮殿中最流行的樂器;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中,魯特琴更是出場率最高的常客樂器。


而關於宗教,魯特琴也佔一席之地。天使手中假如拿著魯特琴,便象徵著天堂的「美好」與「和諧」。



18世紀,世界各地掀起反皇權浪潮,歐洲貴族與王室的勢力逐漸被削弱,這個被貴族化的流行樂器也隨之淡出了歷史舞臺,而文藝復興時期的25000多首魯特琴作品,也成為之後古典吉他演奏曲中的一部分。


如今再聽見魯特琴聲,亦樂亦哀,依舊如一位沉穩的見證者,如一條蜿蜒的河流,舒緩地流淌在當下的空氣中。


撰文:賴爺



招聘:新媒體編輯

職位描述:

1. 公眾號內容選題、撰寫、編輯工作

2. 微博號日常更新、管理

3. 公眾號內容渠道管理

4. 新媒體內容板塊開發

5. 線下活動創意策劃與執行


職位條件:

1. 一年以上新媒體工作經驗 

2. 微信後臺操作熟練,瞭解新媒體運營技巧和寫作方法

3. 喜愛音樂與文化領域,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4. 長期關注世界音樂公眾號

5. 會處理圖片、音視訊者優先

6. 出色的寫作文案能力,觀點獨到,英語聽說讀寫熟練

7. 喜歡音樂!喜歡音樂!喜歡音樂!


薪資:面議

上班地點:北京市東城區

請將簡歷及作品寄至[email protected]





  近 期 演 出 推 薦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