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字醜哭|老母親的開學自救第一課

2019-09-11 10:42:01

小土叨叨:蛋仔上週開學了,正式步入小學階段。一直以來,他就是督促我學習的小鞭子,只要稍一個不留心,就發現又掉坑裡了,就跟當年促使我開始各種查睡眠資料那樣。
跟著他的成長,我也積累了無數“受虐史”。 作為一個新晉小學生家長,交一篇功課。

起因


從中班開始,蛋蛋學校會佈置一些家庭作業,那時候寫字醜,我沒太在意,總覺得可能年齡沒到,完成了就好,興趣更重要。也怕糾正他,會打擊他寫字的興趣。

(喝醉了的一片字,這還是認真寫的)
到了大班,有次去學校參加活動,很多小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發現他的明顯是醜一截的。我警覺到,不完全是年齡的緣故,要找找原因了。


字跡是否工整,美觀,對整個學習生涯都挺重要,且不說閱卷老師看著舒服,就是自己看著也能多些信心。 而且字醜往往作業的效率低下,可能別人寫一遍就行,字醜的娃卻要不停返工。 
加上要升小學了,改進寫字的任務提上日程。



找到原因
以前查過寫字姿勢的視訊和文章。當時查完,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因為整個學習生涯,我一直都羨慕寫字好看的同學,也很努力地嘗試,但就是寫不好。原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幾十年來,我的抓筆姿勢一直是錯的!
這次又看了一次視訊,開始觀察蛋仔,看他的問題出在哪。
果然,他的握筆姿勢是典型的錯誤姿勢之一,用三個手指頭捏著筆(我模仿她拍的):


還有一些其它的姿勢,也是比較常見的錯誤👇。


剛開始糾正抓筆姿勢時,他會抱怨:
“我這樣抓已經習慣了,很舒服,我那樣抓不舒服!
還會反問:
“我這樣抓不是也能寫嗎?為什麼非要那樣抓?

我就給他看視訊,告訴他,這是因為:錯誤的抓筆姿勢,筆能活動的範圍小,所以寫字容易累,字也不容易寫好用力的方式方向不對,也很容易累。下面👇


看完之後,他瞬間就明白了,立即就改正過來了!(白日夢!刪掉……)


他有點將信將疑,我就拿出筆和紙,跟他做實驗,他遇到實驗一下子就很high,操起筆就開始在紙頭上大劃特劃,一邊還很得意的跟我說:“我這樣畫,一點也不小啊,很大啊!”

反覆好幾次,油鹽不進,我那個氣啊,咬著牙到客廳去做了三次深呼吸。
糾正了一段時間,他終於不再用三個手指頭了,但有時還是會拇指在前,食指在後,這也仍然是錯誤姿勢,(食指關節彎折過度,筆架在虎口,寫字角度過低,費力)。

觀察了一陣子,發現他不是不知道,而是習慣的力量太大,一方面需要加強記憶,一方面需要多練習。
我就想辦法編了個詞,跟他一起念:食指前,拇指後,食指拇指要分開;抓錯了,不要緊,重新一抓就會好。就差沒拿出快板了,不過這下總算能記住了。


關於抓筆姿勢,網上搜到解釋最詳細的圖是布衣老師的這張:



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孩子抓筆姿勢是無法一步到位的,搜尋過程中找到一幅圖,很詳細的描述了這種變化。👇
(Picture 1: Pencil Grasp Development, Erhardt, 1962)
http://kidlink.net.au/classroom-tips-series-pencil-grasp/



其它問題

在觀察過程中,還總結了其它一些導致字醜,寫字累的原因:


1 .
現象一行字,前幾個字往往還可以,後面越寫越差,觀察後發現,是因為寫著寫著筆就往下滑了,手指頭離筆尖太近,能控制的範圍就很小了,字自然就醜了。 
對策:提醒他,離筆尖太近的時候,給自己喊“停”!重新抓筆。


2 . 
現象總是人跟著字走,寫著寫著,人就歪掉了。
對策:提醒,及時挪動本子,讓身體不用跟著字跑。


3 . 
現象用力過大,感覺每個寫出來的字都印跡很深,紙都被寫凹下去了。
對策:提醒他手腕放鬆,寫字並不是力氣越大,就越好看的。力氣用大了,寫不了幾個字肯定累了,越累越不想寫,惡性迴圈。不過抓筆姿勢正確後,這種情況好轉了。


4 . 
現象數字3,5,字母S,總是容易寫反。

對策:搜了一下寫反的原因,發現這個現象在7歲之前都還是比較常見的,需要多一些的練習和提醒就可以。提醒他,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這8字訣。


5 .
現象喜歡寫連筆,就是從頭到尾不停。
對策:提醒他,及時停下來,重新起筆寫。欲速則不達,慢是為了不返工。有時候看似慢,實際卻能更快。 


6 . 
現象很容易大大咧咧的寫,寫到最後發現空間不夠用了,後面的字擠在一起。
對策:提醒他要注意規劃,不要著急一拿到筆立馬開始寫,也就是在落筆的時候提前看一下終點,觀察整個空間。磨刀不誤砍柴功。



自己編的快板再次登場:第一坐姿直起來,第二抓筆要正確,第三筆順要注意,橫要平豎要直,寫得不好,停一停,手腕放鬆寫好字。(我編得水平一般,大家根據娃記不住的地方,自己發揮)可以寫好貼了在他桌子旁的牆上。


把他以前的字和現在的做對比,給他信心,讓他知道改變不是隻有痛苦,而是真真實實有效果,有收益的,是他能夠再努力下達到的。


尾聲


糾正的過程,深刻領悟到習慣的力量,要改一個已經根深蒂固的習慣真的太難了!這也是我為什麼想寫出來的原因,早點重視,改起來就沒那麼難。


想想我小時候為了寫字捱了不少罵,但空洞的教“要寫好看”“要認真”完全沒用!因為孩子無法知道,如何從“現有的水平”達到“好的水平”,也會生出很多無能感,挫敗感


我的體會是,要多觀察錯誤,也就是觀察孩子的“現有水平”,找到錯在哪裡,這樣記正確的方式就容易得多。帶著理解的記憶,有針對地改,才能真正提高。 


一行寫的字裡,覆盤讓他打分哪些好看,哪些不好看,再跟他一起分析。好看是為什麼好看,難看又是為什麼難看。他就比較容易記住。



比如,這個a 好像帶著小尾巴,變成了一個q:“誒呀,我怎麼變成q啦!”

這個呢,則是好像往前摔倒的樣子,一看就不穩當,所以不好看。

還有這個,感覺像被砍掉了半邊臉

最後一個像寫了兩個C


多做實驗,錯誤的方式正確的方式同時嘗試,對比寫字難度、寫字效果的差別,有了直觀的體驗,改起來沒那麼抗拒。


另外,一些抓筆器,粗的洞洞筆也是不錯的輔助選擇。不要一開始就用特別細的筆,粗一些方便孩子抓握。


最後,就是養成記日記的習慣,還寫不了那麼多漢字,就根據拼讀寫引文,哪怕是一句話也可以,讓他逐漸知道書寫的作用。 


這篇就到這裡了,希望幫朋友們少走些彎路。
前路漫漫一起加油~~
還有以前做過的一些受虐功課,拓展閱讀:
【新增連結版】把娃養到6歲
【單詞】蛋仔的單詞關,我是這樣陪娃闖的
【國際象棋】國際象棋啟蒙,一篇搞懂
【讀書筆記】兒啊,找你爸去,都是男人,照說他更懂你
【讀書筆記】沒當過男孩,怎麼養男孩?
【方法論】怎麼都學不會?教孩子也有方法論

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