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苗內心成長營2019-09-11 10:03:19
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到大學,你所看到的都是專業科目的一些課程——數學、物理、化學……都是一些這樣的技能!怎麼就沒有一些真正可以落實下來的,有關品格提升、待人接物、心態調整的這些具體的課程,怎麼就看不到?!
有時候,比如開早會時,老師、校長在訓話時,都變成了一些老生常談。小孩子也聽不進去。我覺得這種功利的社會下,“急功近利”也充斥在了學校。老師、校長關注的是:怎麼樣跟人家評比,要得第一名啊!怎麼樣在所有老師裡面要勝出等等。極為功利,極為商業化!校園裡這個氣息,要來陶養一個小孩的品格,寬闊的氣度,這是不容易的啦!
很顯然,現在的小孩,心胸被教得非常狹隘——他就是要功利,他就是要那個第一名,他要閃閃發亮,他要把別人踩在腳下。這個心態跟我們所要的品格教育——自己跟自己怎麼相處?被別人誤會時如何釋懷?我雖然很有實力,但是我卻讓他了,人家都笑我——說我這次沒有拿到第一名。就是沒拿到第一名,我還是有得第二名啊!即使我沒拿到第二名又怎麼樣呢?我光明磊落,我又不偷不搶,我也不作弊,對不對?我已經盡力了,就好啦!
跟自己相處,沒有人教!跟人之間怎麼相處,怎麼釋放出善意,沒有人教!都是教怎樣取勝,教怎麼鬥爭!人除了鬥爭,難道就沒有別的嗎?
所以,我覺得老師、校長、教育體制,都可能是受迫於社會的改變、受迫於家長的期盼、受迫於家長的壓力,每一個人都變得急功好利。每一年考完試,你的學校到底有多少人能夠進一流的學府?假設沒有這個,好像你就是次一等的校長,你就是次一等的老師,有沒有?
都是這樣急功近利的一種心態,所以,就完全忽略了小孩子的品格教育到底怎麼落實。很奇怪的是,堂堂教育部編出來的課程,怎麼就看不到真正的效果的?讓小孩心胸開闊、懂得人跟人應對進退、對人的交流是充滿著善意,對人會有憐憫跟愛護,自己可以謙虛、可以退讓……我們看不到這種東西。
這種情況下,其實就是我們現在必須要奮起直追啊。所以我們現在提倡一些調整小孩子態度的課程,就是所謂教育的“核心素養”。現在已經有人注意到小孩子的品格應該作為他教育的核心,所以提出“核心素養”這樣的名詞,其實也是蠻可喜的現象。問題是這樣:“核心素養”出來之後,有三大綱領,第一綱領,是你自己如何自處。這個內涵很豐富,“自己如何自處”,不是說怎麼安排你的休閒而已,而是說一個人如何能夠釋懷,如何能夠有寬闊的氣度、安寧的心情。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可以靜,可以動;可以退,可以進。這樣才是素養嘛!
如果也學會了跟別人共處,這是“核心素養”的第二綱領啦。“五倫”裡面說朋友有“信”,就是真真誠誠的、真真實實的跟人家交朋友,就這樣而已啦!
什麼是真實?比如說,我是第二名,跟第一名說:“我這次好努力,我這一次真的很想通過努力贏你一次,但是我最後發現你還是比我強多了,我甘拜下風。”
如果能講出這樣的話,這個跟人共處不就是100分了,對不對?那不管對方是怎麼迴應你,他取笑你,說:“對啊,我就是贏過你。”你就說:“對,確實,我感覺是這樣。”他就沒話啦,你講得出來嗎?講這話少一塊肉嗎?也沒啊,對不對啊?那你針鋒相對是為何呢?
我覺得就是沒有人教啦!在學校裡面,我們得到很多的迴響。現在,校長帶著老師來我們這裡看,其實我們這裡,就是一個農場啦,不過就是感覺很舒服。我現在就是穿著工作服啊,渾身都是汗。剛剛,其實我是在農場裡面,整理一個新的農場!
他們呢,想要來這裡看一看,有什麼東西?其實,我們沒有什麼別的東西啦!我們就是想一個辦法,讓學生具體地去演練跟人怎麼共處。現在其實只演練這一環而已。
所謂的“習禮”,是指我們跟人共處的時候,如何表達我們對人的善意,如何流暢地去表達一個應該展示出來的禮節、過程和次序。因為小孩子沒有被訓練過,當他今天開始被訓練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回去之後,會想要用用看。他一用,哇,不得了!他的家長反應就是——哇,這個小孩怎麼忽然長大那麼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教小孩去買東西,怎麼看“成分標識”,我們是為了避免他吃到很多化學毒素。小孩子經過我們的教導之後呢,他也瞭解了原來有新增這個、新增那個,哇,這個挺可怕的!他現在跟媽媽去超市,媽媽要買東西,都買那個很好吃的。你看,巧克力裡面包著一個軟軟的東西。你要知道,一個東西軟軟的、潮溼的狀態下要能夠保持不腐敗是非常困難的。你想想看它要加什麼嗎?!
小孩子現在拿起來都會看一下成分。你要去買一個柳橙汁,黃澄澄的,他拿起來看,有什麼成分。哪裡有柳橙?!他只要這個動作做出來,媽媽會嚇一跳的!“哎呀,小孩子怎麼了?我以前也有教他啊,教他不要吃這、不要吃那,我又教不動。哎?奇怪!這小孩子現在自己還會回來教我們。”
她就感覺小孩變很多。早上小孩子要出門,還要說:“媽媽,我要出門了。”本著善意地跟媽媽打個招呼,回家後和媽媽說:“媽媽,我回來了。”媽媽高興得不得了。這是多簡單的事情,可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大的體制學校,編這麼多的教育經費,那麼多的師範學校畢業的專業老師,為什麼就教不動一個應該有的人生態度呢?
美國這麼先進,這麼進步,可是也有很多學生,其實是很放蕩的。現在有良心的大學生,坦白講,有很多都覺得進了大學之後才知道,(大學裡的生活、學習狀態)很不堪啊!為什麼很不堪?本來以為來這裡,要天天做研究,要好好鑽研,要提升自己,要報效國家,結果沒想到:天天都在宿舍裡打電動,通宵達旦!白天都在睡覺!穿著拖鞋進教室,看著手機,啃著雞排呀!
你會說,自由世界嘛,這樣子有什麼不可以?那我問你呀,好不容易今天跟家人相處,你都在看手機!好不容易全家要出去旅行,你又不跟我們說話,你只是在看手機,你只是想打電動,你想想看,作為家人,會作什麼感想嘛?你也會覺得這很不好吧?那何況對老師呢,對老師是不是應該要尊敬啊?所以,我覺得不論你是體制學校也好、自學也好,大家總要靜下心來想一想——怎樣讓小孩子真正感受到:他的人生的態度有必要調整,而且應該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為什麼說教育是“百年樹人”?“百年樹人”可不是講那個專業而已!專業的人才,真正你肯花錢,都可以請到專家!對不對?那怎麼樣讓這個國家長治久安,讓社會和諧幸福,這是跟人的生活態度有關的,應該是做教育的人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怎麼樣讓這種“核心素養”能夠落實在每一個人的身中,真正樹立起他的核心,這個才是教育的意義。
作者:張慶祥張校長
編輯:志工整理
圖片:志工原創
歡迎您來到小樹苗內心成長營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