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談心社( ID:txs163)
前不久馮紹峰剛闢謠出軌,緊接著趙麗穎就復出了。產後首次接受採訪的趙麗穎,又被群嘲了。她在鏡頭前笑得大方,說自己“不怕被忘記、被忘記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她可以“從頭再來,再用新的作品帶大家熟悉自己。”
“胖了”、“少女感沒了”、“狀態很疲憊”、“眼神中的倔強勁兒沒有了”……產後的高圓圓發了一組視訊,評論區也在討論她的變化:
十月懷胎本就疲憊辛苦,調整後及時復出,大家的關注點卻歪到了身材上。
產後迅速恢復身材的,在接受讚美之餘也要受到不少質疑。懷孕觀察節目《新生日記》,記錄了女星麥迪娜生孩子的全過程。除了祝福和感慨之外,很多人還對她生產時的顏值十分羨慕。前段時間,張歆藝一張在街頭吃燒烤的照片被曝出,網友嘲笑她“身材走樣”、“有些顯老”。
張歆藝無奈迴應:“對一個哺乳期的媽媽多一些寬容和尊重吧。”
評論裡,她又解釋:沒能恢復身材是因為“母乳餵養”、“沒有整覺睡”。有苦衷,也很無奈,最後她還是表達了歉意:讓大家失望了。原因是丈夫在她懷孕後對她越來越嫌棄,動輒嫌她胖,催促她減肥。難得的假期,她想要出去散散心。丈夫一句話澆滅了她對婚姻的熱情:“你看看你的大粗腰,你也配去旅遊?”除了周圍人的態度轉變,還有人把“孕婦”當成一個罵人的詞彙。微胖的女生被人調侃時,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你就跟個孕婦一樣” 、“你是懷孕了嗎”……十月懷胎孕育生命的行為,沒有被尊重,反而被當成“傻”、“胖”的代名詞,這是什麼道理?謾罵羞辱傷人至深,更無可避免的,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暗示和施壓:健身軟體的廣告,會告訴你,“產後”二字只是藉口,沒有什麼是你身體不恢復完美的理由。微博上,“產後瘦身”的超話的粉絲比“懷孕”超話的粉絲還要多……曾經在之前的很多文章裡都談過懷孕給母親的外表帶來的改變,也許還需要再做些補充。懷孕期間,隨著胎兒不斷長大,孕婦的肚子,也會越來越沉。大多數情況下,女性從懷孕到生產期間,體重的增長大概在11.5-16公斤之間。由於孕婦體重的增加主要是集中在軀幹部位,脊柱的荷重情況會有所變化,加上內分泌的改變,容易造成骨盆關節變鬆。有網友說,自己懷孕9個月,手和腳都變得浮腫,原本戴戒指的手被勒出痕跡,不得不把戒指取下。懷孕期間生理性(激素分泌等導致)的浮腫,大概一個月才會自然消除。要是遭遇了病理性浮腫(如妊娠高壓綜合徵導致),還需要及時就醫。懷孕、生產帶來的身體激素變化,會導致女性女性產後毛髮生長變緩,毛根變弱。綜藝《我家小兩口》中,秦海璐分享了自己的生育經歷。因為生孩子嚴重脫髮,掉得太多,以至於丈夫每天從下水道“掏頭髮”。有位媽媽自嘲,躲過了孕吐、躲過了浮腫,原以為自己是那個“幸運的例外”……
更多的人,則會在產後獲得鬆弛的肚皮、下垂的**、一道道妊娠紋……電視劇《絕望的主婦》裡一位媽媽的話,讓人印象深刻:“後遺症”如此繁多,那些被吹上天的“完美媽媽”,只是“倖存者偏差”,又或許只是大把鈔票換來的輕鬆。
那些看起來有些恐怖的細節,才是多數女性必須經歷的真相。媽媽們產後為了恢復身材,不顧一切,說到底,是因為人們覺得:“一個女人,生完孩子發胖、變醜,是一件不應該的事情”。就和“女孩子不能黑、不能胖”一樣,是長期以來人們對女性的“外貌苛責”。從身高、體重、長相,再到髮型、穿搭、妝容,每一項都有“標準”:最佳身高是1米68,體重不能過百;陳妍希從飾演小龍女開始,就被套上“臉大”的“緊箍咒”。鞠婧禕瘦到體重只剩38kg,卻在採訪時強調自己“不是很瘦的那種”,而且像其他女生一樣“怕胖”。網友晒出自己減肥的經歷:“因為飢餓過度而暈倒已經不止一次。最嚴重的時候,因為吃太少,內分泌紊亂,甚至閉經。”正如Kelli Jean Drinkwater在TED演講時提到的,女人們的身材被賦予各種各樣的道德審判:“胖”代表生活懶散、自律能力差,而“瘦”卻是健康、成功的代言。不是非要“白、瘦、幼、秀”,而是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上,建立在對人基本的尊重上,建立在對美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上。一位青春不再的老奶奶感嘆:如果再有一次青春,重要的絕不是“配合他人”,而是“活出自己”。但如果無傷大雅,又何必為了別人的看法,對自己過於苛刻。只希望你無論如何選擇,都不是為了迎合,只是單純、快樂地想要成為自己。給文章點個“在看”,不能輕易改變世界,但拼命想要獲得別人尊重之前,不妨先尊重自己的內心。
| 參考文獻:
[1]周有禮,遊家源,黃璨珣, 等.妊娠婦女步態的動力學分析[J].醫用生物力學,2001,16(2):65-69.[2]羅翠娟,沈國鳳,孫東華, 等.孕期體重增長適宜值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6):886-888.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6.028.談心社(txs163),這是年輕人談心的地方,我們為你一個提供聚集地,為你呈現年輕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們倡導年輕人應該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生活。
文章已於修改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