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曰小強2019-09-11 08:21:52
速讀把厚書讀薄,筆記把薄書讀厚。歡迎來到文曰筆記!上週五我們更新了《3001太空漫遊》這也是整個系列的完結篇。今天咱們就覆盤一下這四部作品,並選取一些引發小強思考的筆記段落,做個分享一起聊一聊。《2001》這部作品的百字梗概,我們在第一期筆記中已經總結過,這裡不贅述。這部作品橫跨了人類的歷史與未來,用三個核心創意支撐了三個段落的故事發展。再加上人工智慧的陰謀,使得故事結構相對完整。同時,高階文明以黑石為媒介首次亮相,可謂是驚世駭俗,十分經典。《2010》是以第一部任務發起人弗洛伊德博士重返木星為線索,中間穿插了錢學森號登入歐羅巴的發現,最後高階文明將木星毀滅製成太陽,為歐星人繁衍提供能源的故事。這裡的木星毀滅雙日凌空就是核心創意了。《2061》是以弗洛伊德博士的孫子受幕後財團策劃的迫降陰謀影響重登歐羅巴,執行考察任務的弗洛伊德博士受命前去救援,最後發現歐羅巴上的木星殘骸是一塊大鑽石的故事。這裡氣體行星擁有鑽石核心就是本篇的科技創意所在了。《3001》是以復活的發現號航天員普爾對新世界的觀察為線索,迎來靈魂態鮑曼與哈爾的結合體——哈曼,向人類發出危機提示,最後人類基於對主宰者的恐慌,製作病毒毀壞了那些派駐到太陽系的工具——黑石,但同時也犧牲了意識形態的哈曼,並將其存在一張光碟之中。但是真正的大神文明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他們還在觀望著自己播種的孩子們,等待著有一天,當太陽系的這顆恆星壽終正寢之時,再來決定是讓人類活下去還是歐星人活下去。以上就是劇情總結,回看整個太空漫遊系列,後三部作品沒有超出《2001》時間的跨度和想象的巨集大。就像克拉克在後記中所寫“這幾本書應該說是同一主題的變奏曲。”同時,缺少了庫布裡克的加持,後三部作品在故事結構、戲劇衝突、人物塑造等方面比之《2001》也是有所不及,唯有科學元素和未來想象,實力依舊線上。那麼除了以上對作品改編創作中形成的一點看法之外,若問我對整個系列作品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還是要從《2001》的故事開端,有關人類祖先望月開啟智慧的章節說起,這裡有兩段話揭示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這一段令望月者痛苦不堪的改造過程是一個突破舒適區的過程,說的是大腦的轉化,是基因層面的變化,是有機體的升級!這是物理層面的變化。那接下來還有一段關乎精神層面的變化過程:當時望月者的族群狩獵歸來一無所獲,飢腸轆轆的他們在返程路上發現了一隻被胡狼圍住的羚羊,礙於帶有強烈求生欲的羚羊,那支短劍般的尖角仍有攻擊性,所以胡狼們圍在周圍等待。而望月和他的族人們則用棒子和石頭上前攻擊。如果是之前的大腦改造讓人類祖先掌握了工具並擁有了想象力,這一段當中那種“和飢餓一樣深植的倔強”則是一種精神意志,是一種信念,這是建立在自我意識基礎上的高階需求,正是這種動力驅使著人類不安於現狀,去研發工具、去探索自身的起源,仰望浩瀚星空。所以,有股逆天改命不服輸的勁頭兒並且勤于思考學習和實踐,才使得人類居於食物鏈頂端,成為生靈的主宰。這也是許多藝術創作的不變主題之一。這是在《2001》這部系列作品的起點,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啟示,而後從68年到96年時隔28年之久。克拉克在《3001》,結尾的告別中,又提出了這樣一句深刻的問話或者說期盼。原文有曰:神志不清但快樂,或許要比神志清楚但不快樂要好,但最好的還是神志清楚又快樂。……來。今天看來,不免有點一語成讖的感覺。看看身邊的大部分人習慣於刷這個刷那個,似乎走向了克拉克擔心的方向。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裡的高壓恐怖沒有發生,但我們卻真的把世界打造成赫胥黎筆下的《美麗新世界》啦。“沉迷並被喜愛的事物毀滅!”對這種人類行為的擔憂,在尤瓦爾·赫拉利的簡史系列作品中也被多次提及,“用高頻的快樂將時間填滿卻無法彌補內心的空虛,這恰恰是一種不幸福。”也許未來那99%被圈養的人類就是沉迷在這種眼前的苟且當中而不自知。看看今天聚集了最多年輕人的的網路環境,人們在一個舞臺上努力創造流量,卻在另一個舞臺下面成為流量的消費者,我們在貪婪的增長之路上越走越遠,無法回頭。這像極了那句希臘詞語“ouroboros”(意為“銜尾蛇”),那隻自己吞食自己而不自知的冷血餓獸,正走在由生向死的永恆輪迴之中。談到今天語音的最後,我想到大劉的短篇作品《不能共存的節日》,故事的結尾,外星人向母星發回報告:藍星紀年1961年4月12日疑似誕生節取消,2050年10月5日確定成為重大節日,暫命名:流產節。好了,截止到這裡,克拉克的主題閱讀我們也完成了重要的第一階段,後面咱們再繼續克拉克的主題閱讀。那麼,這週五我們將奉上一部製作精良的經典懸疑作品:東野圭吾的《惡意》,選在開學季更新這部作品也算別有一番滋味,咱們相約週五見吧!“我們要為意識長久的存在而奮鬥”。——埃隆·馬斯克(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