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吉林省重名的吉林市,為啥沒能當上省會?

2019-09-11 06:26:30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本       文       約  2477  字


閱       讀       需       要
                                                                            
min
許多人第一次聽說“吉林市”的時候是驚訝的。吉林不是一個省嗎?如果你不是個吉林人,也沒來過吉林市看霧凇,你很可能不知道中國有一個省和一個市同名。你可能聽過開封市和開封縣的淵源,瞭解過濮陽市和濮陽縣的傳說,但那與吉林市和吉林省的關係大為不同,吉林市厲害在能和本省同名。為什麼吉林省的名字都由她而來?我們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吉林市四面環山,松花江水蜿蜒而過,自古以來就是個物產豐饒的寶地。3000年前,吉林市周邊就已經是氏族部落的聚居地,大大小小的遺址不可勝數。從東團山、龍潭山的扶余古國遺址到渤海、高句麗,再到遼金時期及元明清三朝,吉林市都是東北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

西漢時,吉林市曾是扶餘國的首都,直至東晉時被鮮卑攻佔,其後1000餘年幾經戰亂易手。明朝時,女真三大部之一的海西女真在此興起。明萬曆年間,海西女真被建州女真兼併,後金立國。吉林市也被清朝視為滿族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龍興之地”,康熙帝在巡遊中曾寫詩讚嘆道“四山屏立,江城如畫”,因此吉林市也被稱為“江城”。

松花江畔霧凇

吉林這個名字,並不是出自漢語,而是滿語。清順治年間,設立寧古塔昂邦章京和盛京昂邦章京(即後來的盛京將軍)統領滿洲事務。康熙十二年(1673)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吉林市滿語名為“吉林烏拉”,意為“沿江的城池”,由安珠瑚始建。在經歷了木城、土城、磚城幾個階段後,原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
 
清中期吉林得到發展。康熙十五年(1676),寧古塔昂邦章京駐守地遷至吉林烏拉。乾隆五年(1740),清政府頒佈了“流民歸還令”,對山海關以東地區施行封禁政策。但是清政府的封禁政策並未阻止為生活所迫的大批流民進入東北墾荒。客觀上,流入東北的大批外省移民促進了東北的發展,當然吉林也不例外。
 
乾隆二十二年(1757),寧古塔昂邦章京更名為“鎮守吉林烏拉等處將軍”,簡稱“吉林將軍”。1907年,正式建吉林行省,設吉林巡撫,由顧肇熙擔任,省會設於吉林市。此時吉林市在吉林行省可謂獨佔鰲頭。


光緒戊戌變法時,奉天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被裁撤,設立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改盛京將軍為東三省總督。雖說吉林被瀋陽壓了一頭,但還輪不到長春,可以這麼說,在清一代,吉林市就是吉林行省“這嘎達”的“扛把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吉林省的省會仍是吉林市。那麼,吉林市到底是怎麼被長春趕超的?
 
答案是鐵路。
 

俗話說,長春坐著火車就把徒步前進的吉林超越了。

長春最早叫寬城子,在金國時就已經是北方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也是一座歷史名城,但是長春的真正崛起還是在近代,緣由正是路過長春的“中東鐵路”。

中東鐵路示意圖

中東鐵路,即中國東省建鐵路之意。1898年,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地區,開始修建中國東清鐵路,後來日俄戰爭中,日本獲勝,原本屬於俄國的地盤,歸於日本。日本人在此基礎上繼續建設,開發了南滿鐵路。這條鐵路從大連向瀋陽做直線,延長後恰好垂直交北線(滿洲里到綏芬河段),整體構成一個T字型。垂足就是哈爾濱,而整個重心或者說中點則在長春。
 
為什麼一條志在掠奪東北的鐵路,會選擇略過繁華的吉林呢?
 
第一個原因,成本低。經過長春是直線,經過吉林市要拐彎。直線當然比拐彎省錢。
 
第二個原因,不用鑽山洞。吉林市靠近長白山區,市區周圍多山。如果經過吉林市,勢必要過很多隧道。而長春地處東北平原,儘管有些許高地,但工程難度遠低於吉林市。
 
第三個原因,當時吉林市反日鬥爭強烈,東北抗日聯軍風起雲湧。
 

長春的交通地位很高,位於“京哈鐵路”主動脈上。同時也是位於連線瀋陽和哈爾濱鐵路線上,瀋陽到長春的距離要小於瀋陽到吉林市的距離、哈爾濱到長春的距離也比哈爾濱到吉林市的距離短。長春同時是連線東北南部和北部、東北東部山區和東北西部的內蒙古草原的交通樞紐。重要的、便利的交通促使長春的地位和等級越來越高。
 
日本侵佔東北後,成立偽滿洲國,並考慮定哪裡為“首都”。從政治、文化上考慮,瀋陽似乎最為合適,然而最終定在長春,一個重要的考慮就是鐵路,以便於對東北全境的控制。
 
當時的長春,在所有考慮範圍內的城市之中,地價最便宜,人口最少,最易於開展城市規劃,“一張白紙”最容易做“東亞共榮”的宣傳。
 
日本人對長春的建設,仿照了世界上最先進城市,使得長春曾經是中國唯一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也是亞洲唯一一個比東京還要先進的城市。在亞洲,長春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同時也是中國境內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
 
偽滿時期的長春街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北的政治經濟中心已然發生了變化。近代以來由鐵路帶來的一系列建設,讓長春在各方面遠超吉林市。


新中國成立後,長春的表現更為亮眼。1953年到1955年,長春用三年的時間建設起新中國第一座汽車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這個“一五計劃”的重要工程,成為了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


194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公司誕生於戰火硝煙之中,此後的歲月中,長影製作了超過1000部故事片,《白毛女》《劉三姐》《五朵金花》至今膾炙人口。陳寶國、陳道明、姜文等都是從這裡第一次走上銀幕。


新中國第一家啤酒廠也在長春誕生。長春啤酒廠從1952年建廠,投資、設計、建設、生產全都由中國人自己操持。商標中工人穿著工作服,扛著錘子,正式全國大力發展生產,正是恢復國民經濟的歷史縮影。


至此長春市的存在感已經遠遠勝過吉林市,以至於到了今天,許多人只知長春而不知吉林(市)長春和吉林歷史地位的變化,反映的是近代東北曲折的歷史。一座城市的發展,人力固然重要。但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的合力,往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曾經依山傍水,靠著江河水運蓬勃興旺的吉林市,可能未曾料想長春市會依靠鐵路取代自己的地位。


下一個“鐵路”在哪裡?只有不斷地探索。

“果粒歷史”暑期“大放價”
老使用者續費只需69元
新使用者同享老使用者優惠
七年雜誌+一年新刊+百集音訊小課
兩杯咖啡,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
(優惠活動時間:2019.7.2-9.2)

蘋果使用者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進入“果粒歷史”微店購買
安卓使用者直接點選下面小程式購買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