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朝九晚五2019-09-11 06:17:33
醫學方面的科普,除了開專欄寫文章,還有什麼有趣的辦法麼?
前幾年,有8位醫生組了個名叫“青光眼”的民謠樂隊。
看看他們的曲目,就知道這樂隊是什麼畫風了……
急性心肌梗死
術前禁食指南
良性前列腺增生
腰椎間盤突出症
全身麻醉
……
雖然醫生的工作很忙,但他們還是斷斷續續出了13首單曲了,其中略顯戲謔的歌詞,也是在向大家傳遞一種面對疾病的樂觀態度和科學精神。
青光眼樂隊的鼓手,是松鼠會的成員、果殼醫藥達人吳舟橋醫生。
長期堅持科普專欄寫作,讓他非常注意如何把各種拗口醫學術語變成接地氣的人話。
前幾年在荷蘭鹿特丹醫學中心外科攻讀博士學位時,吳舟橋醫生髮現了很多中國與歐洲醫療制度和觀念的差異。
他站在醫生的角度,對這些見聞進行了很多趣味化的解讀,回國後集結成冊,出版了這本《醫路如荷》。
可是荷蘭人怎麼看病、荷蘭的醫療體系如何運作,這些事情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剛拿到《醫路如荷》這本書時,我腦海裡充滿這樣的問題。
讀上幾頁,疑惑一掃而空,甚至還有點停不下來……因為它實在太有趣了:
荷蘭醫院一樓全是餐廳和商店,甚至還有美髮沙龍,跟商場似的。
當然,沒有家庭醫生的批准,你甚至不能去醫院看病。
因為沒有掛號這種事情,號販子自然是不存在的,但醫療資源也很緊張。
是的,荷蘭人看個病,跟我們還真挺不一樣的……
阿姆斯特丹郊區有個為老年痴呆症病人設計建造的村子,裡邊200多位專業的醫護人員平時都在玩各種收銀員、理髮師、雜貨店老闆等各種社會角色的COSPLAY……
如此費盡周折,只是為了讓患者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這種臨終關懷很“麻煩”也很“浪費”。
在荷蘭醫院裡,提高生命質量比延長生命更重要。手術檯上的決策都是提前與患者溝通好的,家人無權干涉。
若是得了不治之症醫生也會直接告訴患者,徵得患者同意後,家屬才能得知,因為這屬於患者的隱私權。
當然,《醫路如荷》並非對荷蘭醫療獨特一面的羅列,而是從醫生的視角去挖掘荷蘭社會的古怪“性格”。
全世界率先實現安樂死的國家、合法銷售大麻、以迷幻蘑菇為名……荷蘭似乎是一個比西方還要西方的前衛國家,但現實真的跟我們的印象一致嗎?
安樂死的合法化並非順水推舟,20世紀70年代的一例安樂死事件在荷蘭乃至全歐引起軒然**。
但隨著人們對生命的理解、社會對個人意志的尊重等種種變化,安樂死逐漸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在書中,作者從醫者的角度出發,但一個“醫”字已經裝不下他的視野,每篇小故事的背後暗含著對荷蘭、西歐的社會文化、人文風情、道德觀念的觀察。
內容維度雖然豐富,但文章短小精悍,不是什麼充斥著各種術語的大部頭,文筆輕鬆流暢,每天花半個小時讀上幾頁很快就讀完了。
關於中西方醫療對比的話題一直備受關注,但網上的探討大部分只是盲人摸象。
《醫路如荷》帶來的是一次沉浸式的思考,是純粹的文化、技術、體系的展現與探討,也是醫生對自己所處環境的有趣解讀——閱讀它就像和作者一起,經歷了一次荷蘭之旅。
戳下圖 長知識
《醫路如荷》僅售7.6折
點選“原文閱讀”也能購買,現在下單享七六折~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